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工程界的奧斯卡獎,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辦的「第23屆公共工程金質獎」,2023年12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第一區工程處主辦的「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CQ860區段標工程」繼萬大線CQ850A區段標榮獲第22屆軌道工程金質獎後,再度以優異的施工品質及創新贏得評審青睞,勇奪土木工程金質獎「特優」殊榮。2024年1月30日捷運局一工處於市政會議上獻獎,與蔣萬安市長及所有市府同仁一同分享榮耀。蔣萬安除感謝捷運團隊的犧牲與奉獻,並對捷運工程施工品質與精進作為,給予高度肯定及鼓勵。 台北捷運局說明,萬大線第一期工程CQ860區段標工程,位於新北市中和區及土城區,路線全長2.75公里,東側與萬大線LG06站及環狀線中和站銜接,西側與萬大線金城機廠及萬大二期銜接,是完工通車前測試及營運的重要路段。工程範圍包含2座地下車站、6段潛盾隧道及2段明挖覆蓋隧道,有潛盾及明挖工法同時施工,界面相當繁雜。 捷運局特別指出,本段工程位在僅20公尺路幅寬的狹隘道路,緊鄰工、商及住宅區,當地道路交通繁忙,同時要施作車站、明挖隧道及潛盾隧道,交維措施對當地的交通衝擊非常大;尤其地下車站開挖深度達27公尺及包含上下疊式的潛盾隧道,全工程極具挑戰,除採用潛盾機頂升滑移穿越地下車站,取代拆裝、運送、組裝作業,有效縮短工時,還降低地面交通衝擊。 捷運局還提到,本路段地層忽軟忽硬,地質條件十分複雜,對於潛盾隧道多達6段、12次發進及到達,總長度達3.4公里的工程而言更是極大挑戰,施工團隊運用3組潛盾機以不同方向進行隧道鑽掘,努力克服;尤其在新冠疫情及近年缺工缺料的雙重影響下,仍能主動協調排除困難並督促廠商推動工程,順利完成全部6條隧道的貫通,實屬不易。 捷運局說,本工程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創新,譬如以地改樁取代地中壁避免造成管損,以及潛盾機免拆滑移工法等,降低拆機階段可能造成的工安危害,其中用潛盾機頂升滑移通過中和高中站的工法,更榮獲2023年度台北市政府創意提案競賽精進獎特優。 台北捷運局長鄭德發表示,本屆「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計108件工程參選,參選件數創歷史新高,能獲得全國公共工程界最高榮譽,感謝評審委員們的青睞,肯定捷運施工團隊努力不懈和團隊合作的成果,捷運局在工程中除克服各種挑戰、對工程品質追求卓越外,在節能減碳、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等方面亦帶來更多貢獻,將持續不斷精進,朝打造更安居、宜居的城市邁進。
北市府計畫興辦之「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新建工程統包案」已於2024年1月30日招標公告,北市府為達到2030年全市污水自主處理的目標,計畫興建每日可三級處理16萬噸污水的「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歷經2年2個月的環境影響評估與土地徵收審查作業,土地徵收已於2023年10月27日由內政部核准,計畫於2024年發包動工,預計2029年完工、2030年開始營運,歡迎廠商踴躍參與投標。 衛工處規劃設計科長陳鏗元表示,目前台北市每日生活污水加上晴天截流水,每日約有100萬噸需處理,現有的迪化及內湖污水處理廠處理能量約70萬噸,因此超量的污水需輸送至新北市的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每年須花費一億元運送成本。台北市為達成2030污水完全自主處理之政策目標,並朝三級處理比率達50%邁進,以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 6),除興建中的民生水資再生中心,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也已經準備招標興建。 