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為二十多年老屋翻新,原始格局雖有夾層,但卻令空間顯得侷促、採光受限。屋主期望在僅有16坪的範圍內,從玄關、更衣室、客餐廳到多功能室擁有完整而舒適的日常生活機能,同時也希望空間能明亮通透。允庭設計團隊回應需求,拆除舊有夾層,釋放屋高並梳理空間脈絡,透過鏡面反射、玻璃穿透、淺色鋪陳與靈活收納,使有限坪數幻化為明朗流動的生活舞台,重塑小宅的寬敞想像。 小空間大作法1:鏡面鞋櫃+大理石電視牆,打造入門即亮眼的玄關、客廳 入門玄關配置大容量的鏡面鞋櫃,除了滿足收納,同時巧妙放大空間感;電視牆則選用大理石搭配金屬飾條,營造輕奢優雅的視覺中心,並延伸為客廳主牆面。電視櫃採懸空設計,側邊可拉出檯面作為穿鞋椅使用,也讓視覺更顯輕盈。牆面一隅的雙圓層架設計,宛如空間中的裝飾語句,以圓潤線條柔化結構銳角,也延續屋主優雅個性的空間語彙,形塑細膩且富節奏感的小宅風景。 小空間大作法2:去除夾層、彈性隔間多功能室靈活又放大 原屋隔有夾層,但受限屋高無法直立行走,不僅使用不便,也讓整體空間顯得壓迫。沙發背後規劃為多功能室,設計團隊果斷拆除原有夾層,轉以上下收納策略取代,讓空間重新呼吸,並以金屬框玻璃拉門圍塑靈活邊界,可依需求作為客房、書房或健身空間。整面櫃體深度可掛衣、可置物,搭配立面展示層架與燈光設計,機能與美感兼備,而玻璃門片亦讓自然光自在流動,延伸視線、串連場域。 小空間大作法3:餐桌也是備餐台,淺色系搭配開放格局創造寬敞感 餐廚區採開放式設計,將餐桌鄰接流理台配置,備餐與用餐動線流暢且自然延伸。空間主調以純白與柔灰為基底,搭配簡潔線條與金屬吊燈點綴,形塑俐落、純粹的現代質感。設計上刻意減少上櫃比例,不遮擋窗面視線,讓光線毫無阻礙地灑落室內,也讓牆面與天花之間多了留白空間,使視覺層次更加延展,整體感受明亮、寬敞。 小空間大作法4:弧形包樑+走入式更衣室,主臥機能美型兼備 主臥延續全室簡潔而細膩的語彙,床頭上方以弧形天花柔化原有樑體,使空間線條過渡自然,亦賦予睡眠區穩定而包覆的安定感。立面選用白色大理石紋飾材,藉由天然紋理與光影交錯,構築出層層堆疊的視覺節奏。衣物收納則集中於獨立更衣室,透過粉灰與霧白色調營造輕柔視感,開放層架與抽屜並列,配件與飾物各得其所,再往內即為主衛浴空間,以玻璃拉門區隔,使用動線順暢,機能分明。 透過光線、材質與收納的精準鋪排,小坪數也能因設計而無限延展,讓生活的節奏在小宅裡自如流動,輕盈而完整。
打造與時俱進的「當代鄉村風」設計關鍵 摩登雅舍主持設計師王思文(Vivian)與汪忠錠(汪哥)在台灣致力推廣與耕耘歐美鄉村風與新古典室內設計風格,將歐美古典美學融入台灣現代建築,以十數年經驗得到骨幹結論:「當代鄉村風,必須維繫天然與質樸的基調,同時根據場域條件、掌握居住者喜好,以建材、色彩與佈置元素訂製獨一無二的靈魂。」 Q1 : 美式、歐式......讓人眼花撩亂!要怎麼找到心目中的命定鄉村風? 在同樣使用天然石、木建材與復古配件的前提下,必須先分辨各國鄉村風特色,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鄉村風格。設計師建議可先簡單區分美式與歐陸,接著再將歐洲細分為法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 1. 美式鄉村風:採用紅磚、大量實木、皮件與鐵建家具、常見壁爐元素,風格較為粗獷、有時會融入西部穀倉、工業風格。 2. 歐式鄉村風 依照各區域的浪漫、自由、均衡各自的民族特性可大致細分為以下3種: 1) 法式: 除了田原氣息濃厚的南法風格,常見元素也可能飽含宮廷氛圍,如繁複的線板、蛇型家具、金銀配件與花鳥彩繪。 2) 英式:除了均衡、沈穩的古堡莊園風格,常見元素包含胡桃木、橡木家具、地板與木樑,常見軟件包含格紋毛呢及小碎花;黃銅配件與壁爐也是常見元素。 