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2024年5月21日前往大溪區,出席「桃園市大溪埔頂營區區段徵收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張善政表示,大溪是一塊寶地,感謝國防部將大溪埔頂營區軍方管有土地移轉給市府,由市府以區段徵收方式推動整體開發,總面積13.64公頃,工程總經費7億9,605萬元,盼於2027年上半年如期如質完工,打造大溪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張善政指出,本案將設置交通轉運站、社會住宅、公園等設施,並新闢道路改善長期被營區阻隔之聯繫功能;未來捷運綠線延伸至大溪,也將經由埔頂至大溪市區,建構大溪地區完整交通路網。此外,市府將原地保留或移植營區內保存良好的既有喬木,讓市民朋友共享優美環境。 工務局表示,因應都市發展及區域交通環境需求,市府與軍方合作推動大溪埔頂營區區段徵收開發計畫,採一次性整體開發,本案位於大溪(埔頂)都市計畫範圍內,東臨員林路一段、南臨仁和路一段、西臨仁和路一段16巷、北臨慈光街。 「桃園市大溪埔頂營區區段徵收工程」包含整地、管線設施地下化、新設管線及照明設備、景觀植栽整合,以及設置2座滯洪池、4座公園、新闢3條道路及2條園道,同時配合周邊聯外道路進行拓寬,未來計畫區內道路將銜接市道112線及台3線,並可銜接台66線、台4線及國道3號之聯外道路,提升整體交通動線及功能。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4年4月10日主持市政會議,首先向0403地震罹難者及傷者表達哀悼及慰問之意,並說明震後市府採取的措施與協助。張善政表示,過去一週大小餘震不斷,市府持續針對桃園市境內建物、捷運、工地、橋梁、學校及重大建設進行安全檢查,他提醒各單位強化居安思危的能力,尤其台灣地震頻繁,應未雨綢繆完善各項公共工程及民間建築的安全,確保所有安全措施做到最好,另防汛期也即將來臨,請各單位隨時保持最高警覺,為市民打造安全居住的環境。 張善政表示,此次地震造成桃園市民1人死亡5人受傷,其中罹難的連姓男子,一家3口至花蓮旅遊,途中遇大地震被落石砸中不幸身亡,同行家人也都受傷,社會局第一時間與家屬取得聯繫,並發放慰問金,後續也會持續關心並給予必要協助。張善政說,連姓男子是市府文化局的志工,非常支持公共事務且熱心投入,對於此起悲劇,同仁們都十分不捨。 對於桃園市的地震災情,張善政指出,截至4月9日為止,桃園市累積建物毀損通報共513件,其中448件需要結構技師鑑定,通報內容輕微者為磁磚、墜落物案件,嚴重案件則為房屋牆面、梁柱龜裂等,感謝建管處積極動員,並委託建築師、結構及土木技師勘查鑑定,過去一週已完成巡檢及安全維護,共計有5處危老建築物被張貼「紅單」、18處被張貼「黃單」,其中需要緊急安置住戶共20戶50人。針對因建物安全問題,需要暫時離開住家的市民,市府已備妥相關協助措施,包含:安排入住八德榮家、桃園榮家或透過包租代管平台提供市民租屋協助等。 機場捷運方面,張善政說明,地震造成A18高鐵桃園站到A19桃園體育園區站之間出現輕微的軌道錯位狀況,桃捷公司迅速完成全面檢修並測試正常,不影響正常營運;另興建中的捷運工程,捷工局在第一時間成立緊急應變小組,於地震發生後1小時內,由工程人員依標準作業流程完成工區巡檢,後續經監測及專業技師評估,已確認施工中的捷運工程皆未受到損害。 張善政表示,桃園市轄管683座橋梁及14處地下道,養護工程處及13區公所巡查後確認無影響安全之結構性損害,對於輕微損傷的部分,市府會盡速維修完畢;校園方面,教育局已全面完成盤查,桃園市共149所學校受到輕微災損,約400處有修繕需求,所幸皆無結構性損傷,大多是牆面輕微裂損、磁磚剝落等情況,對學童無安全疑慮,請家長放心。 張善政指出,本次地震讓大家正視老舊建築的耐震問題,也再次突顯台灣加速都市更新的重要性,桃園5處受地震影響的「紅單」建物幾乎都是屋齡年代已久,因此抗震能力較弱,他已責成都發局2024年儘速修訂「都市計畫法桃園市施行細則」,期盼藉由修法,以提高容積獎勵及嚴格規範的方式,加速推動危老建物都更。