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5/13台北市信義區崇德街建案地下室開挖滲水引發道路坍陷,經市長下令清查全市工地,本處統計台北市建築工地正在開挖階段共有102件,於5/15開始委託由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台北市結構工程工業技師公會等三大公會逐案至現場勘查並於5/19全數檢查完成,其中含不符項目之工地共有7件,建管處已發函請工地暫時停止施工釐清改善,並洽該檢查公會複查後,方得繼續施工。 建管處再次重申,工地承、監造人及專任工程人員應本於建築法等相關規定之法定責任隨時提高警覺,確實加強各項安全及防護措施檢查,如經查獲有影響公共安全、公共交通之情形者,將依建築法加重裁罰並勒令停工,直到改善為止,以維護市民安全。
危老政策自2017年推動以來,台北市受理的危老重建計畫案中,許多原為4-5層以下無電梯舊公寓,危老改建後95%以上都設有電梯,為高齡長者打造出住得安全及安心且享有垂直移動能力的宜居城市,危老重建計畫除使台北都市機能重新再生,以營造優質都市環境為使命外,更在美化市容外,佔落實長照社會福利社區化永續目標中重要的一席之地。 建管處虞積學處長表示,北市府積極推動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統計至2023年5月初,已受理申請重建計畫965件,為落實居住正義理念中樂齡友善的居住環境,其中已核准810件中,申請與高齡者最相關的「無障礙環境設計容積獎勵」有225件,佔比27.78%,也就是說即便申請無障礙環境設計獎勵要繳納不少的保證金,仍有將近3成的案件意識到高齡化社會的需求,做出共用部分室內、外無障礙通路及升降設備寬度高於標準,專有部分特定比例戶型的地坪無高低差、房間及浴廁尺寸及出入口寬度等高於標準的無障礙住宅環境設計。 故為加速台北市危老重建計畫審核,建管處已將重建計畫相關範本公告於建管處網站的危老重建專區,除自2018至2021年實施「簡化文件」、「簡化程序」及「分軌審准,併同核發」等措施至今外,更於2023年修訂鬆綁法令(包括耐震評估免複審、放寬停車空間繳納代金條件、放寬危老畸零地合併條件、放寬防空避難設備檢討等措施)、精進行政效能(簡化重建計畫延審及變更程序、免附合併地非合法建物權利證明文件等措施),以更迅速核定重建計畫。 最後,為協助為數眾多的老屋住戶及早整合重建意願,目前全市已設置120處「危老重建工作站」,並安排「危老重建推動師」進駐,為市民提供免費的在地化諮詢服務,並擴大結構安全性能評估費用之補助金額,特別呼籲有重建需求的社區,務必把握時間進行意願整合,並掛號申請。
台北市政府地政局表示,最近一期(2023年2月)實價登錄交易件數707件,較1月增幅24.04%;交易總額157.82億元,較1月增幅13.47%;住宅價格指數115.21,較1月下降0.23%。 壹、交易量及總額分析 2023年2月實價登錄量價動態,全市交易量共707件,較1月570件增加137件,增幅24.04%,較2022年同期658件,增幅7.45%;交易總額為157.82億元,較1月139.08億元增加18.74億元,增幅13.47%,較2022年同期185.63億元,減幅14.98%。 各行政區2月交易量10區增加、2區減少,增幅最大前三名分別為北投區、中正區、南港區,較1月分別增加54.76%、50.00%、50.00%;減幅最大為士林區,較1月減少12.00%。 各行政區交易總額依序由大安區25億元、內湖區23.77億元及中山區20.59億元位居前3名;總額最少為大同區,僅6.51億元,總額最高的大安區與最低的大同區,差約2.84倍。