3) 西班牙、義大利:南歐鄉村風格受地中海地緣影響,有著圓潤的房屋結構,著重鮮豔色彩與馬約利卡、馬賽克磁磚拼貼技術。 Q2: 台灣屋案大多坪數有限,適合鄉村風的繁複裝潢嗎? 兩位設計師認為「沒有無法實現的風格」,如何和既有的房屋結構達成平衡才是重點,在坪數、屋高有限的住宅中,掌握下方原則,即可同時兼具美感與實用性: 1. 屋高太低只能捨棄風格留白、包板?適當線條與立面設計反而能達到延伸效果! 2. 坪數太小只能以現代風為主?風格精準才是重點! 3. 風格與實用皆可兼得!獨家「美型收納」突破空間侷限 Q3: 如果預算有限,可以使用哪些關鍵佈置元素打造鄉村風格? 風格營造的最後一哩路,就是家具、軟件與燈飾等「可移動」元素,可隨季節與需求隨心替換,在預算有限、租屋的前提下非常實用;設計師加碼提醒,加入大量個人收藏,也能效確立風格。 |設計師結語| 對於喜愛「鄉村風」又不知到從何開始著手的裝潢新手,建議從找到命定風格開始,再依序釐清居家條件找出設計重點,最後注入自我喜好與風格,就是融合現代住宅和道地異國風格的關鍵。
從清晨睜眼的那刻開始,準備早餐、叮嚀孩子帶好書包、打開今天的簡報檔,雙薪家庭的日常就是一場分秒必爭的合作行動。尤其當家中有學齡孩童或幼兒,設計的每一道動線、每一處收納及設備配置,都關乎著便利,以及家人好好相處的時間。 本次我們特別邀請到演繹動線設計公司 蔡睿誼 總監和「好住研究所」專家 - Panasonic首席設計總監 宮恩培,共同剖析當代雙薪家庭的生活轉變跟設計需求。從模組化玄關收納、防蟑整體廚房、自動清潔設備到環保無毒建材,Panasonic 透過創新技術和貼心細節,與設計師一起打造「高效率 × 高情感」的家,讓生活不只有效率,更有溫度。 真正喘口氣的家,成為雙薪家庭首要目標 「這幾年我們觀察到,越來越多雙薪家庭,尤其是育有學齡前後孩子的家庭,很渴望打造一個能真正放鬆的家。」演繹動線設計蔡總監指出,設計不再只是打造漂亮空間,更是一種替生活紓壓的方法。 蔡總監表示,她碰過不少屋主是醫師或法官,工作忙碌、壓力大,他們回到家,只想擁有可以安心跟孩子互動的環境。因此,從玄關、餐廚到衛浴,每一道設計都應該是為了創造出能好好相處的空間。 Panasonic 宮總監也觀察到,當代家庭角色越來越多元,家事分工明確,開放式廚房、可共享的多功能空間正快速普及。他強調:「Panasonic 設計中島廚房時,不只是讓做菜更方便,更希望一家人可以一起備料、聊天,自然創造陪伴機會。」 面對小宅化,強調共處又呼應成員變化 面對「小宅化」的趨勢,有限的坪數裡,雙薪家庭需要完成更多功能。Panasonic 宮總監說明:「我們會結合可藏電器的櫃體、收納與吧檯桌面,讓家人能在同一空間中,各自進行工作、閱讀、寫作業,同時保有情感連結。」 模組化的 Panasonic I-Shelf 收納櫃,也是呼應小宅化趨勢的設計產物,從嬰兒用品、學齡書籍、青春期的興趣收藏到日常衣物,I-Shelf 提供可延展、好拆裝的彈性架構,是能夠隨著家庭成長而演進的收納方案。 對於擁有室內設計多年經驗的蔡總監而言,空間美感必須跟機能完美整合,她推薦 Panasonic 的ECONEO 防蟑健康廚具和隔音木地板,她表示:「防蟑健康廚具的低甲醛板材、安全結構及電子防蟑系統,是親子家庭很注重的部分。室內再搭配具備抑菌、耐污、耐磨等特性的隔音木地板,讓孩子可以安心玩耍,父母也能放鬆心情,而且高品質的款式符合我的設計美學。」 有溫度的衛浴設備,改寫日常清潔的定義 衛浴空間過去被視為單純盥洗的場域,如今則是許多父母放鬆、喘口氣的重要據點,但傳統浴室打掃起來很耗力費時,縫隙又容易藏汙納垢。「很多爸媽跟我說,打掃浴室比陪小孩還累,每次一掃都要大半天。」蔡睿誼笑著說,所幸像 Panasonic A La Uno L150 全自動洗淨馬桶這類產品,正逐步改寫清潔的定義。 