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2024年3月26日前往中壢區,陪同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文化部長史哲參訪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及視察市立美術館工程。王明鉅表示,桃園市立美術館及兒童美術館皆為桃園重大工程,原工程發包經費37億5千萬餘元,但受疫情期間缺工、缺料及後續工程減項追回之影響,工程單位評估尚需增加近21億元工程款,故目前整體計畫經費約需58億餘元。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立美術館包含美術館本館及兒童美術館,中間以空中廊道相連,自2018年先導工程開工至今,中央已補助13億餘元。至於市府評估工程還需追加經費,鄭副院長則回應,希望市府優先使用統籌分配款支應,若仍有不足,行政院與文化部會共同協商,努力讓桃園市立美術館順利完工,打造市民參與美術活動與藝術家交流的基地。 鄭文燦表示,桃園市立美術館是自己市長任內「文化綠洲」美術館群計畫中的重大建設之一,即將在4月3日開幕的兒童美術館及2026年3月落成的市立美術館,將擁有美術館典藏、展覽、研究、教育、文化、觀光的6大完整功能,相信一定會成為桃園市的文化地標,更帶動桃園整體發展。 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積極規劃打造包含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八德館)、橫山書法藝術館、市立美術館、兒童美術館、中路美術館等美術館群計畫的鄭文燦,今日來到即將開館的兒童美術館時特別有感,在走到國際演講廳時還親自為大家導覽設計理念。鄭文燦說,全景落地窗為背景的演講廳,特別引進窗外的青塘園公園景觀,讓這座由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及台灣建築師石昭永聯合設計,號稱「藝術山丘」遊戲景觀化建築的美術館,呈現美術館、公園完全相容的美好風景。 鄭文燦指出,興起建設桃園市立美術館最主因是桃園市是6都當中唯一沒有美術館的都市,因此,在2018年擔任桃園市長任內以30.7億元預算提出興建美術館計畫,由行政院、文化部同意補助13.76億元,在當時相較於其他縣市來說獲得相對較高的補助。而為了讓典藏、展示先行,後續再爭取文化部6500萬元補助,用於典藏、展示等軟體經費。鄭文燦表示,近年因工程造價、營建物價指數上升,造成整體預算增加,他以自己市長任內都是用中央增撥的統籌分配款進行預算增加的經驗,建議桃園市政府目前仍可優先使用統籌分配款優先補足預算不足之處。 鄭文燦強調,期盼即將開幕及將於2026年完成的兒童美術館及市立美術館,讓桃園成為一個文化薈萃,一個藝術家可以展覽交流的空間,更能作為提升市民審美、美感活動的基地。期許在2026年市立美術館完工落成前,能以典藏、展覽先行,文化部也會盡力提供支持。鄭文燦也預告,2025年台灣燈會將在10年後重返桃園,期待在美術館等設施陸續完工下,讓國人看見桃園的建設、桃園的進步。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桃園市立美術館是前瞻基礎建設從北到南系列補助的藝文設施之一,透過定期的工程督導會報及今日實地視察,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工程進度及成果表現都相當不錯,相信未來全力投入營運後,將成為桃園市及青埔地區重要的藝文重鎮,也會是全國重要的藝文基地之一,文化部會持續關心,讓桃園市立美術館發揮更多價值。 史哲則提到,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是目前國內「獨立館舍規模最大的兒童美術館」,興建中的桃園市立美術館則是目前台灣「最大連續展間的美術館」。文化部過去7年以公共建設、前瞻基礎建設經費補助軟硬體經費超過14.4億元,從定期的工程督導會報看來,除了疫情期間無法避免的缺工、缺料問題外,桃園市在工程進度、施工品質上都讓大家相對安心。