交易總額增幅最大為南港區,較1月增加171.71%;減幅最大為士林區,較1月減少17.40%。 貳、住宅價格指數分析 2023年2月全市住宅價格指數115.21,較1月115.47下降0.23%,較2022年同期113.43上升1.57%;標準住宅總價1,825萬元,標準住宅單價每坪58.12萬元。 大樓住宅價格指數119.69,較1月119.88下降0.16%;公寓住宅價格指數110.77,較1月111.19下降0.38%;小宅住宅價格指數110.24,較1月110.48下降0.22%。 觀察全市、大樓、公寓及小宅之月線、季線及半年線趨勢,除大樓半年線維持上漲外,其餘下跌。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區段徵收計晝係為改善文林及洲美地區土地閒置及低度利用的現況,打造優質網絡生活環境,並串聯內湖科技園區及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等產業軸帶,以成就台北市高科技產業創新走廊之願景。 引入民間投資開發能量,打造「標竿型智慧生態示範園區」 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為台北市首座「標竿型智慧生態示範園區」,將節能、綠化及保水等理念納入工程規劃設計,於水利、道路、公園及專案住宅等各項公共工程,導入智慧運用與生態工法等合宜設施,達到「智慧城市」、「海綿城市」之目標。北投士林科技園區擁有近25公頃的科技產業專用區,將引入資訊、通訊、生技、新興科技等相關產業,且周邊擁有豐沛產業資源及便捷交通路網,將是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後台北市下一個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地。 成立「產業服務中心」及「發展合作促進會」,公私協力跨域合作 為了協助廠商進駐營運問題,市府成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產業服務中心」,提供土地建管、工商登記、投資招商推廣、進駐輔導、法規諮詢等全方位協助,並由北士科科技產業專用區進駐企業、開發建設單位及市府產業發展局組成「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發展合作促進會」,推動公私協力合作,整合園區廠商興革意見,致力推動成立園區社團法人組織,達成長久運作的目標,共創園區發展榮景。 興建「福國社會住宅」,提供優質出租住宅環境 為持續提供優質的出租住宅環境,福國社會住宅工程(北投區福國路及承信路口)將興建地下3層、地上17層之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可提供365戶社會住宅,預計於2025年6月竣工。另本案納入智慧三表,並將取得銀級智慧建築等標章,提升社會住宅質感及永續建築的形象。 後續市有科專區用地招商資訊,歡迎多加留意! 目前市府管有之北士科6筆科技產業專用區(T3、T4、T12、T16、T17、T18街廓)土地,已經完成3筆(T16、T17、T18街廓)土地招商作業,經財政部公布及認列民間投資金額高達576億元,將帶動周邊產業群聚鏈結。未來市府將會陸續釋出另外3筆土地(T3、T4、T12街廓)招商訊息,歡迎有意願投資人逕洽台北市府瞭解相關訊息。
