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盤點全市,提出重建需求社區超過10處,為加速輔導老舊社區自力更新,除了成立5處區域型都更工作站,也委託輔導團隊投入人力,提供588專案輔導,積極協助有意願重建的社區籌組更新會外,2023年11月再加碼,成立更新會的社區可向市府申請第一桶金作先期整合,補助金額最高150萬。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市府自2021年起加速審議,每年皆有2件都更案核定,民間建設公司主導的都更重建案,凡整合成功依都更條例報核市府,全市已核定都更重建8案共1,556戶,合計民間開發規模已超過百億。 吳文彥進一步說明,針對超過百戶以上不易整合的社區,在市府設工作站提供諮詢,及588專案陪伴社區發起人蒐集籌備更新會意願書等雙管齊下,高雄市已有4個社區成立都市更新會;已成立更新會的社區,市府也針對個別社區特性及課題,擬定下階段輔導策略,邀集都計、估價、建築、法律等各領域專家學者提供社區建言,考量社區人數眾多,老中青不同年齡層對於開發意見分歧,此次推出的第一桶金,目的是協助社區進行先期整合,讓後續的事業計畫推動更為順利。 都發局表示,都市更新會申請補助時須先籌組先期整合團隊,市府會透過審查,若團隊有不足之處會給予建議,執行過程更新會至少需提出3套開發及權變分坪模擬模型,並舉辦3場以上工坊整合所有權人意見,補助經費則採4期撥付,更新會需遴選出下一階段接棒團隊始得領取尾款。此外,「高雄市政府補助都市更新會辦理重建事業先期規劃作業要點」已於2023年11月16日公告函頒,有意願申請補助的更新會可至都發局網站下載,專人專線服務可洽都更科07-3313019諮詢。
高市府積極推動危老重建,工務局2023年度啟動「危老重建1-2-3」及「重建計畫加碼補助最高每案11.5萬」等多項利民政策,並成立危老重建輔導團,協助市民逐步改善高雄老舊建築聚落,促使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工務局2023年11月15日於鳳山第1棟大樓型危老重建案完工現場舉辦政策宣導會,期望對於後續市府推動及建商投入危老重建均具有正向的助益。 工務局楊欽富局長表示,鳳山古名埤頭(又稱下陂頭),自古便是高雄重要的政經中心,但因開發的時間較早,隨著時代更迭,過去的華麗房舍到現代已是老舊房屋,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及強烈地震,陳市長積極推動危老重建,並責成工務局實施各項利民政策,希望能藉此逐步改善老舊建築聚落窳陋及耐震能力不足的問題,促使民眾得以安居樂業。 工務局表示,依據稅籍資料統計,鳳山區30年以上住宅約有7.5萬戶,佔全區約52.2%,僅次於三民區,更是原縣轄區最悠久的行政區。本案是鳳山第1棟完工的大樓型危老重建案,由原5戶變為42戶,重建後總樓地板面積是重建前的8.7倍,所形成的效益,對於後續市府推動及建商投入危老重建均具有正向的助益。 工務局表示,危老重建服務站增加到全市30處危老重建服務站及1處美麗島都更危老聯合工作站、社區巡迴危老說明會增辦至60場,後續仍會逐步提升輔導團的服務量能。如民眾想更了解危老重建,可洽詢各危老重建服務站或撥打市府總機(07)336-8333分機2281、2284,也可親洽市府四維行政中心1樓建築管理處「危老重建受理窗口」,均有專人為您服務。最新消息可至危老重建官方網站(網址:https://build.kcg.gov.tw/oldrestr/)查詢。
高雄捷運土地開發案件再度傳出好消息!橘線O13大東站及黃線Y10站聯合開發2案於2023年11月上旬分別完成綜合評選作業順利產生最優申請人,評選結果均由南部業者國城建設及高興昌鋼鐵公司合組聯盟取得投資權。近年來營建物料及人力成本高漲,相關不動產產業政策方向調整之際,整體大環境趨勢發展相對保守,本次2案一舉標脫是自2020年市府宣布聯開元年以來的最大收穫,相信能給予市民大眾對市府招商團隊的信心,後續市府將與最優申請人儘快洽商訂約事宜,共為高雄捷運開發建設投注新能量。 