相信在擁有普立茲克獎建築師的建築設計及桃園市政府全力的營運投入下,桃園市立美術館將成為桃園、青埔地區的藝文重鎮,也將作為全國藝文展覽的重要基地。 王明鉅除感謝中央過去已補助13億7564萬餘元,也期盼中央能繼續給予支持,協助達成桃園市立美術館2026年3月完工啟用之目標。王明鉅談到,桃園市立美術館與兒童美術館為202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的作品,全館建築以「藝術山丘」為外觀主題,是青埔地區的亮點建設。其中,兒童美術館即將於4月3日開幕,市立美術館工程則正全力推進中,可以想像未來整體完工後,將成為市民朋友休憩的好地方,也會為桃園整座城市增添更多藝術人文氣息。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4年3月14日出席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視察桃園市交通重大計畫行程,首先於市府與交通部召開協商會議,商討桃捷資產點交及添購新車規劃、綠線延伸大溪可行性研究、板龍快速道路、新梅龍快速道路、國道3號新增八德交流道建設經費及生活圈六號道路(建德-崁頂)補助等重大計畫案,會後前往桃園軌道願景館,考察桃園車站鐵路地下化進度與文資保護辦理情形,以及桃園廣一停車場興建計畫進度。 張善政表示,感謝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交通部長王國材及相關部會夥伴們蒞臨關心桃園交通建設發展,透過協商會議,市府與交通部初步針對各項議案做成決議,也期盼藉由視察行程,向中央爭取更多支持,未來市府會與桃園市籍立委們密切合作,持續推動桃園交通建設發展。 張善政指出,桃園機場捷運由中央興建,桃園捷運公司負責接手營運,為達到權管合一、管用合一的政策目標,後續機捷資產將會以約10億元的經費移轉給桃園市政府。添購新車規劃方面,因應未來機捷運量提升的需求,市府與交通部取得共識,整體電聯車採購案將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以6列直達車、4列普通車共10列車廂為採購目標,並由中央補助直達車84%購車經費,實際負擔比例中央及市府各約50%。現階段將採納政院版本,但下一階段仍會在車廂數量與經費比例上繼續爭取中央更多的支持。 張善政表示,桃園車站路段鐵路地下化工程有望於2024年7月順利發包,針對其中可能遇到的文資保存問題,市府將以捷運綠線G07站文資議題處理經驗,大力協助鐵道局,讓相關文資保存工作及工程更順利。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委員魯明哲也於當場決議,本案待鐵道局完成工程標決標後,邀集桃市府文化局、捷運局等相關單位召開協調會議,就軌道建設與文資保存議題研議雙贏方案。 針對廣一停車場興建計畫,張善政說明,因捷運綠線潛盾進度預定於2025年8月抵達延平路,本案須於潛盾抵達前完成開挖及大底澆置,惟礙於目前中央前瞻計畫補助經費尚未確定,工期進度相當緊張,期盼交通部能夠全力支持,讓本案順利執行。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交通部相當支持桃園市各項交通重大建設,透過視察各項議案皆有初步決議並取得共識,對於桃園未來的交通建設計畫,交通部會盡力給予最大的支持。 交通部允諾,待市府於4月底提交捷運綠線延伸大溪計劃修正報告書至交通部後,會協助加速審查程序,儘速轉行政院審議;另交通部公路局刻正辦理「板龍快速道路」及「新梅龍快速道路」的可行性評估前置作業,兩案預計2026年完成;國道3號新增八德交流道及生活圈六號道路經費補助案,交通部將協處編號道路送審程序的部分,市府持續控管都市計畫變更、用地取得等進度,以銜接重大建設。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4年3月4日前往八德區,出席「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八德分局八德派出所暨交通警察大隊八德分隊辦公廳舍新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張善政表示,過去八德派出所與八德交通分隊共用老舊的派出所建物辦公,不僅員警的辦公環境擁擠,前往洽公的市民朋友也感到不便,本次新建辦公廳舍預計2025年底完工啟用,將提供八德派出所與八德交通警察大隊的警察同仁們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能讓民眾擁有更好的洽公服務品質。 