為了解決市民居住需求相關問題,台北市長蔣萬安已經公開說明,現任市府團隊會透過多元方式興辦社會住宅,努力往5萬戶的目標逐步邁進,市政目標明確,並不需要另外簽署承諾書。 對於社會住宅議題,需要長期且穩健的規劃,過去在兩任市長的努力之下,盤整台北市區內公有土地,柯前市長以台北市住宅存量5%的前提下,設定8年5萬戶的目標推動市政建設,柯前市長8年任內規劃完工4,954戶,若再加上郝前市長任內規劃開工及取得的1,566戶,已提供市民6,520戶社會住宅資源,而過去8年柯前市長規劃、推動興辦的社會住宅目前仍有10,332戶在施工中、待開工、招標中及規劃中的社宅基地,市府也秉持市政延續精神持續辦理中。 都市發展局表示,社會住宅是連續性重大市政建設,市府將穩健推動、逐步增加住宅資源,現行興辦社會住宅加計原有出租國宅等公有住宅資源,已初步達成26,973戶階段目標。另中央也於台北市盤點轄內國有、國營事業土地,規劃興辦8,427戶社會住宅,並與地方合計推動約35,400戶社會住宅,而未來北市府也將與中央協力,以5萬戶社宅興辦目標努力。 都市發展局強調,市長十分重視社會住宅各項推動議題,目前都發局已再盤點可規劃近7,000戶的潛力基地,未來除透過自建外,仍需透過公私協力、精進多元取得管道方式推進,如透過公辦都更、EOD、TOD、都計變更、都更分回、容獎回饋等多元方式取得社會住宅存量。而在達成公有出租住宅5萬戶目標前,將同步運用民間房源,藉由租金補貼、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滿足市民租屋需求,提供可負擔的住宅資源協助市民安居。市府承諾,為了加速社會住宅推動、保障市民的居住權利,將竭力盤整公有土地興建社會住宅,並做好地方溝通,逐步達成5萬戶目標。
台北市長蔣萬安於2023年5月15日赴議會,針對台北市重大工程進度進行專案報告。於報告前,他首先針對日前北市信義區崇德街路面坍塌事件之後續處理進度進行說明。他表示,事發當日首先已下令清查全市工地,特別針對開挖中的102處基地需於一週內進行重點稽查,若有任何工安疑慮,工地需立即停工並進行改善。針對受影響之5戶居民,已安排預防性疏散並安置於旅館住宿。目前路面坍塌部分也已於14日晚間完成灌漿填平,預計15日可恢復行人通行,並加強設置周遭安全觀測,經過專業檢測確認安全無虞後住戶始可搬回。 有關日前中捷事故北市之因應措施,蔣萬安表示,已要求捷運局、捷運公司、建管處、勞檢處全面清查捷運沿線建築工程及塔吊作業狀況,相關缺失已完成改善,捷運公司並對台中捷運事件即刻檢討緊急應變程序,儘速完成現場人員訓練。捷運局、捷運公司於檢討後,也將增設月台及詢問處之緊急按鈕,以及討論增設遠距偵測設備之可行性。 說明完近日重大事件北市府因應作為後,蔣萬安首先針對大巨蛋工程現況進行報告。他表示,大巨蛋目前主體建築已全部施築完成,體育館、商場2樓、全區1樓及地下室已申報竣工,並完成現場勘驗,正進行缺失改善,預定於2023年7月取得使用執照,年底啟用營運。有關外界關注啟動營運相關議題,目前已要求廠商改善缺失,通過後才會核發使用執照,另外體育館是否能舉辦演唱會之議題,未來也將依照台北市大型活動安全管理自治條例進行審查。蔣萬安強調,公共安全是市府最重視的,已經要求廠商請專業人員、教練、相關專家親自勘查,確認球場及相關設備設施安全無虞。在正式營運前,也會進行實地演練,並由人流少至多逐次辦理壓力測試,確保球員及球迷人身安全。有關場地收費機制,已要求廠商對於體育運動賽事規劃相對應優惠方案,至於營收分潤相關議題,市府將持續與廠商進行溝通,並且滾動檢討機制,確保市民權益不受影響。蔣萬安提到,很多市民及體育運動愛好者都殷切期盼大巨蛋能早日開始營運,因此市府將在合法合理的原則下,持續提供行政協助,讓廠商如期完工,使民眾能早日享受大巨蛋優質的運動休閒空間。 有關市場改建案,蔣萬安表示,目前共有4處市場進行改建,分別為南門、環南、成功、漁果,並有一處市場正在進行整修。