台北市稅捐處為維護地價稅稅籍的正確性,自即日起至9月30日止辦理2025年度地價稅稅籍及使用情形釐正作業,釐正範圍包含自用住宅用地、停車場用地、公共設施保留地、減免稅地及農業用地等。 稅捐處表示,土地如果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2‰、特別事業用地稅率10‰或符合減免地價稅,提醒民眾須於當年9月22日前提出申請,經核准後,當年度即可適用特別稅率或減免。嗣後該土地使用情形如果有變更,或適用租稅優惠的原因消滅,例如將戶籍遷出或改供出租、營業使用等,請記得在30日內向土地所在地該處所屬分處申報。 舉例來說,民眾所有台北市土地原核准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2024年地價稅額2,000元,如自2024年10月1日起將戶籍遷出後無人設立戶籍,已不符合自用住宅用地規定,應自次(114)年起恢復按一般用地稅率10‰課徵地價稅,稅額將會變更為10,000元。另外民眾如果將閒置合法的房屋提供作包租代管社會住宅,或將房子租給符合租金補貼資格(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等),經認定為公益出租人,此類公益性出租的地價稅,適用相當於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2‰,地價稅不會增加;後續如租約到期或提前解約收回自用時,就必須重新提出申請,才能享有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 該處進一步說明,辦理釐正作業時,該處除運用相關機關資料審核土地使用情形外,必要時會派員現場勘查實際使用情形,相關人員都會配戴識別證,執行作業期間,請民眾協助配合。 如有任何疑問,或想進一步瞭解相關地方稅法令規定,可透過該處網站「稅務視訊服務雲平台」,以視訊方式諮詢稅務問題,亦可撥打國地稅免付費電話0800-000-321或該處服務電話(02)23949211轉181、182,有專人為您服務及解答。
台北市政府2025年3月27日執行中山區吉林段都更案代拆作業,本案同意戶已於2024年6月20日完成搬遷,市府秉持不辜負同意搬遷戶重返家園的期待,針對不願搬遷戶的權益,透過權利變換機制確保;另拆遷後居所也由實施者協助安置並備妥相關事宜,透過市府各單位齊心協力,已順利依都市更新條例第57條規定堅定完成代拆任務排除都更障礙,後續實施者仍持續與不願搬遷戶溝通協調並妥善安置。 本案位於民生東路一段,由茂崴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實施者推動都更改建案,更新前屬52年老舊公寓環境窳陋,實有迫切更新的需求。更新後規劃興建一棟建築物,提供78戶住宅單元及15戶商業單元,並留設257.35㎡開放人行步道及認養民生東路一段公有人行步道,以形塑安全且宜居生活空間。該案經市府於2021年9月14日公告核定實施,2021年12月27日領得建造執照,更新範圍內原所有權人33人於2024年皆已搬離家園,惟所有權人1人不願搬遷,故實施者依法向市府申請代為拆除或遷移,市府為協助多數已暫時搬離之住戶,實現早日重返家園之期待,今依都市更新條例第57條規定執行代拆,保障居民居住權益。 在執行代拆前,北市府本於都市更新條例第57條規定以真誠磋商精神,召開2次公辦協調會、3次提送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以及17次現場親訪不願搬遷戶了解訴求溝通協調,惟仍難以達成自行搬離之共識,故市府由王玉芬副秘書長擔任召集人召集府內相關單位協調執行拆除分工。 北市府由都市發展局簡瑟芳局長擔任總指揮官,參與單位橫跨警察局、消防局、衛生局、社會局、交通局、中山分局、區公所及里辦公處等提供勤務支援,由上午五點半進行整備,歷時7小時完成。執行代拆期間,不願搬遷戶不斷試圖進入工地不願離開,更新處同仁、警察局警員、消防局消防人員、衛生局醫護人員及社會局社工持續對不願搬遷戶柔性勸導並安撫情緒;另不願搬遷戶住家環境雜亂、堆積眾多物品及地下室有長期積水情形等,導致前置清理過程作業時程較長,待物品移置完畢後,市府即開始拆除地上物。總指揮官也於現場呼籲實施者,應妥善管理工地現場,並持續與不願搬遷戶溝通協調,儘可能滿足不願搬遷戶拆遷安置過程中的生活需求。 台北市政府強調,都市更新是社會溝通工程,因應大都更時代,未來將持續推展都市更新併堅定立場,秉持改善居住環境與景觀,增進都市更新公共利益。
為提升公寓大廈居住品質及住戶安全,並鼓勵公寓大廈成立管理組織,台北市政府持續推動「公寓大廈共用部分維護修繕費用補助」計畫,凡已向建管處報備管理組織在案且屬2003年以前領得使用執照之公寓大廈,皆可把握機會提出申請。本修繕費用補助計畫補助範圍包含公共消防滅火器材、公共通道溝渠設施、公共環境清潔衛生及其他經核定與公共安全或政策相關設施等,補助最高上看130萬元。 日常生活中建物所有權人及公寓大廈管理組織應保持建築物共用部分設施之正常運作,如發現毀損或其他不堪使用等狀況,應儘速僱工修復,避免傷及無辜造成憾事,為鼓勵社區積極維護設施品質,建管處特別編列新台幣700萬元預算之補助款供社區申請。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表示,2025年度執行計畫已刊登於建築管理工程處網站([連結])(首頁 > 科室業務 > 公寓大廈科 > 共用部分修繕補助 > 檔案下載),有意申請補助之管理組織請備妥相關文件及單據,自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前向建管處提出申請,與市府共同努力提升居住品質,若有任何疑問,可洽台北市建管處或撥打1999轉8388市民服務專線查詢。
