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區域情報

陳其邁參加高雄捷運黃線工程動土
區域情報-高雄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2023年12月19日舉行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黃線土建及軌道工程聯合動土典禮,交通部政次陳彥伯、高雄市長陳其邁、立委許智傑、議會議長康裕成、副議長曾俊傑及多位議員、地方里長都出席此盛會。陳其邁表示,建設是一棒接著一棒傳承,感謝市府捷運局同仁、交通部、立法院及議會的努力與支持,讓黃線工程順利啟動。 陳其邁表示,黃線捷運從可行性計畫經交通部核定後,歷經綜合規劃、細部設計、工程發包等階段,捷運局可說是焚膏繼晷、日以繼夜地打拚,以最短時間通過嚴格標準審查,感謝捷運局同仁的努力;其次,感謝交通部與市府合作,支持工程預算,陸續推動輕軌、捷運小港林園延伸線、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及捷運黃線等建設,四線齊發。 「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陳其邁引用謝長廷前市長所說,感謝大家為捷運路網的努力。另也感謝立法院的支持,而活動現場有10多位議員及數十位里長到場,陳其邁不忘向他們道感謝,共同見證高雄發展、綠色交通逐漸成圓成網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並且拜託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儘量不要影響到交通,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捷運局表示,捷運黃線可聯結捷運紅橘線、輕軌、台鐵等4條運輸系統,路線行經市內主要核心地區,包括鳥松區、三民區、苓雅區、新興區、鳳山區、前鎮區等6區,共約116萬人口,沿線500公尺範圍活動人口達48.3萬人。對於整體軌道路網的營運綜效、就業就醫就學旅次、促進人潮流動及達成產業再發展等面向極具重要性。 捷運局同時指出,捷運黃線路線經過正修科大、高雄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等三所大學,及高雄高工、高雄商職、復華中學、鳳山高中、福誠高中、前鎮高中、立志高中等七所高中職,可服務學生約5.5萬旅次。此外,黃線路線總長約22.91公里,設置23座車站,可與捷運紅線、橘線、環狀輕軌及台鐵各增加2處軌道轉乘站點,合計軌道運輸轉乘點共達19處,計畫總經費1,442.37億元。 捷運局最後表示,高捷黃線為高雄都會區繼捷運紅線、橘線後的第3條地下捷運,黃線可提供市民更優質的大眾捷運、強化公共運輸服務,擴大都會區路網服務範圍,提升公共運輸服務便利性與效益,讓主要旅次在便捷轉乘下,得到最直接的服務,打造高雄市進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無縫運輸新階段。

國10里港交流道至美濃段新闢道路動土
區域情報-高雄

行政院長陳建仁2023年12月12日前往高雄市出席「國道10號里港交流道至新威大橋新闢道路里港至美濃段工程」動土祈福典禮時表示,政府非常重視高屏地區的交通建設,希望提供地方鄉親安全、舒適、便利的交通服務,而12日動土的里港至美濃段工程預計於2027年9月完工,至於美濃至新威大橋路段工程,目前也已在設計規劃中。院長請有關單位在工程設計方面思考如何採取同步並行方式,以提高施工效率,盼發揮公私協力的力量,使該工程如實、如質並超前完工。 陳建仁指出,政府非常重視高雄及屏東地區的交通建設,希望提供地方鄉親安全、舒適、便利的交通服務,同時也注重道路美化及自然生態保育,積極在施工路段沿線分段種植原生樹種,營造綠美化的道路景觀,盼能進一步帶動地方觀光旅遊發展;更重要的是,透過健全地方交通網絡,協助地方農特產品與經濟作物的運送,並強化偏鄉地區搶災、救災及緊急醫療聯外道路的順暢。 陳建仁表示,「國道10號里港交流道至新威大橋新闢道路」計畫共分為2標工程施作,第1標里港至美濃路段工程於今日正式動土後,預計於2027年9月完工;而第2標美濃至新威大橋路段工程,目前已在設計規劃中。為加速工程進行,院長請有關單位在工程設計方面思考如何採取同步並行方式,以提高施工效率;另外,針對土地徵收、施工期間交通維持等部分,也請地方政府共同協力,相信在中央與地方、設計單位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廠商瑞鋒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等齊心合作下,定能發揮公私協力的力量,使該工程如實、如質並超前完工。 陳建仁提到,工程能夠順利動土,除了交通部公路局與地方政府、立法委員、地方區長、鄉長及居民做好充分溝通協調外,也要感謝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屏東縣周春米縣長的大力支持,院長強調,推動地方交通建設發展,政府責無旁貸,一定會依照民眾的用路需求,逐一實現相關建設,盼能許給高雄市及屏東縣鄉親更溫暖、堅韌與美好的未來。 動土祈福典禮在祥獅獻瑞的鑼鼓聲中熱鬧展開,陳院長與交通部陳彥伯次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及屏東縣周春米縣長,分別從舞獅接下象徵好彩頭、好運的菜頭及鳳梨,並與在場貴賓一同欣賞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國民小學合唱團演唱魯凱族語歌曲;隨後聽取交通部公路局陳文瑞局長說明「國道10號里港交流道至新威大橋新闢道路里港至美濃段工程」簡報,了解中央在高屏地區已投入多項交通建設計畫與資源,經費高達約541億元,而動土的里港至美濃段工程完工後,將能串聯高雄市與屏北地區生活圈重要的快速交通路網,更加強化與促進區域平衡發展,並紓解交通瓶頸、保障當地居民的用路安全。 致詞結束後,陳建仁與交通部陳彥伯次長、公路局陳文瑞局長、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屏東縣周春米縣長、邱議瑩立委、瑞鋒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楊文宋董事長及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廖學瑞總經理等人共同進行祈福儀式,上香祈求工程順利,並執金鏟起鍬三鏟,完成動土儀式。

