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11月27日前往桃園區,視察深開挖工地巡檢工作。張善政表示,桃園自2023年5月起推動多項工安強化措施,包括要求工地做好深開挖安全措施的「建築工地深開挖巡檢作業」;建立施工計畫外審機制,由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及桃園市建築師公會,針對施工計畫進行外審;強化專任技師及工地主任的管理等,2024年更將透過科技方法將工地安全監控數據上傳至雲端,相信各項工地管理作為能讓桃園工安更精進,有效杜絕出現意外風險。 張善政指出,早於台北發生大直工安事件前,市府便已啟動多項工安強化措施,桃園雖然地質條件較好,多為卵礫石層,但地下水位高度還是不定性因素,因此仍要嚴加注意。同時,2024年起市府將要求深開挖工程的監控數據必須上傳至雲端,讓技師在短時間內能一次監控多處工地數據,以利發現問題時,能立刻提醒工地現場進行注意,避免發生有監控、卻無人注意的情形。 都發局表示,針對工地安全,市府2023年啟動多項工地安全措施,包括「建築工地深開挖巡檢作業」自2023年9月起實施,凡是開挖深度超過地下2層樓或9公尺,或有鄰損、公安疑慮的工地,建管處委請第三方專業公會進行巡檢,檢查開挖面、擋土支撐、安全防護的有效性等,若巡查發現有安全防護不合格、監測數值異常等情況,旋即勒令工地停工,直至改善完成,以減少工安意外風險。 都發局說明,市府建管處也正在研究透過物聯網等技術,推廣工地使用自動化安全監測系統,將開挖中的各項安全監測數值即時回報至雲端,於監測數值出現異常時即時通報警示,盼藉由科技手段達到提升施工安全的目標。同時,也於7月新訂「施工損鄰鑑定手冊」,8月新訂「施工計畫外審機制」,目前並正在研擬「強化營造業管理方案」,盼各項作為讓桃園的工地管理更臻成熟。
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表示,個人所有之住家用房屋,符合房屋無出租使用、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屬供自住使用,可按自住住家用稅率1.2%課徵房屋稅。 稅務局表示,房屋稅是按月核課,並依房屋實際使用情形適用不同稅率,符合上述規定之自住房屋,納稅義務人可提出申請按自住住家用稅率1.2%課徵,愈早提出申請,愈能節省您的稅金。 稅務局進一步說明,自住房屋,不需遷入戶籍,民眾申報契稅取得房屋供自住使用者,可於申報契稅時一併填寫契稅申報書附聯申請,或於使用情形變更之日起30日內提出申請,經機關審核通過後,始可適用自住住家用稅率。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11月20日前往龜山區林口工四工業區,出席「聲寶公司物流園區動土典禮」。張善政表示,聲寶公司是台灣本土企業的驕傲,從傳統家電、數位家電到物流轉型,聲寶都是國內重要的標竿企業。桃園非常榮幸,聲寶公司自1976年落腳桃園,長年深耕在地經營,2023年2月在桃園設立營運總部,此次又重新開發舊廠土地,規劃興建6萬坪物流園區,規模龐大,還將引進國際著名業者進駐,打造園區成為林口龜山地區重要的物流據點,對於物流重鎮桃園而言,聲寶的加碼投資也為物流產業加持,帶動桃園物流產業蓬勃發展。 張善政指出,為促進桃園經濟發展,市府「投資服務中心」提供「單一窗口、全程陪伴」服務,協助廠商各階段的投資事項,聲寶公司在後續興建或招商過程中,若有任何需要的地方,不論是加速建照流程、提供招商背書等,市府都會不餘遺力、全力以赴,一起促進桃園產業發展。 聲寶集團總裁陳盛沺表示,聲寶公司一向以投資台灣為主,在桃園、新北、台南等地都設有工廠,其中林口龜山地區是公司最重要且資產最多的地區,2023年初也在桃園成立聲寶集團企業總部。此次規劃開發土地面積近4萬坪,將興建樓地板面積約6萬坪的物流中心,過去是冰箱舊廠,冰箱生產移至台南後,此地規劃興建物流園區,今日第一棟4,000坪廠房開工,已找到國際知名企業進駐,園區將分期進行,可依照客戶需求建造,盼引進更多國際客戶,邀請更多人一起投資桃園、投資台灣。 經發局長張誠表示,桃園工業產值位居全國第一,具有便捷路網及絕佳地理位置,鄰近機場與高速公路,讓許多物流業者選擇投資桃園。聲寶集團是國內家電龍頭,目前正轉型成為以數位家電及服務為導向之廠商,今於桃園規劃興建物流園區,投資金額近5億元,由製造業拓展至服務業,實現集團多角化經營,並持續深耕桃園。