副市長林欽榮表示,在陳市長揭櫫重大交通建設優先的政策下,市府捷運團隊夙夜匪懈,除加速爭取中央核定各捷運路線並趲趕工進,且年底輕軌終邁向成圓,並於2022年成立「高雄捷運聯合開發專案辦公室」,首件聯開案舊市議會站O4案已申報開工施作中,2023年迄今推出O13、Y10、Y15、RK1、R20等指標個案,上週完成評選的O13、Y10雙案具有兩項重大意涵,其一為在地業者首次進軍高雄聯開案並取得投資權,代表高雄捷運場站開發機制已落實在地化,獲得高雄不動產投資業界重視及實質參與;其次為獲得驗證捷運聯開為高雄下一世代都市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例如Y10基地位於高雄車站站東地區,對於市府甫完成第71期重劃區的加速發展,除依法進行土地處分,還可進一步善加利用公有土地資源,藉由捷運聯開的公私合作方式扮演推升該地區發展的領頭羊;至於座落鳳山大東藝文中心的O13基地,結合鳳山車站周邊及市議會所在的國泰重劃區形成黃金三角,殷實鳳山建成地區再發展實力,加上未來的捷運黃線,讓鳳山自成大眾運輸系統完整的緊密城區。 捷運局長吳義隆說,本次2案最優申請人預計分別投入83及68億元,提案內容顯示興建地上24層、地下4層的住商產品,其中Y10基地規劃亮點為結合新設捷運出入口的下沉式廣場,營造多層次的公共開放空間具饒富空間活潑性,並於地面1、2層規劃公益空間(托育、青創等)及商業設施,也有益於運量培養;位於東鳳山的O13基地,面向大東濕地公園及大東藝文中心,提案內容不僅符合投標須知所訂的公益設施(日照及銀髮俱樂部),也巧妙的把大東藝文中心著名的菱格立面元素延伸進基地,並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行動線需求別富創意的設計融入菱格符號的遮簷步行空間,便利乘客出站後能舒適步行至鳳山區公所,特別顯示在地設計團隊在空間規劃的專業之餘,也能細心考量高雄熱情的夏日氣候,這也是最優申請人團隊能獲得大多數評選委員認同的原因之一。 捷運局進一步補充說明,Y10站開發基地2,299坪,也是黃線23站的首件聯開案,未來開發完成後將與捷運黃線Y10站設置連通道,並於基地內增設出入口,具有TOD發展、捷運及台鐵雙鐵轉乘之優勢;另O13站基地3,602坪,與大東藝術中心及廣達9.37公頃大東濕地公園為鄰,周邊步行生活圈涵蓋鳳山市區商圈、台鐵鳳山站、鳳山區公所、市立鳳山醫院、多所學校及休閒設施,區位條件優異,後續2案將依法儘快與最優申請人洽商契約簽訂事宜。 目前捷運局持續盤點及滾動檢討全市捷運及輕軌沿線具開發潛力基地,除公告中的Y15、RK1(西基地)、R20等案件,未來陸續推出岡山RK1(東基地)、橘線O10衛武營站、及O9技擊館站等位居交通節點、具區位優勢的開發基地,相關捷運土地開發招商資訊公開放置於捷運局官網(https://mtbu.kcg.gov.tw/),高市府誠摯邀請國內外投資人評估參與高雄聯開案件,攜手推動高雄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高雄市政府2023年11月14日舉行「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小港林園線土建、機電及軌道統包工程」聯合動土典禮,市長陳其邁偕同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交通部長王國材、立委林岱樺及賴瑞隆、議長康裕成率多位議員一同祈福動鏟,陳其邁表示,林園延伸一車到底是政府對於林園鄉親的承諾,提供林園一條連結市區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務,落實交通平權。 陳其邁提到,小港林園線2021年12月通過可行性評估、2022年9月通過綜合規劃報告,經過2年多時間完成中央審核程序,經過1年準備順利動工,林園鄉親過去承擔許多重工業的污染,延伸線一車到底兌現政府對於林園鄉親承諾,並牽涉整體半導體S廊帶佈局,材料、設備到半導體的生態系形成,未來小港林園區也將有高科技材料、設備等廠商的進駐。 陳其邁表示,自他上任以後,加速推動小港林園線的軌道佈局,2023年12月輕軌即將成圓,承諾的捷運路竹線、黃線也都順利推動進行,以加速高雄交通建設;他也談及TPASS上路後的使用量,週一到週四運量約成長三倍,整體運量也成長了三成, 不僅落實交通平權,使用綠色大眾運具成為交通骨幹,亦使高雄在推動淨零轉型過程中往前邁進一大步。 