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專區

區域情報

張善政出席桃捷綠線工程研討會
區域情報-桃園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12月19日前往龜山區,出席「桃園捷運綠線工程研討會暨2023年工程成果發表會」。張善政指出,捷運工程技術與經驗彼此一脈相承,桃園捷運自台北、新北捷運汲取經驗,期盼能飲水思源,透過今日的研討會,傳承桃園所學習的經驗,也將桃園捷運建設中新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城市。未來各城市也將有捷運工程陸續進行,期待將桃園捷運工程技術推廣並延續,讓桃園捷運更上一層樓,成為工程界的榮耀。 張善政提到,過去與北捷有許多互動,故而見證台北捷運從單線普及為路網的過程,而桃園與台北、新北捷運有許多共通之處,同時也有相異之處,包含地層土質、道路情況不同,在工程技術、桃園G07車站共站及文資處理、滲眉埤機廠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同,期盼將桃園的解決方案與經驗,與國內捷運工程界分享。 今日現場展示桃園2023年度捷運工程成果,捷工局長劉慶豐也向張善政導覽說明,有關三心六線路網及桃園捷運綠線機電、軌道工程、北機廠施工現況,與高架段、地下段工程施工進度,市府捷工局及工程團隊均全力克服挑戰與施工困難,並與文資團隊加強溝通協調,力拚捷運綠線如期如質通車。 捷工局長劉慶豐指出,捷運綠線是桃園市政府自辦的第一條捷運線,服務範圍涵蓋八德、桃園、蘆竹、大園及航空城等地區,是桃園市民非常期待的重要工程,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公共工程之一。桃園捷運綠線自2018年起陸續動工,在捷運局及各專業團隊的通力合作下,克服了許多工程挑戰,包含穿越中山高速公路、跨越高鐵、採用全國最大的潛盾機進行地下隧道挖掘、在路幅僅有15公尺的桃園火車站前道路掘進、保護市級古蹟採繞行方式等,均為桃園捷運重要而珍貴的工程經驗。 劉局長表示,今日研討會除針對「桃園捷運綠線G07車站文資處理」、「現代樂鐵的氫能源電車技術概觀」及「全台首例都會區中圓潛盾隧道工程」工程技術進行研討外,並展示桃園捷運階段性成果,而2024年12月即將抵達台灣的捷運列車模型也在現場展出亮相,期盼與產業專家及相關工程單位共同研討軌道工程技術,以持續促進軌道技術發展,並與桃園市民及各界分享綠線工程執行過程中的經驗。

區域發展!桃園捷運青線計畫啟動
區域情報-桃園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為解決桃園都會核心至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之運輸走廊交通問題,2023年12月7日特別由捷運局劉局長率領市府捷運局、都發局、工務局、財政局及桃園捷運公司近40人,在台灣世曦公司人員說明下以步行13公里方式現勘,針對捷運青線(桃園-青埔)可行性研究路廊、沿線場站土地現況及相關路線規劃實質議題交換意見,期許在相關單位共同先期參與下,了解捷運青線路廊推動可行性並整合各單位意見,以縮短桃園捷運青線計畫推動期程,早日完成可行性研究,循程序報請行政院核定後,接續辦理綜合規劃及興建作業,解決青埔與桃園間之交通問題。 桃園捷運青線可行性研究於2023年10月完成發包,為桃園第二階段路網優先推動路線之一,全線採高架輕軌方式規劃,沿線將串聯桃園、大竹、青埔等地區,以因應桃園市都會核心、青埔高鐵特定區社經發展及交通問題,連結桃園都會核心至高鐵桃園車站特定區之運輸走廊,以健全桃園都會區交通路網,提供更完整的運輸服務。 劉局長說明捷運青線路廊未來將與高鐵桃園站、捷運橘線及綠線等車站交會,興建後將可發揮路網效益。除興建中捷運綠線於中正路與三民路交會處已考量預留銜接介面外,同步辦理的橘線可行性研究也將規劃連通及轉乘,以發揮捷運路網最大效益,另外今日現勘後,府內相關單位已針對捷運青線沿線場站、公有土地及未來整合開發效益盤點,後續完成初步規劃後,將會適時辦理地方說明會,傾聽地方意見,以完善捷運青線規劃成果,期許捷運青線軌道建設推動讓桃園市民享受捷運路網的便利。