張善政提到,八德區發展快速、居住人口也持續增加,因應快速發展下所衍生的各種需求,市府積極升級八德區各項公共設施,2024年已陸續啟用八德三號社會住宅暨圖書分館及八德轉運站,市府各局處會以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為重,未來持續推動各項符合地方發展所需之市政建設。 張善政也指出,近年因施工工料及人力費用漲幅大,許多建設受限於預算不足而難以如期開工,但市政不可中斷,桃園的重要建設更是不可拖延,在市府團隊共同的努力之下,許多案件克服困難近期陸續動工,包括今日動土的八德派出所暨八德交通分隊新建工程,另龍潭社福館、平鎮南勢綜合行政大樓也已於上周開工。 警察局八德分局表示,八德派出所原建物自民國75年啟用迄今已37年,期間幾經八德派出所人員擴編,原建物辦公環境已顯老舊壅塞。有鑒於此,八德分局規劃起建地上3 層、地下1 層的辦公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約1,150 坪,可容納60名派出所警員及40名交通分隊警員;本案工程總經費2億4,070萬元,於2023年10月31日順利發包,今舉行開工動土典禮,預計於2025年底完工。
桃園市政府為落實照顧經濟弱勢戶安居的政策目標,2024年2月3日由住宅發展處到八德一號社宅召開「續租租金說明會」,第一級續租租金凍漲, 第二至六級續租租金將以原租金作為調整基礎,分三年逐步調漲,累計調整幅度為原租金5~30%。 八德一號首批住戶於2020年11月陸續入住,租約於2023年年10月31日到期,住宅處考量興建及維護成本,曾一度公布租金調漲6成以上的版本,引發爭議。張善政市長指示應建立合理、透明及可預期的調整機制。經住宅處重新檢討,決定以原租金漲幅0~30%為範圍,分別作為第一至六級之續租租金,並經桃園市政府住宅諮詢審議委員會支持。 住宅處說明,依據社宅住戶所屬的租金等級,分3年調整,例如原本第二級租金者,本次三年租約將總共調整5%,分別以第一年1%、第二年3%、第三年5%的幅度調漲,故2020年原租金如果為7,200元,2024年度調整1%後為7,272元,2025年度3%,調整後租金為7,416元,而2026年達5%,租金為7,560元。住宅處表示,八德一號續租租金最快2024年3月公告、4月可受理續租申請、7月租金生效;在生效之前,仍以原租金計收。 除八德一號外,今年陸續將有八德二號、中路一號面臨續租,屆時將依第一至六級租金最高漲幅不超過30%之機制訂定,在地八德區呂林小鳳議員也親自到場,除表達支持續租方案之外,也將促請立委向中央反映修改住宅法延長租期,以加強照顧弱勢民眾,實現居住正義。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4年1月18日前往桃園區,出席「桃園區復興路公辦都市更新案開工典禮」。張善政表示,「桃園復興路公辦都更案」近桃園車站,預計分別興建2棟地上14層及17層建築物,其中14層樓棟可提供75戶社宅戶入住,並取得740坪公共服務設施,作為衛生局第二辦公室進駐;另外17層樓棟則為一般住宅,全案可謂舊城區活化更新的第一步,期盼工程如期如質於2027年底完工,帶動桃園舊城區新發展。 張善政指出,本案基地位於桃園復興路及民生路口,距離車站僅400米,位置良好,是舊城區的核心,惟相較新興開發區,市容較顯滄桑;因此市府推動桃園區復興路公辦都市更新案,並感謝立信機構的投入,克服先天土地格局及排水的挑戰,期待翻新樣貌,帶來舊城區新氣象。 針對桃園舊城區,張善政提及,市府推動舊市區空間再生計畫,以標線調整桃園車站前行人及行車動線,並設置行人專用時相,以小錢迅速完善交通管理措施;而較費時的桃園復興路公辦都市更新案,也與好夥伴立信機構合作興建,讓舊城區從此出發,一步步翻新成亮麗新都心;同時,張善政也感謝立信機構與市府合作多件公辦都更案,希望工程順利,讓舊城區有著不一樣的面貌。 