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區域情報

高雄智慧工務榮獲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區域情報-高雄

由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提出「韌性城市工務管理暨決策輔助平台」榮獲「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這是全國第一個專注於智慧城市工務管理並獲得大獎的平台。透過這個平台,政府能模擬可能發生的災害,預測未來可能的情況,進一步制定減災、防災策略,不但可以保障市民的安全,還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效率與層次。 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天災挑戰,這個平台結合了許多先進技術,包括空拍3D實景、3D建築模型、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分析、AI智慧決策,還整合了市政府內部和跨局處的各種系統與資訊,打造出高雄市專屬的數位孿生平台(Digital Twin Platform)。 工務局長楊欽富表示,數位孿生建物如同真實世界結構技師一樣,透過AI 演算法可以24小時即時監測結構物安全,當災害發生會自動通報建物的安全性,不但震後可立即得知建物是否結構受損,更可作為受損後評估補強的參考依據,後續也可推廣至城市每棟建物,幫助市府即時掌握地震災後城市危老大樓建築、養老院、關鍵基礎建築等建物是否發生損壞,提升地震災害救援時效。 楊欽富指出,針對道路高133邊坡安全監測,透過光達掃描與3D空拍定期以數位典藏技術,長期監測邊坡變形,平台整合自動化傾度管、雨量計、水位計監測,即時監測邊坡變形與雨量及地下水位變化,成功導入數位孿生邊坡創新技術,準確掌握周邊地形環境,並整合各項數據透過AI 演算法推估邊坡安全警戒值,提升邊坡災害應變能力。在凱米颱風期間透過警戒值推估,在邊坡坍塌前提前預警,成功避免坍塌而造成車輛人員傷亡。 他也表示,建物、道路、橋梁、路燈、公園、地下管線等都是一座城市的基礎建設,將城市多項數位3D城市模型整合於單一平台,即可遠端掌握實景的工務治理基礎設施,協助人員快速因應、判斷及處置業務,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並協助地方政府首長,超前部屬篩選與整合出有用防救災與智慧城市數位治理決策數位資訊,大量縮短決策時間,提升政府城市治理能力,未來將持續導入工地、行道樹、地下管線、道路橋樑巡檢、危老建物等工務業務的管理及監控,盼在工務管理上全方位邁向智慧化,展現全新高度。

