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房市新訊

高房價逼出「車居族」? 工程師住特斯拉 3年省41萬
房市新訊

在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由於居高不下的房價和沉重的生活負擔,催生了一群特殊的上班族,他們選擇「以車為家」,白天依舊在辦公室辛勤工作,夜晚則回到自己的車輛裡休息,力求節省每一分錢的開銷。這個被稱為「車居族」的群體,最近因為一位41歲工程師的生活方式而引起廣泛討論。 綜合陸媒報導,身為軟體工程師的張運來,原本在廣東省陽江市從事遠端開發工作,生活算是穩定。然而,隨著專案的結束,他不得不離開家鄉,6年前隻身前往深圳尋找工作機會。憑藉著多年累積的程式設計經驗,他順利進入一家科技公司,月薪至少2.5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0萬元)。早期他曾經租下一間位於市中心的小套房,每月的租金大約是2500元(約新台幣1萬元),但是空間非常狹小,環境也相當簡陋,甚至連獨立的衛浴設備都沒有。 後來他在特斯拉展示間,看到有人把車的後排放倒,放上一張床墊,讓他動了「以車為家」的念頭,「電車又可以開空調,又有床墊,那就可以在車裡面睡覺,感覺還挺舒服的」。因此房租到期後,他乾脆直接住在了自己的車裡。 每天下班後,他會將車停放在公司附近的深圳灣公園。他透露每天開支大約在100元(約新台幣414元)左右,其中30元(約新台幣124元)是車子產生的費用,白天停在公司園區日均10元(約新台幣41元),晚上在深圳灣公園的停車費6元(約新台幣25元)左右,加上充電費每天10元多,另外70元(約新台幣290元)則用在吃飯、健身和洗澡。 不過他強調,選擇住在車上並不是因為經濟壓力,而是希望把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自己也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覺得自由又舒服。他把錢省下來,只為了留給300公里外陽江的家。 過去3年多來,這種極簡生活讓他省下約10萬元(約新台幣41萬元)。工作日的晚上,他選擇在 車裡過夜,每到周五下班,晚上7點開車出發,10點就能到家,與家人短暫相聚2天,周日下午再趕回深圳市,每周往返,風雨無阻。儘管妻子心疼他這樣太辛苦,但他仍堅持自己不覺得苦,「周末能陪孩子,就是最幸福的事」。 這樣的生活方式也在網路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許多網友表示,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占用公共資源,如果大家都紛紛效仿,那豈不是會造成混亂? 針對這樣的質疑,張運來公開回應表示,自己在深圳灣公園那邊的車內露營,只是正常的停車行為,而且深圳灣公園晚上空閒的停車位非常多,他只是剛好利用空閒的時間在那邊過夜,最多也就在公園的洗手間比別人多刷牙洗臉而已,並沒有做出任何其他不文明的行為。 同時,也有相關的專家學者和媒體針對此事表達了他們的看法,認為這種行為不僅不是對公共資源的強行侵占,反而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對公共設施的充分利用。

65歲退休夫妻搬到市區機能超好 卻因1件事超後悔:變惡夢
房市新訊

退休後的搬家考量,須審慎規劃,日本一對六旬夫妻退休後換屋,從郊區獨棟住宅換到市區近車站的中古大樓,卻因丈夫經歷一場大病,需仰賴輪椅卻不方便進出,浴室空間又不足,讓他們後悔搬家的決定。國內專家提醒,退休宅居家設計很重要,要做好規劃,方便輪椅進出,衛浴空間也不宜太小。 根據《THE GOLD ONLINE》報導,65歲的田中健一與妻子聰子同時退休,夫妻倆的退休金合計4000萬日元,加上之前的存款,一共約7000萬日元(約1420萬元新台幣)。他們每月的老年年金還可領取共計34萬日圓(約6.8萬元新台幣),加上孩子已自立,生活上並無經濟壓力。 田中健一夫婦原本住在郊區獨棟住宅,但因為距離車站遠,加上庭院打理及建物維護日益吃力,他們因此決定賣出舊屋,用賣房所得和部分積蓄,花費5000萬日圓(約1010萬元新台幣)購買位在市區近車站的中古大樓,屋齡僅10年,而且設備新穎、安全性佳,生活機能好,最重要的是,不用爬樓梯,生活很舒適。 不料入住新房5年後,健一突然中風倒下,雖然性命保住,但右半身卻癱瘓,妻子自己在家照顧丈夫,卻發現原本覺得理想的公寓,對照護來說很不便,他們面臨的第一個難題是輪椅,因走道太窄,導致轉彎困難,像是臥室到廁所的路上,輪椅總是撞牆,妻子必須強行改變方向。 就連原本買的先進無水箱馬桶也成了障礙,馬桶周圍幾乎沒有任何空間可以安裝扶手,加上浴室空間不足,擺放沐浴椅後無法站立操作,妻子每天都得蹲在濕滑的地板上扶著丈夫。 妻子後悔地說,如果夫妻倆現在還住在獨棟住宅,也許能自由改裝、靈活應變,相比現在住在大樓需遵守管理規約,他們難以針對照護需求大規模裝修。 另根據591編輯部報導,房市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曾表示,退休宅居家設計很重要,首先要考慮長輩將來很可能會使用輪椅,因此衛浴空間不宜太小,建議各空間不要有門檻,同時,門扇的設計應是橫向推拉式的,方便輪椅及老人輕鬆開門,還有走道寬度建議約80~140公分,讓輪椅或助行器能順利通行。