機捷A10車站專用區第2次公告招商
區域情報-桃園

「桃園市大眾捷運系統捷運機場線山鼻站A10車站專用區土地開發案」於2023年12月4日第2次公告徵求投資人。本次招商條件的重大修正包含地主分配比例調整為40.29%、取消設置連通道、產品分回設定及統一經營管理機制等,盼能吸引投資人開發,創造市府、投資人雙贏局面。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劉慶豐局長表示,A10開發案基地緊鄰捷運機場線山鼻站,往北連結林口與台北都會區,往南可至桃園國際機場及青埔高鐵站,未來亦可透過A11坑口站轉乘捷運綠線到達市中心。基地面積約1,512坪,預計興建地上9層及地下3層複合式開發大樓,總開發量體約1.3萬坪,預估總投資金額達18.9億元,將引進住宅與商業店鋪使用(以投資人實際規劃設計為準),並設置捷運轉乘停車場設施,滿足捷運旅客在此區之轉乘及停車需求。 本案於2022年公告期間適逢疫情影響、烏俄戰爭、原物料波動及央行升息等多重環境因素影響,經全盤檢視招商條件、召開專家學者諮詢會議及廉政平台會議聽取客觀建議,並經評估財務可行性後,土地所有權人最低分回比例調整為40.29%,此外,其他招商條件調整如下:(1)取消設置連通道及出入口之條件;(2)不預作產品分回設定,實際分配權益值視投資人規劃及環境條件決定;(3)取消投資人統一經營管理事宜。期能符合整體市場氛圍,加速捷運土地開發招商作業。 本案於2023年12月4日正式公告於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官網(網址:https://dorts.tycg.gov.tw/business/case-2-5),投資申請訂於2024年5月3日截止收件,預計2024年第三季完成評選及簽約後,由投資人展開土開大樓興建相關作業,期許公私協力共同打造蘆竹新核心,引進民間投資能量,帶動捷運車站周邊地區發展。

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本週獲核定
區域情報-桃園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2023年11月28日前往桃園市出席「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辦理情形暨說明會」時表示,為解決大湳交流道及大溪交流道尖峰時段壅塞問題,他於桃園市長任內提出「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可行性評估報告,已於2020年10月經行政院核定,並於2023年8月通過環評,建設計畫預計本週將獲核定。副院長請桃園市府協助編列用地取得預算及加速相關作業,同時也請交通部高公局加速細部設計及招標期程,希望透過大家一起努力,早日完成用地取得、招標動工。 鄭文燦指出,桃園八德區居民目前利用國道2號大湳交流道及國道3號大溪交流道進出國道,造成兩交流道尖峰時段相當壅塞。為解決此一問題,他擔任桃園市長任內即提出「國道3號增設桃園八德交流道工程」可行性評估報告,透過增設八德交流道,將可使當地居民直接從大鶯路接國道3號進出八德及大溪地區,以分流紓緩交流道負荷。 鄭文燦表示,該工程在可行性評估階段時,克服兩大困難,首先是工程設計部分,由於豐德路與大鶯路高低差58公尺,因此工程決定採雙苜蓿葉型交流道設置,讓路線不至於爬坡太陡峭;其次,大溪位於水源保護區,必須通過環評審查,而該工程可行性評估於2020年10月經行政院核定,環評則於2023年8月通過,目前建設計畫已送至行政院,預計本週將會核定。 鄭文燦進一步指出,該工程建設計畫共分成「交流道及主線拓寬工程」及「連絡道工程」兩大部分,前者由交通部高公局辦理,經費為79.65億元,其中工程費68.46億元由國道基金負擔、交流道用地費11.19億元則由桃園市政府負擔。另外,從豐德路連接大鶯路的「連絡道工程」經費約71.89億元,由桃園市政府負責辦理。 鄭文燦強調,建設計畫核定後,後續仍涉及工程設計、發包、農業用地變更及用地取得等作業,交通部高公局在計畫核定後3個月內會提供路權圖予桃園市政府,後續將配合市府作業期程辦理用地取得事宜。副院長請桃園市府協助編列用地取得預算及加速相關作業,同時也請高公局加速細部設計及招標期程,希望透過大家一起努力,早日完成用地取得、招標動工。副院長也感謝在場趙正宇立委、呂林小鳳市議員、許家睿市議員等人對於該工程的支持與用心。