A La Uno L150 全自動洗淨馬桶具有三重防護、雙效泡沫、漩渦型強力水流與獨創可動式排水結構,以及被廣泛應用於大型水族箱、機艙罩的有機玻璃表面,讓它不易藏污納垢,再搭配不鏽鋼噴嘴和暖風乾燥,不僅清潔高效,使用起來也溫柔舒適,蔡總監微笑表示:「我自己都很想裝一座在家裡。」 Panasonic 宮總監則指出,Panasonic L-CLASS 整體衛浴強調「無縫、防滑、好清潔」三要素,衛浴設備易於維護又高耐久性,¬地板與排水採一體成型無接縫設計,有效減少藏污與發霉困擾,清潔更省力,有機玻璃檯面則可輕鬆擦拭,使日常清理不再是負擔。針對 A La Uno L150 全自動洗淨馬桶,他補充說:「馬桶是人的一天中接觸最頻繁的設備,它能給人親膚的安全感,這是 Panasonic 很在乎的使用者體驗。」 永續不只是標籤或理念,更是生活的選擇 「永續,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標籤,而是能否讓空間被長久且安心使用的設計核心。」蔡總監提到,在選擇空間材料與設備時,她更在意的是產品的使用年限和是否容易維修,而 Panasonic 的產品除了有日系工藝的穩定品質,也大量使用抑菌、低甲醛的環保建材,減少不必要的能源與資源浪費。 Panasonic 宮總監強調,Panasonic 的產品結合節能科技、環境友善素材與模組延展設計,例如 A La Uno L150 全自動洗淨馬桶搭載可動迴轉式排水結構、ECONAVI 節能科技和 nanoe™ X 抑菌技術,讓家人的健康獲得更全面的守護。 從整體廚房到衛浴,打造「高效率 × 高情感」的家 Panasonic 和設計師攜手,從每一個細節設計出發,為雙薪家庭找回喘息空間與親子互動的時間。這個時代的理想家居,不只是高效率的系統,更是高情感的所在。蔡總監認為 Panasonic 不斷推陳出新的整體廚房與衛浴設備,兼具高效機能和日系美學,正是設計師眼中少數能真正協助打造「高效又不失溫度」的高端品牌,這也是許多家庭選擇它的原因。 Panasonic 宮總監則補充說明,Panasonic 的產品設計都考慮到人體工學 ,比方 L-CLASS日本進口廚具擁有方便的踢腳櫃、電動升降收納櫃,再加上一站式料理動線,動線寬度至少會保留 80 公分以上,讓所有動作都能在一步之內流暢完成,省時又省力。Panasonic 未來推出的產品也都會繼續以「設計 × 科技」為核心,讓品牌成為生活解決夥伴,使人不僅是住在家,而是真正回家。
在都市裡,擁有一處專屬自我風格的居所,不再只是坪數的競賽,而是對生活理想與自身品味的投射,尤其對於屋齡偏高、格局傳統的中小宅而言,老屋翻修時常見的難題,如水電管線老舊、採光不足、收納欠佳等問題,樂沐制作空間設計 陳聖元、黃子庭設計總監 透過場域重構與風格設定,為居者打造出真正貼近內心需求的理想宅!今天小編精選3種風格各異的中小宅翻新案例,不只從機能優化、空間動線到風格塑造,更模擬出屋主對日常樣貌的具體想像,一起來看看吧! Project.01 27坪老屋 變身都會雅痞宅:黑白質感勾勒單身男子的日常風景 對一位長年在都市打拼的單身上班族來說,家不只是歸屬,更是一處能自在呼吸、展現自我品味的場域。位處台北市核心地段的27坪老屋,原屋況面臨水電老舊、壁癌滲水、收納不足等老宅常見問題,居住起來不僅不舒適,動線也顯得零碎雜亂。設計師以「現代雅痞風」為主軸,透過俐落黑白色調,搭配溫潤木質,重新定義生活的質感與節奏。 格局調整為開放式2房2廳2衛配置,公領域串起客廳與餐廚空間的互動,讓屋主一回家就能擁有寬敞、自由的生活感。臨窗區規劃為休憩客廳,是屋主最愛的放鬆角落,柔和日光灑落時,就像置身個人專屬的城市度假宅。考量生活便利,特別預留走道直通主臥,動線自然流暢,日常起居更加省心。 電視牆選用木質框架搭配間接燈光,打造出沉穩又不失層次的視覺焦點,而鄰近廚房的收納間則以斜切手法隱身其中,不僅美觀,還能收納大型生活物件如行李箱、吸塵器等。