千萬房產「被過戶」到獨生女名下還拿去抵押借900萬 上海老夫妻崩潰大哭
房市新訊

大陸一起讓人匪夷所思的房產過戶糾紛,近日引發了公眾關注。當事人施老伯(化名)夫婦在上海黃浦區有一套132平方公尺、三房兩廳的產權房,市場評估價過人民幣千萬,而產權是三人共有,除了老兩口之外還有一個產權人,就是他們的獨生女兒,卻不曾想親生女兒背著他們將父母的房子抵押,二老可能面臨無家可歸。 綜合陸媒報導,今年5月,由於女兒涉及經濟糾紛,施老伯夫婦擔心女兒會動房子的主意,自作主張抵押貸款,於是在家人提醒下,前往房產交易中心查詢房屋產權情況。沒想到,交易中心告知二老,他們這套房屋的所有產權,早在今年1月就已被變更過戶到了女兒名下。 更讓二老接受不了的是,3月中旬,女兒又將自己名下的這套房產進行了抵押,貸款900萬,約定半年還清。這對二老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自己好端端的房子不僅易了主,而且還被放了抵押貸,一旦9月中旬女兒還不上貸款,那夫婦二人將有可能被掃地出門。 施阿姨說,這件事發生後,他們夫婦二人第一時間聯繫上了女兒,但她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抵押貸款的錢已挪用他處,後續會想辦法還清解除抵押,至於是怎麽完成的產權變更,女兒始終不願多講。 施阿姨表示,「我問她900萬的資金流向,她說200多萬是被仲介騙了,500多萬是辦了一個楓葉卡(加拿大永久居民卡)。我就怕那個房產做了抵押,人家要來收我們的房子,拍賣我們的房子,到時候我們兩個老人怎麽辦?去哪裡住?我們的權益誰來保障我們?」 上海市黃浦區不動產登記中心的監視器畫面顯示,今年1月20日下午,施女士辦理產權份額轉讓,兩位疑似假扮她父母的老人,並沒有施老伯夫婦的身份證,而是採取電子亮證的方式,而在當時,不動產登記中心對電子亮證的真偽查驗,只能憑經辦人員肉眼判斷。 黃浦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回應,「現在對這個電子亮證之後,進行機器上進行識別,做了一個技術上的補充。最近這段時間,再通過電子亮證到全區的登記部門去,是有技術手段,可以從機器上再進行一下比對的。這件事情,我們認為已經涉及刑事犯罪了,我們建議他立即報案,我們這裡會全力配合,包括保存所有的監控錄像。到底來的人是誰,這樣才能水落石出。」 更多 CTWANT 報導

打造桃園版大稻埕 40年以上老屋改造最高補助142萬
房市新訊

為活化桃園具特色的老屋,桃園市政府住宅發展處今年度「老屋再生活化補助計畫」開跑,廣徵屋齡達40年以上非住宅使用的合法建築物來申請老屋改造、活化,每案最高補助金額可達142萬元,申請送件時間自7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採隨到隨審方式受理。 住宅發展處處長邱英哲說,「老屋再生活化補助計畫」補助項目包含老屋建築整建或修建、老屋室內修繕及老屋活化經營等3項,老建築戶外修繕最高補助40萬,可運用在立面清理、外牆面材復舊修補或更新等項目,另外屋內機能性的修繕包含天花板、牆面、地坪、照明、廁所裝修等最高補助90萬,此外利用老屋經營有助街區的店家,每月最高補助1萬,累計可補助12個月。 邱英哲表示,市府透過跨局處合作,整合都發局、經發局和文化局正在推動的舊城再生計畫,來改造桃園、中壢車站周邊舊市區人文環境,重塑市民生活感空間,不僅改善人行環境,更期待活化後的特色老屋成為市區一大亮點,就像大稻埕的特色商鋪等,老屋開啟民眾與城市的故事鏈結,也讓老屋的價值不再只是土地與建物,更多了一份觀光文化資產。 除了大溪老街外,桃園區「只是光影」獨立咖啡館(新民街43巷10-1號),今年甫開幕的「馨百年老宅人文空間」(新民街69號)都是成功案例。歡迎對於有興趣活化歷史建築的民眾、團體踴躍參與,盼民間力量與市府一起努力讓桃園舊市區的特色逐漸發酵。