鄭文燦則說,高雄的捷運建設正處於關鍵時刻,紅線、橘線、輕軌成圓,黃線也緊鑼密鼓籌畫中,捷運往北岡山路竹延伸已動工,小港林園線在今日動工,未來捷運成網即將來臨,小港林園線的歷史及倡議許久,此路線牽涉管線及工業安全、地方交通需求與系統整合,最難得的是2022年核定綜合規劃,1年期間完成統包非常不容易,他給予陳市長所帶領團隊展現的執行力高度肯定。 捷運小港林園線自既有紅線小港站往南延伸,全長約11.59公里,設有6座地下車站及1座高架車站,路線行經小港及林園區,可服務約23萬名人口,串連臨港工業區、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及高值化產業園區,將串起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的其中一環,為小港林園沿線民眾帶來便捷舒適的捷運建設,均衡高雄區域發展。 捷運局指出,小港林園線是市府貫徹陳市長積極推動的四大優先-「重大交通建設優先」政策理念,使小港林園地區與市中心區接軌,預計2030年完工通車,亦屬中央所提「大南方大發展南台灣發展計畫」中的關鍵基礎建設;該路線行經三大國家級產業園區(臨海工業區、林園工業區、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年產值合計逾1.52兆,亦為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的其中一環。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2023年地價稅於11月1日開徵,繳納期間截至11月30日止,財政部對於經濟弱勢或因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事由,不能在期限內繳清稅捐者,訂有「納稅義務人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辦法」,受影響之納稅義務人得依稅捐稽徵法第26條規定,於繳納期間內提出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稽徵機關受理後,得酌情核准延期1至12個月,或分期2至36期,以降低民眾稅負壓力。 該處進一步說明,若民眾因公告地價調整,導致地價稅額增加,無法於繳納期限內繳清稅款,該處為減輕民眾經濟負擔,特別訂定「高雄市地價稅延期或分期繳納辦法」,如民眾之112年地價稅因公告地價調整,致增加2萬元以上,且增幅達30%以上,得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地價稅(延期1至5個月或分2至6期繳納),但是法人及因持有土地增加或土地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增加者,不適用該延期或分期繳納辦法。 該處提醒民眾,2023年地價稅如因前述原因致繳納困難,有延期或分期需求者,記得在繳納期間內(11月1日至11月30日止)提出申請,以免喪失權益。如果還有任何疑問,可撥打稅捐處服務電話0800-726-969,將有專人為您服務。
高雄市為持續接軌國際淨零趨勢及發展智慧建築推廣智慧城市,高市府連續4年針對公寓大廈的雨水貯集滯洪設施觀測系統、淹水感測系統、用水量觀測系統、公共區域用電量觀測系統進行補助,鼓勵私有建築導入智慧監測設備,2023年更因應電動車發展趨勢將公共區域增設電動車充電裝置納入補助項目,共計16家公寓大樓提出申請。 工務局表示,今年度公寓大樓提出申請案共計16家,補助各項設備達41件,其中觀測系統補助申請以淹水感測系統和用電量觀測系統為大宗共有12件公寓大樓申請,其次為雨水貯集滯洪設施觀測系統11件,而2023年新增的電動車充電裝置則有6件申請。 工務局指出,淨零建築與智慧建築正成為全球顯學,高雄市政府自2020年起推動的「高雄厝智慧雲補助計畫」即是積極輔導智慧感知設備進入社區,同時搭建「建築管理智慧雲平台」收納觀測設備監測的數據,公寓大廈能透過智慧雲平台查看水資源使用情形,亦可在緊急情況接收示警資訊,而用水用電量觀測則可透過數據分析協助公寓大廈改善用水用電習慣並調配用電設備之排程節能,達到節省水費及電費降低契約容量的目的,實現高雄市智慧治理的政策願景。 欲了解2024年度補助計畫的市民朋友及相關人士,可定期關注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管理處網頁(https://reurl.cc/7kV3A1),如對於智慧雲補助計畫等相關事宜有相關疑問,也可以於平日上班時間撥打市府電話(07)336-8333分機轉2282詢問。