台北市政府因應2024年4月3日發生「0403大地震」所凸顯老舊建築面臨震災的迫切重建需求,迅速針對「都更第6箭-擬定台北市防災型都市更新細部計畫案」研提修訂擴大適用,讓台北市更多符合規定的建築能受惠,並於2025年3月20日經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824次會議審議通過。北市都市更新處進一步說明,修正重點包含三大方向: 擴大免辦耐震評估適用對象:放寬至1974年2月15日前「已申請建造執照之領有使用執照」建築物。修訂特定區域適用條件:使台北市南港區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聚)內老舊聚落,免受容積450%上限限制,亦享有本計畫獎勵支持。 增加申請彈性:可由申請人自行選擇事權分送或併送,減少整合難度,並新增分送案之權變計畫提送期限,維持案件推展速度。 都更處表示,截至今日,防災型都更專案計畫已有24件都市更新案申請,且電話諮詢踴躍,案量持續增加。未來,北市府將持續依實際執行狀況滾動調整本計畫,落實「結構安全」、「耐候減碳」、「都市減災」與「環境友善」的都市發展願景,讓市民居住環境更安全、更永續。 另民眾若希望能更快速了解計畫內容,可參考都市更新處網站等相關資訊。也歡迎民眾向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申請15人連署法令說明會或撥打專線(02-2781-5696轉分機3093)洽詢。
近年來不動產詐騙案頻傳,損失金額龐大,為防詐防偽及保護個資,內政部已陸續推出三項免費申請服務,包含土地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住址隱匿」可更完善保障個人資料不外洩、「地籍異動即時通」透過簡訊或電子郵件協助即時掌握名下不動產變動情況,以及「指定送達處所」民眾可申請指定登記機關寄送公文書的收件地址,確保重要文件正確送達當事人,突破過去只寄送戶籍地的框架限制,從多方面維護民眾財產安全。台北市地政局為整合便民服務,加碼推出「三合一申請書」。 松山地政李奕芸主任表示,民眾到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申請時,原本要填三張制定表單,為避免繁瑣耗時,台北市自2025年3月起實施「三合一申請書」,將「地籍異動即時通、住址隱匿、指定送達處所」填寫欄位化整為零,簡化為一張申請書。凡不動產在台北市之登記名義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持身分證到台北市各地所臨櫃申請時,只要填一張表,就可以三項服務一次搞定,省時又省力,更是幫名下已登記的不動產加上三道安全防護網,請民眾多加利用,一起守護您的不動產。
民眾期待的首都環狀線工程又跨出了新的里程碑!銜接台北市社子地區、士林與故宮博物院的北環段士林區段CF690A區段標工程,2025年3月19日在台北市士林區基河路大客車平面停車場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台北市長蔣萬安主持,邀請中央及地方各界貴賓共同祈福,祈求工程順利,如期如質圓滿完工。 主辦本段工程的台北市捷運局一工處說明,CF690A區段標全長約1.45公里,由皇昌營造公司得標,工程範圍自士林區士商路與中正路口起接Y25站,以潛盾隧道方式沿中正路往東至與淡水信義線交會的Y26站,再循中正路至志成公園附近的Y27站止,包含3座車站、1段袋式儲車軌及2段潛盾隧道。 一工處指出,本段工程穿越淡水信義線下方,因高架段與路面之間淨高不足,導致連續壁施作前須進行降挖,並採限高型機具施作,且施工過程不得影響捷運行車安全及營運作業;另中正路路寬僅23米,整體工區面積狹長,施作連續壁時緊鄰民房,捷運工程團隊都必須努力設法克服,減少施工期間對交通及民眾生活之影響。 蔣萬安市長致詞時表示,台北捷運已邁入6線齊發2.0時代,各線建設勢如破竹,每一個區段的開通,都將為台北的居民、國內外的遊客提供更便捷交通選擇。蔣市長說,便捷的捷運系統不僅縮短了通行距離,提升行的效率,更可鼓勵大家選擇大眾運輸工具,進而減少私家車使用,除改善城市空氣品質外,也為推動低碳城市作出貢獻。 蔣萬安同時提到,士林站是位於環狀線北環段及淡水信義線交會的重要轉乘車站,同時也是台北市第一個TOD典範,此次CF690A區段標的施工將於士林區的主要幹道中正路進行,面臨交通疏導與地下公共設施調整等挑戰,除要求捷運局全力協調並在施工前辦理施工說明會,讓大家充分了解施工計畫及交通調整措施,確保工程順利完成外,亦懇請沿線的民眾對施工期間所造成的不便和影響,給予諒解與包容。 捷運局表示,北環段完工後將大幅縮短雙北間旅行時間,如由士林站到新北產業園區站原須32分鐘減少為20分鐘,士林站到劍南路站將由原來的17分鐘縮短為8分鐘,可有效解決雙北地區及士林區與內湖區交通問題。捷運局強調,北環段CF690A區段標招標過程面臨疫情、國際局勢劇烈變化到原物料短缺等困難,終能順利前進至施工階段,希望這個新區段的順利開通讓士林風華再現。 為慶祝捷運本標工程正式啟動,邀請紙風車劇團於開工典禮結束後現場演出,帶領大家用創意及想像力以戲劇方式拉近民眾與士林的距離;現場亦結合公益,設置捐血車邀請來賓與民眾挽起袖子熱心捐血,讓觀禮民眾參與活動一同紀錄與見證地方喜事外,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
