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都市設計審議服務效率,落實使用者付費,高雄市都發局自即日起,依「高雄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收費標準」,實施都市設計審議收費制度,依據個案審議層級採階梯式收費,收取新台幣5,000元至100,000元不等之規費。 都發局指出,自2021年推行都市設計分級審議制度,每周安排審議,會議場次已由每年平均35場,大幅提昇至每年70場以上,且縮短約40%審議時間。此外,近來推動都市設計審議數位化及無紙化服務,更進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與服務品質。 都發局長吳文彥強調,目前全台六都中,僅高雄及台南尚未實施都市設計審議收費制度。收費制度的施行將進一步提升資源的合理配置及運用效率,促使申請單位更加審慎準備申請資料,減少反覆修改的情況,確保審議品質。 為廣納各界意見,都發局訂定「高雄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收費標準」期間,也邀請業界代表與公會研商並獲支持。法案經高雄市議會備查後,依法定程序,於2025年1月5日正式生效。
國家住都中心於高雄市橋頭區推動「橋新安居C」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預計2029年竣工,將為高雄市再提供200戶社會住宅。即日起公告上網招標至2025年2月17日上午10點止,歡迎各方廠商踴躍投標。 「橋新安居C」基地位於高雄新市鎮第一期開發區之橋新九路及新中五街口,鄰近已決標的「橋新安居A」及「橋新安居B」。周邊有國慶青埔棒球場、青埔捷運站滑板場及高雄都會公園,距捷運青埔站車程約5分鐘,距台鐵橋頭站車程約7分鐘,距國道1號楠梓交流道車程約10分鐘。 「橋新安居C」將興建200戶居住單元,並設置店鋪空間。另透過基地退縮及無圍牆設計,串聯基地周邊綠蔭人行系統,打造與鄰里共享的優質開放空間。 國家住都中心持續於全國各地興建「安居‧好室」社會住宅,滿足民眾安居成家的需求。歡迎優秀且經驗豐富的廠商密切注意國家住都中心網站採購專區(https://www.hurc.org.tw/hurc/procurement),共同加入社宅國家隊的行列,一起為團隊注入新動能、共築社宅新價值。
高雄市2025年公告土地現值平均調幅5.19%。最高地價區段則由大遠百百貨公司連續第12年蟬聯地王,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方公尺59萬元(每坪約195萬元);次高地價區段為博愛二路路線價區段(裕誠路與明華一路間),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方公尺52萬元(每坪約171.9萬元)。 2025年公告土地現值調整作業,經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衡量市場發展狀況及各項影響地價因素後,於2024年12月20日評議通過。調幅最高行政區為楠梓區7.51%,因受台積電效應影響,區內科技產業聚集成形,加上新台17線交通建設挹注,吸引就業人口移入,剛性需求增加,核實反映房地交易價格上漲情形;其次分別為鼓山區7.48%、仁武區7.30%、橋頭區6.70%及左營區6.52%,主要調整在市地重劃及區段徵收等開發成果顯現地區,環狀輕軌周邊、鐵路地下化沿線及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等交通樞紐地區,適度反映開發效益、重大建設及市場成交行情。 地政局陳冠福局長表示,2025年公告土地現值調整作業,係由各地政事務所地價人員結合實價登錄資訊及蒐集交易案例估計而成,提報高雄市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調整成果將於2025年1月1日公告,歡迎民眾至地政局網站或逕洽高雄市各地政事務所查詢。