陳鏗元補充,未來濱江水資中心每日可處理16萬噸污水,加上後續規畫的社子島廠每日可處理3.5萬噸,以及現有迪化廠每日處理50萬噸,民生水資中心、內湖廠各處理4萬噸及24萬噸,台北市的污水處理總量將可達到每日97.5萬噸,達成全自主處理能量;此外,興建新一代的水資源再生中心可以提升處理水量,分散操作風險、優化處理水質、推動水循環再利用,落實循環經濟的理念,對於基隆河不僅可增加水體溶氧,也能讓台北市的河川恢復生物多樣性,達成環境永續之目的。 衛工處進一步說明,衛工處已於2023年11月16日及11月29日舉辦兩場次招商說明會,共計21家次廠商44人次參與,相關會議內容、紀錄與文件也公開於衛工處官方網站「採購平台」專區,現正辦理工程上網公告並由台北市工務局聯合發包中心辦理採購作業,期望可與民間優秀廠商合作,共同為台北市環境永續發展更盡一份心力。
台北市長蔣萬安2024年1月26日出席是「捷運劍南路站多目標大樓工程簽約典禮」,會上他表示這是台北市歷史性的時刻,未來可以預見大直地區將更加繁榮;強化周邊土地使用強度,帶動整體區域發展;也帶給市民朋友更便捷、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創造多贏的局面。 蔣萬安致詞時首先提到,過去他到新加坡、韓國首爾、上海等國際一流城市出訪時,他們也都是以TOD(大眾運輸導向都市發展)做為未來發展的規劃。目前台北市TOD計畫有劍潭站、興建中的士林站以及今天的劍南路站,捷運劍南路站未來將結合辦公大樓、教保中心以及居民活動中心等多項公共服務設施。 蔣萬安補充,這裡未來會是大直地區很重要的新地標,也跟未來整體台北市規劃打造「15分鐘城市」的理念一致。未來希望市民朋友可以在步行或騎自行車15分鐘的範圍內,滿足大家食、衣、住、行、娛樂的需求;不管是交通、居住、工作、就學、醫療、休閒、運動等場所,皆能在15分鐘內到達。 蔣萬安表示,未來台北市的城市規劃,要運用綿密捷運網路的優勢,強化周邊土地的使用強度,帶動整體區域的發展,並把這座城市打造成為更宜居、舒適、方便的環境。致詞最後,蔣萬安感謝所有參與的夥伴,各個協力廠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促成今天正式簽約,本案預計在2029年完工,屆時再相約一起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蔣萬安今天也在活動前接受媒體聯訪,有關北市人口確定超過251萬後,相關副市長人選一事,蔣萬安表示人選會做整體考量,確定後會對外公佈。 媒體接著問,港湖區可能會增加一個議員席次一事,他則回應很高興台北市人口持續在增加,港湖區的人口數也在增加,所以民政局、社會局都有跟他說未來有可能在港湖增加一席議員,他也期待未來和更多優秀的民意代表一起為市民服務。 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趙紹廉表示,捷運劍南路站多目標大樓為北捷推動士林站、劍潭站2棟多目標大樓之後,拓展物業開發的第3個品牌,此次的簽約典禮代表著北捷從運輸本業的基礎出發,透過都市更新結合交通、商業、生活,為大直地區創造新的城市地標。 捷運劍南路站多目標大樓利用原來劍南路站南側客運轉運站及廣場興建,規劃地下2層、地上22層複合式大樓,總樓地板面積達1萬3千餘坪,提供辦公室、商場、教保中心、區民活動中心及景觀餐廳使用。 為發揮大眾運輸導向功能,本案重置優化既有客運轉運站及地下轉乘停車場,將原地面環狀線Y29站冷卻水塔導入多目標大樓頂樓,增加地面活動廣場;1樓半戶外開放區域搭配植栽綠化及人本設計,營造友善行人動線及空間。另配合都市計畫建置大彎北段空橋迴廊,將大眾運輸系統與周邊商場串連,豐富大直地區商業及生活機能。 劍南路站多目標大樓結合綠、智慧建築設計及ESG永續發展理念,設計皆以節能為考量,並以優於法規規定比例設置充電樁停車位,另客運轉運站預留電動公車充電樁管路,打造一棟符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銀級綠建築,持續為建構智慧生活、低碳城市的願景盡一份心力。 台北捷運於2023年辦理工程招標,由春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陳昆豐建築師事務所、永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攬,契約金額約42億元,預計於2029年完工。