台東臨海地標8/5招商!無敵海景拚觀光起飛
房市新訊

台東縣政府推出「臨海路旅遊服務區市地重劃區設定地上權案」,該基地位於台11線省道沿線、緊鄰海濱公園與森林公園後門入口,區位條件絕佳、具備高度觀光開發潛力,將於8月5日上午10時公開開標,盼藉此引進民間資金與創意,活化公有土地資源。 招商基地前後臨路、坐擁無敵海景,鄰近的海濱公園國際地標不僅是台東跨年演唱會、元宵晚會等大型活動的主要場地,周邊更有「小白屋」、湧泉公園等熱門景點,同時也是連結東海岸與縱谷的交通分界樞紐,人流密集,是開發相關旅遊服務設施的黃金地點。 台東縣政府表示,考量近年台東縣已成功打造獨有的觀光活動特色,吸引大量遊客參與,在旅遊服務產業使用土地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同時為了保留土地資源的永續使用,屬市地重劃區抵費地,地形完整、開發條件佳,將「台東市臨海路旅遊服務區市地重劃抵費地」湧泉段21、26、26-1地號土地,規畫以設定地上權方式,由民間業者規畫、使用、興建及維護管理。 地政處補充,該案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招商,得興建觀光服務旅遊等相關多元設施,將有助於帶動區域觀光動能,形成產業聚落效益、商機無限。招標文件可至縣府地政處3樓重劃科索取,或至台東縣政府全球資訊網公告訊息區下載。

上半年「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37億元!年減19%
房市新訊

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年6月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為42.6億元,月減14%,比去年同期少35%。觀察七大都會區的表現,七都均呈現年減的衰退趨勢,新北市年減2%最少,顯示房市交易熱度仍無明顯回溫。其中,新北市繳出11.6億元,繼續蟬聯全台第一,連續4個月都贏過台中,榮登「繳稅王」。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指出,去年上半年因房市交易火熱,房價持續上漲,房地合一稅稅收自然也創新高。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6月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合計為237億元,對比去年上半年的293.1億元,年減19%,僅新北市逆勢年增12%,其餘六都的稅收皆呈現年減現象,也反映出房市景氣轉冷的趨勢,短期內恐怕很難再創新高紀錄。 細看各縣市今年6月的稅收數據,新北市為11.6億元、年減2%;台北市5.7億元、年減17%;台中市5.5億元、年減49%;高雄市5.3億元、年減49%;桃園市5.0億元、年減46%;台南市2.2億元,年減48%;新竹縣市則為2.7億元,年減54%最多。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近期反應的稅收表現區域表現差異甚大,6月新北市交易表現相對穩定,個人房地合一稅收仍達11.6億元,幾乎和去年同期表現持平,不過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市,個人6月份的房地合一稅收金額減幅都超過4成,反應市場交易量出現明顯量縮。 陳金萍補充,目前房市仍壟罩觀望氣氛,除了受到銀行房貸緊縮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影響外,加上受美國關稅戰衝擊,恐造成台灣出口產業面臨到成本上升與需求降低,削弱經濟成長動能,進而影響內需與消費、購屋信心,後續房市表現仍須密切觀察未來政經局勢變化以及政策走向。

