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家上市的科技大廠光寶科技2016年起進駐楠梓科技產業園區,2023年6月2日舉行聯合營運中心新廠二期工程開工動土典禮,規劃由雲端解決方案、及網通事業部等進駐,一、二期合計將創造超過5,000個就業機會及超過100億元年產值。當日典禮包含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明峰、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高雄市長陳其邁與多位民代、業界重要貴賓皆到場祝賀,共同為新廠祈福起鏟。 光寶科技董事長宋明峰表示,雲端運算與Al應用帶動資料中心與伺服器未來需求持續成長,光寶高雄聯合營運中心將以尖端技術、智慧製造為基礎,為光寶發展新事業帶來新動能。光寶高雄二期串連工業自動化相關技術、核心產品與客戶應用,並結合低碳材料的供應鏈管理,將打造具備高度適應性、低碳排放及資源統合完善的智慧工廠。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亞灣2.0是行政院將高雄打造成南部企業營運中心、研發中心以及高科技聚落的重要計畫,未來將藉由5GAIoT等相關產業的進駐,來提升企業的研發水準。 鄭文燦強調,光寶科技是台灣首家上市的電子公司,不斷創新成長,近年更積極耕耘智慧產業,台灣的ICT產業以光寶為首建立優勢,不斷與國際間競爭者間拉開差距,光寶高雄營運中心的投資超過百億,相信能對光寶的未來有更好的發展,一、二期將提供至少5,000個就業機會更,讓年輕人能到高雄築夢、圓夢。 高雄市長陳其邁首先感謝行政院在5月11日正式核定「亞灣2.0計畫」,從原本5年投入106.64億元擴增為7年170.39億元,在全球產業轉型之際,為高雄找到切入點,帶領高雄產業持續成長茁壯。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處長楊伯耕表示,過去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因土地使用已達飽和,區內廠商苦於擴廠用地不足問題。為了讓園區發展帶來活水,加工處積極於2016年間啟動「週轉更新計畫」,感謝光寶集團當時率先參與,並捐贈價值約1.5億元的綜合行政大樓。由於光寶投資計畫的成功,帶動後續如園區前瞻建設、鑽石場域及行政場域更新等大型園區更新計畫,促成後續投資逾千億元,對園區發展深具效益。 陳其邁表示,光寶從資通訊產品的生產轉型為雲端運算、車用電子等尖端產業的領導大廠,相信光寶已為迎接全球供應鏈流動,再創企業營運高峰做好準備,而高雄同樣也為迎接企業投資打造最好的投資環境,聯合營運中心新廠二期的投資案是起點而不是終點,歡迎光寶繼續加碼投資進駐亞灣2.0,繼續投資高雄、享受高雄。 高市府經發局長廖泰翔補充,市府擬定數位及淨零雙軸轉型政策,引進半導體、5G AIoT、電動車等科技產業以大帶小,配合亞灣2.0核定通過,提供國內最大5G AIoT實證場域與國際企業旗艦中心聚落,光寶是高雄產業及智慧城市發展的最佳夥伴,市府將全力協助投資如期如質完成,歡迎更多企業踴躍投資高雄,市府一定會做大家最強後盾,提供最好服務。
高市府為打造高雄成為生態綠能城市,已由工務局研訂綠建築自治條例、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設施辦法等全國創新法令,並於2014年創設「高雄市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其中該法設計項目之高雄厝陽台、綠能設施及通用化設計,為全國首創的綠能設計手法,迄今合計綠化面積已達55萬平方公尺,約為1座衛武營都會公園的綠化量。推動至今不僅受到產業界重視,間接影響全國其他縣市相繼推動。 工務局表示,「高雄市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係依據高雄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72條之1規定訂定,至今已邁入第11年,期間經歷3次修法,本次第4次修訂已於2023年5月15日公告發布,其修法重點為放寬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其設置綠能設施部分免繳納回饋金,藉此提高五層樓以下透天型建築物申請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之意願,不但得以改善都市景觀,市民的居住安全亦得有效提升。 另為考量透天建築雨水貯集設施維護管理不易及效益不高等因素,同時提高五層樓以下透天型建築物設置綠能設施意願,刪除應設置雨水貯集設施之規定。並因應太陽光電發電設施技術及效率日益提升,併同調整太陽光電發電設施之設置量。 永續城市發展,需要前瞻性的策略佈局,高雄已經依循中央2050淨零碳排政策,透過成立綠電推動小組、漁電共生專案辦公室,達成太陽光電6年1.25GW計畫,至今每年可減碳148萬公噸。未來將修訂「高雄厝4.0計畫」強調防疫健康建築,逐步實現生活與環境共好、共榮的發展願景。