台北市政府2024年1月25日發布最近一期(2023年10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1,055件,較9月漲幅25.30%;交易總額274.88億元,較9月漲幅28.34%;住宅價格指數118.19,較9月上升0.56%。 壹、交易量及總額分析 2023年10月實價登錄量價動態,全市交易量共1,055件,較9月842件增加213件,漲幅25.30%,較前一年同期762件,漲幅38.45%;交易總額為274.88億元,較9月214.18億元增加60.70億元,漲幅28.34%,較前一年同期190.61億元,漲幅44.21%。 各行政區10月交易量12行政區皆增加,漲幅最大前三名分別為松山區、內湖區、中山區,較9月分別增加47.17%、37.78%、37.21%。 各行政區交易總額依序由大安區43.45億元、中山區39.28億元及信義區37.78億元位居前3名;總額最少為南港區,僅10.88億元,總額最高的大安區與最低的南港區,差約2.99倍。交易總額漲幅最大為信義區,較9月增加108.38%;跌幅最大為南港區,較9月減少14.67%。 貳、住宅價格指數分析 一、月指數─10月全市、大樓、小宅價格持續走升,公寓價格微幅下跌 2023年10月全市住宅價格指數118.19,較9月117.53上升0.56%,較前一年同期115.83上升2.04%;標準住宅總價1,872萬元,標準住宅單價每坪59.63萬元。 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23.35,較9月122.41上升0.77%;公寓住宅價格指數111.51,較9月111.80下降0.26%;小宅住宅價格指數111.60,較9月110.81上升0.71%。 觀察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之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除了公寓月線下跌外,其餘皆上漲。 二、季指數─第3季12行政區皆上升,文山區漲幅最大,士林區漲幅最小 2023年第3季12行政區季指數,相較前季指數皆上升,漲幅最大為文山區1.84%,漲幅最小為士林區1.06%;相較前一年同期,12行政區近1年除士林區下跌外,其餘行政區均呈現上升趨勢,漲幅最大為大同區2.78%,跌幅最大為士林區0.68%。
房屋銷售廣告所描述的公有公共設施環境,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重要交易決定因素,而建商在銷售建案時,常會宣稱在公園、學校及捷運站旁邊,吸引民眾購買。 公平會委員會議通過,富璟建設與海樺廣告銷售台北市士林區「圓山富璟」預售屋建案,廣告刊載「萬坪公園首排」、「2萬坪樹海第一排」、「環狀線Y25士林區公所站、散步抵達、本案5分鐘至Y25站預定地」等,與事實不符,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分別處富璟建設及海樺廣告新台幣100萬元及50萬元罰鍰。 公平會表示,「圓山富璟」建案與前港公園之間有百齡國小,也就是前港公園首排是百齡國小,與廣告宣稱建案是在公園首排不同。另經公平會調查發現百齡國小植栽面積約543坪,前港公園植栽面積約6,588至8,000坪,二者植栽面積加總,與廣告宣稱「2萬坪」差距甚大。此外,一般人從該建案基地到環狀線士林區公所預定站最近距離為900公尺,走路需要超過10分鐘,與廣告宣稱散步5分鐘抵達不同。因此,廣告宣稱與事實不符,將使消費者有錯誤認知或決定的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禁止事業為不實廣告的規定。 公平會提醒,預售屋建案廣告是消費者知悉建案設施、環境及特色的重要途徑,業者應該確保廣告表示與實際情形相符,以免因為廣告不實而受罰。
忠義國小於2024年1月23日舉行「忠義教育社福園區暨捷運共構大樓新建工程上梁典禮」。上梁儀式由台北市政府林哲宏副秘書長擔任主典,各界貴賓陪典,典禮由與會貴賓共同祝禱焚香祈福,典禮簡單隆重,見證忠義國小教育社福園區暨捷運共構大樓新建工程達成階段性目標,即將邁入新的里程碑! 上梁典禮正式為社福大樓結構工程安裝最後一根梁,不僅是忠義國小重要的一大步,也是台北市第一件校舍改建方案中,結合教育局、社會局及捷運局等跨局處社福政策合作成功的重大市政建設典範。忠義教育社福園區秉持一日生活圈之概念,以學校為社區文教中心,將學校土地以市民最大利益做為核心精神,結合捷運局、社會局之力,資源共享共榮,互利互惠。除將市有土地多元運用外,導入托老、托幼、關懷據點等社福設施,打造終身全齡社福教育園區,強化社區社福服務規模及量能。