桃園會展中心預計2024年10月啟用
區域情報-桃園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2023年11月28日出席「桃園會展中心營運移轉案簽約記者會」時表示,桃園會展中心為桃園航空城計畫之一,擁有全國規模最大、最完善的會議設施,可提供5,300人同時舉辦大型國際會議,且鄰近高鐵桃園站及桃園國際機場,交通十分便利;2024年10月正式啟用後,除透過策展發揚桃園地方產業特色外,更能與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南港展覽館形成互補加乘效益,讓台灣會展產業持續茁壯。 鄭文燦致詞時指出,他擔任桃園市長期間,非常期盼桃園航空城計畫能帶動整體產業投資,而桃園會展中心即為該計畫其中之一。桃園會展中心從2016年提出規劃爭取,到2019年行政院正式核定綜合規劃報告,總經費計46.6億元,由經濟部與桃園市政府合作開發,並由桃園市政府代辦工程,建築外觀以《桃花源記》的忽逢桃花林為設計理念,打造大方明亮的會展中心,並擁有全國規模最大、最完善的會議設施,包含可容納2,000人的會議室、600個展覽攤位,並可提供5,300人同時舉辦大型國際會議。 鄭文燦表示,桃園會展中心選址於桃園青埔地區,主要考量區位及交通便利性等因素,不僅比鄰高鐵桃園站,從該中心搭乘機場捷運或開車,往來桃園國際機場僅需20分鐘,因此英國「酷玩樂團」(Coldplay)來台舉辦首場演唱會,以及五月天跨年演唱會、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等活動,都選擇在桃園青埔舉辦。 鄭文燦進一步指出,桃園會展中心2024年10月正式啟用後,將與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台北南港展覽館形成互補加乘效益,尤其桃園會展中心與台北南港展覽館與均鄰近高鐵,可合作進行分區策展;此外,桃園人口已超過231萬人,整體工商需求相當龐大,產業類型包括半導體、電子、汽車、紡織、民生、化工、生技醫療、物流等,每年工業產值近3兆元,已成為北部製造業與高科技業的核心地帶,因此亦適合舉辦各式產業主題展,發揚地方產業特色。 鄭文燦說,會展中心除了舉辦展覽或會議外,亦可進行企業教育訓練、各式體驗或拍賣等活動,例如國際青年商會(JCI)即預定2024年10月29日在桃園會展中心舉辦2024世界大會,期待營運廠商安益集團運用過去在高雄展覽館的營運經驗,讓桃園會展中心功能更加多元化,尤其台灣會展產業(MICE)在2022年受疫情影響下,仍舉辦約364場國際會議、205場展覽,創造220億元產值,相信疫後一定會持續茁壯。