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綜合規劃報告已於2023年10月12日送行政院審議,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安排於2023年11月15日視察該計畫,桃園市秘書長詹榮鋒率捷運工程局出席,鄭文燦於聽取簡報及現地視察後裁示,行政院將於2023年底前核定綜合規劃,以早日進入施工階段,完備桃園捷運環狀路網的最後一塊拼圖,加速地方發展,並請桃園市政府做好施工前配合準備作業。另未來再於機捷系統重置時整合綠線系統,達成一車到底、成環營運之願景。 捷運工程局劉慶豐局長說明,捷運綠線延伸中壢計畫於可行性研究階段原規劃與捷運機場線於中壢火車站各設置GE07與A23站,以約120公尺連通道銜接轉乘,經交通部審查考量轉乘距離過長,要求再檢討規劃方式,故將捷運機場線由A23站往南延駛至GE05站,使兩路線於GE05站共站轉乘,並於2020年2月獲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後續綜合規劃階段桃園市府再優化提出使桃園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可於A23站轉乘之優化方案,以降低八德旅客到中壢需轉乘的不便,經桃市府邀集相關單位召開多次會議研析及優化,以對機捷A23車站變動及周邊住宅影響最小前提下規劃,提出A23站加長月台方案轉乘機場捷運,並多次協調交通部鐵道局後確認技術可行,並配合辦理機場捷運延伸中壢計畫相關變更作業。 劉慶豐指出,為使民眾可於中壢車站以最便利的方式轉乘機場捷運或綠線延伸中壢,桃市府於各計畫規劃階段即與機場捷運及鐵路地下化主管機關交通部鐵道局多次開會協商,協調機捷延伸中壢配合調整降低高程及車站退縮、A23車站配置變更,未來各計畫完工後,將可於車站內轉乘,不只提升便捷性,也保障行的安全。 劉慶豐表示,本計畫已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路線全長約7.2公里,共設置5座車站,計畫總經費約361.59億元,中央負擔209.46億元,桃園市政府負擔152.13億元。本計畫完成後,將可連結捷運機場線及桃園捷運綠線形成桃園市境內環狀捷運路網,串聯八德與中壢地區,提供便捷軌道運輸,活絡周邊廊帶生活機能,同時可服務沿線8處社會住宅,落實居住正義。 劉慶豐強調,桃園綠線主線及機場捷運延伸線A23站均已於107年動工,建構桃園市捷運環狀路網已箭在弦上刻不容緩,桃市府將積極爭取行政院於2023年核定綜合規劃,並預計綜合規劃核定後8年通車,現階時段先以完成軌道成環為目標,未來綠線延伸中壢通車後,俟機場捷運機電系統重置,逐步實現一車到底,無需轉乘的環狀營運模式,提供旅客無縫接軌的便利運輸服務。
有關航空城部分居民2023年10月31日至桃園市府表達有關建物補助、拆遷安置等訴求,桃園市長張善政一早親赴現場聆聽民眾需求,並上台做出重大宣示。張善政表示,針對居民訴求,市府做出5項承諾,包括調高建物拆遷補償費及自拆獎勵金20%、訂定合理搬遷期限、調降安置住宅售價、協助入住安置住宅與貸款等措施,市府也會全力協助重建及安置,讓在地居民權益獲得更大的保障。 張善政表示,航空城是我國重要建設,為配合桃園航空城計畫,讓在地居民必須搬遷、造成不便,因此深深一鞠躬,對居民致上最誠摯的感謝。 至於現場居民的訴求,張善政也一一回應並做出五項承諾。首先,由於2021年與2023年建物評點標準不同,且2年來物價上漲許多,因此市府會各提高20%的建物拆遷補償費及自拆獎勵金。 第二,市府會訂定合理的搬遷期限,待安置住宅及土地備妥後,才請居民搬遷,因此對於目前尚未搬遷的居民,若能符合一定條件及配合市府訂定的搬遷期限,將給予最後搬遷的居民,加發15%搬遷獎勵金,至於已經先行優先搬遷的安置戶,則會視延後的時間,再予加發房租補助費。 第三,由於物價上漲,安置住宅成本提高,導致2022年與2023年公布的價格不同,因此市府會降低安置住宅的售價,達到先前宣布的標準,詳細的降價及補償幅度,市府會另行說明。 第四,對於自行興建房屋的居民,市府會協助一定的建築費用,讓居民足以興建房屋;同時,由於興建房屋需要時間,如有需要,市府會安排安置住宅讓有需要的居民中繼入住,不收房租,讓有意自行興建房屋的居民,能在安置住宅內等候自己的房屋興建完成。 第五,因部分銀行考量貸款者年紀,導致部分居民貸款困難,市府會協調金融單位,針對市府認定安置住宅有需要貸款的居民得以順利貸款。 張善政指出,因本案屬於先建後遷,其補償與重建時間有所落差,結合近2年物價因素,市府針對目前居民安置及重建情形進行檢討,全力提升補助及協助措施,以保障居民權益,也讓國家重大建設可以持續推動。