全新的忠義教育社福園區不僅為忠義國小開啟嶄新的一頁,也會是全台首創0-12歲蒙特梭利教育園區,社福大樓不僅提供南機場社區各項社福服務為社區培育更多優秀的學子,也為台北、為台灣開創落實社福理想之新頁,建構校舍改建跨局處共融的典範。 忠義教育社福園區暨捷運共構大樓新建工程2018年度市議會通過後,經歷109年拆除部分舊有校舍、2022年動工至今。在教育局、社會局、捷運局、學校以及正堯工程與大陸工程等優質團隊的共同努力,並且陸續克服許多施工困難,全力趕工,預定2025年2月完工啟用。 另外,忠義國小於2023學年度轉型為蒙特梭利實驗學校,台北市第一所公立蒙特梭利教育的萬華幼兒園,也將進駐本教育社福園區;忠義國小捷運共構大樓不僅翻轉區域少子化廢併校危機,改善教育文化資本不利環境,更協助建置台北市國小蒙特梭利系統教育基地,完備全國第一座0-12歲跨學層蒙特梭利實驗教育基地,均衡區域性教育資源,增進北市教育選擇權。 回顧忠義國小經歷廢校爭議、社區再造等契機的蛻變過程,而今成為帶動南機場社區發展的中心,充分展現台北市處處市民優先、教育優先、社福優先的市政政策活力與決心。今日上梁典禮,不僅是忠義國小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台北市教育結合社福與交通建設之重大教育理想之實現,這個成功合作的典範。冀望未來能為台北市之公共建設與邁向世界的教育開啟嶄新的一頁。
為因應營建物價波動及國際永續淨零發展趨勢,北市府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進行都市更新案工程造價檢討,調漲幅度約12.6%,2024年1月22日提請台北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通過,於2024年3月正式生效。 都市更新案實施者所提列之更新成本費用,以建築物工程造價占比最高。為能反應物價調整及實際工程造價,使費用提列更趨於合理;同時顧及所有權人權益,減少爭議及提高審議效率,北市府前於2010年6月公布「台北市都市更新事業(重建區段)建築物工程造價要項」,並歷經2015年1月7日、2018年10月11日及2021年7月20日三次修訂,今再度啟動檢討作業,經審議會討論後,本次修正重點包含: 因應全球原物料上漲及缺工缺料所帶動營建費用上修,本次修訂營建費用單價總體平均漲幅約12.6%。 隨著各國對於氣候變遷日漸重視,本次於建材設備等級表納入「選用綠建材標章之塗料」、「相關設備具節能標章」等,成為推動永續淨零發展的重要一環。 考量建築設計規劃之多樣性,本次增訂41層以上鋼骨造之標準單價,及1至5層鋼骨造及鋼骨鋼筋混凝土單價計算,使實施者及審議有所依循。 為因應都更案工程造價提升,北市都市更新處未來在都更審議上,亦要求實施者就成本所提升之效益納入估價考量,反映房市現況並保障地主權益。台北市都市更新(重建區段)建築物工程造價要項預定於2024年2月發布,並於2024年3月正式生效。
依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近日氣溫變化較大,大樓外牆磁磚可能因熱脹冷縮,產生鼓脹現象甚至發生剝落意外,建管處籲請市民朋友從事於戶外活動時,請儘可能選擇具有遮蔽的空間(如騎樓),以維人身安全。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表示,本市建物所有權人及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應重視建築物外牆飾面及增設附掛物安全,確實做好外牆自主檢查,如目視發現破損、脫落或鬆動等情況,應立即將危險範圍適當架設警示標誌或防護措施,提醒用路人及車輛注意安全,並儘速僱工修復,避免因磁磚掉落傷及無辜造成憾事;如未維護其構造安全,建管處將依建築法規定,處建築物所有權人或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新台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或新台幣5仟元以上、1萬元以下怠金,並得連續處罰直至改善為止;若因外牆剝落致人傷亡者,後續恐將面對民、刑事賠償之責任。 建管處處長強調,為鼓勵民眾維護老舊建物外牆安全檢測及完成修繕,依「台北市建築物外牆飾面剝落申請修繕及補助費用作業要點」規定,民眾可申請補助修繕建築物外牆費用。 補助對象為屋齡10年以上的建築物,以棟為單位,補助最高限額為新台幣10萬元,採實支實付;民眾可洽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使用科櫃台、聯絡電話:02-2720-8889#8394外牆小組,或逕至建管處網頁([連結])「建物外牆安全」宣導專區中查詢補助相關規定及申請表格。 另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亦有老屋拉皮更新補助,每案核准補助額度上限以不逾核准補助項目總工程經費之50%,且不超過新台幣1,200萬元為限。如有需要可上更新處網站查詢。
