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好吸金?!帶旺高雄新增6個里,平均所得突破百萬元!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2023統計專冊資料,高雄總計有60個里平均所得達百萬元以上,共分布在11個行政區,對比前一年度,除了龍頭寶座仍由亞灣區「建隆里」以226.3萬元蟬聯,更新增了6個「百萬里」上榜!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台積電設廠帶旺的楠梓高雄大學重劃區「藍田里」,以平均所得100.1萬元晉升成為百萬里成員!另外鹽埕區「瀨南里」,也以平均所得118.7萬元,成為該區唯一一個百萬里,亦是6個新成員中平均所得最高的里別。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影響平均所得變化因素多元,可能受高所得住戶遷入或住戶薪資增加等影響,觀察高雄新增的6個百萬里可分兩類型,一為「外來高薪型」,區域受惠建設紅利及新案開發,刺激高所得族群遷入增加,特別像是台積電主要生活圈,楠梓高大重劃區的「藍田里」,從原本的小資首購天堂,成為科技新貴與置產族進場熱區,而藍田里幾乎涵括整個高大生活圈,里內新案供需旺盛,磁吸高薪外來人口積極進場,年增納稅戶數就達168戶;其他如愛河特區「社西里」及義大別墅特區「三和里」,雖非台積電主要受惠區,里內新案以中高端客群為主力,建案供給交易增,隨高薪外來人口增加,進而拉抬全里所得水位提高。 李家妮表示,另一種為「在地生金型」,區段並無明顯建設紅利與新案拉抬,刺激高薪人口移入,如鹽埕區「瀨南里」、三民區「達明里」及新興區「正氣里」,年增納稅戶數僅個位數,不過像瀨南里平均所得,卻比上一年大增了21.5萬元;觀察這三個里均為機能優渥、商機濃厚的市區商圈,尤其鹽埕區「瀨南里」雖範圍不大,因鄰近鹽埕埔捷運站、新樂街夜市,高雄市音樂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及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有熱絡的文創展演活動,大勇路及大仁路透店不乏豐沛的商業活動,屬一級觀光戰區,吸引藝文從業者或三師等類型的專業人士進駐,因而帶動業者執行業務所得、租賃及財產交易所得均有增加,進而提升全里平均所得。 觀察新上榜的6個百萬里,周邊近三年房價,排除以透天為交易主力的里別,其他如新興區「正氣里」、前金區「社西里」及楠梓區「藍田里」,住宅房價均跳升一級,又以新興區「正氣里」漲勢最兇,房價從1字跳2字頭,漲幅近4成。 台灣房屋高雄三多加盟店店長吳泓億表示,新興區「正氣里」鄰近忠孝觀光夜市與新崛江商圈,高雄知名的青年一路家具街也在里內範圍,區段屬蛋黃市區,商機發展旺盛、生活機能優渥成熟,加上鄰近市政府,頗受公教客群青睞,由於里內開發飽和無新案供給,唯一一棟中古華廈社區,近4年來均無交易釋出,顯見屋主惜售程度,想要入主該商圈,只能卡位老公寓或透天宅,相對帶旺商圈老公寓需求增、身價漲,然而以南高雄蛋黃商圈中古房價最高已站3字頭,該里平均仍有2字頭可入手,多屬於舊公寓行情。
高市府2025年7月3日由林欽榮副市長主持第133次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楠梓園區聯外交通路網變更案」、「林德官公有眷舍細部計畫變更暨擴大更新地區、都市更新計畫」及「前金區後金段劃定更新地區暨訂定都市更新計畫」等三項重要建設案。 都委會主委林欽榮表示,因應南科擴展至橋頭科學園區,產業進駐帶動S型半導體廊帶成形,行政院於2024年4月24日核定「高雄第三(楠梓)園區聯外交通整體計畫」,增設國道1號新增匝道及園區聯絡道路。該項公建計畫總經費達約155.91億元,由國科會南科管理局主政並委託市府工務局新工處、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等機關共同合作,代辦規劃設計以及施工,預定於都市計畫變更程序完成後,目標於2025年底辦理工程發包以及動工,並預定於2028年底完工;以有效強化左楠地區產業運輸與區域聯外交通機能。 都發局指出,上項變更案涉及原高雄市與仁武都市計畫,合計變更面積5.83公頃,涵蓋工業區、農業區、保護區、道路等多類用地,規劃以減少拆遷及強化通行效率為原則,路線規劃採高架方式銜接國道。