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7月9日主持市政會議,聽取捷運工程局「捷運棕線推動進度」專題報告後表示,捷運棕線連接桃園火車站至新北迴龍,目前工程經費審議已進入行政院核定程序的最後階段,市府也預先進行棕線建設前置作業,盼2025年底順利動工,並如期如質推動工程,早日實現北北桃一小時軌道生活圈願景。 張善政指出,針對捷運棕線工程,市府如火如荼地採取三項具體預備作為。第一,捷工局於2025年1月收到交通部審查意見後,即刻啟動設計優化作業,並於5月重新提交基本設計暨經費審議至交通部,目前該計畫已準備呈報行政院;第二,同步實施「先期工程」,包括騎樓打通、地面整平、電箱及路樹遷移等工作,以降低屆時施工界面協調壓力,並確保行人通行安全;第三,準備招標前置作業,土建統包與機電系統工程已於2025年6月辦理公開徵求,蒐集潛在廠商意見、優化招標文件,一旦計畫核定,招標作業便能立即啟動,以縮短整體時程。 捷工局表示,捷運棕線全長約11.38公里,採高架與地下並行,共設置7座車站(迴龍BR01站至桃園BR08站),採中運量且使用全自動無人駕駛系統,並與綠線共用機廠維修資源,提升系統運轉維護率。 捷工局說明,BR01站採與萬大線LG21站共構並可轉乘新莊線迴龍站,調整橫渡線道岔配置,以利車輛調度作業,可將營運班距縮短約30秒;BR02站與校區間設置連通道,不僅提供師生安全通行路線,更降低私人運具使用;BR03站經優化設計避免拆除大棟橋,並調整側式避車線位置,保留未來改設車站彈性;調整桃園長庚線(銀線)線型,擴大服務範圍且未來可與棕線轉乘;BR08站因位於桃園市交通繁雜處,因此市府以安全為首要考量重點,並規劃以地下連通道進入台鐵桃園站。 捷工局補充,捷運棕線預估每日運量約7.6萬人次,最快18分鐘自桃園車站直達迴龍,將有效改善龜山地區交通瓶頸,結合未來橘線、青線及銀線,串聯並接軌雙北,提升區域交通便利性及整體發展潛力,盼提升生活機能、打造宜居宜業城市。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林佑璘2025年7月7日出席「桃園市桃園區新民立體停車場公辦都市更新案」簽約典禮。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中央近年持續協助地方政府,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方式,活化公有土地,本案是桃園舊城再生計畫的指標案件,內政部於2024年透過中央都市更新基金補助桃園市政府240萬元,辦理公開評選實施者作業規劃,於今日舉辦簽約典禮,後續將依地方需求引入社會福利及公益設施,讓公辦都更效益與全民眾共享,另搭配桃園車站前中正路、景福宮及民權路的人本環境改造工作,可提升整體居住環境品質,再造舊城區的新風貌。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說明,本案是桃園市政府第6件成功招商的公辦都更案,為桃園舊城區精華商業區土地,基地區位佳,正對文昌公園,緊鄰桃園國小,步行即可到達桃園火車站及綠線G08站,面積為1,535坪,其中66.98%為公有土地,採取權利變換方式推動,預計興建3棟銀級綠建築大樓及引進民間投資,桃園市政府可分回1棟大樓,將作為圖書館、辦公廳舍及商業空間等使用,同步提升周遭民眾生活品質。 今日出席貴賓,包含桃園市市長張善政、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林佑璘、聯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及地方民意代表等貴賓,共同觀禮。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5月14日率市府考察團與台灣軌道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政源一行前往橫濱站與高輪Gateway站考察,實地了解「橫濱站」共構規劃以及品川都市再生計畫扮演關鍵角色的「高輪Gateway站」推動歷程,深入瞭解日方如何利用科技推動都市再生,進一步貫徹未來城市理念。 橫濱市位於神奈川縣東京都市圈內,為日本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橫濱站則是日本最繁忙的車站之一,涵蓋JR東日本、東急電鐵、京急電鐵、相模鐵道、橫濱高速鐵道、橫濱市營地下鐵等6家鐵路公司共11條路線,不僅轉乘複雜,啟動都市再生更有賴多方協調。 JR東日本株式會社橫濱支社地域共創部次長大小原敦史向考察團分享2009年啟動的「Excite橫濱22」計畫,除改造鐵路站體外、包含站前廣場、步行及自行車騎乘環境、主幹道道路整備等都經過綜合性規劃,配合民間開發案提升周邊商業效益與生活機能。此外,橫濱站做為防災避難空間,此部分也於設計之初納入考量,包含建築物內部的辦公場所、電影院等,均具備防災能力。 