南門市場預計在2023年5月完工,9月下旬開幕;環南市場預計在2024年2月完工;成功市場經過疫情及缺工缺料影響,在經過市府積極協調之後,廠商已於2023年3月現場施做主體工程,預計2026年4月將會完工;漁果市場目前正在施做主體工程,全案預計2029年1月完工。另外,北投市場,主體工程目前因為建物結構有安全疑慮,正在進行結構鑑定,後續將依照建物報告辦理整修工程。他提到,市府將會持續積極推動市場改建,這些市場未來將成為台北市重要地標,也是市民不可或缺的購物場所,期待透過推動市場改建,讓台北市變得更加美好,也讓更多美食被全世界看見。 關於北投士林科技園區,蔣萬安表示目前進度已經達到99%,現正積極辦理最後零星工程實作。北市科為先安置後拆遷、分期分區的整體開發區,為了妥適安置拆遷戶,市府於區內興建專案住宅,並且提供房屋保固,讓拆遷戶可以繼續安心的留在台北生活打拚。另外,北市科公立公園附近地下停車場興建工程預定於2024年12月竣工,減緩周邊停車空間不足問題,福國社會住宅工程也預定在2025年6月竣工,目前北市科科技專用區大約25公頃,已經吸引各集團大幅投資,下半年將陸續釋出3筆市有地招商訊息,並且成立跨局處工作小組協助審視招標文件,以及辦理後續招商作業,引入核心產業相關資源及配套服務,完善園區發展所需要的各項機能。期待未來台北市民科技園區可以串聯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完成台北科技走廊的最後一塊拼圖,帶動市民北投地區的整體發展。 蔣萬安接著說明北藝工程驗收情形,北藝工程原本有兩個標案,分別為劇場設備工程和主體工程,全部都已在2021年陸續竣工,劇場設備工程大部分已完成驗收,而尚未完成驗收的大劇院座椅及投影機,因為布料停產和投影機無法修復,將依契約規定以減少契約價金的方式來辦理驗收。另外,舞台機械的設備調校及整合測試,受到設備零件必須由國外進口影響,目前無法完成驗收,暫不影響劇場演出。廠商提報的改善計畫目前也正由市府相關單位審查評議當中,未來希望能夠以北藝為平台,在各單位共同努力下,讓台灣藝術家與國際接軌,透過節目創意、人才交流,持續與國際表演藝術界對話、連結,讓台灣更多表演者站上國際舞台。 有關社子島部分,蔣萬安提到,目前已經完成防洪計畫、文資保存、都市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剩下最後一步區段徵收作業的部分,市府已經於2020年6月23日報請內政部審議區段徵收範圍,目前仍在審議中。而於上週5月11日,蔣萬安也親自出席行政院院會,並當面向行政院院長反映,懇請內政部儘速安排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召開專案小組會議續審社子島案。內政部花敬群次長也在會中承諾,會儘速召開並處理。針對外界關注拆遷補償安置作為,北市府採先安置後拆遷分期分區辦理,多元彈性安置,並以規劃完整配套措施原則,持續精進拆遷安置計畫,已陸續檢討並放寬多項安置條件,目前正持續蒐集居民意見,在合情、合理、公平以及財務可行之下,滾動檢討拆遷安置計畫的草案內容,盡全力訂定更加細緻及公平合理的拆遷安置措施,以達到妥適安置的目標。有關三項剔除區段徵收的原則,第一項為「陳情剔除範圍之土地所有權人數及持有面積過半」、第二項為「面積達500平方公尺以上」、以及第三項的「不影響防洪計畫及主要計畫」。北市府從2021年11月到2023年3月陳情剔除區段徵收的土地所有權人,共有179人,佔社子島全區2.14%,持有土地面積佔社子島全區1.23%,只要符合剔除條件,都將配合內政部審議結果予以剔除,並在完善弱勢特別照顧方面,市府以減輕社子島居民因為開發而衍生額外的居住成本,以及使社子島經濟弱勢族群得以自身所得的條件,以合理的居住成本於在地安身立命為目標,減輕社子島開發對在地居民的生活衝擊並且保障其居住權益。