廚房選擇一字型檯面與大容量電器櫃體,滿足屋主時常下廚的習慣,搭配輕盈感的吊燈與透明家具,提升整體空間的通透度與時尚感。 主臥延續整體風格語彙,透過臨窗走道與雙開木門設計,讓屋主能依照心情切換生活場景,無論是迎接客人或獨處放鬆,都有一份儀式感,於風格鮮明、自在從容的現代雅痞宅內,享受單身的自在獨處日常。 Project.02 20坪夾層老屋 重拾時光溫度:懷舊復古混搭風,演繹藝術夫妻的甜蜜生活 曾是老校舍一隅的20坪夾層老屋,承載著屋主夫妻的藝術創作與甜蜜日常,這次改造不追求一味的現代感,而是選擇保留老宅原有的韻味,以窯燒花磚、沉穩木質等復古元素,融合弧形語彙與現代工法,將過往的時光化作生活的一部分,打造風格獨特且機能完善的家。 利用挑高優勢,規劃上下兩層動線:一樓公共區域以開放式設計及一字型佈局,串起客廳、餐廚區及書房等場域,透過拱廊、弧線設計模糊空間分野,書房保留了復古的紅磚牆,也是夫妻倆最愛的角落,於臨窗處寫作、看書、喝茶,每一天的日常都被溫柔收藏。而公領域的地坪材質轉換也隱隱界定場域,由餐廚區的窯燒花磚而始,搭配原木餐桌與拼花玻璃吊燈,宛如踏入老家餐廳般的熟悉場景,打造親友盡情暢聊的舒適氛圍。 最後,主臥延續公區風格,以色彩與材質串聯整體調性,設有臥榻、家事間與隱藏式收納,機能一應俱全,卻依然保有呼吸感。沉靜舒適的氛圍,讓老屋不只是被翻新,而是真正「被記住」,成為生活與回憶交織的舞台。 Project.03 20坪純白老屋 北歐小宅翻新提案:白日光影中的咖啡香 一對喜愛簡單生活、熱愛沖泡咖啡的屋主,入住21坪的北歐風老屋,設計理念從「留白」出發,為生活鋪陳出溫柔且純粹的基調,清爽的空間色系,形塑延伸、輕盈的視覺感。為了讓空間更具流動性與通透感,設計師採用開放式格局串聯玄關、客廳與廚房,並以中島吧台取代傳統餐桌,不僅整合備餐、用餐與咖啡沖煮功能,更與廚房L型動線連貫,輕鬆提升日常使用效率,以細膩的空間語言,呈現出一種「住進風格裡」的生活狀態。 收納與展示功能也經過巧妙安排,如留白立面增設木質層架,不僅陳列屋主精選的沖煮器具與杯皿,也增添生活感與視覺美感,而針對老屋常見的樑柱問題,而在橫樑與轉角處,設計師選用弧形轉角修飾,柔化空間線條,更為場域注入一股安定柔和的氛圍,在這樣的空間裡,日常的每個瞬間都顯得更值得期待,像是一杯剛沖好的咖啡,香氣四溢,平凡卻迷人。
你知道不用強迫或說教,小孩會自然的親近書本嗎?透過精心規劃的居家環境,激發孩子內在的閱讀動機,孩子就會習慣主動看書。如何營造輕鬆自在的環境?如何在居家融入書籍元素?親子宅安全設計與兒童房有何重點?擅長美式親子宅的張馨室內設計張馨總監,不藏私分享裝修重點! 1. 美式風格營造 背景需求: 屋主購入高雄市新成屋,本身曾擔任圖書館志工,注重生活品質,透過網路找到張馨室內設計,希望能打造夢想居宅,總監獨創582空間設計概念:5分乾淨基調硬裝、8分溫馨軟裝、2分適度留白,創造有自己味道的生活場域。 風格展現: 玄關淺色菱格拼,奠定美式大器氣勢,步入式儲藏室,一回家放包包、更換居家服,舒適與衛生兼具。客廳裝飾牆面退縮,將主角留給書本,巧妙收框引領視覺處處有景的驚喜感,各空間顏色區分,隱性界定空間,達到心情轉換的效果。 2. 居家閱讀設計 書牆書櫃: 屋主根據在圖書館的志工經驗,與設計師溝通後,規劃白色落地書牆容納各種色彩的書皮,視覺清爽,開放層架分類收納,下方門片減少落塵,在軌道燈聚光下,塑造專屬個性的書櫃。 臥榻採光: 木工訂製臥榻結合書櫃,符合兒童繪本取書方式,也解決書本太高拿不到的問題。非制式客廳設計,更像美式的起居空間或居家圖書館,斜角窗邊臥榻是孩童的秘密基地,順手拿書隨處閱讀。 3. 安全性VS.個別化 居家防護: 廚間以清透格子拉門區隔,料理也能照看孩童,拉門圓弧收邊避免碰撞,廊道自動感應燈,強化夜間照明,浴室鋪設防滑地磚,隔牆區分乾、濕區,降低濕滑引起的危險。 房間特色: 兒童房融入興趣,不同色調突顯個性。男孩房水藍色鋪陳,構築海洋冒險世界,訂製模型與汽車展示櫃,擺放作品與收藏。夢幻女孩房,床頭絨布裝飾珍珠,宛若美人魚城堡。安裝吸鐵烤漆玻璃與磁性美耐板,是塗鴉和時程提醒的小工具。