高市府2023年5月31日由林欽榮副市長主持召開第113次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捷運RK1、O9站聯合開發配合內政部都委會決議修正細部計畫、灣子內停21用地變更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等案。 林欽榮表示,捷運RK1、O9站聯開基地主要計畫2023年4月18日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修正通過,本次提會配合主要計畫之指導修正細部計畫內容,預計2023年下半年度辦理招商開發作業,將引入全新的商業機能,為岡山、苓雅及鳳山創造新的生活場域。 林欽榮指出,岡山RK1是北高雄首件聯開案,基地緊鄰台鐵、捷運雙系統,未來透過空橋立體連通兩邊基地及雙車站,具備相當良好的TOD導向發展條件,也是落實市府建構北高雄科技廊帶政策願景下的實際行動方案之一。此外,O9技擊館站聯開基地鄰近國道中正交流道,坐落國道門戶的關鍵區位,同時緊鄰中正運動場環境改造計畫(Highline Park),同樣具備地利條件。兩案均扮演北高雄及市區門戶再發展形塑的關鍵角色,有助於高雄捷運大眾運輸導向發展邁入新的里程碑。 本次審議通過的RK1、O9聯開基地,均位於高雄的重要都市節點,對於門戶再塑及地方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捷運局將積極研擬兩案招商計畫及差異化策略,在全市聯開工作推動期程下,預計下半年度起逐案推出。 都發局說,RK1站兩側聯開區分為東、西基地,計畫範圍納入西基地南側現有12公尺岡燕路,並變更為道路用地;同時考量東基地毗鄰岡山車站,為保留現有站前廣場之開放空間及旅客緩衝機能,退縮建築保留8公尺車行空間,並於開發後提供至少46格汽車、96格機車供公眾使用。變更後可開發量體達1.27萬坪,供作商業及住宅使用。 另位於三民區陽明路及義華路街口的灣子內停21用地(陽明路外平面停車場),為提升其服務效益,交通局規劃開闢為複合式立體停車場。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提高附屬事業使用之樓地板面積由1/3為1/2,將引入商場、零售及社區服務性設施等,並預計於2023年下半年公告招商引進民間投資,未來可望將目前48席小型車停車格增加至200席以上,並適量增加機車停車格,以鏈結地方生活、滿足鄰里多元生活需求。
為活絡都市機能,加速都市更新期程,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將於2023年6月起實施「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建物第一次測量預先審查」便民措施,都更權利變換案可提前在建物屋頂版勘驗完成後,於取得使用執照前即可向轄區地政事務所申請,能大幅縮短期程至少半年以上。 地政局表示,按一般建物產權登記的程序,新完成建案要辦理建物第一次測量(俗稱建物保存登記)須待取得使用執照後,才得以向地政事務所提出申請,但都市更新之建案,若地政事務所測繪之建物面積與都更權利變換計畫核定之分配面積不符時,實施者往往需耗費數月重新釐正權利變換計畫內容,再接續辦理建物產權登記,因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原本就費時費力,往返補正將拖延都市更新期程,也嚴重影響民眾權益。 為促進城市再生轉型,配合政府大力推動都市更新之政策,考量近年高雄市都市更新案件漸增,高市地政局將於2023年6月起實施「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建物第一次測量預先審查」制度,本項措施除整合府內工務局及都市發展局意見外,也參考台北市及新北市作法,讓都市更新案在建物屋頂版勘驗完成後,取得使用執照前,即可申請建物測量預先審查,俾利實施者知悉區分所有建物測量面積,提早釐正權利變換計畫內容,預計可節省至少6個月以上的作業流程。 本項便民措施實施後,往後無論是公辦還是自辦都市更新權利變換案件,都可以向轄區地政事務所申請建物測量預先審查,以節省作業時間。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自2023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止,針對社會福利事業、私立學校受贈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案件展開清查作業,避免假藉捐贈之名而行逃漏土地增值稅之目的,以防流弊。 