蔣萬安表示,社子島的居民等待了幾十年,他們是台北市居民,不應該是被遺忘的一群,將持續傾聽居民聲音,與民眾溝通,努力往前邁進,居民的期待才能真正獲得落實。 接下來蔣萬安提到關於信義路AIT舊址規劃,他表示,因應閱讀趨勢的改變,現有的圖書館總館之軟硬體設施已難以符合數位時代圖書館的專業需求。而信義路AIT舊址規劃作為台北音樂廳與圖書館總館興建工程基地,其主要目標,就是建構全台灣第一座音樂廳及圖書館共構的文教地標,重新定位現有台北市展演場館分級,支援各類型音樂製作,形成產業鏈串流,通過全民社會教育以及音樂的體驗,將都市生活與音樂品味緊密結合。 有關建國啤酒廠都更案,蔣萬安說明,該案是2017年台酒公司申請工業區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依法回饋40.5%土地予市府,全案在2018年經內政部審議通過,決議請市府與台酒公司簽訂協議書,但雙方目前尚有增額容積價金運用範圍、公園用地上文資委託經營方式等尚未確定,因此尚未實施,市府將秉持傾聽協助的立場持續推動辦理。 有關社宅及都更政策等居住正義議題,蔣萬安表示,持續提供居住協助資源,透過多元方式,持續興辦並以5萬戶社宅為目標來努力。他表示,社會住宅是連續性重大建設,市府將持續穩健推動、多元興辦、逐步增量,未來將透過公辦都更、EOD等規劃,優先規劃推動約7,000戶,並已研訂3項精進措施,第一項:提高社宅公益設施容獎係數。第二項:都市計畫土地使用管制放寬第三項:TOD開發許可地區獎勵容積回饋及增額容積措施。並推動如都更5箭及堅定代拆等措施,希望讓都更速辦、全民有感。 有關高齡校舍改建議題,蔣萬安說明,高齡校舍數量逐年增加,為確保校園安全,教育局歷年協助學校辦理校舍耐震能力評估、耐震補強工程及平時維修作業。部分高齡校舍伴隨鋼筋混凝土劣化情形嚴重,除須加強維護及修繕,改建規劃作業亦須同步進行。另外,隨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來臨,市府評估區域需求及基地條件,邀集社會局、衛生局、都市發展局、停車管理工程處、民政局一起討論校舍改建規劃內容,評估導入托嬰、公幼或非營利幼兒園、圖書館、停車場、區公所、里民活動空間、日照、長照、社會住宅等社區公共服務之可行性,期盼觸動社區再生。艋舺學園就是其中的示範案例,教育局已組成校舍改建專責團隊,協助統一辦理學校校舍興建規劃作業,整合市政需求及社區服務設施及各項公民參與,確保加速校舍改建進度。 最後,有關台北捷運路網興建進度,蔣萬安表示,台北捷運在疫情之後,2023年1到4月已經達到189.9萬搭乘人次,現階段新建中路線,包括信義線東沿段、萬大線第一期工程及南北環段,以及設計規劃中的東環段、民生汐止線。信義線東沿段在2023年4月底,進度已經達到70.46%,目前車站跟兩條隧道都持續在施工。信義線東沿段地勢條件複雜,施工期間遭遇淺層軟黏土,及深層的超硬岩盤,堪稱史上最困難捷運工程。捷運局及施工廠商克服各項困難,預定將於2025年底完工。萬大線一期,自2023年4月底,進度已經達到66.16%,車站已完成開挖,並且施築結構中,18條隧道目前已完成了才13條,第一列電聯車原型車預定2023年11月運抵台北進行測試,萬大一期工程,在捷運局與施工廠商克服各項施工困難因素,並要求廠商增加工班,以及調整施工順序,目前已經依照進度,預計2027年12月完工,南北環段目前8個區段標已經決標了3標,因為先前受到營造工程廠商承攬能量飽和、疫情缺工缺料、工資上漲等因素,捷運局多次召開廠商專案會聽取廠商意見,將持續調標並辦理修正計畫,提報中央審議,預定2031年6月完工,目前,台北市府規劃路線,包括捷運東環段以及民生汐止線,東環段路線,全長13.2公里,共設有10座地下車站,總建造經費,約1024.86億元,中央分擔202.56億元,市府分擔822.3億元。