科技大廠進駐高雄 高端住宅需求提升
區域情報-高雄

近期高雄相繼迎來IBM、鴻海進駐設置軟體服務中心,不僅創造就業機會,更推動台灣南部軟體業發展與產學合作。除了鴻海與IBM,包括仁寶5G AIoT研發中心、友達AUO解決方案研發中心、義隆電AI智慧研發中心、國泰金控的國泰資訊開發中心、精誠集團高雄辦公室等海內外國際級企業都已陸續進駐,加上已經確定進駐的半導體科技、電動車、IC設計等產業,預計創造上萬個就業機會,帶動人才回流、返鄉就業,展現高雄近年推動產業轉型的成果,並朝向軟體中心持續前進。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過去軟體業都以北部為主,近年高雄有良好的投資環境、產官學合作、人才鏈結以及國際媒合,吸引許多國際級大廠進駐,許多在地人才畢業即就業,為高雄留才、攬才。例如鴻海累積履歷投遞人數已超過3,000人次、IBM預估5年內將帶來1,000個工作機會、仁寶提出5年千人研發團隊、精誠集團也提出3年600位人才需求,企業紛紛看好高雄,未來預估高雄半導體產業及軟體科技產業就將帶來萬人以上就業機會。 陳其邁進一步指出,市府以「數位、淨零」雙軸轉型的創新經濟模式發展,加速人才媒合以及智慧科技運用。積極招商引進國際大廠進駐,由指標性企業「以大帶小」的模式加速在地產業翻轉及數位轉型,市府更針對17所在地大專校院成立平台,協助媒合在地產業與國際連結,並擴大商業模式驗證,推動數位、淨零領域相關產業的產學合作,為高雄的產業轉型注入龐大能量。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長廖泰翔表示,陳其邁市長上任後,以產業轉型優先政策,發展半導體、5G AIoT、電動車及淨零產業,打造南部半導體S廊帶與亞灣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數位轉型的核心要件是具備充足的軟體開發人才,為滿足在地科技高階人才需求,市府緊鑼密鼓推動產學合作,鏈結南部大專院校資源,邀請國際大廠進駐設置總部或研發基地、發展國際研訓及應用技術管理人才中心,目標發展為旗艦企業的中心聚落。 見證高雄軟體聚落成型的在地新創肚肚,2015年自鴻海內部創業,目前已有上萬家餐飲客戶,知名客戶包含王品集團、起家雞、龍涎居、早安美芝城、老江紅茶、真芳、客美多咖啡;茶湯會、得正、八曜和茶、樂台茶等知名手搖飲,營收近2億元。公司從2018年正式成立,實收資本額達1.07億,員工人數也由6名增加到80名,目前80名員工中有30位是軟體人員,學歷更不乏南漂國立頂大台清交成、中山、中央與留學回國。執行長孫和翊表示,10多年前高雄軟體園區都還是平地,如今園區辦公空間已接近滿租。高雄擁有工作與生活優勢條件,加上市政府提供租金優惠、薪資補貼,大大加速企業進駐高雄的意願,肚肚預計持續擴編,吸引軟體人才加入。 經發局說明,高雄正逐漸翻轉傳統工業城市印象,引進先進科技產業、創造就業、帶動薪資成長,並推升商業服務業發展,除了半導體、電動車、軟體業等產業以外,近期也有多家大型連鎖商業品牌插旗高雄,如藏壽司海外首家全球旗艦店、三井集團LaLaport進駐鳳山的休閒購物中心、大立百貨引進日商零售雙雄MUJI無印良品及DON DON DONKI(唐吉訶德),明年預計還有日航酒店、義享天地B館開幕啟用,市府將持續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並提供企業招商協助。