區域利多!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動土
區域情報-桃園

農業部陳駿季代理部長2023年11月28日出席農業科技園區「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開工動土典禮,陳代理部長致詞時表示,該園區建設是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重要的一環,整體園區預計投入新台幣32.18億元經費,預計2025年即可陸續展開招商營運等業務,擴大我國冷鏈處理及物流運銷量能。 為建置全國冷鏈物流體系,農業部規劃於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北)及農業科技園區(南)等,建置以外銷為導向之冷鏈物流中心,並提供周邊重要農產品保鮮、加工、包裝、倉儲及出貨調節之用。農業科技園區內「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已於2022年正式啟用,「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於2020年開始籌設,占地約13.13公頃,建置園區公共設施工程、污水處理廠工程、聯合服務管理中心新建工程、檢疫設施房舍新建工程及燻蒸場新建工程等。 農業部指出,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將生產(產地)、加工、物流一體化營運,創造附加價值,提供農產品暫存空間,快速加工、包裝流通,並加入轉運、檢疫、檢驗、通關等功能,一次到位、便捷進出口,解決我國觀賞水族、蔬果、花卉及水(畜)產品出進口運銷冷鏈斷鏈等相關問題,增強新鮮農產品理貨與貯運能力,打造台灣農業產品出進口之戰略平台,未來將可引入觀賞水族國際轉運蓄養之產業機能,可補足過去農業物流拓銷之侷限條件,藉以達到穩定蔬果供應、提升產品品質及強化出口外銷之目標,亦期待打造拓展新市場之發展空間。 農科園區表示,未來將配合農業部各項產銷調節及外銷拓展措施,結合園區單一行政窗口、保稅區賦稅優惠、一站式便捷進出口通關、專案低利貸款、研發及產學合作輔導等服務,協助冷鏈物流體系發揮預期效能,進而串聯上下游合作廠商、農漁民形成產業供應鏈。 陳代理部長指出,國內許多優質農產品都具有國際巿場競爭力,冷鏈物流對穩定農產品供需、品質提升、運銷量能擴大等均大有助益,農業部將全力推動、支援並加強進度控管,務必以最完善的軟硬體設施及配套措施,共創產業、承租廠商及農民多贏契機。

國發會通過桃捷綠線延伸中壢,將送行政院核定
區域情報-桃園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3年11月24日召開會議審議「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綜合規劃」,桃園市政府由秘書長詹榮鋒率捷運工程局出席,並於會中說明計畫內容及效益,獲國發會支持並審議通過,將函復行政院建議核定。 桃園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劉慶豐局長表示,市府自2020年2月15日行政院核定本計畫可行性研究後,綜合規劃報告接續於2022年3月完成提送交通部審查。期間市府依交通部審查意見進行多項工程優化,諸如:中圓及大圓潛盾優化為小圓、潛盾GE02站及GE03站開挖地下4層優化為地下2層、GE05站月台長度由80M優化為40M等,節省工程經費、降低施工風險及增加廠商投標誘因,並使桃園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可於A23站轉乘,形成三鐵共構的中壢車站,讓民眾可在中壢車站以最便利的方式轉乘機場捷運、綠線延伸中壢及台鐵,未來將結合沿線都市更新及土地開發效益,以提高桃園市整體交通路網可及性。 劉慶豐說明,本計畫獲行政院核列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路線起於八德區捷運綠線G01站,向西行與捷運機場線A23站地下銜接轉乘,全長約7.2公里,共設置5座車站。原本可行性研究總計畫經費為328.04億元,綜合規劃階段經市府優化工程技術後,節省計畫總經費37.61億元,雖物價上漲71.16億元,但綜合規劃總經費僅增為361.59億元,中央負擔209.46億元,桃園市政府負擔152.13億元。劉慶豐指出,本計畫完成後,沿線可服務社會住宅、國小、國中、大學、醫院等公共設施,並可連結捷運機場線及桃園捷運綠線形成桃園市境內環狀捷運路網,串聯八德與中壢地區,提供便捷軌道運輸,活絡周邊廊帶生活機能。 劉慶豐強調,綠延中壢計畫是桃園市民引頸期盼的捷運建設,桃園綠線主線及機場捷運延伸線A23站已在施工中,而本計畫奉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後,將以核定後8年通車為目標,以完成軌道路網成環,未來再透過系統整合,逐步實現一車到底,無需轉乘的環狀營運模式,提供旅客無縫接軌的便利運輸服務;另為爭取早日動工,綜合規劃階段已同步進行基本設計,且PCM(工程專業管理)的招標作業也在9月上網公開徵詢廠商意見,預計將於近期公告上網招標,後續決標後即可委請PCM展開基本設計的檢討修正,儘早送工程會審議核定並辦理統包工程的發包。今獲行政院各部會支持,市府將全力推動綠延中壢建設,以期於2031年如期如質通車營運。