最近一期(2024年12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428件,較11月減幅13.36%;交易總額119.04億元,較11月減幅17.34%;住宅價格指數130.65,較11月下跌0.08%。 壹、交易量及總額分析 2024年12月實價登錄量價動態,全市交易量共428件,較11月494件減少66件,減幅13.36%,較前一年同期863件,減幅50.41%;交易總額為119.04億元,較11月144.01億元減少24.97億元,減幅17.34%,較前一年同期216.51億元,減幅45.02%。 各行政區12月交易量,1區增加、1區持平、10區減少,增加者為士林區,較11月增加2.94%;減幅最大為大同區,較11月減少51.35%。 各行政區交易總額依序由信義區17.12億元、內湖區16.05億元及中山區14.29億元位居前3名;總額最少為大同區,僅2.52億元,總額最高的信義區與最低的大同區,差約5.79倍。交易總額增幅最大為南港區,較11月增加21.96%;減幅最大為大同區,較11月減少71.65%。(詳圖1) 貳、住宅價格指數分析 2024年12月全市住宅價格指數130.65,較11月130.75下跌0.08%,較前一年同期119.72上升9.13%;標準住宅總價2,070萬元,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5.92萬元。 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40.28,較11月140.32下跌0.03%;公寓住宅價格指數117.95,較11月118.12下跌0.14%;小宅住宅價格指數130.35,較11月129.38上升0.75%。 觀察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之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除了公寓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全市月線、大樓月線、小宅季線下跌外,其餘皆上漲。
為完善社子島地區堤防設施及解決排水問題 ,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並闢建公共設施、提供基礎建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台北市府積極辦理社子島地區整體開發。繼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於2024年12月25日終獲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審議通過後,台北市府依法定作業程序積極籌辦2025年3月11日舉行之「社子島地區區段徵收事業計畫公聽會」(第1場次,上下午各一梯次)。 依土地徵收條例相關規定,舉行事業計畫公聽會 依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11條規定,已依都市計畫法舉行公開展覽及說明會,得不必再舉行事業計畫公聽會 (事業計畫依興辦事業性質而定,如闢建道路為交通事業、建置堤防為水利事業、整體開發則為區段徵收事業);惟因社子島地區都市計畫係於2016年間辦理公展說明會,距後續申請徵收已超過3年,依同細則規定應依土地徵收條例第10條暨其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舉行至少2場事業計畫公聽會。3月11日為第1場事業計畫公聽會(上下午梯次合計為一場),預計2025年5月間舉行第2場。 舉行事業計畫公聽會之目的:資訊揭露及意見蒐集 本次舉行社子島區段徵收事業計畫公聽會之目的主要有二,其一為 「資訊揭露」,也就是透過公聽會向土地所有權及利害關係人說明社子島採區段徵收開發的公益性、必要性、適當性及合法性,以及開發計畫內容之規劃等;其二目的為 「意見蒐集」,也就是透過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意見之陳述,以蒐集其對於開發之相關意見。 由於社子島土地所有權人數眾多,礙於場地及時間限制,除採分流方式分上下午梯次辦理及同步於「明日社子島網站」直播外,為讓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能充分陳述意見,除可現場登記發言,亦可使用本府提供之陳述意見單採書面方式陳述意見;所有之意見本府皆會如實記載於公聽會會議紀錄中,並逐一回應列入紀錄,郵寄函送予陳述意見之當事人。而各場次事業計畫公聽會之會議紀錄 ,後續將添附於區段徵收計畫中,作為內政部審議社子島區段徵收計畫之參考。 確遵區段徵收法定作業程序,落實社會溝通 對於社子島之開發本府將謹守區段徵收法定作業程序,依序辦理事業計畫公聽會、協議價購及區段徵收公聽會、區段徵收計畫書報內政部核定等法定程序,同時持續辦理土地改良物查估作業及地方溝通作業,讓發展延宕超過50年的社子島得以邁向實質建設的里程碑!