高雄71期重劃區特商區抵費地,閃耀登場!
區域情報-高雄

高雄市府地政局2023年度第4季開發區土地標售,共計推出8標11筆優質建地,訂於2023年12月20日開標,合計總底價16億7519萬5689元。 第71期重劃區,位於高雄市三民區高雄火車站區域,開發完成後,鐵路地下化及自由路與復興路開通,形成交通便捷的優質生活圈。本季推出2標5筆抵費地,其中1標4筆面積約431坪屬特定商業區土地,分別臨忠孝一路、鐵道二街及大港街,面對綠園道,近台鐵高雄及民族車站及捷運黃線Y10站預定地,使用強度高、住商皆宜;另1筆亦為特定商業區土地,面積約18坪,位於鐵新一街,適合興建透天住宅。 高雄大學區段徵收區,區內因後勁溪整治及周邊美綠化、家樂福進駐商圈形成及新台17線興闢,已營造優質社區環境。地政局本季釋出2筆住宅區土地,其中1筆為住四土地,面積約1343坪,臨大學31街及楠海路,近援中公園、右昌商圈及楠梓家樂福商圈,為興建優質住宅大樓首選;另1筆為住三土地,面積約187坪,臨大學三十二街,近高雄大學及中山高中,生活機能便利。 第92期市地重劃區,距國道10號仁武交流道及仁武產業園區僅數百公尺,附近有仁武運動公園、仁武國小、仁武高中及中山大學仁武校區,生活機能及環境佳。本季推出2筆住宅區土地,1筆角地位於安樂四街及文安三街,面積約527坪,可興建集合住宅,另1筆位於20米安樂東街,面積約131坪,可規劃華廈住宅。 中都重劃區,串連美術館特區及農16,成為高雄市最大的優質住宅聚落,本季在中原街推出1筆住四土地,面積約251坪,近中庸公園,區位條件佳;另大寮農地重劃區推出1筆土地,供投標人多種選擇。 第4季土地標售作業於2023年12月11日公告,民眾可前往市府四維行政中心7樓地政局土地開發處土地處分科索取標售海報及標單,或直接上網高雄房地產億年旺網站、地政局及土地開發處網站查詢下載相關資料,在期限前完成投標。

指標日系零售雙雄進駐大立百貨
區域情報-高雄

看好高雄消費能力,指標日系零售雙雄DON DON DONKI、無印良品雙雙進駐高雄大立百貨並開設全台最大旗艦店。高雄市長陳其邁2023年12月7日出席業者的改裝開幕記者會致意,且與大立百貨、DON DON DONKI及無印良品代表共同為活動剪綵。陳其邁感謝業者選擇投資高雄,市府也會配合南高雄商圈再造辦理活動,活絡周邊商圈經濟發展,歡迎大家來高雄。 活動現場排起長長人龍,等待進入百貨公司一睹業者改裝後的模樣。陳其邁在會中表示,高雄致力於推動產業轉型,包括像鴻海高雄軟體研發中心啟用、台積電進駐、亞灣區的開發,都帶來大量就業人口,同時伴隨著逐漸提高的消費能力,日系零售業者在高雄開設旗艦店,方便市民朋友就近消費。 看到民眾的排隊人龍,陳其邁亦回憶起兒時階段,當時還是國小生的他,有機會參與大統百貨開幕盛況。百貨業者所在的南高雄,交通非常便捷,生活機能也非常好,預期未來還會有更多不管是日系或其他名店陸續進駐高雄。陳其邁還打趣說,他已經提供許願清單給業者代表,希望能夠逐一實現這份願望清單,讓市民朋友不必跑日本或其他城市。 市府經發局表示,進駐業者當中的DON DON DONKI,是市府自前(110)年主動邀請日本團隊,2022年副市長羅達生率團訪日拜會招商,並與大統集團團隊共同努力促成。未來市府將針對市民期待的連鎖商業品牌,持續接洽招商,也期待在大立百貨的帶動下,串連高雄表參道沿線以及中央公園、新堀江商圈,打造觀光購物商圈的新風貌。 經發局表示,以中央公園為中心的周邊商圈及大立百貨,是市府爭取投入預算,持續透過造街、舉辦活動活絡商業的重點區域,看準聖誕節是百貨及商圈的購物大節,市府2023年以中央公園為中心向外延伸,結合演唱會、聖誕市集、燈光舉辦「2023高雄聖誕生活節」,加上DON DON DONKI、無印良品進駐大立百貨盛大開幕,期待嘉年華系列活動、大立百貨、新堀江商圈、中央公園商圈等八大商圈之間互相串聯,創造更大商業價值。