配合台積電先進製程進駐高雄,捷運R17站週邊商業區土地,劃定為都市更新地區計畫書圖公開展覽,R17東側商業區土地位於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屬TOD之核心發展地區,為配合台積電先進製程2024年進駐高雄廠區,劃定更新地區為支援產業區園區之商業區。本更新地區計2處基地,屬第二種商業區(建蔽率50%、容積率300%),將於2024年12月27日公開公告展覽至2025年2月7日,未來將以捷運聯合開發或都市更新方式招商開發。
高雄市政府、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台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高雄港區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富鴻網共同合作打造亞灣區「5G XR交匯樞紐」。以5G專網技術為基礎,融合創新科技、文化創意及港區再造,建造全台最大超過53,000平方公尺的戶外5G智慧專網場域,成為全台最具規模的沉浸式體驗基地。房地產業者表示,南高雄亞洲新灣區的高科技產業已經齊聚,鴻海大手筆的在高雄亞灣區投資房地產,顯示高科技對於亞灣區的住房需求,目前預售建案紛紛向「5字頭」邁進,市場也開始「小宅化」。 亞灣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與重要交通樞紐地位,本次建置的科技智慧場域結合了富鴻網的核網技術及HTC 5G專網與XR邊緣運算技術,不僅升級港區智慧觀光功能,更全面帶動智慧港口與智慧城市建設。遊客可透過低延遲、高互動的5G應用場景,親身體驗「聖家堂:永恆高第VR展」,以5K高解析度技術近距離欣賞高第的經典建築作品,感受藝術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亞灣的轉型參考了國際港市如漢堡港及橫濱港的成功經驗,將傳統港區從倉儲與運輸功能升級為文化、休閒與創新科技結合的多元場域。現高雄港區不僅是觀光與展示先進科技的新熱點,更是推動高科技產業進駐與促進產業轉型的重要場域。市府與HTC長期共同合作,特別感謝HTC此次引進與全球頂尖創意團隊合作推出的「聖家堂:永恆高第」VR互動展演,結合藝術、科技與建築,為高雄打造獨特的數位文化體驗。未來市府持續推動產業生態系,深化智慧港口及城市建設,讓亞灣成為全球城市與產業創新的標竿。 HTC全球業務暨行銷資深副總裁黃昭穎強調,HTC在5G及XR領域的深厚技術實力,成功實現5G專網技術在高雄港的創新應用。「此次的合作我們不僅將最尖端的科技融入一日生活,形塑港濱一日生活圈,為旅客打造便利且多元的沉浸式體驗。」,進一步表示「這片場域不僅提升了港濱的娛樂價值,更創造了智慧港口與自動化應用的基礎,助力高雄成為全球智慧城市的標竿。」 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市府與中央共同推動「VIVELAND VR虛擬樂園棧柒庫」落地。透過輔導產業聯盟結合,打造各項互動展演新模式及5G智慧交通應用。如與如沐創新合作的「沉浸AR高雄熊帶你遊高港」,與台灣智慧駕駛推出「高雄遊港自駕車X 5G行動AR導覽」,均為遊客提供互動式旅遊服務及完整港濱導覽。將持續協助高港發展為5G AIoT為創新基地,成為國內外企業與創新應用的熱點,吸引更多國內外企業與人才。 經發局說明,「VIVELAND VR虛擬樂園棧柒庫」自12月24日起至2025年1月24日開幕期間推出指定遊戲「二人同行一人免費」的超值優惠,邀請民眾與親友共享VR遊戲的樂趣。全球矚目的《聖家堂:永恆高第》走動式VR展首次完整登台,以360°全景重現高第的經典建築,期間限定享有9折優惠,讓參觀者透過科技親歷西班牙天才建築師安東尼·高第·伊·科爾內特(Antoni Gaudí i Cornet,1852-1926),如何從自然中汲取靈感,將波浪曲線、光影與色彩交錯融入建築設計中,開創了獨特的現代主義風格。 同時為迎接2025年,將於12月28、29、31日及2025年1月1日推出「潮流年末狂歡市集」,帶來一系列充滿驚喜的活動與限定優惠。12月24日至2025年1月2日更推出「巨型5G水幕互動秀」,每天晚上18時至23時,每30分鐘一場,民眾於夜間可享受科技與創意結合的視覺盛宴點亮高雄港濱。歡迎全台民眾從大港橋一路到棧柒庫悠閒地從白天玩到晚上,在亞灣區度過一個難忘的年末歡!