今天要帶大家來開箱一個25.5坪、2房2廳的北歐風老屋,在台灣老屋翻修的比例越來越高,要如何保有空間並融入屋主的喜好和需求?在規劃設計上有訣竅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北歐風老屋的案例吧! 玄關 1. 玄關牆面設計 原本這個空間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玄關,然後電視牆的比例又過短。 因此在進門處,內退後規劃了一道牆面,重新拉出這個空間的玄關,並在設計了一道開口,保有穿透性。而這面牆面使用馬來漆,除了抗潮耐汙的實用性,也因為他特有的質感,創造溫潤的感覺。 2. 玄關牆面機能性 有了這面牆後,玄關有了一定的深度,但在窗前刻意不做到底,保有一定的透空度,讓陽光可以透進來,以及創造迴遊動線的趣味。另外這裡也規劃了洞洞板設計,還有大量的收納,讓屋主可以擺放戶外運動的用品,還有豐富的鞋櫃收納,滿足屋主的機能需求。 客廳 電視牆設計 因老屋很常面臨屋高壓迫、隔間不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問題,在這個25.5坪的空間規劃上,以保有空間感為最大目的,因此,在公領域裡讓採光面開到最大,搭配北歐風的清爽感和營造出的挑高度,在這邊,感受到是是充足明亮和開闊,20幾坪的空間有了30坪以上器度 簡潔明亮的客廳裡,規劃了屋主喜歡的影音設備,包括120吋的投影幕和音響,客廳後方是開放式書房,這樣的設計讓公領域整個更為開闊,並讓L型立面上的光線都能一同進入公領域中。 餐廳 1.中島和餐桌 雖然空間不大,但我們還是在這裡設置了一個中島+餐桌的配置,中島下方則有豐富的收納,搭配餐邊櫃的設計,讓餐廚有更豐沛的使用機能。另外,在這個區域和屋主一起選了特色餐燈,成為這裡的聚焦焦點。 2.全熱交換設備 處於市中心地帶的老屋,可能會遇到一樓是營業場所、餐廳、或是很多汽機車經過的狀況,因此空氣品質可能沒有這麼好,因此在這樣的老屋空間裡可能是長期無法開窗的,在這種狀況下,全熱交換機就是一個解決需求的好方法。 安裝全熱交換機的時候,最需要留意的是管線配置,不能因為有了好空氣就犧牲掉樓高和舒適感。 3.訂製健身用單槓燈 在電視牆旁邊的天花板,加上了在我們作品中很受歡迎的健身用單槓燈,除了可以讓屋主平時能在家裡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同時將拉桿內鑲嵌進光源,成為夜晚的小夜燈,讓這個拉桿的機能大大提升。 書房 1.收納櫃+展示櫃 書房的櫃體設計是依據屋主的需求進行安排的,在設計上遇到最大的難點就是,作為書櫃的立面上有一扇窗戶,如果做了大面積的櫃體就會把窗戶遮住了,因此在櫃體的設計上花費了很多巧思,用有節奏感的櫃體安排,適度在開窗處不做滿櫃體、留有餘裕,讓光線仍能分享進空間中。 2.木質立面 沿著書房過來,這個L型立面用木質貼附,包裹成一個盒子的感覺,讓整個空間更有層次感,帶入更多北歐風格的個性。 主臥 梳妝台+機能設備 主臥室中的設計很簡潔明亮,呼應北歐風格,但最重要的是預留好屋主未來成家可能會需要的機能,進門處有個依照需求訂製的衣櫃,床尾也有足夠的衣櫃,滿足使用機能。 同時安排有書桌兼梳妝台,讓未來的女主人可以在這裡使用梳化。 床頭背牆為閃避天花大樑,略為做出厚度,並打上間接光源作為閱讀燈,讓睡眠時光更為療癒放鬆。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經驗:走進某些空間時,會不自覺地放鬆,覺得空氣是流動的、視覺是安定的,整個人很自然地舒服下來。這種「舒服感」很難用一句話解釋,卻是居家設計中最被忽略、也是最難做到的部分。