預計5月底,決標展開細部設計工作,目標兩年內,捷運東環段動工,早日紓解內湖交通壓力。至於民生汐止線,台北市政府將與基隆捷運整合,民汐線台北市段與汐止東湖線系統一致可避免將來銜接問題,為爭取時效,已與新北市捷運局協商獲得合作共識,以同一計畫全線方案評估,預計2023年下半年啟動規劃。另外,環狀線第一階段營運事宜,於2023年3月20日函報交通部同意地方主管機關變更,但在交通部同意前,仍由台北捷運公司負責營運,本府係環狀線南環、北環及東環全線地方主管機關,後續經營管理將秉於地方主管機關權責辦理。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近來有民眾電話詢問,子女因失業或工作不穩定,無法支付房屋貸款本息,父母想要幫忙子女償還貸款,是否會課徵贈與稅? 該局說明,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5條第1款規定,在請求權時效內無償免除或承擔債務者,其免除或承擔之債務,以贈與論,應課徵贈與稅。由於父母無償代子女繳納房屋貸款之代償行為,不論是償還部分本金或利息,已使子女獲有財產上的利益,實質上與贈與現金或存款無異,應於當年度贈與總額超過免稅額時報繳贈與稅。 該局舉例說明,陳太太的兒子陳大雄尚有未繳清房貸新台幣600萬元,陳太太因想減輕大雄的負擔,而在2023年度以自有資金替大雄償還剩餘貸款,在扣除掉2023年度贈與稅免稅額新台幣244萬元後,陳太太應申報並繳納贈與稅356,000元【(600萬-244萬)x稅率10%】。 該局籲請納稅義務人注意稅法相關規定,以維自身權益。民眾可利用郵寄或網路方式向戶籍地國稅局辦理贈與稅申報,相關申請書表已置於該局網站(https://www.ntbt.gov.tw/)供民眾依需求自行下載使用。
2023年5月13日15時13分北市信義區崇德街60巷22號前華熊營造新建工地旁道路地層下陷(長15公尺、寬3公尺、深度2~3公尺)工程災害,台北市府相關局處第一時間進行應變。因連續壁體滲水造成地下水湧入引發道路坍陷,建管處立即指揮承造人進行緊急處置,要求基地外道路下陷處進行灌漿回填,基地內採填砂灌水以平衡水壓,至晚間11點道路下陷處已初步填補完成,趨於穩定,基地內仍監督持續進行填砂灌漿。該工地目前已依法勒令停工,後續須確認週邊地質及鄰房安全無虞並檢具改善計畫經相關公會審查核可後,始得復工。台北市長蔣萬安指示以人員的安全為首要工作,相關緊急應變的處置必須儘速的完成,包括疏散、安置等,把可能造成損害降到最低。其次,就目前了解可能是旁邊工地的連續壁發生滲水的狀況,相關單位要儘速處理,儘速找出造成地面坍塌的真正原因,予以排除,避免坍塌的面積持續擴大。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表示,經建管處緊急聯繫,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莊理事長及結構技師公會徐理事長均第一時間趕現場協助緊急處置事宜方式及確認疏散範圍,目前採預防性疏散措施,疏散12-24號計5戶需安置11名住戶均已安排至旅館住宿。建管處處長進一步強調,對於建築基地違反建築法部分現場已立即勒令停工並處新台幣18萬罰鍰處分,建管處將持續在現場指揮搶救,現場並已要求承商加強設置周遭鄰房安全觀測、提高觀測頻率,直到確認安全無虞。 現場係新建工地旁道路地層下陷(長15公尺、寬3公尺、深度2~3公尺),消防局共救出2人、疏散2人,並確認人員已全數疏散完畢,送醫1人無外傷。後續安排就近旅館將受災住戶(撤離7戶,安置5戶共10人,2戶依親)臨時預置。塌陷部分則由都發局安排廠商連夜完成回填作業。