高雄市政府為了延續低碳建築推廣,未來轉型成為「高雄淨零厝」,工務局2023年11月7日於承億酒店舉行「2023高雄厝國際論壇」的盛大活動,邀請國際專家學者與會蒞臨,共同分享淨零和綠建築節能實踐經驗。以綠建築大獎頒獎典禮揭開序幕,總共選出20件優良高雄厝作品,表揚致力於建造綠建築典範,為高雄市打造宜居建築環境的起造人與建築師。 工務局表示,高雄厝計畫已執行11年,透過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高雄市太陽光電設置辦法、高雄厝設計及鼓勵回饋辦法等強制及鼓勵方式,旨讓各項設施設備可達到外殼節能、減少空調、低耗能照明等效果,符合淨零建築目標。本次論壇以「淨零碳排」為核心主題,邀請產官學界分享淨零碳排推動經驗,未來高雄厝計畫也將研擬更多淨零設計納入法規中,以呼應中央淨零政策,轉型為「高雄淨零厝」吸引約近百人參加。 首先由日籍的末光弘和建築師以「因應氣候變遷,建築、景觀、都市和環境發展的解決方案」為題,重點強調建築在應對氣候變遷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曾梓峰教授則分享了有關「邁向高雄厝4.0的淨零倡議」的觀點,強調永續建築和城市設計的重要性;新加坡循環城市高峰會組織主席鄧國輝提出了「循環城市-邁向淨零廢棄物和淨零碳的未來」的理念,強調了循環利用的重要性,最後,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討論了「以氣候服務加速住商淨零」,凸顯了提供氣候服務在建築物實現低碳目標方面的關鍵地位。 更邀請高雄大學陳啟仁教授及工務局楊欽富局長共同透過專家學者的專業見解和經驗為論壇注入新活力,推動有關氣候變遷和淨零發展的深入探討,就如同楊欽富局長在開幕致詞中所強調的高雄市對於永續發展和淨零城市的承諾,並表達了對論壇的支持和期望。 另外,「綠建築大獎」2023年度總共選出20件優良作品,評審團大獎由芒果樹辦公室新建工程獲得,是一座以老欉芒果樹為主體,以負能耗為目標的建築,其他優選作品包括民間參與高雄市臨海汙水處理廠暨放流水回收再利用BTO計畫、黃重魁建築師事務所-魁建築、城揚建設-美廳苑、仰德建設-仰德灣、京城建設-馥の森、永信建設-禾豐、隆大營建-鳳凰頌、光洲集團-光洲耘朗、光洲集團-光洲耘海、京成建設-森遠、吉松建設-青曦流域、多城國際-多城市I、福懋-沐氧森、學院建設-學院 美術之星、歐美建設-森青道、汯岳建設-悅讀平均綠、光洲集團-光之匯、銳揚建設-天鵝堡及崑郡建設-棋琴文川苑。 工務局說,本次國際論壇的舉辦,為高雄在淨零和綠建築領域的提供了關鍵的解方及寶貴的機會,並匯聚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的方法和創新解決方案,同時,也為高雄在綠建築和淨零發展方面的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將繼續推動這一重要議題的發展。
行政院於2018年12月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規劃高雄煉油廠部分土地建置「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整合產官學研、國營事業、法人能量投入創新材料研發工作,強化國內研發能量,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另外加上東側「楠梓產業園區」開發,串聯起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這區域未來將成為高雄最重要之前瞻半導體產業基地。 