為提供更多元的戶外娛樂與休閒空間,工務局公園處辦理「前鎮區盛興公園共融環境改善工程」,讓這座公園成為各個年齡層市民的理想休憩場所,並已完成開放使用。藉由增加公園綠覆面積,保留公園中的大型喬木並進行適度修剪,提升環境生態價值和美觀度。不論是在地居民、孩子還是年長者,都能擁有舒適、符合實用性的休憩空間,享受運動、放鬆或是與家人共享美好時光。歡迎市民朋友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腳步,前來享受這片舒適靜謐的綠地。 工務局局長楊欽富表示,盛興公園位於前鎮區盛興里,占地約1.08公頃。公園周邊交通便利,位於廣西路、林森三路、南天街及文橫三路交會處,周圍人口密集且鄰近三多商圈,是地方鄰里活動的重要空間。本次改造的設計理念以「尊重自然、便利使用、便於管理」為出發點,在規劃設計階段時,推動公民參與式設計,傾聽在地居民的需求及建議,並將這些意見和想法融入工程規劃設計,落實公民參與的真諦,讓盛興公園的每個角落都貼近市民的生活需求。 公園處說明,本次工程不僅升級改造了盛興公園的現有環境,還新增了完善的無障礙步道系統及園區告示,設置排水、澆灌系統,並增加休憩座椅的數量和配置。此外,保留了既有體健設施與遊具,同時新增三組健身器材及平衡敏捷訓練設施套組,滿足各年齡層市民的健身需求。另重新打造水景廣場,修繕老舊管路及周邊硬體設備,將其變成社區的亮點空間。既有半圓廣場的改造,汰換不安全的的鋪面,增設雙排看台座椅,以期能容納更多種的使用需求。夜間照明系統也全面升級,除了基本的夜間安全照明,更重新強化水景廣場及活動廣場的照明氛圍,成為公園夜晚的亮點,為市民帶來更安全、舒適的夜間使用體驗。 帶著小孩來盛興公園散步的媽媽說,她們很喜歡來這個公園。改造後的盛興公園保留了原有的大樹成蔭的環境,擁有安全的步行空間以及漂亮的水舞廣場,讓她們可以在這裡度過一個愉快又舒適的午後。
高雄市澄清湖運動休閒園區都市計畫變更案,2024年12月17日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修正通過。林欽榮副市長親自率領運動發展局、捷運工程局、水利局、工務局公園處及都市發展局等相關局處團隊與會,在地市議員邱俊憲亦到場陳情發言,並代表市議會相關議員力挺本案。高市府感謝內政部委員大力支持本案,給予澄清湖棒球場提升健全機能、邁向國際的機會。 林欽榮副市長於會中說明,澄清湖棒球場是南部唯一一個A級、可舉辦國際賽事、並容納2萬人觀賽的棒球場。該場域自民國88年啟用迄今已超過25年,一直缺乏捷運大眾運輸通達,周邊也缺乏健全的商業服務機能,迫切需要活化與再發展。高雄捷運黃線Y型路線規劃,將在大鳥松地區設置Y3、Y4兩個車站,為澄清湖棒球場帶來重大發展契機。 水利局也針對民眾團體提出的集水、排水與滯洪問題逐一釐清及詳細說明,再次澄清,計畫範圍現況就是農田,原本就無滯洪功能,也沒有所謂的小貝湖滯洪池公園存在。反而是開發後蓄洪容量可提升至6萬噸。另澄清湖的水源取水自高屏溪,並非透過集水區集水。豪雨前市府會與自來水公司協調停抽,並將水位從EL.17.8m降為17.2m,約可增加65萬噸蓄洪量。此舉不僅確保防洪安全,更體現了高雄市在氣候調適上的前瞻性規劃。 都市發展局指出,本計畫已陸續調整及修正,包括減少使用私有地、加大捷運開發區間距以增加排水機能及湖岸通視性。目前變更範圍並無陳情團體指稱協助財團購地進行土地變更情事,變更捷運聯合開發區以國有及市有土地為主,其中私有地主(均為自然人持有)計有5筆約僅715.7坪,佔捷運聯開區約23.6%且已同意納入聯合開發,此次都市計畫變更充分體現政府尊重私有財產權,並與地主攜手協力開發共創雙贏。 