張善政一行隨後前往「高輪Gateway站」,該站為配合東京奧運,於2020年先行啟用車站運作,目前則持續進行周邊開發,期待透過都市再生計畫,延續此處自江戶時代的交通樞紐地位,打造為東京新門戶及與國際交流的窗口。 JR東日本株式會社行銷總部城鎮開發部門品川單位經理久保田基義表示,「TAKANAWA GATEWAY CITY」大規模再開發計畫屬於品川都市再生計畫,目標為打造兼具國際交流、商業、文化、居住與創新實驗的複合都市,部分設施已於2025年3月配合車站南札口工程於竣工開業,後續將設立國際級飯店、辦公大樓、會議中心、住宅及未來劇場等場域。 隨後,張善政一行實地考察高輪Gateway站及既有建築規劃,了解該站如何透過公私協力,將未來城市理念融入都市再生計畫,包含推動自動行駛載具、送貨機器人、空中計程車、以及透過AR科技結合文資保存等。張善政亦體驗自動行駛載具,並對AR科技重現此江戶時代「高輪堤」榮景感到印象深刻。 桃園市政府此次應台灣軌道經濟發展協會邀請前往東京考察,除借鏡日方軌道經濟發展,亦深度了解推動都市再生、車站開發與捷運建設時,如何透過公私協力帶動站體周邊區域經濟發展,並提升生活機能,打造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
桃園張善政市長2025年5月15日率領市府團隊前往日本都市更新主責單位「UR都市機構」交流,並實地考察該單位負責管理的「千葉幸町」團地(即集合住宅社區),以了解日本社宅政策透過區域規劃整合高齡者住宅政策、社區照護以及社宅管理實務經驗。張善政盼學習UR都市機構打造社宅服務的四大政策工具,分別是:住宅政策與高齡照護整合;透過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導入租屋保證制度;提供無障礙住宅補助等資源;設置「附帶服務型高齡者住宅」,實踐高齡者安心居住與在地老化理念,為桃園推動都市更新與社會住宅政策挹注新思維。 UR都市機構前身為日本住宅公團,成立於1955年,並於2004年轉型為由日本國土交通省管轄的獨立行政法人都市再生機構,與桃園市2025年4月改制的「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同為法人性質,肩負協助政府推動都市更新、社宅營運管理與租屋支援等任務。 UR都市機構福祉推廣部合作建構課課長野村淳表示,日本人口高齡化情況嚴重,依內閣府2023年版《高齡社會白書》統計,2022年時,日本總人口約1.24億人,65歲以上國民約佔總人口29.0%,2070年此數據將攀升至38.7%,即每2.6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面對高齡社會挑戰,日本政府將住宅政策與高齡照護整合推動,透過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導入租屋保證制度、無障礙住宅補助等資源及設置「附帶服務型高齡者住宅」,實踐高齡者安心居住與在地老化理念。 市府考察團隨後前往千葉幸町團地考察,此住宅區距離東京成田機場約30公里,大眾運輸路線眾多,目前有5,527戶,當中4,287戶為租賃性質,依兩房與三房之房型區分,月租金約4萬至11萬日圓之間,微低於周邊租金行情。 因千葉幸町團地的高年齡人口比率達32%高於平均值,UR都市機構透過都市再生整體規劃,強化社區內學校、圖書館、公園、高齡照護設施及大型醫療機構的互補角色,打造托幼、托老與醫療資源共融社區,像是增設電梯等無障礙空間強化銀髮族生活便利性,一方面也透過托兒所、幼兒園、小學與中學,吸引年輕族群遷入,改變居住者年齡結構。 張善政上任後將住宅政策視為重點政策,市府考察團也就如何精進社宅規劃,以因應高齡社會轉型與日方進行交流,期望桃園社宅建設不僅只是解決住房需求,更是以生活圈的概念提供鄰里公共服務,包含高齡者日間照顧、醫療服務與嬰幼托育等。透過公、私多元協力的方式,提供適切、適時的住房、社會福利組合型服務,全方位照顧市民需求的目標。 張善政此次赴東京考察,除借鏡日本軌道經濟發展、都市再生計畫經驗外,今日與市府秘書長溫代欣、副秘書長金志聿、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地政局長蔡金鐘及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考察日本社會住宅推動,期盼面對本市人口結構變化與環境挑戰的同時,借鏡日方如何從政府角色出發,整合各方資源實現永續宜居城市的目標。