高雄金融專區正式啟動,陳其邁:高雄金融隊打世界盃
區域情報-高雄

金管會力拚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預期6年之後(2030年),我國財富管理規模可翻倍至60兆元,高雄金融專區為全台第一個試驗點,2024年12月6日由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親自率團親赴高雄實地參訪,包含國內大型商業銀行、保險、券商及投信投顧等業者近50餘家到高雄金融專區預定地參訪,並且在陳其邁市長、彭金隆主委的見證之下,簽署合作意向備忘錄,並宣誓高雄金融專區計畫正式啟動。 金管會彭金隆主委表示,金管會在2020年12月核准第一批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這4年間已經突破萬人,資產管理規模高達1.32兆,2024年相較2023年成長高達68%,顯見高資產客群的金融管理市場,是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計畫中非常重要的子計畫。此次,高雄專區的規劃注入更多台灣特有的元素,透過中央與地方協力,由金管會政策鬆綁結合地方政府的行政協作,除可以發揮地方特色落實南北金融市場均衡發展外,更是台灣過去未曾嘗試的金融營運模式創舉。透過實體虛擬金融聚落之形成,將融合境內分行、私人銀行、境外國際分行(OBU)、境外保險子公司(OIU)、境外證券子公司(OSU)與境外分子行串聯,再整合家族辦公室業務,吸引海外資金與人才回流,達到留財引資的目的。 彭主委期許這個專區在銀行業務突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資產管理產業、法律稅務專業機構與新創等進駐擴大服務,促進境內外財富管理業務發展,更進一步引導海內外資金投資台灣核心產業,繁榮地方經濟。資產管理專區將以高雄為起點,並期盼該成功模式未來可複製至其他地方政府。今天中央銀行、財政部與超過46家金融業負責人來到高雄,顯示從中央到金融業界對專區的設立具有高度的期盼,金管會亦將持續與其他部會合作,共同推動相關業務開放與法規鬆綁措施,規劃2025年3月發布試辦,7月正式在高雄資產專區進駐。 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機會不但是給準備好的人,更是給有努力的人,高雄市在打一場沒有退路戰爭,拚命做服務,相信大家會愛上高雄。這3年來高雄持續向行政院積極爭取「境外資產管理中心聚落」,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與金融深化,國內銀行、壽險公司等資產管理規模早已達到百兆元以上,現在正是台灣發展境外金融商品的最佳時機。高雄擁有海空雙港、絕佳的交通優勢,同時也是台灣的製造業重心,近期包含半導體先進製程、電動車、AI智慧科技以及高階軟體服務,陸續投資高雄注入全新的產業量能,更在演場會疏散上等發揮卓越的智慧城市。 陳其邁強調,高雄擁有發展金融專區的所有關鍵要件,2024年高雄入選經濟學人雜誌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也獲得天下雜誌年度卓越城市及六都冠軍、財訊智慧城市評比六都唯一大滿貫等肯定,高雄生活環境與工作條件獨特且便捷,能滿足進駐人口及各項生活需求,將打造由高雄至亞洲主要城市的一日生活圈。高雄將搭配中央法規鬆綁,加上地方政府相關資源、金融人才培育、一級辦公場域、宜居生活環境通通一應俱全。除次之外,高雄與中央緊密合作,必定讓企業體會高雄在各項行政與服務效率,歡迎業者準備好與高雄組成最強的金融國家隊,來挑戰亞洲以及世界強權,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國泰世華銀行李偉正總經理表示,國泰世華銀行全力配合並支持金管會於高雄設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專區,有信心可以將業務做大做強。北富銀總經理郭倍廷表示,「成為亞洲一流金融機構」一直是北富銀的目標,現在中央政府及高雄市政府合力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北富銀後續會全力以赴,依據中央政府打造地方資產管理專區之相關配套措施計畫,擴展高雄布局,研發多元金融商品並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提供客戶對標國際水準的資產管理體驗,厚植台灣金融業的競爭力。 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暨國際金融研究學院院長郭志文表示,面對全球產業布局與國際市場趨勢,中山大學已超前佈署在2022年經教育部核准成立「國際金融研究學院」,與22家金融業者合作設立「國際資產管理研究所」,網羅國外知名大學教授、國際金融機構高階主管與基金合夥人等國外專家擔任師資,以全英語授課方式協助學生對接國際市場,樂見金管會以更開放的彈性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專區」,中山大學已將人才準備好了,歡迎國內外金融產業來到高雄。 經發局長廖泰翔補充,高雄近年致力於打造友善的投資經營環境,依據財政部的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高雄市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全台第一,金額達303億。高雄市營利銷售事業總額也頻創歷史新高,連續3年突破5.5兆,今年預估將突破6兆,在智慧城市、經濟力等方面獲獎連連。為配合「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高雄作為先行示範城市,也將參考香港及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規劃成立英文客製化投資服務的單一窗口,協助統籌中央及地方各項執照申請及行政便捷管理,並比照「亞灣2.0」計畫,提供企業006688租金補助,即第1、2年免租金,3、4年打6折,5、6年8折。「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作為高雄市重要的策略性服務產業,高雄將持續與中央緊密合作與協調,面向國際資產管理市場,積極針對資產管理業者進行招商,作為企業投資最堅強後盾。