鴻海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駁二正式啟用
區域情報-高雄

鴻海科技集團2023年4月9日與高市府簽署投資意向書,宣告將進駐亞灣,2023年12月6日「鴻海高雄軟體研發中心」於駁二藝術特區七號倉庫正式啟用,啟用典禮由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親自主持,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見證。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首批預計將有超過百位員工進駐,鴻海也持續在高雄徵才,累積履歷投遞人數已超過3000人次,未來將結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智慧城市相關研究,以高雄做為落地驗證的應用場域。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鴻海在電芯、電動車、人工智慧、數位解決方案等各方面,都與高雄有緊密合作。感謝鴻海持續看好高雄、擴大投資高雄,繼全球電池中心落腳和發產業園區後,軟體研發中心也在亞灣正式啟用,為高雄的產業轉型注入龐大能量。為滿足在地科技核心人才的需求,市府正緊鑼密鼓的推動產學合作,鏈結南部大專院校資源,媒合業者攜手共同育才、訓才,與中央合作推動「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著眼未來成為旗艦企業的中心聚落,打造在地智慧科技生態系,以淨零、數位雙軸轉型的創新經濟模式,共築韌性、永續、智慧的高雄,讓民眾生活、城市治理都能全面升級。 陳其邁指出,現在亞灣2.0計畫約有170億的規模,放眼未來希望成為旗艦企業的中心聚落,在全球產業佈局中,提供做為研發、教育訓練等等各項的中心,強化5G AIoT各項應用服務系統整合能力,打造以高雄為基地的重要樞紐。預見高雄邁向數位與智慧化的趨勢,陳其邁提到與時俱進的各項智慧服務方案,認為這是高雄發展的致勝關鍵,因此在資料庫、解決方案的合作,市府會全力協助,共同達成目標,讓市民生活、城市治理全面升級。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進駐到駁二,除了是藝術與科技的一種「軟硬整合」,更是鴻海深耕高雄,和在地緊密連結的一個開始,並表示該研發中心將聚焦在集團三大平台的技術研發,包括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EV平台,攜手高雄市政府、麻省理工學院,憑藉產、官、學三方共同打造高雄成為台灣軟體產業的重要城市。 鴻海於啟用典禮中向與會貴賓介紹說明三大平台佈局,在智慧城市方面,鴻海將導入麻省理工學院在智慧城市的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落地驗證的應用場域,結合CityGPT提供給市民、政府、企業更優質的智慧化服務與治理;結合2023年鴻海科技日所發布的「AI工廠」,鴻海在智慧製造平台會建構一個完整的AI生態系與技術平台,讓鴻海未來在高雄所設的電動巴士、電池電芯廠,實現綠色淨零與永續發展;智慧EV平台部分,延續鴻海在車用平台研發、賦能的角色,除了車用軟體的測試、驗證業務,鴻海也會以電動巴士MODEL T、即將開賣的MODEL C為基礎,在行進過程中持續地蒐集數據,透過和CityGPT的連結,不斷地生成、優化高雄的城市治理。 經發局廖泰翔局長表示,2023年10月18日高市府接受鴻海邀請,由市長陳其邁率隊參加鴻海科技日,參觀集團新款電動車發表以及高雄智慧城市發展成果,繼MIH之後,鴻海已與台灣微軟、思科、遠傳電等多家頂尖廠商籌組策略聯盟,形成「CityGPT生態系」,攜手打造高雄做為下一世代智慧城市推動的重要基地,整城輸出國際,市府也會持續提供百分之百的協助,全力支持鴻海電動車、智慧城市在高雄成長茁壯,並攜手中央持續推動亞洲新灣區建立智慧科技生態系。 經發局表示,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首批預計將有超過百位員工進駐,鴻海也持續在高雄徵才,累積履歷投遞人數已超過3,000人次,未來將結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智慧城市相關研究,以高雄作為落地驗證的應用場域。為滿足在地核心人才需求,市府緊鑼密鼓推動產學合作,鏈結南部大專院校資源,媒合業者共同育才、訓才,與中央合作推動「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打造在地智慧科技生態系,以淨零、數位雙軸轉型的創新經濟模式,共築韌性、永續、智慧的高雄。