桃園市長張善政應台灣軌道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政源邀請,2025年5月12日率領市府團隊前往日本實地考察軌道經濟,抵達東京後隨即與負責虎之門開發計畫的「日本設計株式會社」以及東京港區都市更新推手「森大廈株式會社」就交通建設整合、歷史文化資產保留、人本規劃溝通、城市防災能力提升及國際化視野等面向進行交流。 日本設計株式會社為該國前三大建築師事務所,涵蓋建築與都市規劃、景觀等領域。虎之門地區原多為40、50年以上的老式建築物,近期透過改造計畫成為東京代表性辦公區,融合交通建設、現代都市設施並留愛宕神社等歷史文化。其中,「虎之門之丘計畫」與東京地鐵日比谷線虎之門站共構,打造超高層住商混合型大樓,成為東京都心再開發的象徵。 日本設計株式會社篠﨑淳社長親自接待市府考察團,團隊成員則介紹「虎之門之丘計畫」透過法規限制放寬,建構TOKYO BRT巴士轉運站,串聯東京都心、臨海地區與虎之門地區交通路網。日本於1989年訂定道路立體化制度,在私有土地上,由道路立體化貫穿建築物,提供車行使用。以「虎之門之丘」計畫為例,地下為捷運路線,地面為一般道路,住宅大樓2樓與「森Tower」透過20公尺長的立體行人空中走廊「T-DECK」連接,穿梭建築物及周邊設施,也達到交通分流之效果。 市府考察團隨後前往森大廈株式會社交流,並由森大廈株式會社專門役員田中敏行親自接待。該公司為東京港區都市更新推手,包含六本木新城、虎之門之丘與麻布台之丘,為集結辦公、住宅、商業及文化等多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其中,位於麻布台之丘的「森JP塔」,樓高約330公尺,不僅是日本當前第一高樓,也是森大廈株式會社近期代表作。 張善政指出,麻布台之丘從徵收土地到興建完成,前後歷經35年,儘管期間歷經首長變動,但政府推動都市再生的立場始終未變,才得以透過公私協力,順利打造結合文化、人本環境、商業經營與都市再生的新地標。 張善政此行與市府秘書長溫代欣、副秘書長金志聿、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地政局長蔡金鐘、都市發展局長江南志、航空城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秀寬、桃園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莊英震前往日本考察,台灣軌道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政源亦率領成員陪同,了解東京「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ransit-Orinted Develpment, TOD)模式下的軌道經濟與車站開發策略,如何整合捷運建設、都市計畫、商業經營與舊城再生等,期盼汲取相關經驗,將桃園打造為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宜居樂活永續城市。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4月23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市府積極推動捷運綠線工程,繼完成靜態與初步動態測試後,列車與號誌系統實測順利,預計2025年7月起將展開主線動態測試,目標2026年底正式通車,期勉團隊全力衝刺,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 張善政指出,日前與西門子大中華區及韓國列車製造商樂鐵高層於北機廠共同參與測試,嚴格把關細節,確保系統符合國際標準。測試作業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測試軌低速行駛」已於3月底完成;第二階段「號誌系統測試」目前正於測試軌進行,涵蓋全自動、半自動、遠端手動控制及列車定位等功能,預計6月底前完成;第三階段「主線動態測試」將於7月啟動,列車將正式於主線軌道上進行高速與系統整合測試。 張善政補充,後續測試將聚焦列車停靠精準度、號誌協調性與高速行駛穩定性等指標。7月起市民可望見到列車於主線實際運行,象徵桃園綠線捷運進入通車倒數的關鍵階段。西門子高層更坦言測試進度超出預期,對市府團隊展現的執行效率表達高度肯定。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4月23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市府持續推動都市更新政策,積極活化舊建物及閒置公有地。桃園區文中路一帶公設保留地長期閒置,近日其活化方案獲內政部核定,「國強市地重劃區」也將於4月25日公告實施,未來將由地政局正式啟動重劃工程,為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 張善政指出,國強市地重劃區將規劃為社會教育、住宅與道路等用途,並於近1公頃土地上興建社會住宅,提供桃園市年輕人及弱勢族群多元居住選擇。市府後續也將推動中平、龍壽等重劃區,透過土地改造與都市計畫活化,升級桃園生活機能及優化市容環境,提升整體都市風貌。 