台灣景觀淨零研討會暨高雄厝綠建築大獎頒獎27日盛大舉行
區域情報-高雄

為推動淨零建築,表彰致力於高雄厝設計師及起造人,「台灣景觀淨零‧從高雄出發」系列活動定2024年12月27日盛大舉行,同步辦理第13屆綠建築大獎頒獎典禮,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展開「碳權時代•永續景觀」研討會及「與樹共舞·攜手未來」研討會等系列活動,聚焦淨零、減碳相關議題,以落實高雄淨零轉型目標,為邁向2050淨零排放路徑出謀劃策、提供良方。 一年一度綠建築大獎頒獎典禮已是高雄建築界盛事,工務局長楊欽富指出,2024年度共計16件作品脫穎而出,獲得「優選」,獲獎作品不僅在設計上呈現美學價值,各富特色,亦兼具高雄在地設計,著重能源效率與環境友善,高市府期透過盛大的頒獎典禮給予優秀建築作品掌聲,亦期號召更多產業人士投入淨零建築的建造行列。 楊欽富說,高雄市作為南台灣經濟重鎮,肩負帶領區域實現碳中和的重責大任,已率先於2023年6月28日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其中,乘載市民的建物亦被賦予重責大任,透過建築減碳的政策方針將能有效實踐淨零目標。本次二大主題研討會將從建築與景觀觀點,探討建築能效、都市景觀等如何實現城市的淨零碳排。 12月27日「台灣景觀淨零.從高雄出發」系列活動涵蓋四大主題活動遍布三大地點,包含於主會場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1樓廣場辦理的高雄厝綠建築大獎頒獎典禮、景觀淨零資材展及DIY體驗;於承億酒店10樓幔軒廳辦理的「碳權時代•永續景觀」研討會及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7樓際會廳辦理的「與樹共舞•攜手未來」研討會等,並將於上午9時於主會場舉行盛大的開幕儀式。 高雄市政府邀請全市居民及相關產業踴躍參與本次的盛會,共同為實現淨零目標努力,此活動不僅是產官學界交流的平台,更象徵高雄邁向國際永續城市重要一步,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相關資訊可至工務局建築管理處網站查詢(http://build.kcg.tw/另開新視窗)或來電諮詢(電話:07-3368333轉2288李小姐)。 活動資訊: ➢ 名稱:【台灣景觀淨零·從高雄出發】研討會 ➢ 日期:2024年12月27日(星期五) ➢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1樓&7樓(頒獎典禮&研討會I)、承億酒店10樓(研討會II) ➢ 報名方式:https://reurl.cc/DKdWK6另開新視窗

陳其邁:積極建議中央以高雄車站發展為核心
區域情報-高雄

有關議員質詢高鐵延伸至高雄市區及火車站周邊發展議題,高雄市長陳其邁在2024年12月2日市政總質詢表示,已向交通部長反映期待整合相關開發計畫,後續也責成林欽榮副市長持續與交通部協商接洽。副市長林欽榮說明目前高雄火車站周邊開發刻正進行中,相關開發未來如何與高鐵進高雄車站接軌,並帶動區域整體開發,市府會持續努力盤點用地,積極招商建設地方,使周邊環境機能能夠與高鐵工程同步進行,杜絕工程間出現時間落差問題。 陳其邁提到,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歷經20年,導致高雄車站周邊商業受到影響,未來高鐵工程建設應配合更宏觀且全面性的規劃,同步來進行車站周邊動線、街區及商圈等規劃,並結合捷運和台鐵運輸,提供台積電及其半導體供應鏈設備材料廠商更多辦公空間的需求選擇。林欽榮副市長進一步說明,火車站前第一環圈市府已取得台鐵同意變更成專四、專五用地,為周邊整體發展規劃及早準備,而在火車站周邊中華路到民族路、九如路到建國路這一大塊區域,市府會清點用地,並與台鐵協商更有利的發展規劃。在車站招商部分,市府會全力協助鐵道局於2024年底前把所有六大管線、建築執照核發,並從旁協助台鐵招商。 議員關心茄萣大排閘門抽水站設置進度,陳其邁說明茄萣大排閘門設置位置有各方意見,市府已於地方開過說明會,將於12月提出茄萣大排閘門抽水站的初步方案,爭取中央支持茄萣改善淹水的相關建議,並申請中央補助經費,允諾2年內可定案茄萣大排閘門抽水站的解決方案。在北高雄台39線道路開闢的進度上,陳其邁提到市府向中央積極爭取分段施作,阿蓮段可以串連北高雄產業園區以北到台南,並與南邊的橋頭路段同步施作,目標在2027全線開通台39線道路,並會持續與交通部爭取與協商,努力推動。 在未來施政重點面向上,陳其邁指出高雄需要加快數位、淨零轉型,尤其傳統產業面臨淨零挑戰,更要加速進行轉型;持續提升居住環境品質,在整體城市發展上必須將外部環境負擔的成本內部化,努力減少碳排,推動更多環境永續政策;全面照顧市民的需求,如增加公托公幼、長照據點設置,讓社福可及性更加完備。他強調高雄近年發展有目共睹,整體或青年失業率為六都最低;營業銷售總額的成長預估破6兆;薪資成長率逐步攀升,服務業薪資成長居六都首位;建設招商帶來社會淨移入正成長等,市府會持續努力在市政建設做短中長期的規劃。