工務局楊欽富局長指出,中油研發專區園區南路緣為保存半屏山公園及油罐車火車鐵道遺址無法以筆直路型規劃,開闢範圍自世運大道/左楠路口向東延伸870公尺,寬40公尺,工程經費6.44億元,開闢完成後除作為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聯外交通要道,亦為楠梓產業園區建廠初期最重要的聯外道路,因此先協調中油公司委託高雄市府代辦園區南路開闢工程,目前市府也積極與南科管理局合作向中央爭取楠梓園區交流道等計畫經費,以完善整體路網。 新工處進一步表示,園區南路依都市計畫道路範圍配置雙向6車道,並於二側各留設寬達6.6公尺的人本空間(人行道、植栽設施帶及自行車道),未來也將視園區需求,調整作大衆運輸專用道,不僅兼顧人本及景觀視覺,也可發展綠色運輸,達成2025淨零碳排目標。繼日前開工的「翠華路拓寬工程」,園區南路也於2023年10月已經完成工程決標,並預定於近日開工,完工後串接世運大道及濱海聯外道路,未來楠梓科學園區西側聯外路網將更加完善,再加上園區東側楠梓園區交流道建置,高市府對於楠梓產業園區聯外交通規劃及建設,可說是一棒接著一棒,已隨時準備好。
因應行政院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產業政策及科技產業園區廠商擴廠需求,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簡稱園管局)擇定原退輔會楠梓工廠空置土地,報編為「楠梓科技產業園區第三園區」(簡稱楠三園區),藉以舒緩區內廠商缺地問題,並深化產業群聚。受理投資申請時間至2023年11月8日止,歡迎園管局所屬科技產業園區在區內營業之事業提出申請。 園管局表示,楠三園區基地位高雄市楠梓區楠陽路、鳳楠路、朝仁路所圍土地,面積約3.35公頃,距離既有楠梓科技產業園區約2.5公里,鄰近國道一號楠梓交流道,交通便捷。土地使用分區屬楠梓舊部落鄰近地區細部計畫乙種工業區,使用強度建蔽率60%,容積率300%。 本案考量園區基地規模與整體土地利用,採單一基地公告招商,申請人得個別或聯合其他科技產業園區在區內營業之事業共同提出申請,園區公共工程由申請人規劃施作、管理及維護,另配合園區更新,申請人應提出既有園區土地租賃面積達1公頃以上之自主更新計畫,並於完成投資計畫啟動自主更新,相關投資公告訊息登載於園管局網站(網址:https://www.bip.gov.tw)「訊息公告」欄,歡迎有意投資者上網查詢,並下載相關文件及表格。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繼承人王君來電詢問其父2023年8月辭世,因父親曾於2023年初將名下一棟房屋及土地贈與孫女,聽朋友說在申報遺產稅時需一併申報,可是贈與當時有繳納贈與稅新台幣50萬元,已繳之贈與稅,可否扣抵本次遺產稅之應納稅額? 該局說明,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及各該親屬配偶之財產,贈與之財產均應併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另依據同法第11條第2項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之財產,依第15條之規定併入遺產課徵遺產稅者,應將已納之贈與稅與土地增值稅連同按郵政儲金匯業局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之利息,自應納遺產稅額內扣抵。但扣抵額不得超過贈與財產併計遺產總額後增加之應納稅額。」 該局進一步說明,孫女是直系血親卑親屬,其2023年初受贈自被繼承人之房屋及土地,必須併入被繼承人的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贈與當時申報繳納的贈與稅及土地增值稅,連同按郵政儲金匯業局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之利息,自應納遺產稅額內扣抵,但扣抵額不得超過贈與財產併計遺產總額後所增加之應納稅額。 該局表示,繼承人如有申報遺產稅問題,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k.gov.tw)利用國稅智慧客服「國稅小幫手」線上查詢。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