真正讓空間舒服的,從來不只是裝修、配色或昂貴的家具,而是藏在設計細節裡的「溫度平衡」。 色彩:柔和色調,視覺自然安定 色彩的平衡感=第一層舒服感。人類對色彩的感受,其實直接影響心理狀態。舒服的空間大多使用低彩度、低對比的配色:米白、霧灰、溫柔奶油色、淺卡其、淡灰藍…… 這些色系不會讓眼睛疲勞,也不會在長期生活中產生壓力。 光線:避免刺眼直射,打造「柔光場域」 光線像「空氣裡的柔軟感」,讓人在視覺上不緊繃,反而自然而放鬆。燈光設計,決定空間的溫度感,真正舒服的光線: - 盡量避免單點刺眼強光 - 多用間接光、燈帶、低色溫光源做層次過渡 - 晚間使用溫白光或暖白光(2700K~3500K),模擬自然日落光感 材質:視覺之外的舒服感,來自「有觸感的溫度」 舒服的空間不只好看,更重要的是「好觸感」: - 霧面石材、啞光金屬、溫潤木皮、棉麻織品 - 觸感自然、溫度穩定,不冰冷不刺手 - 表面質感的柔和度,往往決定了空間高級感與舒適感之間的平衡。 動線:自然流動、不卡位的行走邏輯 動線順暢=心理節奏流暢,生活節奏才舒服。舒服的家,走路路線自然順暢,沒有視覺或動作上的「卡點」: - 玄關進門有留白過渡,不被鞋櫃壓縮 - 餐桌、沙發之間的距離好拿取、好移動 - 電器、收納安排符合使用順序 留白:空間裡的「喘息感」 留白,讓空間擁有「餘裕感」,心理上自然覺得輕盈。很多人誤以為空間要填滿才完整,但真正高級的舒適感,來自於適當的留白: - 牆面不需要每處都掛滿畫 - 台面適當空出,讓眼睛有緩衝 - 家具之間留出流動感 收納:視覺乾淨,情緒就穩定 乾淨的台面與一致性的收納系統,是空間舒服感的安全感來源。收納不是把東西藏起來,而是讓視覺資訊被管理: - 常用物品方便拿取,其他歸位收好 - 零碎小物有統一收納容器,減少雜亂感 - 線材、插座盡可能整線、隱藏
色彩與圖騰是營造理想生活空間的關鍵,色彩決定了空間氛圍與採光,圖騰則可以將故事性融入。但顏色這麼多到底要怎麼挑比較好?喜歡實木的質感就必須捨棄繽紛的顏色嗎?個性化的圖騰又該怎麼發想比較好呢?現在就跟原木工坊 李佳鈺總監一起探索如何透過「色彩與圖騰設計」打造獨一無二個的個性化裝飾吧! Point 1.色彩影響氛圍,根據機能與坪數搭配舒適度更提升 色彩不只是空間美學,更是決定居家環境舒適度與風格呈現的關鍵,若是挑的好,不僅能強化採光優勢,還能放大空間感感與協調性,讓空間更有自我風格也更開闊。 由於色彩影響居家氛圍,建議根據空間機能進行選擇,例如,公領域可選用高彩度、高明度的色調增添活潑氣息,臥室則更適合沉穩色系或莫蘭迪色系,營造放鬆氛圍。要特別注意的是空間大小也是影響色彩選擇的關鍵之一,由於每個色彩的光線反射率不同,小坪數建議選擇輕淺色,以提升明亮度,放大空間感。而大坪數在選色上相對彈性,更能依照個人喜好挑選! Point 2.圖騰結合必需品,從生活故事與喜好發想展現屋主個性 圖騰可以從屋主喜好與人生故事中汲取靈感,例如,喜歡海洋可以將波浪轉化為圖騰,喜歡哈利波特則可在門片上融入魔法樹圖樣,營造獨一無二的氛圍。 圖騰設計不限於單一媒材,也可運用多種材質混搭,透過馬賽克磁磚、實木雕刻與水泥的拼接,營造豐富層次,增添空間的立體感與獨特魅力。或者圖騰也能與必需品融合,兼顧美學與實用性。例如,將寵物的形象刻劃於門片上、在衣櫃、收納櫃上雕刻精緻的花卉紋路,或是於牆面鋪陳花磚,都是很好的選擇。 Point 3.原木質感結合繽紛色彩,化身個性圖騰演繹生活溫度 一般人對於實木的印象大多都是咖啡色,但其實實木不只有咖啡色!原木工坊透過獨特工藝,將木材染出十多種深淺不一的色彩,在保留原木溫潤氣息的同時,也能展現繽紛活潑的氛圍,想要營造更生動的視覺,就選用染色木材吧!先以深淺不同的色彩拼接,再透過原木紋理調和,異中求同的手法,讓你的家畫面構成豐富又不失溫度。 原木是創造圖騰的理想材質,無論是門片、櫃體還是電視牆立面都可以規劃。例如,在門片上雕刻耶誕樹,在聖誕節時能吊掛裝飾品,生活儀式感超加分。