立信機構董事長賴運興表示,桃園發展迅速,投資的公共建設眾多,立信機構先後取得桃園東門段、桃園復興路、內壢仁愛段公辦都更案,其中在桃園復興路公辦都更案中,立信機構克服地形限制,設計方正格局、避開暗排及地下具立體性的停車場,達成巧妙的平衡,另搭配人行步道展現大樓氣勢,整體新穎且具備國際觀,符合地方需求。賴董事長相信,城市的改造若能引進民間專業的技術力量,彼此配合加速城市建設,不僅有益於市府施政,也是地方居民的福氣。 都發局長江南志表示,目前在桃園、中壢及八德地區已累積8件公辦都更案,其中中壢中興巷及桃園東門段公辦都更案已近完工,預計2025年起租;而本次桃園復興路公辦都更案為桃園市第4件開工的公辦都更案,面積約2,665平方公尺,公有土地占約六成,多數為閒置狀態,屬於市中心大面積低度利用的公有土地,因此由市府劃定為更新地區,辦理公辦都更。 江局長指出,市府與立信機構合作本次都更案,全案歷經2年的規劃及審議,預估投入11億元,興建銀級綠建築的現代化大樓,更新後留設大面積開放空間、舒適明亮的挑高大廳及社會住宅交誼空間,盼藉此帶動舊市區土地活動再發展。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4年1月8日前往中壢區,出席「桃園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第12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張善政表示,近年房仲制度更加透明、標準化,都有賴仲介公會強大的向心力,期許市府與仲介公會、業界攜手合作,讓不動產市場透過交易制度化穩健發展。 張善政說明,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去年底獲行政院核定,目前正進行PCM(專案管理)發包作業,捷運綠線通往中壢可望於2024年底開工。另外,捷運棕線從迴龍通至桃園近日有機會獲得核定,除動工中的捷運綠線,新路線也持續獲得核定,對都市發展及房地產市場都是正面訊號。 張善政提到,市府也積極進行老舊社區改造,針對桃園及中壢舊站周圍進行都市規劃與整理,翻轉桃園市容,以長期發展而言,市府規劃台鐵地下化後,將打造逾十公里綠廊道,提供市民更友善多元的生活環境。
行政院長陳建仁2023年12月25日赴桃園市視察「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規劃辦理情形時表示,為提升桃園八德及大溪地區聯外交通的便利性及可及性,促進地方繁榮發展,他已於今(2023)年12月19日核定「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建設計畫,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及桃園市政府加速辦理相關作業,使該工程如期、如實提前完工。 陳建仁指出,桃園市政府於2018年10月4日辦理「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可行性評估,經行政院核定後,為解決當地地形高低落差問題,市府決定採雙苜蓿葉型交流道方式設計,行政院並於2023年12月19日核定該建設計畫。院長請交通部高公局及桃園市政府後續分別加速辦理設計作業及農業用地變更與用地取得,如期、如實提前完工,以提升八德及大溪地區聯外交通的便利性及可及性,提供地方居民更便捷的交通運輸服務,同時亦滿足地方產業的需求、促進地方經濟與觀光產業的發展。 陳建仁表示,任何國家建設的推動,都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以及民間營造及監造廠商的配合,大家團結一致、一心一意,地方建設才會愈來愈好。院長除肯定交通部王國材部長及交通部高公局趙興華局長領導團隊有方,用心投入各項交通工程建設,締造亞洲工程的典範外,也感謝今日在場的趙正宇立委及湯蕙禎立委長期關心地方交通、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在市民的需求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全力以赴、積極爭取各項建設,進一步帶動桃園蓬勃發展。 