運動發展局表示,目前澄清湖棒球場為南部重要運動場域,但周邊缺乏現代化設施,此次都市計畫變更將有效改善場域功能,擴增商業服務及運動休閒機能,為高雄體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本計畫將結合捷運場站聯合開發,擴大運動休閒效益,不僅可提升澄清湖棒球場的國際競爭力,更將促進周邊城市運動產業發展。 捷運工程局強調,因應捷運黃線建設帶來地方發展契機,Y3、Y4車站的設置將有利於澄清湖整體運動園區朝向TOD發展,未來便捷的交通可提供快速轉乘,大幅提升觀眾進出的便利性,打造具有高雄特色的運動交通廊道,同時帶動周邊商業發展;市府亦重視民眾團體維持湖岸通透性之意見,適當縮減捷運開發區規模。 邱俊憲議員在會中以陳情人身分出席發言表示,此案歷經兩年多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審慎討論,不應淪為選擇題,而是可以共榮共存的申論題。計畫內可納入在地民眾期待的公共服務設施,如新行政中心、新國民運動中心等,符合當地民眾多年期待。他強調,地方支持且已期待已久,希望可以儘速通過與開發。 高雄市政府將持續秉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與社會各界保持溝通,攜手打造兼具水岸生態、休憩綠帶、交通便利與運動產業發展的國際級運動休閒園區。本計畫不僅是城市基礎建設的重大突破,更象徵高雄邁向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高雄濱海聯外道路(新台17線),南段第二期工程202412月13日動土,預計2026年底通車,便利楠梓產業園區聯外交通運輸。內政部長劉世芳、市長陳其邁相偕祈福動鏟、主持動土儀式,陳其邁表示,新台17線縱貫北高雄重要道路,他一一感謝中央政府、軍方、中央地方民意代表及市議會,相信完工後能大幅縮短左楠至海線的通車時間,便利在台積電進駐後的交通需求。 陳其邁表示,新台17線南段第二期,將從中海路串接至南門,未來會讓北高雄左營、楠梓右昌,順利串連梓官等海線地區,大幅縮短通車時間,並使翠華路塞車問題得到紓解,由於台積電設廠楠梓後,湧入大量外來人口,帶來高度的居住需求,而高雄大學特區進駐人口也越來越多,相信完工後對於當地所衍生的交通需求,能夠順利獲得解決,帶動區域發展更加快速。 他也感謝現任內政部長、時任左楠區立委的劉世芳部長,當時協調南段二、三期工程土地問題,也特別感謝軍方的協助及軍備局的配合,歷經許久的協調時間,終使土地問題獲得解決,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共同關心支持,為預算奔走、齊力顧好地方建設,這是中央地方、軍民、府會合作的最佳典範,期盼工程在2026年12月如期如質完工,解決北高雄交通瓶頸。 劉世芳則提到,此段工程有海軍重鎮、歷史古蹟,克服難題眾多,左楠地方現階段發展快速,而新台17線是配合陳其邁市長一路擘劃的南部半導體科技重鎮,倘無台積電等高科技大廠陸續進駐,相信新台17線開闢無法如此快速,內政部也會繼續補助重要道路預算。此外,在道路改善部分,內政部將核列238項,共計86億元,支持高雄地方建設,讓高雄未來越來越好。 劉世芳指出,早期左營、楠梓地區受限半屏山及海軍基地,南北向交通僅能仰賴台17線(翠華路、後昌路)及左營大路,因此中央與地方合力推動南北向聯外道路的闢建,以優化高雄整體道路運輸效能。高雄市區濱海聯外道路全長約7.3公里,分南北兩段興建,北段(典昌路至德民路)已在2022年6月通車,有效紓解台17線交通車流;南段共分為三期工程,2023年動工的一期工程(德民路至中海路)預計2026年中完工,二期、三期工程也依期程辦理中,全線預計2026年底通車。 