另高楠公路1003巷為連接台1線之主要通道,工務局辦理之拓寬工程已於2025年6月啟動施工,預定將原道路拓寬至30公尺,增設快慢車道與人行道,預計於2025年底完工,施工期間將維持周邊交通順暢,配合聯外主線工程時程與區域發展需求。 目前楠梓園區整體開發持續進行中,其中台積電高雄廠區預計2026年底P1、P2廠進入試產階段。南科管理局亦同步整備園區內各項公共設施、綠帶與人行系統,建構高品質產業發展環境,預期將帶動上中下游供應鏈群聚進駐,創造超過7,000個就業機會,為北高雄注入強勁發展動能。 除行政院所核定公建計畫案—楠梓園區聯外交通路網都計變更案以外,本次都委會大會並審議通過兩件劃定都更地區案件,其中「林德官公有眷舍土地劃定都市更新地區案」係市府為活化林德官公有眷舍土地,以公辦都市更新開發方式引導地區再發展,及為提供周邊公共設施服務需求,將市有部分第四種住宅區及第五種商業區以容積調配方式辦理變更。該計畫案原擬規劃設置立體停車場並封閉廣東一街16巷,市都委會傾聽在地居民意見及居住安全考量,同意取消封巷及立體停車場設置,並採容積調配方式留設三處綠地及廣場用地,提供為開放空間與社區使用,提升周邊生活品質並營造友善都市環境。 另一案由為「前金區後金段44地號等土地劃定都市更新地區案」,該案鄰近捷運橘線O4站,市府結合TOD大眾運輸導向,為促進土地有效利用,提升都市機能,未來將由捷運局將以公辦都更開發,導入住宅、商業、社福設施與多功能開放空間,推動捷運導向生活機能核心,兼顧TOD發展理念與市有資產活化效益,並挹注軌道建設經費。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林佑璘2025年7月1日出席「亞灣2.0特貿三(南基地南)公辦都更案」動土典禮。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亞洲新灣區特貿三北基地已於4月底動工,全案南、北基地都已進入實質開發階段,預計2030年陸續完工。高雄市政府結合國營事業台電公司及民間開發團隊透過公辦都更方式,分回A級智慧辦公空間及提供托育等公益設施,發揮都市更新效益,引導在地產業轉型及打造創新產業聚落,帶動整體經濟投資量能並可增加就業機會,吸引人才移居高雄。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說明,亞灣2.0特貿三未來整體開發完成後,能串聯高雄軟體科技園區,讓5G 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創新產業鏈形成群聚效應,且基地鄰近高雄港、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展覽館、星光水岸公園等重大公共建設,能結合周邊商業、文教娛樂等發展,以滿足民眾就業、生活照顧與休閒遊憩等需求,加速實現高雄產業轉型與升級之願景。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出,內政部持續透過補助及輔導,協助高雄市政府推動公辦都更工作,截至目前為止,中央核定補助約7,590萬元,市府已簽約及招商中的案件共有17案。經由公私協力合作,達到都市機能提升、完善公共空間及服務設施之供給等效益,提供民眾優質的生活環境,一同共享都市更新之開發公益性與公共價值。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特貿三基地開發案持續推進,繼北基地於4月底動工後,南基地南7月1日正式動土,南基地北也預計於年底啟動,三案總投資金額達858億元。台積電、鴻海、輝達、日月光等國際科技大廠相繼布局高雄,顯示產業升級效應持續擴大,根據財政部統計,高雄2025年上半年促參成果亮眼,共簽約6件、投資總額127億元,居全國招商之冠,證明高雄已成為企業投資首選。 都發局長吳文彥說明,特貿三南基地南案兼顧城市美學、公益共享與環境永續,不僅規劃設置331坪「智匯學院」與320坪「托育家園」等公益空間,也引入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光影美術館與水景空間,並預計取得鑽石級智慧建築與銀級綠建築標章。全區建蔽率55.71%,綠覆率超過76.9%,基地臨復興三路側退縮建築留設20米戶外廣場及人行道,以整合復興三路右轉專用道供車行使用,創造人車友善空間,並以立體通廊串連特貿三北側基地。另與南基地北實施者共同認養周邊公有人行道及與成功特殊學校間長達350米的開放綠帶,打造水綠共融的人行環境。 