高雄鳳山「勝利安居A」社宅動土
區域情報-高雄

蕭美琴副總統2024年11月30日上午前往高雄出席「高雄市鳳山區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新建統包工程動土典禮」時表示,社會住宅政策是推動居住正義重要的一環。期盼中央、地方政府團隊及民意代表共同合作,讓每個世代都有安身立命、追求幸福與人生勝利的居所,也為地方帶來活力和希望,帶動國家整體均衡發展。 副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花敬群董事長簡報「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設計構想及工程規劃。隨後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受邀見證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社會住宅動土活動。2023年11月,她剛從美國回到台灣,大家都在討論如何讓下一代在台灣安身立命,以及確保每個世代的居住正義,要實現這個希望與夢想,社會住宅顯得十分重要。 副總統指出,每個重要政策的推動,除了中央的宏觀戰略規劃及資源投入外,也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及執行,才能有快速的進程和亮眼的成果,這有賴於地方政府團隊及各級民意代表的共同努力。 副總統提到,「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的興建,也同時考慮到公園、大眾交通工具等公共活動空間及設施,面面俱到。近年來,高雄不斷進步,市容也越來越美麗,相信能引領南台灣,成為國家整體均衡發展的最佳動力,她要感謝所有參與的政府團隊和民間夥伴。 副總統表示,從蔡英文前總統開始,社會住宅政策一直是政府推動居住正義非常重要的一環。賴總統也提出「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從直接興建、包租代管及租金補貼三大方向持續努力。在政策推動過程中,有賴立法委員們全力支持預算的審核,以及地方政府努力執行,達成政策推動的全國共識。 副總統指出,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需求,除了堅固耐用,也希望建物符合綠建築及節能減碳的國際趨勢。期盼新造鎮計劃中的公共設施能符合讓居民住得安心、鄰里關係友善等高品質生活的期待。 副總統表示,這是中央社會住宅第99處動土。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才能造就幸福。期盼未來入住「勝利安居A社會住宅」的青年或其他符合資格的民眾能在此安居,並放心邁向人生勝利的方向。最後,並祝福社會住宅興建案為鳳山區帶來更多活力、希望與勝利,大家一起加油。 隨後,副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祈福動土儀式。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林岱樺、邱議瑩、柯志恩、許智傑、賴瑞隆、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高雄車站周邊「車專四、五更」都更計畫
區域情報-高雄

高市府第125次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高雄車站專用區四、五劃定更新地區暨訂定都市更新計畫案,建構高雄綠色轉運及商業樞紐。 高雄副市長林欽榮表示,高雄車站是市區交通的核心樞紐,為提升車站周邊的轉運功能及商業發展,高雄市政府將推動一系列都市更新計畫,重塑車站的城市入口形象。市府劃定車專四、車專五及長明街派出所附近的地區進行都市計畫變更,並將與台鐵公司合作,透過招商開發有效串聯周邊的開發案、商圈及旅館,連結舊火車站願景館,打造「高雄車站前站第一環圈」城市門戶意象。 都發局表示,高雄車站的第一期開發(車專一、二、三)已完成車站本體及兩棟聯合開發大樓(旅館及商辦),未來發展可期,惟緊鄰的車專四、五仍為早期60、70年代興建之建物,且僅供台鐵行控中心與鐵路警察局,顯無法滿足周邊日益增長的行政、商務、購物等需求,亟待推動都市更新以翻轉、改造。 都發局進一步說明,此次都市計畫變更將車專四、五的基準容積率調降到420%,同時解除原本對於商業使用面積上限1/2的限制,以利導入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策略。未來除透過都市更新引入複合型商業與辦公功能外,並將建立人行立體連通系統、強化沿街綠化設計及夜間照明,以營造優質開放空間與人行系統,促進車站前第一環圈之加速活化,重塑高雄車站城市門戶意象。