高市提供都更最高150萬推動社區先期整合
區域情報-高雄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盤點全市,提出重建需求社區超過10處,為加速輔導老舊社區自力更新,除了成立5處區域型都更工作站,也委託輔導團隊投入人力,提供588專案輔導,積極協助有意願重建的社區籌組更新會外,2023年11月再加碼,成立更新會的社區可向市府申請第一桶金作先期整合,補助金額最高150萬。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市府自2021年起加速審議,每年皆有2件都更案核定,民間建設公司主導的都更重建案,凡整合成功依都更條例報核市府,全市已核定都更重建8案共1,556戶,合計民間開發規模已超過百億。 吳文彥進一步說明,針對超過百戶以上不易整合的社區,在市府設工作站提供諮詢,及588專案陪伴社區發起人蒐集籌備更新會意願書等雙管齊下,高雄市已有4個社區成立都市更新會;已成立更新會的社區,市府也針對個別社區特性及課題,擬定下階段輔導策略,邀集都計、估價、建築、法律等各領域專家學者提供社區建言,考量社區人數眾多,老中青不同年齡層對於開發意見分歧,此次推出的第一桶金,目的是協助社區進行先期整合,讓後續的事業計畫推動更為順利。 都發局表示,都市更新會申請補助時須先籌組先期整合團隊,市府會透過審查,若團隊有不足之處會給予建議,執行過程更新會至少需提出3套開發及權變分坪模擬模型,並舉辦3場以上工坊整合所有權人意見,補助經費則採4期撥付,更新會需遴選出下一階段接棒團隊始得領取尾款。此外,「高雄市政府補助都市更新會辦理重建事業先期規劃作業要點」已於2023年11月16日公告函頒,有意願申請補助的更新會可至都發局網站下載,專人專線服務可洽都更科07-3313019諮詢。

鳳山第1棟大樓型危老建案完工
區域情報-高雄

高市府積極推動危老重建,工務局2023年度啟動「危老重建1-2-3」及「重建計畫加碼補助最高每案11.5萬」等多項利民政策,並成立危老重建輔導團,協助市民逐步改善高雄老舊建築聚落,促使民眾得以安居樂業。工務局2023年11月15日於鳳山第1棟大樓型危老重建案完工現場舉辦政策宣導會,期望對於後續市府推動及建商投入危老重建均具有正向的助益。 工務局楊欽富局長表示,鳳山古名埤頭(又稱下陂頭),自古便是高雄重要的政經中心,但因開發的時間較早,隨著時代更迭,過去的華麗房舍到現代已是老舊房屋,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及強烈地震,陳市長積極推動危老重建,並責成工務局實施各項利民政策,希望能藉此逐步改善老舊建築聚落窳陋及耐震能力不足的問題,促使民眾得以安居樂業。 工務局表示,依據稅籍資料統計,鳳山區30年以上住宅約有7.5萬戶,佔全區約52.2%,僅次於三民區,更是原縣轄區最悠久的行政區。本案是鳳山第1棟完工的大樓型危老重建案,由原5戶變為42戶,重建後總樓地板面積是重建前的8.7倍,所形成的效益,對於後續市府推動及建商投入危老重建均具有正向的助益。 工務局表示,危老重建服務站增加到全市30處危老重建服務站及1處美麗島都更危老聯合工作站、社區巡迴危老說明會增辦至60場,後續仍會逐步提升輔導團的服務量能。如民眾想更了解危老重建,可洽詢各危老重建服務站或撥打市府總機(07)336-8333分機2281、2284,也可親洽市府四維行政中心1樓建築管理處「危老重建受理窗口」,均有專人為您服務。最新消息可至危老重建官方網站(網址:https://build.kcg.gov.tw/oldrestr/)查詢。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