特貿三南基地南側開發案,將於成功二路與復興三路口興建一棟45層住商大樓與一棟29層商辦大樓,完工後市府與台電公司依約取回約8,000坪及11,000坪商辦空間,並設立7,000萬元「5G AIoT新創天使基金」,預期結合鄰近高雄軟體園區,形塑科技產業聚落,吸引優質企業與國際新創進駐,進一步壯大亞灣區產業能量。 本案歷經都市設計、環評、交評及都市更新等審查流程,由市府各局處把關景觀品質、交通影響與公益價值等多重面向。特貿三公辦都更案在市府、國營事業及民間企業的協力推動下,以「公辦領航、全民共好、城市共榮」為目標,兼顧公眾需求、產業動能與地主權益,展現都市更新帶動地方轉型、實現與民共享的實質成果。 今日出席貴賓,包括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立委許智傑、立委賴瑞隆、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林佑璘及地方民意代表等共同出席。
高市府2025年6月18日由林欽榮副市長主持第132次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國道七號高雄路段新建工程」都市計畫變更案,配合全線預計2030年底完工通車,未來將可強化高雄港聯外交通,並紓解國道1號壅塞現況,提升整體交通韌性與城市競爭力。 林欽榮指出,國道七號高雄段新建工程建設計畫已於2023年3月23日經行政院核定,計畫總經費約1357.9億元,路線自仁武區起,銜接國道十號,往南行經大社、仁武、鳥松、大寮、鳳山、小港及林園等區,經臨海工業區東側至洲際貨櫃聯外道路南星路止,國道七號高雄路段全長約23公里,其中高架路段長約21公里,沿線設有2處系統交流道、3處雙向及2處單向交流道,途經8處主要計畫及3處細部計畫區。 國道七號銜接和發園區、大發、林園工業區與小港貨櫃港,並串聯高雄半導體產業S廊帶,支援高雄科學園區與仁武產業園區上下游供應鏈,形成南部地區重要的產業運輸路廊,進一步提升南部產業升級及國家商港競爭力。 此外,國道七號與國道一號、國道十號、台88線及規劃中之高屏第二快速公路(高屏二快)形成東高雄環狀快速路網,預期可分流國道一號交通量10%至24%、台88線五甲至鳳山段30%、國道十號仁武至鼎金段29%,有效提升整體路網服務品質。 都發局表示,本案全線優先使用公有地為原則,並採設定地上權等彈性方式,有效減少拆遷與用地爭議,完工後將可大幅分流大貨車交通量,降低市區事故風險,保障市民行車安全。此外,針對變更範圍內涉及高速公路用地之農業區、公園用地、河川區、道路用地等,依實際工程需求進行調整土地使用分區;另兼顧地方機關使用需求與工程設計考量,於部分區域納入滯洪池與綠帶設計,整合排水與生態保護,呈現永續交通與生態共融之規劃精神。
高雄亞灣第二期智慧社宅2025年6月17日由高雄副市長林欽榮與「亞灣智能」董事長郭君傑,共同簽約宣布正式啟動,全案投資金額預計約110億元,規劃興建2棟智慧型社會住宅及2棟集合住宅,以「5G AIoT智慧住宅」、「城市中的公園」為概念設計優質宜居宅,並預計於2031年完工。亞灣智能董事長郭君傑表示,亞洲新灣區是高雄的亞灣、台灣的亞灣、世界的亞灣。 高雄亞灣第二期智慧社宅之興建採取公辦都更方式,經由公開招商徵選實施者負責新建後再交由市政府營運;本案於2025年年3月間公開評選結果由國揚集團子公司威力國際開發與藏美集團之藏裕營造兩家公司組成合作聯盟獲選。2025年6月17日由高雄市政府林欽榮副市長代表市政府與該合作聯盟所申設成立之「亞灣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郭君傑董事長,共同簽約宣布正式啟動。該案緊鄰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與5G AIoT產業聚落,將為亞灣地區再新增658戶社會住宅,與原本高雄市政府自建亞灣第一期634戶社宅基地直接相鄰,並將以綠意連通平台串聯,共計將提供約1,292戶社會住宅,成為高雄市核心區重要的全齡智慧宜居聚落。 林欽榮副市長指出,本案基地緊鄰「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不僅是高雄數位科技產業聚落,同時也是金管會於2025年4月宣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高雄專區基地,基地位置鄰近輕軌軟體園區站、捷運獅甲站與未來捷運黃線捷運站,交通便利,生活機能完善。