稅捐處說明,依土地稅法第28條之1規定,私人捐贈供興辦社會福利事業或依法設立私立學校使用的土地,如符合下列規定者,於移轉時可以申請免徵土地增值稅:(一)受贈人為財團法人、(二)法人章程載明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歸屬當地地方政府所有、(三)捐贈人未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之利益。另依同法第55條之1規定,如有下列情事者,除應追補土地增值稅外,並處以應納稅額2倍以下之罰鍰:(一)未按捐贈目的使用、(二)違反各該事業設立宗旨、(三)土地收益未全部用於各該事業、(四)經稽徵機關查獲或經人舉發查明捐贈人有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之利益。 稅捐處每年皆依規定對是類經核准免徵土地增值稅案件展開例行清查,除書面審查資料外,亦定期會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地政機關實地勘查,特別提醒社會福利事業及私立學校應注意上述規定以免遭補稅處罰。如尚有任何疑問,稅捐處官網已建置相關違規案例供查詢及參考(網址:https://gov.tw/XUb另開新視窗)。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自2023年6月1日至10月31日止,針對已核准重購退還土地增值稅案件進行全面清查。 稅捐處說明,土地所有權人於2年內重購自用住宅用地,不論是先買後賣或先賣後買,只要重購土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土地地價扣除繳納之土地增值稅後尚有餘額者,得申請就其已納土地增值稅額內,退還不足支付重購土地地價之數額,可減輕民眾小屋換大屋居住的經濟負擔。另重購土地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將列管5年,列管期間內除不能再行移轉外,尚須有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於該地辦竣戶籍登記,且未作其他用途使用,以符合自用住宅用地相關規定。 稅捐處特別提醒民眾,針對上述列管期間之案件,每年定期清查,若查有戶籍遷出、再行移轉(含配偶贈與)、出租(含公益出租及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或營業等情形,將會追補原退還的土地增值稅。籲請納稅人特別注意相關規定,以免影響自身節稅權益。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出售不動產,其所得歸屬年度之認定,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24條之2規定,應以所有權移轉登記日期為準,但所有權未移轉登記予買受人以前,已實際交付者,應以實際交付日期為準;兩者皆無從查考時,稽徵機關應依其買賣契約或查得資料認定。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於2021年11月10日簽訂買賣契約書出售不動產予買受人B公司,於2021年12月30日辦妥移轉登記,A公司因整地需要延至2022年1月10日始將該不動產交付予B公司,則A公司出售不動產的所得,應依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申報為2021年度之營利事業所得額,如果A公司漏未申報該不動產交易所得,屬經檢舉或經國稅局、財政部指定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者,須補稅處罰。 該局進一步說明,若營利事業出售無法辦理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之房屋、預售屋或其坐落基地,則依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申報作業要點第3點規定,以訂定買賣契約之日所屬年度為所得申報年度;若僅出售房屋使用權,則以權利移轉日所屬年度為所得申報年度。上開不動產及相關權利交易所得歸屬年度,事關營利事業權益,籲請特別留意,以免申報錯誤受到處罰。民眾如有疑義,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k.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線上查詢。