高雄亞灣智慧公宅二期招商正式啟動
區域情報-高雄

高雄亞灣智慧公宅公辦都市更新案,9月1日正式公告招商,並於2024年9月11日舉辦「高雄市前鎮區亞灣智慧公宅都市更新事業公開評選實施者案」招商說明會,之後將於16日在台北舉辦第二場招商說明會。亞灣智慧公宅二期基地位處亞洲新灣區,生活及交通機能完善,吸引近15家、近22位地產開發、建設公司及公會等潛在投資者參與活動。 亞灣智慧公宅基地屬100%市有土地,並分二期開發,本案基地北側為第一期,由市府自行興建並已於2022年底動土,預計2027年完工,提供約634戶社宅及托嬰中心、幼兒園、日間照護、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全齡運動中心等公益設施;第二期範圍即為本次招商土地,透過公辦都更權利變換方式與民間合作投資,市府分回約650戶社宅及部分店鋪,達成地區公益政策目標。 本案基地是繼特貿三公辦都更案後,再推出緊鄰亞洲新灣區之更新案件,全案評估投資規模達100億以上,因此偕同司法機關成立廉政平台,邀請法務部廉政署代表,南部地區調查組王柏敦組長、台灣橋頭地方檢察署張春暉檢察長、台灣高雄地方檢察署陳彥竹主任檢察官、高雄市政府政風處林合勝處長、台灣透明組織蕭宏金理事等人共同宣示成立廉政平台,期望透過公平丶公正、透明的招商程序協助順利推動本案。 法務部廉政署表示「高雄市前鎮區亞灣智慧公宅都市更新案」廉政平台是高雄市政府2024年成立的第2個平台。透過廉政平台四大內涵:「跨域合作」、「公私協力」、「行政透明」及「全民監督」,期望能有效防止外力介入,展現堅定守護重大工程的決心與執行力,共同為廉能目標而努力。 都發局長吳文彥表示,亞灣智慧公宅基地位於位於前鎮區復興三路與啟聖街口,亦屬亞洲新灣區精華地段,僅需步行3 鐘可達輕軌軟體園區站、步行9分鐘可達捷運紅線獅甲站;周邊更有中央投資千億元重大建設,如高雄總圖、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等,近期配合亞灣2.0計畫、捷運黃線聯開更帶動亞灣地區發展,加上既有的三多商圈環繞周邊,生活機能完善、便利。 都發局表示,本案基地土地權屬單純,使用分區為住四住宅區,且座落於市區精華地段,200公尺可達輕軌軟體園區站,具TOD發展潛力,基地面積1.4公頃,本次開發與一期共計可取得1,280戶社會住宅。此外,本案特別重視環境永續,及配合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未來建築物必須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銀級、新建建築能效1級等標章,打造永續、節能、智慧住宅社區新典範。 為廣增投資人參與,都發局在9月16日台北寒舍艾美酒店也會再辦理一場招商說明會,相關正式公告招商訊息與文件購買方式,可參閱高市府都發局網站(https://urban-web.kcg.gov.tw/KDA/web_page/YawanSmartPublicHouse.jsp另開新視窗)。本案已於2024年9月1 公告徵求實施者,等標期120天,12月30日截止收件, 歡迎投資人把握機會,共同參與本案。

高雄左營「海景安居B」社宅動土
區域情報-高雄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2024年9月10日舉辦「海景安居B」社會住宅動土典禮,提供282戶居住單元,預計2028年竣工。總工程經費約16億2,060萬元,由中央全額投資興建。「海景安居B」為中央全國動土第90處基地,也是左營區的第5案。 「海景安居B」基地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合群里緯九路、海景街及海富路所夾街廓,原為「合群新村」眷村。北有國軍左營總醫院及國家體育場、東臨半屏山、南有眷村文化園區及蓮池潭風景區,休憩資源豐富。基地車行10分鐘內即可抵達捷運、台鐵及高鐵車站,聯外交通便利。 「海景安居B」建築規模為地上13層、地下3層,提供282戶居住單元,低樓層規劃設置店鋪及里民活動集會空間。北側與緯九路相隔即為「海景安居A」社宅基地,西北側為「海景安居C」;沿海景街往北側則為已開工之「海富安居」社會住宅,未來將提供更多樣化的社福據點及開放空間,提升左營區的公共服務機能。 高雄左營區與楠梓區為近年發展熱區,吸引台積電等國內外知名科技產業進入投資。除了「左營高鐵科技之心」計畫及「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外,未來也將設立「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並隨著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成形,預期將為地方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及定居需求。 國家住都中心目前於全國動土90處社宅基地,在高雄市也已推動27處,共1萬5,041戶決標。其中,左營區及楠梓區已推動10處共6,589戶社會住宅決標,協助在地就學就業及返鄉青年族群安心定居。 「海景安居B」動土典禮由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工程管理機關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南區分署及監造團隊華兆建築師事務所、耐震特別監督聚柏顧問有限公司,以及統包團隊園泰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林建宇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共同出席,祈求工程順利。