基地為因應發展所帶來的交通需求,特別規劃於啟聖街退縮4.5公尺為供道路(加計原有8公尺路幅則為12.5公尺路寬)使用,以提升周邊道路交通流暢度與安全性,展現前瞻的交通與都市設計整合能力。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本案基地是繼特貿三都更案後,再度釋出位於亞洲新灣區的市有土地辦理公辦都更,基地面積約1.4公頃,位於復興三路與啟聖街口,將申請取得綠建築黃金級、智慧建築銀級、低碳建築第二級等多項標章,打造安全、節能、智慧的高標準居住品質。未來將為亞灣地區增658戶社會住宅,與一期634戶社宅相加全區可提供約1,292戶社會住宅。全案採低建蔽設計,地面層留設約1公頃的大面積開放空間,打造「城市中的公園」,未來將提供智慧公宅、一般住宅、商業店鋪及AI醫療室、AI會議中心、智能無人商店、智能全齡健身中心、廚藝教室暨銀髮樂活中心、兒童圖書室,建構全齡宜居住宅社區。 都發局表示,亞灣智慧公宅二期展現公私協力的成功模式,由威力國際開發與藏裕營造合作組成的亞灣智能公司擔任實施者,投資金額逾110億元。承辦團隊亦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於基地周邊設置公共藝術品及YouBike租賃站等多項社會回饋。亞灣智慧公宅二期預計於2031年完工啟用,未來將結合第一期既有的托育、日照、社區照護,形塑完整的智慧宜居生活圈。市府將持續穩健推動社會住宅及都市更新政策,落實在亞灣區透過「產業、居住、商業」三位一體整合發展,推動高雄朝向智慧城市與居住正義雙軸並進的城市願景前行。
眾所期待的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徵選開始啦!即日起2025年7月11日受理收件,工務局表示,7月11日前完工且取得使用執照,符合九大指標任ㄧ指標的綠建築,或是具有環境永續、反映在地自明性及居住建康三大核心理念的高雄厝都能參與徵選,歡迎設計融合在地特色、環境友善與健康生活理念的優秀建築作品踴躍參與徵選! 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已邁入第14屆,工務局指出,為獎勵優良高雄厝、綠建築的建築師及起造人,參選作品經評選委員審查會勘公布後,將擇日舉行頒獎典禮表彰得獎者。目前累積超過百件具代表性的建築案例,透過獨樹一幟建築作品參與,展現別具匠心特色。 2025年分為大樓組與透天組進行徵選,並延續高雄推動建築淨零之決心,評分內容包括綠建築精神、高雄厝核心理念、建築景觀與植栽綠化、通用化設計方式、人文與藝術表現外,再將「能效建築」和「智慧化裝置」列為加分項目,期引領更多建築師思考淨零碳排與建物結合的型態,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宜居高雄願景。 工務局亦指出,隨著淨零碳排目標日愈清晰,乘載市民居所的「厝」更不應該缺席,市府早已逐步透過高雄厝綠建築設計、「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及「高雄市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實施辦法」,引導城市朝淨零建築與智慧建築邁進,更期待藉由綠建築大獎的徵選,帶動全民對淨零生活的想像與實踐,讓淨零建築與生活共生,讓永續成為生活日常,也讓高雄成為更宜居的模範城市! 第14屆高雄厝高雄厝綠建築大獎於即日起至2025年7月11日下午5時受理報名,有意參選者請將參賽資料郵寄至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工務局建築管理處收(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1樓),以郵戳為憑或親送至該局辦理收件。有關活動參選詳細的資訊內容,可至建築管理處網站(https://build.kcg.gov.tw/另開新視窗)活動快報查詢或與電話洽詢李小姐(電話07-3368333分機2288)。