為落實行政院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推動方案,市府以都市計畫獎勵容積、設置亞灣媒合平台及招商融資利息或房地租金補助等三大戰略作法,與國公營事業地主合力推動,讓亞灣2.0成為下世代科技應用先驅者,吸引IC設計、金融科技創新、智慧港灣等產業研發中心與人才量能群聚,轉型高雄成為新南向戰略基地。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亞灣2.0都市計畫細部計畫已於2023年4月17日公告實施,如特貿區土地於產業使用達基準容積70%,得允許剩餘基準容積30%作為住宅,對於投資營運總部及其附屬設施或投入策略性產業發展者,則適度給予20%容積獎勵,讓亞灣2.0在產業發展主軸下,也能兼顧企業安家與整體財務投資營運。 吳文彥局長表示,市府為了能夠攜手國公營事業地主共同推動,已於2023年3月函頒「高雄市政府獎勵企業總部進駐亞洲新灣區作業要點」,由副市長層級整合經發、捷運、地政、財政等機關,共同與台灣港務公司、中油、經濟部加工區管理處等通力合作。 在平台媒合確認產業投資意向及項目計畫後,除可以適用都市計畫獎勵容積外,也會透過招商融資利息、房地租金補助等誘因,共同促成企業集團旗艦中心群聚落腳高雄,設立如區域應用服務、技術創新研發及人才培育等產業中心,吸引產業人才宜居高雄。 都發局說,本次亞灣2.0細部計畫調整,包含因應企業及人才進駐,特貿區住宅比例適度放寬;為鼓勵企業投資營運總部及其附屬設施與本市策略性產業發展,適度給予容積獎勵;在臨水岸公園及85米退縮帶等,以開放多元休閒使用項目,促進整體使用效益。另在都市設計基準,則透過立體通廊系統,串接捷運場站、開發基地與水岸遊廊地帶,並設置夜間照明規範,營造日夜間水岸遊憩環境。 都發局補充,目前590公頃多功能經貿園區正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業,也會參酌亞灣2.0細部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與都市設計基準,如因應產業開發需求、產住合宜發展比重、水岸公園開放多元使用等,亦會蒐集公民或團體座談相關意見,以供檢討規劃參考,預計下半年辦理通盤檢討草案公開展覽事宜。
高市府自2012年制定「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隨之2014年推動「高雄厝計畫」平均每年可減碳約140萬公噸。高雄厝陽台、綠屋頂及綠能設施部分,2015年迄今合計綠化面積已達55萬平方公尺,約為1座衛武營都會公園的綠化量,至今已邁入第11年,為了展現高雄厝、綠建築、立體綠化、太陽光電、智慧建築等施政成果,並表揚優良高雄厝綠建築設計作品,工務局將自5月23日至5月26日於四維行政中心中庭盛大舉行「高雄厝建築聯合設計展」,精彩可期。 工務局表示,該局持續精進「高雄厝計畫」相關執行過程,例如:透過現有高雄厝陽台的資料彙整,使高雄厝陽台在使用維護方面更具可行性及導入綠色風廊的設計理念,創造都市環境通風、改善都市熱島效應降及低空氣汙染,另在這次的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影響下,習慣的生活模式為了避免交互感染而有全新改變,因此連結人工智慧與進階綠能,包含雲端居家設備、科技物管、智慧防汛等,讓高雄的建築產業以創新智慧綠能及永續發展為目標前進,2023年將啟動高雄厝4.0修法,強調防疫健康建築,通用化浴廁均應採自然通風,修法方向包含:健康IAQ-自然通風、加強建築物立體綠化、加強通用化設計等三大面向。 本次聯展展期2023年5月23日至5月26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於四維行政中心盛大展出。正修科技大學亦將配合展示112級建築畢業作品,雙方共同辦理聯展以達到公共實務與學術作品設計之串聯,透過本次工務局與正修科技大學聯合之成果展結合為一,以展現官學合一之理念。
國發會2023年5月22日召開委員會議審議通過行政院交議,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陳報「南部科學園區擴建高雄第三園區(楠梓園區)籌設計畫」一案,全案將陳報行政院並建請同意,計畫完成後將於高雄楠梓地區新增科學園區面積175.3公頃,預估創造年產值約4,500億元,並提供4,500個優質就業機會。 本計畫總經費約430億元,所需經費均由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項下分年編列預算支應。本園區基地現為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舊址,配合廠商建廠需求時程,本案採「一次籌設,分階段納入」方式辦理。第一階段29.83公頃園區,預計2023年完成環評等相關程序後納入科學園區;第二階段則預計2025年完成二階環評、都市計畫變更作業後,納入科學園區。 本園區配合半導體產業布局,將規劃新建研發新創大樓,提供半導體供應鏈及其他新興科技產業(如軟體服務、AIoT、5G、綠能)之廠商進駐。園區開發後將串聯高雄地區既有半導體產業聚落及其供應鏈,形塑南部半導體材料「S 廊帶」,並推動南部城市產業結構的轉變。 另外本園區導入綠色創新科技驅動循環經濟,配合2050淨零排放,設置資源循環中心,將使用100%再生水及綠能,打造城市綠廊的科學園區,符合現代化園區開發與環保政策方向。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