屋主獲利縮水了?數據顯示:平均還有賺400萬
房市新訊

房市走空,先跑先贏?台灣房屋根據實價登錄資料,統計近一年各季成屋住宅大樓最新成交價和前手交易的價差,結果顯示,2024年Q3是近一年多來的獲利高點,全台平均轉售賺438.2萬,之後連續兩季下滑,今年Q1全台的平均獲利為402萬元,比起2024年Q3的高點縮水約36.2萬元,顯示政府限貸令確實讓許多屋主的不動產獲利縮水了。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Q3季末,央行祭出嚴格的第七波信用管制,促使房市從大多頭降溫,因此全台的平均轉售增值金額,也在去年Q3達到高峰後開始反轉,尤其今年買氣持續緊縮,買家出價的心態更加保守,所以轉售獲利的空間預估還會持續收斂,賣方「先跑先贏」的氣氛也將愈來愈濃厚。 張旭嵐進一步指出,在景氣溫吞的大環境下,三類賣方的讓利態度較積極,使近期轉售交易的增值金額下修。首先是「換屋族」,為爭取首購貸款簽下一年出售的切結書,有短期內出脫舊屋的急迫性,價格放軟的情況也最鮮明;其次是「囤房族」,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使多屋族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將租金投報率低、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優先出脫獲利了結。另外也包括「周轉族」,在房市走空之際仍堅定賣屋者,不排除有時間的迫切性,包括個人投資或公司的資金運用等財務規畫,以讓小利換許其他投資上更大的獲利選擇。 進一步觀察各都獲利表現,七大都會區當中,以新竹地區的轉售增值空間縮水最明顯,今年Q1與第七波打炒房的去年Q3相比,轉售增值金額少了近144萬元;桃園則是先蹲後跳,去年Q4小幅下滑後,今年Q1轉售增值金額再度走揚至409.5萬元刷新紀錄。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近年新竹地區在竹科新貴買盤催動下,房價漲勢鮮明,平均轉售增值金額也居各大都會區之冠!然而房價快速上漲,遭遇景氣起伏時,也有較大的修正空間,且新竹地區的成屋大樓與新建案的價差較小,特別是供給較有限的新竹市區,部分成屋大樓的交易價格甚至與新建案相去不遠,也讓成屋大樓在景氣萎縮的時局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導致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半年內縮減逾百萬元。 桃園市的房價水位,與雙北、新竹的鬧區相比相對親民,是北台灣主要都會區中的房價鞍型區,加上桃園往來雙北、新竹都只有一站高鐵之遙,持續吸引購買力強的脫北族、竹科族轉進,所以房價的支撐力道相對厚實,轉售增值空間也因而保持在相對高水位。

北市最後8字頭?復興崗捷運宅「華威豐耘」動工 吸北士科買盤
房市新訊

華威聯合今日於北投復興崗舉辦「華威豐耘」開工動土典禮,全案採地上14層純住宅規劃,零地主戶、零店面,基地面積377坪,規劃20~36坪2~3房,實價登錄揭露每坪80~87萬元,今年初公開以來銷售約達5成,預計2028年年底完工。 「華威豐耘」基地位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二段,距離捷運復興崗站約700公尺,車行至北士科車程約10分鐘,現場銷售表示,「華威豐耘」鄰近北士科科技發展軸線,已購客包括華碩、和碩科技新貴以及周邊醫療人員等購屋需求,另外亦有淡水客層作為搬進台北市第一站首選。 「華威豐耘」基地面積377坪,設計地上14樓、地下3樓,共67戶純住家,規劃20坪2房、25坪2房2衛、28坪2+1房2衛、36坪正3房,每坪開價85~93萬元,實價登錄成交價在每坪80~87萬元,目前20坪戶別已售完,主力總價帶為2300~3500萬元,訴求低總價入住台北市捷運生活圈新建案,對自住客頗具吸引力。 「華威豐耘」現場銷售指出,台北市進入「預售百萬時代」,新北市包括板橋、三重、新店、中永和等多個行政區,也陸續出現站上百萬的實價交易。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距北士科車程10分鐘內的生活圈,包括石牌、奇岩、北投、新天母等區段,預售單價多筆落在百萬以上,士林門牌甚至出現單坪152萬元紀錄,北投也有數10筆站穩120萬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復興崗一帶鄰近北士科、兼具自然環境與成熟生活圈,至今仍保有8字頭預售行情,逐漸成為科技族購屋新寵,堪稱大台北最後價格凹陷區。 華威聯合創立於民國80年,至今已累積全台80餘建案實績,橫跨房地產、物管、飯店、保全與太陽能等多元領域,指標案如「華威豐年」、「華威一邸」等皆深受市場肯定,董座、總座皆住在自家建案,用「以住為本」的空間規劃,致力打造客戶高度滿意的自住產品,而「華威豐耘」為華威聯合近年在北投區佈局的指標新案,看好北投在地醫療與科技軸線接壤的雙重潛力,不僅交通便利、學區完整,更具備與北士科同步發展的長期價值。