第13屆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徵選開跑
區域情報-高雄

第13屆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徵選開始啦!高雄市政府為獎勵優良高雄厝、綠建築的建築師及起造人,已連續辦理12屆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即日起至2024年9月27日受理收件,只要符合九大指標任一指標的綠建築及具有環境永續、反映在地自明性及居住建康三大核心理念的高雄厝建物,並於2024年9月27日前已完工且取得使用執照即可參選,經評選委員審查會勘與評審後將擇日舉行頒獎典禮表彰得獎者。 工務局表示,高雄市政府將「綠建築」視為實現環境永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積極推動高雄厝綠建築設計、「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及「高雄市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實施辦法」,引導城市朝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邁進,2024年更持續研擬期能將高雄厝提升為「高雄淨零厝」,因此,期盼藉由「高雄厝綠建築優良作品」的徵選及獎勵,表彰在綠建築設計中表現優異的建築師、設計師、起造人和建築作品,展示高雄綠建築的創新設計和環保理念,激勵更多人投入綠建築設計及施工的領域中。 工務局指出,高雄厝綠建築大獎自101年辦理第1屆以來,已見證諸多高雄市優秀建築作品,本屆高雄厝綠建築大獎除延續過往綠建築精神、高雄厝核心理念、建築景觀與植栽綠化、通用化設計方式、人文與藝術表現等評分內容,更首次將「能效建築」和「智慧化裝置」列為加分項目,期能引領更多建築師思考淨零碳排與建物結合的型態,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宜居高雄願景。 第13屆高雄厝高雄厝綠建築大獎即日起至2024年9月27日下午5時受理報名,有意參選者請將參賽資料郵寄至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工務局建築管理處收(高雄市苓雅區四維三路2號1樓),以郵戳為憑或親送至該局辦理收件。有關活動參選詳細的資訊內容,可至建築管理處網站(https://build.kcg.gov.tw/)/活動快報查詢或與電話洽詢李小姐(電話07-3368333分機2283)。

隈研吾擘化!高捷R20後勁站聯開案簽約
區域情報-高雄

高雄市政府於2024年9月10日舉辦「高雄捷運紅線R20後勁站聯合開發案」簽約儀式,由林欽榮副市長代表市府與共同申請人鑲揚國際開發及福裕事業簽訂開發合約。此案為高雄捷運2024年簽約的第4個聯開案,也是高雄聯開第1個邀請日本國寶級建築大師隈研吾參與設計的個案,期望創造楠梓科技新地標,同時象徵高雄捷運聯開計畫的蓬勃發展,持續推動捷運TOD軌道經濟逐步實現。 副市長林欽榮致詞時表示,因應高雄整體科技產業轉型、朝建構完整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不僅為高雄帶來龐大的就業人潮,亦帶動整體居住空間與環境需求,因此市府擇定R20 勁站西側住宅區土地辦理聯合開發,本開發案投資人特別邀請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參與設計,將興建2棟複合機能大樓,因此定位為「R20楠梓雙星」,並規劃空中藝術綠廊道連接R20後勁與楠梓第二行政中心,該項目不僅旨在打造高雄新地標,亦期望讓世界看到高雄城市發展風貌。 捷運局長吳嘉昌表示,R20站開發基地位於楠梓區加昌路與海專路交叉路口,地理位置優越,鄰近南科高雄第三園區、楠梓科技園區、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高雄都會公園、國道楠梓交流道。基地面積約1,658坪,規劃開發量體包括地下5層及地上兩棟分別為16層與24層的住辦、住商大樓,總開發規模預計達1.8萬坪。開發案將與捷運R20後勁站出口立體連通,預估總投資金額達42.9億元。未來市府將分回部分空間作為楠梓第二行政中心及相關公益設施使用,服務楠梓地區居民及楠梓產業園區的員工,並將取得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標章,確保建築符合政府安全規範,並積極響應ESG趨勢,追求環境友善,實現綠色永續辦公。 高雄捷運四線齊發,目前已完成簽約的聯合開發案包括O4、O13、Y10、RK1西基地和本次R20站,累計民間投資金額逾250億元,另O9-A基地也正在公告徵求投資人,捷運聯合開發在帶動地區TOD發展的同時,達成挹注捷運建設基金之目的。高雄市政府未來也會持續盤點適合土地,結合高雄捷運路線與科技產業S廊帶作為城市創新引擎,推出更多捷運聯合開發案,宣示大高雄聯開新紀元之來臨,並創造本市軌道經濟新地標,相關捷運土地開發招商資訊公開放置於捷運局官網(https://mtbu.kcg.gov.tw/)。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