台北市長蔣萬安2023年5月11日出席行政院院會,就社子島開發案說明北市府立場及態度,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和補助。 蔣萬安表示,他報告的四個案子,第一個就是全國高度關注的社子島開發案。社子島已禁限建53年,目前好不容易陸續通過都市計畫、防洪計畫和環評,剩下最後區段徵收計畫等待中央核定。 蔣萬安說,當地有部分居民尚抱持不同意見,市府也持續溝通及聆聽,也做了很多相關的作為,不管是剔除區段徵收的一些方案等。目前有四處符合原則已經剔除,後續相關的申請案件只要符合市府所訂的原則,不管是過半的地主同意,面積達500平方公尺以上,以及不影響防洪計畫跟主要計畫,只要依照內政部審查結論,市府就會來辦理剔除。 蔣萬安指出,市府在2020年6月23號便已將區段徵收範圍及抵價地比例送到內政部,也感謝內政部為此召開兩次專案小組會議。市府也在2023年3月份再次函復內政部,說明與地方溝通及相關作業狀況,希望內政部能夠再次召開專案小組會議來續審此案。 至於有關社子島開發案,內政部對區段徵收的態度如何?蔣萬安表示,在院會中,內政部花次長已有正面回應,他認為內政部也願意繼續召集三小時會議,讓這個程序能夠繼續往前走。
針對2023年5月10日台中地區發生吊車吊臂倒塌波及捷運列車事件,台北捷運局指出,為確保台北捷運系統營運路段的安全,台北捷運局採取了一系列嚴格的防護措施,以防止施工工程或建案對捷運路段造成重大意外事故,包含禁限建規定、施工申請評估,以及定期派員監工巡查等,一切以系統安全為首要原則,不受毗鄰捷運之工程或建案施工影響。 台北捷運局表示,依據「大眾捷運系統兩側禁建限建辦法」第12條的規定,當公共工程或建案位於台北捷運營運路段的毗鄰區域時,起造人為其限建範圍內之建築物申請開工前,應先會同捷運主管機關及捷運營運機構,辦理捷運設施之現況調查及現況測量,並提出與原設計保護捷運設施相符之施工計畫,由當地主管建築機關會商捷運主管機關審核同意後始得開工。 捷運局進一步說明,在毗鄰捷運之工程或建案開工前,均要求公共工程或建案施工廠商提出施工計畫、監測計畫等文件審查,於施工階段並要求其定期提送監測報告,以防止其施工影響捷運系統安全。 捷運局提到,另依上述辦法第24條規定,捷運工程建設機構及捷運營運機構,應定期巡察本辦法劃定之禁建、限建範圍。捷運局強調,為有效控管申請建案情形,台北捷運局自行建置「捷運鄰近建物巡查系統」,該局依據建管機關提送之建案進行會審,並將相關建案納入「建照會審管理系統」管制,所轄工程處每月巡查毗鄰捷運沿線50米範圍內是否有未通報之工程等狀況,以防止意外發生,建案施工安全則另屬權責機關管制。該局辦理巡查後會將各建案現況巡查結果資料登錄於該局所建置之「捷運鄰近建物巡查系統」,彙整上傳至「技術資料知識庫系統(TM)」,進行系統化管理。 捷運局說明,截至2023年4月底止,目前台北捷運局轄管捷運沿線範圍列管高架、地下及平面路段建案共197案;其中高架段共45案,包括文湖線35案及淡水線10案,建案目前仍有鷹架未拆除案件計有文湖線11案及淡水線4案共15案。 台北捷運局表示,為嚴格確保捷運系統安全,將持續與相關單位密切合作,包括建管單位及施工廠商,加強溝通與協調,確保毗鄰捷運建案在對捷運系統營運路段造成最小影響的情況下進行,並將持續強化審查機制、監測措施和巡查工作,以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捷運系統的順利運行。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