高雄市府於2025年6月5日公告大寮81期忠義段51地號都更案第二次招商。近年來,大寮在交通、居住、都市發展有顯著的發展,如國道七號建設加速、擴大社會住宅供給、運動中心興建,及81期重劃區的公共設施完善,大幅提升區域機能與景觀,將成為南高雄引進人口與產業的動能。本次招商市府再度攜手中央,加速推動大寮區域轉型,全力打造南高雄新興成長的核心。 副市長林欽榮表示,本案基地緊鄰鳳林四路黃金第一排,距捷運橘線大寮站10分鐘車程,可輕鬆串聯台88線快速道路,未來更能銜接規劃中的國道七號,具備TOD交通導向開發潛力。周邊四座特色公園(公10~13)與兩處綠地已全面完工,合計超過11公頃綠意空間,為居民構築高宜居性生活環境。林欽榮進一步指出,橘線大寮站2號出口旁的大寮社宅一期,已於日前順利上樑,預計2026年提供384戶優質社會住宅,本案開發後也將額外新增約50戶社宅,擴大捷運生活圈的住宅選擇與總量,為南高雄提供多元充足的居住新選項。 都發局長吳文彥說明,本案基地位於鳳林四路與平等路交會的三角窗,坐擁兩座特色公園,區位條件優越,生活機能成熟,具高度開發潛力。基地面積約0.83公頃,現為住宅區,容積率200%,預估投資開發規模約30億元,臨路側將退縮5米,打造通透友善的人行空間,提升街廓整體品質。為吸引優質開發團隊參與,市府2025年系統性優化招商條件,包括允許最多三家業者組成聯盟共同投標,兼顧彈性與規模效益;委託三家專業估價師評估市場行情,強化招商透明度與投資信心;延續共負比彈性試算機制,協助業者更精準掌握開發風險。同時增設品質門檻,要求取得綠建築銀級、智慧建築合格級、無障礙建築與耐震標章,確保開發案的永續性與卓越品質,打造南高雄優質宜居新指標。 本案都市更新事業公開評選實施者案截至9月4日止受理申請,相關資訊請至都發局網站「公告專區-都更公告」查詢,或洽詢07-3313020由都更科專人服務。市府歡迎各界踴躍投標,共同參與大寮的蛻變與成長,攜手打造南高雄的宜居新典範。
2025年5月20日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登場,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開幕前演說中,多次提及高雄,指出「高雄是數位孿生城市,他們已有數十萬棟建築與上百萬公里道路在數位孿生模型中」,影片也提到「Linker Vision和高雄市使用數位孿生來模擬各種不可預測情境的影響,並打造影像串流管理代理程式,以發送即時通知給第一線應變人員」並在簡報與影片中展示高雄作為合作夥伴的實際案例。 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市自2024年起即布局成為數位孿生城市,積極進行跨局處整合與內部教育訓練,並攜手NVIDIA、Linker Vision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動相關應用計畫。其中「智慧高雄燈塔計畫」目前已是全球影像語言模型(VLM)最大戶外應用場域之一,透過本地影像資料與模型訓練,展現主權AI應用於城市治理的可行性,並進一步導入模擬實體環境的AI技術(Physical AI),以強化城市治理效能與災害預防韌性。 陳其邁指出,高雄將持續把握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與硬體產業的優勢,推動AI與產業智慧升級,未來將擴展燈塔計畫應用至智慧醫療、智慧港口、石化鋼鐵與電力等場域,打造完整AIoT產業生態系。市府亦將與中央攜手合作,開放已訓練完成的模型供全台各縣市使用,降低AI導入門檻,實現「五大信賴產業」目標,協助各地加速AI應用發展。高雄市政府感謝黃仁勳執行長肯定高雄在NVIDIA AI技術應用上的成果,並承諾將持續努力,為市民打造更便利的智慧生活。 陳其邁聯訪時說明,高雄推動「智慧高雄燈塔計畫」,核心部分包含數位孿生城市,運用VLM視覺模型語言將高雄80平方公里範圍、數百萬影像資料進行訓練,透過AI模擬電線桿倒塌、17級陣風等各項極端情境,並導入AI訓練協助市府城市治理。他強調,AI應用上分為算力、平台、應用服務三個層面,先有算力、成立平台,才能發展不同應用服務方案,高雄發展全台第一個城市級主權AI平台,目前已有初步成果,未來可提供其他縣市作為智慧城市發展各項解決方案,是台灣發展智慧城市重要里程碑,感謝黃仁勳執行長將高雄初步結果向全世界發表,未來將持續與系統服務廠商發展各項落地應用服務。