劉世芳進一步說明,未來高雄濱海聯外道路全段通車後,將貫通高雄南北向交通路網,可縮短橋頭至左營行車距離2.6公里,減少約15分鐘車程,有效移轉台17線30~50%交通量,降低鄰近地區的車流負擔,提升楠梓、左營幹道的交通品質,除符合民眾多年來對此道路建設的期待外,還能因此帶動濱海地區的產業及觀光旅遊,兼顧交通改善及均衡地方發展的目標。 劉世芳強調,為提升高雄市轄內道路服務品質,中央近8年經由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及均衡城鄉村里道路改善計畫,補助高雄市政府逾86億元,採取全面性、系統性的改善措施及工程達238件,全力支持地方政府推動道路及人行環境改善工作,保障各族群行的權益。 工務局說明,楠梓產業園區為南台灣半導體S廊帶重要一環,中油高雄煉油廠轉型及台積電進駐後,聯外交通建設刻不容緩,濱海聯外道路計畫全段北起橋頭區典昌路,南至左營區南門圓環,全長約7.3公里,其中路線因涉及左營海軍基地戰備需求,市府及中央多次與海軍協調可行方案後,配合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南段長期路型已定案,內政部同意核定挹注經費補助。 其中,南段第一期(德民路至中海路)已於2023年10月開工,第二期工程2024年12月13日動土,濱海聯外道路全段完成開闢後,預期可縮短橋頭至左營車行距離及減少行車時間,同時便利楠梓產業園區人流及物流運輸,紓解原台17線30~50%交通量。未來將同步導入綠道路指標設計原則,路燈採節能燈具,南段二期規劃路廊綠帶總面積達8,200平方公尺,邁進淨零碳排的目標,同時帶動濱海地區產業及觀光。
全球第一大伺服器管理晶片供應商信驊科技創立20周年,2024年5月與市府簽署MOU表達南向高雄發展意願,2024年12月14日移師高雄舉行公司全體員工20周年慶與感恩餐會,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受邀到場一同參與信驊科技的精采時刻,董事長林鴻明看好高雄半導體產業與投資環境,更於活動正式宣布將進駐高雄香蕉碼頭設立研發中心,成為高雄先端技術發展的一大助力。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近年全球智慧解決方案及AI半導體需求的快速成長,自上任以後,以高雄的工業為基礎,積極引進新興重點產業如半導體、電動車、智慧科技產業,推動南部科技廊帶發展更帶動商業服務業,創造就業機會。至今引進包括台積電、華邦電等半導體領導企業,IBM、鴻海、AMD、Cisco等國際大廠都在亞灣區建立系統軟體與研發中心。此外Nvidia在亞灣區的超級電腦已建置完成,鴻海宣布與Nvidia合作建置先進算力中心、AMD研發據點即將落腳亞灣區,這些企業投資佈局,顯示高雄將從軟體設計至硬體製造打造更完整的科技生態系,為高科技發展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陳其邁強調,信驊是具備頂尖SoC系統解決方案技術的半導體晶片設計領導大廠,感謝信驊看好高雄,2024年5月與市府簽署南進高雄發展MOU,經過數個月的討論以及勘選,信驊20周年的晚宴不僅移師高雄辦理,更宣布確定進駐高雄亞灣區北側的香蕉碼頭,作為南向拓展的基地,成為推動高雄高端技術發展的重要力量。面對當前AI影像視覺應用的蓬勃發展,未來公司相關360度影像處理技術搭配亞灣驗證場域,並結合在地業者合作,在交通、觀光、災防、產業運營管理等領域將有更多元的智慧發展應用,助高雄於高科技發展之路不斷向前,更成為高雄智慧城市的重要夥伴。 信驊科技董事長林鴻明於高雄歡慶公司成立20週年活動中,正式宣布將進駐高雄香蕉碼頭設立在南部的研發中心,該中心將包含Cupola360全景影像技術產品應用展示中心,推動智慧城市遠端巡檢技術發展。同時,公司計畫在此擴建研發設計與測試驗證團隊,全面提升研發能力。