有關桃園國小旁的「原新民大樓基地」議題,張善政表示,2024年8月因結構安全疑慮拆除的新民大樓,考量其原址具備更大開發潛力,市府目前已暫時闢設為平面停車場,預計4月26日完工,屆時將新增52格汽車位及242格機車位,有效紓緩市區停車需求。 張善政表示,新民大樓基地改設為停車場是階段性成果,市府將持續結合周邊區域辦理都市更新工程,翻轉舊市區、重塑街廓風貌。張善政也感謝市府團隊齊心協力,讓桃園的都市更新與規劃工作穩健推進,為市民打造宜居幸福的城市環境。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4月9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隨著桃園市人口不斷增長,為滿足市民居住需求,市府積極興建社會住宅,2025年第一季桃園轄內再新增4處社宅決標案,加上2024年底決標的八德茄苳段,總計共有5處社宅、新增約1,170戶社宅。 張善政指出,市府於觀音區規劃1處社宅,以因應該區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另外,中壢區人口增加快速,因此也於該區設置3處社宅,合計約1,000戶,並規劃公共托育、社服據點等多元設施入駐,所有社宅將於2025年底至明年間陸續開工。 張善政進一步表示,市府將持續盤點相關基地並規劃更多社宅,預計至2030年,可完工近1萬戶社宅,再加上中央社宅的5,000戶,桃園市社宅將能達1萬5,000戶的規模,除了是桃園市重要里程碑外,更為市民朋友提供更多居住空間、實現居住正義。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林佑璘2025年4月1日出席「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成立揭牌儀式,與桃園市長張善政共同揭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說明,中央於2024年透過都市更新基金補助桃園市政府成立都市更新專案辦公室,推動防災都更、受理民眾申請公辦都更、培訓都更推動師等工作;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樂見「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的成立,使桃園市成為全國第3個成立住都中心的縣市,未來將可提升桃園市整體公辦都更服務量能。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出,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公辦都更作業,能為在地提供更多元空間服務需求,包含社會住宅、長照服務、公益設施等,滿足不同族群居住及各項生活所需服務。同時,公部門的投入能讓都更程序更為透明,並符合公平公開原則,不僅能兼顧地主使用需求、保障更新權益價值,也能讓都市更新提升土地效益,帶動都市整體發展,實現安居樂業願景。 出席貴賓,包含桃園市市長張善政、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台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執行長簡伯殷、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王明鉅、國土管理署副總工程司林佑璘、國土管理署都市更新建設組長王武聰等共同參與。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5年3月12日主持市政會議時表示,有關居住安全政策,市政會議修訂《桃園市公寓大廈輔導管理自治條例》,要求公寓大廈設立公共安全基金帳戶與專業技師檢驗公共設施,以確保社區公設維護經費充足,並避免公共設施點交糾紛。此外,電動車日益普及,桃園領先全台補助公寓大廈停車場電動車防火毯,強化防災應變能力,讓市民住得安心也安全。 張善政指出,桃園移入人口數持續成長,集合式住宅、大樓社區是許多年輕人的首選,因此住宅安全十分重要。新修訂的條例規範6樓以上的新社區,管委會須開立公安基金帳戶,並由建商、住戶共同提撥資金,以確保社區有足夠經費進行公共設施維修管理。此外,為避免公共設施點交糾紛,新修訂第三方點交公司須由具專業證照的人員執行檢測,確保點交過程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 都發局表示,全台2024年發生多起電動車在地下停車場燃燒的事件,電動車起火撲滅方式不易且極具挑戰性,為確保市民安全,市府2025年首創全國,新增補助社區購置電動車防火毯、抽水機及防水閘門,盼透過補助應變設備降低火災風險,提升社區防災能力,歡迎符合資格的社區踴躍申請。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