交通部高公局趙興華局長簡報時表示,桃園八德發展迅速,人口已達21萬人,惟進出國道僅能透過距離較遠的國2大湳或國3大溪交流道,目前兩交流道已達飽和。因市區至交流道的地方道路迂迴且壅塞,為分流兩交流道的車流,並提升八德與大溪台地兩側地區道路至國道連結與可及性,因此辦理「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趙局長指出,增設交流道及主線拓寬工程由高公局辦理,經費為79.65億元,其中交流道用地費11.19億元由桃園市政府負擔,工程費(含主線拓寬用地費)68.46億元則由國道基金負擔;另新闢連絡道工程部分,由市府負責,經費71.89億元,後續高公局與市府將與民眾充分溝通,以利該建設工程順利執行及通車。 高公局說明,現況桃園八德僅能利用國2大湳或國3大溪交流道進出國道,惟兩交流道間距八德市區約6~8公里,需於地區道路行走較長時間。又平假日尖峰市區往2交流道之車輛多,且地方道路拓寬困難。另八德南側緊鄰大溪河階地形高差達60公尺導致兩地往來不易,爰桃園市政府自2017年起提出本計畫之可行性評估,希藉由市府負責於台4線與大鶯路間新闢連絡道路,並於連絡道路跨越國3處(約56.9K)申請增設交流道,可同時解決河階地兩端地區交通及進出國道問題,並促進八德及大溪地區產業及觀光發展。 本計畫可行性經行政院於2020年10月19日核定後,由高公局辦理增設交流道及主線拓寬工程,其環評作業業經環境部於2023年8月17日審核通過,建設計畫已於2023年12月19日奉行政院核定,核定計畫總經費約79.65億元,其中用地取得費用約11.19億元由桃園市政府負擔。另新闢連絡道工程將由桃園市政府負擔及辦理,因連絡道為交流道進出重要一環,爰後續高公局交流道工程將配合桃園市政府辦理之新闢連絡道工程同步辦理用地取得、設計、發包及施工,降低施工衝擊等,讓工程加速推動,期工程同步於2030年完工通車。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12月25日前往虎頭山創新園區,出席「就職一週年暨施政成果分享記者會」。張善政表示,施政不只看深,更要看遠,今日記者會希望呈現桃園未來的模樣,也讓市民瞭解桃園過去的施政與未來願景間的關係。張善政說明,市府將由「好通勤、好工作、好就學、好生活」4大願景打造未來桃園可能的樣貌,也是支撐宜居桃園背後的4股力量,並規劃以產業、交通、建設、永續、智慧、觀光文化等6大領域為施政重點,希望讓市民安居樂業,在各領域擁有優質與愉快的生活環境,並讓桃園成為全方位的國際級都市。 張善政強調,市長任期有限,負責任的政治人物必須從10年、20年的長遠眼光打造好的舞台,讓優秀的人才貢獻己力予桃園,市府過去一年讓基礎陸續就位,希望讓更多優秀人才為市政發揮,也讓政策產生長遠的發展與影響,他提出的施政藍圖,未來無論是誰執政,都會捨不得停下來。 針對近兩週分別有不同媒體發布民調,桃園市府團隊皆獲得超過7成滿意度的肯定,他非常感謝市民朋友的支持,這一年市府非常努力,希望得到市民認可,從滿意度的成績觀察,相信市民非常有感。張善政也強調,好的政策要有長遠的發展和影響,不是只考慮表面的亮麗與否。 張善政指出,10年前桃園人口數204萬人,10年來增加27萬人,每日有270萬人在市內通勤、50萬人跨區往返;桃園工廠數1.2萬為六都第一,過去10年機動車輛數成長34萬輛,為六都最快,人口粗出生率7.71‰亦為六都最高,這些基礎都非常亮眼,代表桃園是蓄勢待發的城市,但也相對面臨成長的陣痛。 張善政說明,目前桃園大眾運輸僅一條機場捷運,且公車路線及班次不夠密集、沒有市府闢建的快速道路,另外產業需要再提升智慧性與多元化程度,這都是桃園提升成國際級都市的挑戰。因此,市府以6大領域為施政重點,希望將桃園打造成為不一樣的城市。 張善政談到,6大領域施政重點除交通要改善外,亞洲新矽谷是未來桃園的發展目標,同時產業必須更多元化;市立醫院、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必須持續加強;推廣對環境友善的產業;智慧科技必須融入施政產業、民生及教育當中;桃園好山好水,觀光與多元族群文化必須加以彰顯。