中壢車站「三鐵共構」預計2031年通車
區域情報-桃園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11月27日前往中壢火車站後站,陪同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考察桃園地區交通建設。張善政表示,台鐵中壢站、機場捷運延伸線與捷運綠線延伸中壢將來會在中壢車站(A23站)形成「三鐵共構」車站,儘管工程非常複雜,但為了讓從八德搭乘捷運綠線至中壢的乘客轉乘更便利,因此規劃在中壢車站以「大月台」的方式,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張善政強調,中壢是桃園唯一三鐵共構的地方,台鐵車站將重新改建、機捷延伸線正在施工、捷運綠線延伸中壢也將核定,工程正逐步往前推進,相信中壢將成為桃園最亮眼的地區。 張善政也提到,國發會於24日已審議通過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綜合規劃,行政院預計2023年底核定,期許工程團隊從設計到施工一步一步往前推進,期待8年後中壢車站嶄新的樣貌。 張善政指出,感謝魯明哲委員2022年A22老街溪站通車前,即提醒號誌銜接相容性問題,接著又關心A23站及捷運綠線延伸中壢工程,對於地方建設非常瞭解,於立法院為民喉舌,也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支持「大月台」方案。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2023年7月後機場捷運延伸至A22老街溪站,未來再延伸至A23中壢站是最後一哩路,而此處涉及桃園鐵路地下化,有許多工程介面,再加上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已通過綜合規劃,因此,未來中壢站的「大月台」能達成同一月台轉乘,期許交通部鐵道局同仁能克服機電系統整合問題,預計2031年讓中壢車站新的站體完工,相信對於中壢的發展與市民的便利性都能提升。 立法委員魯明哲表示,中壢車站是未來三鐵共會的節點,今日主要是前來瞭解各項進度及相關工程困難,尤其過去綠線延伸中壢過去的設計並未進入中壢火車站,會造成民眾的不便,感謝交通部及桃園市府團隊,讓從八德來的捷運綠線可以順利進入中壢火車站。 捷運工程局表示,捷運綠線延伸中壢計畫於可行性研究階段核定於GE05站與機場捷運轉乘,而在綜合規劃階段,市府再提出使桃園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可於A23站轉乘之優化方案,並使桃園捷運綠線、機場捷運線與台鐵形成三鐵共構的中壢車站,未來三鐵共構的配置為台鐵在上層、A23站在下層,呈現十字交叉的結構,同時,結合中壢停三停車場用地多目標大樓BOT規劃,將有效提供民眾便捷交通系統及多元複合使用空間,讓民眾可在中壢車站以最便利的方式轉乘機場捷運、綠線延伸中壢及台鐵,未來將結合沿線都市更新及土地開發效益,以提高桃園市整體交通路網可及性。 捷運工程局指出,綠線延伸中壢段是桃園市民期盼已久的捷運建設,本計畫的目標是在行政院核定綜合規劃後8年通車,未來透過系統整合,將逐步實現一車到底、無需轉乘的環狀運輸模式,提供旅客無縫接軌的便利服務,以實現軌道路網的環狀連接。為了爭取早日動工,綜合規劃階段已同步進行基本設計,且PCM(專案管理)將於近期公告上網招標,之後即可委請 PCM 辦理工程會審議核定及統包工程的發包。市府將全力推動綠線延伸中壢段計畫,期望在120年如期如質通車營運。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