想擁有更大的空間感嗎?別再把東西通通往櫃子裡塞了!相較於常見的集中式收納,「分散式收納」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依照使用情境和頻率,將需要收納的物品配置於不同的空間裡,例如:將局部更衣室功能分散於玄關、臥室和浴室,讓收納、整理、換洗,讓日常生活更加輕鬆便利!還有哪些分散式收納重點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Q1 什麼是「分散式收納」? 「分散式收納」,指的是將不同的物品收納需求,安排於各自屬性相關的空間,例如:玄關可配置鞋櫃、鑰匙放置區;客廳則以展示和電器櫃為主軸;臥室則通常結合了寢具和衣物的收納功能。不但能夠更符合日常使用習慣,透過收納的平均分配,也讓各個空間擁有舒適的留白,進而放大居家空間。 Q2 分散式收納有哪些優點? █ 取物便利性 將物品收納和空間進行主題式連結,安排於在最接近日常生活的使用區域,可以減少移動的距離和時間,同時增加收納效率,也不再容易忘東忘西。 █ 擴大空間感 「分散式收納」特別適合小坪數的住宅,藉由櫃體的分散配置,可以釋放寬敞、通透的空間感,避免大型收納量體佔據生活空間,形成壓迫不適感。 █ 收納個人化 除了櫃體的分區外,櫃體設計也能應用分散式收納概念,透過專屬的收納方式,如:懸掛式、格櫃、抽屜,為不同的收藏物品訂製專屬分類區,讓所有物品看起來更加整齊有序、一目了然。 Q3 如何規劃分散式收納?要注意哪些設計重點? █ 注意收納比例 因收納配置到不同的空間中,需注意不同收納區域的比例,依照空間的大小和格局來進行收納規劃,避免佔用太多的空間,導致空間過於壓迫,或者造成不協調的視覺。 █ 符合生活習慣 預想一日的生活情境,客廳休憩、閱讀辦公、料理備餐…等,列出對應的收納物品清單,並選擇適合的收納方式,打造符合生活習慣的收納空間。 █ 預留舒適動線 相較於集中式收納,分散於各個空間的收納櫃,更需要充分考量到動線的流暢度,以及充裕的轉圜空間,確保取物和收納整理的流暢度。 █ 善用空間轉角、垂直空間 規劃分散式收納時,如果可用坪數不多,亦能利用牆壁的垂直高度、空間轉角,以及雙面牆機能提升收納效益。 Q4 分散式收納規劃的居家實例?各個空間的收納重點? █ 玄關 玄關收納重視進出門時的收納效率,可規劃鞋櫃、 穿鞋椅、置物平台、雨具收納等機能性。 █ 客廳 客廳區域著重影視娛樂和展示功能,例如:電視櫃、遊戲機、電器櫃,也可保留適度的展示收納比例,規劃收藏品的展示空間。 █ 餐廚 除了廚房內的上下櫃規劃外,透過中島、備餐櫃等設計,將部分輕食料理功能外移,成為廚房的延伸,可以紓解廚房的收納需求和狹迫感。 █ 書房 書房內常見配置有辦公桌、檔案櫃和展示格櫃,也可加入臥榻區增加小憩功能,下方也能給予額外的收納功能。 █ 臥室 臥室收納包含床頭櫃、梳妝台和床下收納,並可搭配大型衣櫃和展示區,打造實用機能空間。 █ 更衣間 針對衣物、外套、洋裝、包包、飾品、化妝品等不同的物品,規劃專屬的收納區域,更能夠提升整理儀容的效率。
好不容易買下人生第一間房,也蒐集好一大堆喜歡的裝修風格圖,準備打造專屬於自己的理想居所。但當你開始一項項列出裝修需求與添購清單時,才發現預算怎麼這麼快就超支了嗎?其實,裝修不該是吞噬存款的黑洞,更不應成為壓垮生活的財務負擔。這次的私房秘技,將帶你一步步拆解裝修預算的關鍵邏輯,用更理性有序的方式完成夢想中的家,守住你的第一桶金,也替未來生活預留更多餘裕。 💡買房後有哪些花費,什麼是「預估裝修費的減法思考」? 買房後的開銷不只有裝修一項,真正需要用錢的地方其實有超多,因此,裝修預算並不是你有多少就能喊多少的!為了避免過高的裝修支出影響後續生活品質,設計家建議採用「減法思考」先從總預算中扣除必要支出,像是家電、家具與預備金等,扣除後剩下的數字,才是真正能用於裝修的預算。 ✔需要扣除的費用有哪些? 1️⃣家電設備: 包含冷氣、冰箱、烤箱、微波爐、掃地機器人、電視等主要家電,皆屬於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配備。 2️⃣家具家飾: 如沙發、單椅、餐桌、窗簾、床架、寢具等,皆需依生活習慣與空間規劃同步預留預算。 3️⃣裝修預備金: 裝修過程中常會遇到不可預期的追加支出,如工程追加、材質升級、施工變動等,建議預留一定比例作為緊急備用金。 4️⃣裝修後清潔費: 完工後建議聘請專業清潔團隊進行「粗清+細清」,不僅清除粉塵與汙垢,更能確保空間潔淨無虞,讓入住更安心便利。 例如:春嬌與志明即將成家,購入一間30坪新成屋,兩人可用於裝潢的總預算為300萬,備用金為20萬,家電預計用掉28.5萬,家具預計用掉30萬,裝潢後清潔費約1.5萬,試問兩人可用於裝潢的費用還剩下多少? 300萬(總預算)-20萬(備用金)-28.5萬(家電設備)-30萬(家具家飾)-1萬5(粗清跟細清費用)=220萬(可用裝修費) 更詳細內容請看 裝修菜鳥請進,裝潢前輩知識快收藏! 📌裝修預算怎麼花?四大分類報你知 裝修預算主要可分為以下四大項目: 1️⃣ 丈量費:約 NT$500~10,000 元,依空間坪數與地區而定。 2️⃣ 設計費:依設計師經驗與風格而異,目前行情約 NT$3,000~20,000/坪。 3️⃣ 主要工程費:包含泥作、水電、油漆、櫃體等,是預算中最大宗的支出,整體費用會隨屋況、風格與用料不同而有所改變。 4️⃣ 監工費:通常為總工程費用的 5%~20%,視需求與服務內容調整。 以常見的20 坪三房兩廳小宅格局來說,入門級裝潢預算大致落在 NT$100~180 萬之間,不過實際費用仍需視屋況、設計需求及用料選擇而定,這個數字僅供參考。或者大家也可以根據洛克空間設計 蔡尚倫總監所提供的公式進行試算參考: 小宅裝修預算總價= 區域 * 尺寸 * 等級 * 規格 * 數量 * 環境 💰裝修費用怎麼付款? 裝修費常見付款方式有以下三種,實際狀況會以各家室內設計公司為主,本文僅供參考! ✔{三段式付款} 1️⃣頭款(約總價30%): 開工前預收後施作,此部分費用大多用於拆除、泥作、管線等工程。 2️⃣中款(約總價 50%):油漆工程進場時支付,費用涵蓋木作、油漆等部分。 3️⃣尾款(約總價20%):於工程完工,全方位驗收後進行支付。 ✔{四段式付款} 1️⃣ 簽約訂金(約總價10%):確認合作與設計圖後支付。 2️⃣ 開工款(約總價30%):整體工程開工前支付,用於備料與前期工程。 3️⃣ 中期款(約總價40%):進入泥作、水電、木作等主體工程時支付。 4️⃣ 完工驗收款(約總價20%):全案完工,屋主驗收後支付。 ✔{五段式付款} 1️⃣ 設計費: 簽訂設計合約後支付,費用包含現場丈量、平面圖繪製等內容。 2️⃣ 第一階段(約總價30%): 第一部分的工程款於開工前支付,費用包含拆除、泥作、管線等基礎工程。 3️⃣ 第二階段(約總價 30%): 木作工程進場時支付,內容多會包含天花、櫃體等內容。 4️⃣ 第三階段(約總價30%): 油漆工程進場時支付,費用主要用於油漆等。 5️⃣ 尾款(約總價10%): 工程完工,最終驗收支付。 ⚠️別忘了預備金,才不怕「爆預算」 裝修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預期之外的狀況,例如老屋翻新時,拆除牆面後才發現屋況比預期更為嚴重,或是施工途中臨時決定升級建材、追加設計項目等,都可能導致裝修預算超支。為了避免影響整體工程進度與品質,建議在前期規劃階段就預先編列裝修總預算的 10% 至 15% 作為預備金,用以因應各類突發支出,才能讓裝修流程更加順利,也避免落入預算失控爆表的困境。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