在6大主軸下,希望讓市民安居樂業,也培養最有競爭力的下一代。 有關桃園未來願景,張善政談到,在「好通勤」部分,大眾交通運輸是桃園未來重要的基礎,市府將以綠色運具配合TOD完善人本運輸網絡,包括捷運綠線、桃園鐵路地下化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其他多條捷運也陸續在爭取行政院核定,未來將持續闢建多條捷運。同時桃園也需要區域間的交通串聯,市府規劃新設5條快速道路,包括城中快線、新梅龍、環城西路、桃北、板龍等,以及多條主要幹道,期盼將桃園的區域交通構築成更完整的路網。 張善政分享,在上任一年中,市府推動偏心左轉路暢計畫,以低預算、智慧與想像力改善塞車問題,平均交通滯留時間減少六分之一,10個重要路口滯留時間減少約9秒,2023年也完成規劃100處偏心左轉路口,已完成改善逾8成;同時,TPASS通勤月票、A22老街溪站通車、YouBike前60分鐘免費、YouBike2.0上路、YouBike2.0E電輔車2024年2月上路等,都是市府團隊在交通部分改善的成果。 在「好工作」部分,張善政指出,桃園產業過度仰賴傳統製造業,且智慧化、多元化程度不足,市府參照行政院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規劃桃園在不同區域推動國際物流、航空、循環經濟、綠能、智慧電動車、太空衛星、亞洲新矽谷、半導體及國防等產業。同時也打造優質的青創環境,希望讓青創團隊未來在元宇宙等領域中能有非常好的發揮,並大力輔助新住民的就業與產學合作、工地3D安全網也在多處試辦。此外,市府日前宣布全國首創的大客車駕駛「受訓即就業」專案培訓計畫,2024年並將成立智慧製造服務中心,從招募的創新做法至產業轉型都有非常好的規劃,為桃園優質的工作環境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在「好就學」部分,張善政說明,校園的建設包括軟硬體方面,在硬體面,目前許多學校面臨總量管制的難關,市府持續努力推動學校擴建或新闢學校。同時,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青埔館)即將開幕、通學步道持續加強設置,智慧科技圖書館也預計2024年於青埔動工。 在軟體面,2023年暑假市府推動科普、道德、美學、雙語及語文教育等夏令營,設法補強課綱中未能涵蓋之處,2024年並將以遠距等方式推動非山非市課後科普教育,希望透過軟硬體並進,讓下一代更具有競爭力。此外,也推出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代理教師全年聘期、5歲幼兒教育助學金等政策。 在「好生活」部分,張善政指出,未來鐵路地下化騰空路廊將打造長約16公里的都市綠園道,相信將成為亮點廊帶、帶動都市改造。市府並規劃將海岸打造為珍珠海岸廊帶,桃園山林也非常漂亮,市府將開闢大龍門廊帶及山林體驗廊帶。而在開闢及整理觀光資源時可能面臨土地使用的限制,尤其在新屋、觀音等區域,市府將逐漸放寬使用規範,讓其符合未來觀光願景,也將持續向中央爭取支持籌設北橫國家級風景區。 張善政總結,就職一週年,市府團隊已完成超過150項大小政策,為未來打下優質基礎,並獲得廣泛回響,包含婦幼發展局即將揭牌、擴大肺癌篩檢計畫等。2024年將啟動至少179項政策,相信市民朋友也會有相同的感受。張善政強調,要升級為國際都市,未來必須完成包括空間改造、提升交通路網、產業結構多元化、掌握國際淨零碳排趨勢、打造桃園觀光生態綠廊等,桃園都準備好了。 張善政也說,未來市府將特別強調人本交通,包括通學步道、人行穿越道及自行車道等設置;在大型建設部分,也將全力推動包括地下水道、市政園區、市立醫院等。同時,數位發展是支撐未來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市府將運用觀光資源與結合族群文化多樣性,讓國際連結從桃園開始,使桃園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並善加發揮城內連結,讓桃園成為連結全球的科技智慧幸福城。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