台北市南港產專區第一件住戶整合意願申請公辦都市更新案,「南港新都」公辦都更案,經綜合評選後已選出最優申請人「宏匯股份有限公司」,將以「共創、共生、共享」為核心理念,規劃一般住宅、社會住宅及商業辦公空間,融入ESG設計,選用綠建材、智慧及高效設備與技術,打造一座生活與自然兼容的都市無界森林。 基地面積近1公頃(9,680㎡),為本市稀有大面積更新單元,環境鬧中取靜、生活機能優越,且鄰近南港車站商圈及南港經貿園區,商業、金融及娛樂、休閒等前瞻性設施林立,具備成為南港新生活圈之潛力。本案自2020年申請公辦都更至啟動招商作業以來,住戶都更意願均維持90%以上。未來預計興建2棟SC之30層住宅大樓及1棟RC之3層社會住宅與辦公空間,預估創造2.3萬坪樓地板面積,全案預定於2025年6月完成簽約、2029年開工。本案為住戶、市府、台北住都中心共同協力合作推動的成果,也正呼應公辦都更「自助人助、公私協力」政策精神。 「南港新都」為市府發布實施南港區細部計畫通盤檢討內劃設「產業生活專業特定區」(產專區)後之首案公辦都更案例,由社區主動申辦,期望為住戶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同時提升南港的城市吸引力。未來依規定辦理都市計畫變更後(由原工二變更為產專區),規劃作住宅及商辦使用,並透過留設帶狀開放式空間、集中留設法定空地提供休憩使用、並應取得綠建築標章及綠覆率達70%以上,提供住戶安心宜居的生活環境。 除本次徵得出資者的南港新都案(南港產專區9-2單元)以外,南港產專區由民眾主動整合社區都更意願,向市府申請公辦都更的案件尚有2案進行中。位於成功路一段36巷與松河街附近的2-32單元已指定台北住都中心擔任實施者,刻正進行招商前置作業。而位於南港路三段之2-25單元則已通過公辦都更7599專案第三階段意願比例達9成,台北住都中心刻正向市府爭取擔任實施者身份。另有其他單元陸續申請以公辦都更方式推動,北市府團隊亦將積極協助,推動南港都市再生,翻轉南港工業區黑鄉意象,開啟區域再生的新契機。 另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表示,近年市府鼓勵住戶自主整合參與公辦都更,更特別重視海砂屋居住安全,目前正極積以海砂屋575專案推動內湖康樂街136巷公辦都更,於2025年1月22日至4月21日期間熱烈公告招商中,期盼各界踴躍申請,攜手打造綠色永續社區,提升住戶居住安全。
最近一期(2024年11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494件,較10月增幅6.93%;交易總額144.01億元,較10月增幅5.72%;住宅價格指數130.75,較10月上升0.02%。 交易量及總額分析 2024年11月實價登錄量價動態,全市交易量共494件,較10月462件增加32件,增幅6.93%,較前一年同期1,007件,減幅50.94%;交易總額為144.01億元,較10月136.22億元增加7.79億元,增幅5.72%,較前一年同期255.66億元,減幅43.67%。 各行政區11月交易量,7區增加、1區持平、4區減少,增幅最大為北投區,較10月增加65.52%;減幅最大為大安區,較10月減少18.87%。 各行政區交易總額依序由大安區22.63億元、內湖區19.04億元及中山區18.81億元位居前3名;總額最少為中正區,僅6.11億元,總額最高的大安區與最低的中正區,差約2.7倍。交易總額增幅最大為南港區,較10月增加51.78%;減幅最大為中正區,較10月減少47.78%。(詳圖1) 住宅價格指數分析 2024年11月全市住宅價格指數130.75,較10月130.72上升0.02%,較前一年同期119.09上升9.79%;標準住宅總價2,071萬元,標準住宅單價每坪65.95萬元。 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40.32,較10月140.12上升0.14%;公寓住宅價格指數118.12,較10月118.85下跌0.61%;小宅住宅價格指數129.38,較10月129.7下跌0.25%。(詳表3) 觀察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之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除了公寓月線、季線、半年線及小宅月線、季線下跌外,其餘皆上漲。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