林董事長進一步表示,信驊對高雄半導體產業與投資環境充滿信心,將借助高雄在地優秀IC設計與半導體技術人才,推動南台灣技術發展,強化產業競爭力。 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高雄在近年市府積極布局與招商引資下,打造為台灣先進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樞紐,隨先進製程、AI等科技應用產業大廠陸續進駐,搭配市府與陽明交大、清華大學及中山大學等頂尖學府合作,持續提供科技半導體上游端所需發展條件與硬體環境。市府也積極投注資源於亞灣區,信驊此次選擇進駐的香蕉碼頭為本市歷史建築,將由市府裝修設計後,打造直面海景的辦公場域,招募國際旗艦企業與高階人才進駐,預計2025年第2季啟用。為促進產業發展,高市府也推出亞灣區「006688企業進駐補助方案」,減輕企業投資成本,加上「投資高雄事務所」,作為企業投資單一窗口,專人協助解決投資過程中各項需求,讓企業在高雄快速展開運營,歡迎大家投資高雄,市府一定會提供最好的服務!
由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出「韌性城市工務管理暨決策輔助平台」榮獲「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這是全國第一個專注於智慧城市工務管理並獲得大獎的平台。透過這個平台,政府能模擬可能發生的災害,預測未來可能的情況,進一步制定減災、防災策略,不但可以保障市民的安全,還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與層次。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災挑戰,這個平台結合了許多先進技術,包括空拍3D實景、3D建築模型、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AI智慧決策,還整合了市政府內部和跨局處的各種系統與資訊,打造出高雄市專屬的數位孿生平台(Digital Twin Platform)。 工務局長楊欽富表示,數位孿生建物如同真實世界結構技師一樣,透過AI 演算法可以24小時即時監測結構物安全,當災害發生會自動通報建物的安全性,不但震後可立即得知建物是否結構受損,更可作為受損後評估補強的參考依據,後續也可推廣至城市每棟建物,幫助市府即時掌握地震災後城市危老大樓建築、養老院、關鍵基礎建築等建物是否發生損壞,提升地震災害救援時效。 楊欽富指出,針對道路高133邊坡安全監測,透過光達掃描與3D空拍定期以數位典藏技術,長期監測邊坡變形,平台整合自動化傾度管、雨量計、水位計監測,即時監測邊坡變形與雨量及地下水位變化,成功導入數位孿生邊坡創新技術,準確掌握周邊地形環境,並整合各項數據透過AI 演算法推估邊坡安全警戒值,提升邊坡災害應變能力。在凱米颱風期間透過警戒值推估,在邊坡坍塌前提前預警,成功避免坍塌而造成車輛人員傷亡。 他也表示,建物、道路、橋梁、路燈、公園、地下管線等都是一座城市的基礎建設,將城市多項數位3D城市模型整合於單一平台,即可遠端掌握實景的工務治理基礎設施,協助人員快速因應、判斷及處置業務,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並協助地方政府首長,超前部屬篩選與整合出有用防救災與智慧城市數位治理決策數位資訊,大量縮短決策時間,提升政府城市治理能力,未來將持續導入工地、行道樹、地下管線、道路橋樑巡檢、危老建物等工務業務的管理及監控,盼在工務管理上全方位邁向智慧化,展現全新高度。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