台灣街景醜爆!他揭南機場國宅原貌 8千人驚呆超美:都是被自己搞爛
房市新訊

台灣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好,但行人安全與市容一直是大家公認的糟糕,尤其是後者,不少人吐槽根本是全世界最醜。科技粉專《蘋果仁》創辦人呂哲宇日前在臉書貼出南機場公寓的原始樣貌,讓數千名網友驚呆,直呼原來原本建築這麼美,感慨如今市容都是自己搞爛的。 滿滿鐵皮屋加蓋,五顏六色、凌亂不堪的招牌,突兀的電線桿與變電箱,佈滿天空的電線,老舊公寓斑駁的外牆,還有滿滿的鐵窗,糟糕的交通道路設計,都是大家在嫌棄市容時最常提到的問題點,其中又牽涉了許多複雜的產權、居民意見等問題,導致改善始終遙遙無期。 對此呂哲宇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無意中看到一部討論台灣感性的影片,因此有感而發。他直言,台灣很多老建築其實並不醜,醜的是雜亂無章的違建、招牌和室外機,卻不知道少掉這些元素後的「原始建築」有多好看。 呂哲宇舉例,像是台南一些向弄,還有台北中山站附近的文創商圈,都可以看到外牆維護良好,沒有違建的老建築,不僅不醜,還有復古味。就算是40幾年的老大廈也一樣,例如信義安和站附近的喬福花園大廈,光是整齊乾淨的立面就很好看了。至於商店招牌問題,其實只要統一樣式,就會好看很多,目前鹽埕新樂街、大稻埕等都做得不錯。 呂哲宇表示,市容並非追求像commie blocks那種冰冷、NPC般的建築,只要把鐵窗拆掉、統一招牌就會好很多。但話鋒一轉,他指出,雖然現在的新建案,都已經沒有違建、室外機跟招牌的問題了,取而代之的卻是非常突兀的巴洛克式風格,怪異到不行,尤其是好像很霸氣的雕像,其實看起來很尷尬,例如高雄城堡系列、台中文心愛悅。 呂哲宇也貼出了南機場國宅的原始與現今的樣貌,超過8000人按讚,不少人看到照片驚呼:「原來南機場原本樣貌這麼美嗎」、「果然都是鐵窗跟招牌惹禍」、「原始建築真的漂亮」、「其實多數的建築師與建築設計都有一定的素養,沒素養的很多是沒品味的業主」、「究竟是怎麼變這樣的」、「這對比太強烈了,現在的南機場美感全無」、「鐵窗真的是台灣市容的景觀殺手啊」、「說到我心坎,現在搞一堆巴洛克建築到底是在幹嘛」、「身為設計師,最討厭業主說要加鐵窗,但不想跟錢錢過不去,只能委婉說不建議,通常不被採納」。

桃捷綠線拚北7站明年通車 7/16上高架橋動態測試
房市新訊

桃園首條自辦的捷運綠線,力拚明年底北7站通車,屆時就能從G15b坑口站來回G11藝文特區站,16日列車將上高架橋進行動態測試,市長張善政將親自前往G13南竹中正北站視察,明年第3季起陸續試運轉、初勘、履勘等工作,朝2026年首階段通車目標穩健邁進。 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表示,綠線第一階段北段優先通車時程,原先預計需6年,要到2028年底才通車,但在團隊的努力下,已壓縮到4年,目標於明年底通車。團隊預計在明年第3季起,陸續進行試運轉、初勘、履勘等工作,而目前通車最關鍵號誌工程,是由世界知名的德國西門子負責,西門子針對明年通車的7站號誌系統均已加派人力在施作中,特別於下個月安排德國行,一方面是感謝西門子的幫忙,另一方面則是協調整體完工時間是否可提前,並加派人力投入工程及測試的機會。 劉慶豐表示,綠線G13、G14站車站裝修進度部分屋頂板工程幾近完成,而地板墊層工程G13站較G14站略為超前,皆照規畫期程按部施作,7月16日當日,市長張善政將會優先督察G13站工程進度,實際搭乘列車前往G14站,沿途視察列車動態測試情形。 劉慶豐表示,綠線已完成多項重大工程節點,包括自2023年起陸續達成高鐵鋼構橋跨越、南崁溪景觀橋合龍,2024年高架橋全數合龍、G10-G12站潛盾隧道全數貫通、北機廠管理中心上梁、北主變電站完成永久送電,並於去年底提前接收首列電聯車,今年完成列車低速測試軌運轉及高架站區供電、列車測試所需第三供電軌測試等,捷運綠線機廠已有6列車正在進行測試,年底前第一批次共計20列車於今年也將如數抵達機廠。 劉慶豐說,捷運綠線正穩健邁向如期如質通車的目標,7月16日列車駛向高架橋進行測試代表工程進入嶄新階段。西門子也是綠線工程團隊一員,與市府團隊間彼此團結合作,雙方有共同的使命,持續朝向明年通車的目標穩健邁進,市民朋友可安心期待捷運綠線帶來的交通便利與都市發展效益。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