都市設計是城市的「美容師」與「健康管理師」,不僅要讓城市美觀,更讓城市健康、舒適。市府都發局為與民眾分享都市設計審議的內涵與意義,透過專業的法令規定,打造一個更友善、更舒適、更具高雄特色的城市空間,持續提出「都設小學堂」概念說明都市設計管制的核心目的。 都市設計與一般建築設計不同,不僅是單一建築物的美觀考量。都發局進行都市設計審議時,特別注重「公共空間」、「友善人行」、「文化景觀」及「環境品質」等面向,目的是讓建築物與周圍公共空間能夠相互呼應,共同打造更宜居的都市環境。 都發局長吳文彥分享:「想像一下,走在綠意盎然、有樹蔭遮陽的人行道上是什麼感覺?」,他指出,為了創造舒適的步行環境,都市設計會規範退縮地開放空間設計,營造綠意盎然、遮蔭涼爽且舒適的友善步行路徑。例如「原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土地細部計畫」中,規定人行道要有植栽綠帶並種植喬木,還要左右錯落種植,以提供良好的遮蔭效果,讓市民在行走時能夠舒適自在。 另外,建築基地也要導入「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的概念,如生態滯留單元或植生溝等設計,讓雨水能夠自然滲透到地下,減少都市淹水問題,建構更具韌性的城市環境。 對於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地區,吳文彥局長強調,審議機制會引導開發案在設計上能與周邊的歷史脈絡相協調,避免突兀的建築干擾。以鳳山國定古蹟「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為例,周邊新建案的建築立面風格、色彩都必須考量與古蹟的景觀融合,並提供模擬圖說,分析對古蹟的視覺影響。這些要求是為了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和諧共存,豐富高雄的文化底蘊。 此外,高雄地處熱帶,為促進都市空氣流通,降低熱島效應,及避免單棟建築量體過大影響視覺景觀穿透性,在水岸地區如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規定建築物的高層量體水平投影面積不能過大(最大對角線不得超過60公尺),這樣不僅能讓風在城市中順暢流動,有效降溫,還能讓市民享有更開闊的視野與空間感。 都發局強調,都市設計管制的核心目的,在於提高公共空間的舒適度,引領高雄邁向更宜居、更永續的城市發展目標,提升所有高雄市民的生活品質。
高雄市長陳其邁2025年5月15日說明南高雄各項重大建設進度,詳述市府推動亞灣2.0計畫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吸引鴻海、AMD、NVIDIA等國際科技大廠進駐,特貿三北基地公辦都更於4月動土施工,軟科二期開工進駐廠商已經額滿,A級商辦更是供不應求。此外,國道七號環評通過,未來配合規劃進行土地徵收、小港林園線動工、新材料循環園區將配合大林蒲遷村加速進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金管會已於4月開放銀行申請,預計於7月開始營運,吸引金融與軟體服務業進駐,預期帶來更多外溢效應。 陳其邁進一步指出,產業型態影響城市發展樣貌,以台積電為例,晶圓代工帶動IC設計及軟體服務業發展,高雄因台積電進駐而有多成長契機,前鎮區過去發展受限於土地為中央持有,過去受都市計畫限制,港區周遭規劃作為倉儲庫房用地,顯已不符合當前趨勢,未來將協調中央,調整都市計畫;市府也將持續與中央協調,加速推動205兵工廠遷移至大樹,盼採分期、分段方式開發,以加速南高雄發展進度。 陳其邁回應新草衙地區土地讓售問題,表示法令尚未調整前,基於行政公平原則,市府須按照既有規定處理土地買賣,如民眾因預算不足無法一次性付款,市府可研議透過高雄銀行專案貸款或分期付款方式,協助減輕民眾財務壓力,同時盼議員協助整合當地居民意見,市府將持續與承租戶溝通說明。 針對大林蒲遷村進度,陳其邁強調,遷村沒有回頭路,事關數萬居民,是一項浩大工程,目前已整合各界意見,計畫經行政院核定,正進行相關環評作業,後續都市計畫變更程序將經由市都委會及內政部審議,市府並同步規劃遷村相關配套,包含學校、醫療機構等項目,並將持續蒐集居民意見,請都發局研議納入,確保遷村後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有關議員關心前鎮興仁公園改造及興建前鎮運動中心事宜,陳其邁表示,公園內部廁所、遮光設施、電源開關等改善工程已陸續施工,預計6月中旬可初步完成,整體改善措施預估8月前完工,目前公園為當地長輩使用居多,將持續聽取在地意見規劃全齡特色公園,相關預算初估約6,000至8,000萬元,未來將持向中央爭取補助。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