洪水平原管制解禁邁出第一步,也是大台北都會區防洪的最後一塊拼圖,在新北市與中央共同努力推進,全長4公里二重疏洪道左岸堤防已於2022年11月開工,預計2025年完工,新北市長侯友宜2024年1月18日視察二重疏洪道左岸加高工程,他指出,此項工程完工後,將可大幅降低五股地區溢淹之風險,確保當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讓更多人在這塊土地上安居樂業,翻轉新北市。 侯友宜表示,此項工程感謝經濟部水利署以委託代辦方式由新北市辦理「二重疏洪道左岸加高工程」,經費15.24億元,預計將二重疏洪道左岸四公里長之堤防,自現況6公尺加高至10公尺,使疏洪道左岸(五股)與右岸(三重、蘆洲)兩岸堤防,達到相同高度及200年重現期保護標準。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大台北防洪經長期推動至今,已大體完成200年重現期防洪保護標準,但因目前五股疏左地區地勢低漥排水不易,堤防高度僅20年重現期保護標準,至今仍劃設為二級洪水平原管制區,其中二重疏洪道左岸堤防(觀音坑溪至高速公路橋段)現況高度僅6公尺,面對氣候變遷及極端降雨威脅時,溢淹風險提高,此工程將可大幅降低五股地區溢淹之風險,目前工程進度達三成,預計2025年完工。 水利局表示,為期855日曆天的疏左堤防加高工程,是洪水平原管制解禁邁出第一步,也是大台北都會區防洪的最後一塊拼圖,完工後可提供當地市民休憩空間,同時也是新北市區域發展突破的一個關鍵點,相信在我們市府團隊以及中央密切合作之下,期工程如期如質完工。
公辦都更7599專案計畫新春再開紅盤!繼台北市信義區虎林街60巷公辦都更案,南港產專區單元2-25也於2個月整合130戶第二階段意願達90%,成為第二案進入模擬選屋,後續將由台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啟動相關作業,同步蒐集住戶需求,做為後續招商條件的依據。 台北市「南港產專區單元2-25」公辦都更案位於南港區南港路三段以北、南港路三段16巷以西所圍之基地,鄰近玉成國小、南港高中及捷運昆陽站,基地內為屋齡40至50年以上的4、5層樓建築,社區住戶引頸期盼能夠透過公辦都更的方式,改善居住品質。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表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整合高度意願,除了有市府及專業技術團隊提供7599專線諮詢、免費方案評估試算等多元協助之外,社區內的熱心居民自主召開多次頭人會議、自創LINE群組聯繫溝通,甚至在社區中的藥局成立了一個小小工作站,作為收取意願書的據點,有疑慮也隨時致電更新處同仁諮詢、求證,不隨意聽信謠言,讓所有權人能在獲得正確資訊的狀況下做出最有利的判斷,更是第二階段意願達標的關鍵。 更新處表示,本案後續將由台北住都中心模擬更新後房型及權值,讓住戶依居住需求選屋,同時對於房型、位置及差額找補等有概念,住都中心也會一併調查住戶對新家的建築需求,若第三階段選配率達90%,將把住戶需求做為招商條件的重要依據。 另外,最新一季的公辦都更7599專案計畫已升級上線,不但鬆綁每年受理10案的限制,更放寬意願書受理格式,讓公辦都更程序更便民。更新處呼籲,計畫受理期限至2024年8月31日止,歡迎有需求的市民踴躍申請。想了解相關內容,可申請「十五人連署法令說明會」,請至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網站(https://uro.gov.taipei/Default.aspx)查詢,或撥打專線02-2781-5696轉分機7599由專人竭誠為您服務。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