桃園市住宅發展處表示,該社區屋齡超過40年,為5層樓60戶之危險建築物,產權細碎複雜,實施者傑丞開發前於2022年6月報核事業計畫後,積極整合地主,終於得到地主們認可,取得百分之百同意。 傑丞開發總經理徐志成表示,自己是桃園人,該棟爛尾樓耐震能力不足,頹壞已久,幾乎已是桃園的地標,凡是經過春日路都會看到它,5年前偶識地主,知道地主已找了三家建商研商都更重建,但都沒下文。徐志成表示,自己深知都更整合不但耗時而且困難,但基於社會責任,決定承擔桃園鄉親及地主的期盼,接下了這萬分艱鉅的整合任務,經過專業、誠意與耐心的溝通,拜訪每位地主不下十次,終於完成整合。 住宅發展處補充說明,市府2023年陸續推出6項都更精進作為,4月研訂放寬「都更單元劃定基準」劃定條件,5月調高「都更權利變換計畫提列共同負擔項目及金額基準」營建單價,並於7月啟動「跨街廓都更容積調派專案」,讓小基地的容積得以移出調派,增加參與都更的機會,並於10月新訂「受理提議劃定更新地區作業原則」,經市府受理劃定後同意門檻可降低為75%、取得時程獎勵10%,另研訂「實施者申請代拆辦法」兼顧住戶權益及程序正義之代拆流程,研修「都更容積獎勵核算標準」放寛開放空間及公益設施獎勵核算,並新增透天厝整合獎勵項目。 此外,為提高都更誘因在行政程序上,桃園都發局也合併都市設計審議和都市更新審議作業,以縮短時程,讓更多有安全疑慮的老舊建物能加速重建。凡是有意了解自己社區都更課題的民眾,可連絡住宅發展處安排時間地點舉辦相關說明會。
桃園市政府為改善林口交流道與南林科技園區間之交通需求,辦理「龜山區南林路(林口工十二聯外)道路拓寬工程」,工程於2022年3月開工,目前工程已完工,市長張善政於2023年10月24日親自前往現場視察竣工及通車情形,本路段通車後,可有效提升龜山區及新北市林口區交界往來之便利性,充分發揮生活圈道路系統之功能及提高交通效益,帶動區域整體發展及繁榮。 龜山區「南林路(林口工十二聯外)道路」,地處桃園市龜山區與新北市泰山區及新莊區之交接邊界,為工十二工業區生產營運及廠商出入之交通運輸要道,因原道路部分路段較狹窄不足8公尺,且為彎曲路型,上下班車流量大,會車不易及交通易堵塞,故需進行改善。為強化當地道路使用功能,提高區域交通品質及水準,市府團隊經多方努力協調後,完成土地徵收與用地取得後,執行本案道路拓寬計畫,以提供當地便捷之交通網路,促進鄰近產業及社會經濟發展。 「龜山區南林路(林口工十二聯外)道路拓寬工程」起訖點為桃園市龜山區南林路至與新北市之交界處,接往林口特定區工十二工業區,將原不足8公尺寬之既有道路拓寬為12公尺,拓寬長度約426公尺,工程內容包含道路鋪設、設置滯洪池、妥善排水系統及擋土牆、新設集水井6座、照明路燈17盞、交通標誌2座及喬木移植10株,並增設鋼板護欄,提高路肩行車安全,工程於2023年9月完工,本案總經費約1億254萬元(其中工程經費約4,617萬元、用地費約5,637萬元),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約4,445萬元,其餘由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本路段通車後,建構良好便捷的交通路網,提升林口交流道與工十二工業區間往來之便利性,提供沿線民眾安全可靠的道路,減少災害損失,有效改善區域交通水準,達到永續工程價值與環境建設,促進鄰近產業及社會經濟之發展。未來市府團隊將秉持以市民為本的精神,用心打造不負民眾託付的美好家園,讓桃園成為宜居幸福的友善城市!
桃園市長張善政2023年10月24日前往大園區,出席「桃園市大園體育園區擇址記者會」。張善政表示,近期觀音國民運動中心、楊梅體育園區都剛啟用,在試營運期間免費開放入場,鄉親反應皆相當熱烈。目前全市共規劃5大體育園區、12座國民運動中心,並已完成龍潭體育園區及楊梅體育園區的興建,在大園區也規劃設置大園體育園區,正著手進行規劃設計的前置作業,預計打造設有溫水游泳池、SPA等設施的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物,並選定在地鄉親支持的客運園區公一公園作為基地,希望拚2025年發包動工,未來除了鄉親能就近使用,周邊大園國小、潮音國小、大園國中的孩子也能來此培養運動習慣及體能。 體育局表示,大園體育園區預定地原位於國防砲陣地公園(大園區中華路與平安路交界處附近),但該地鄰近大園生命紀念園區,經體育局於2023年6月16日召開「桃園市大園體育園區地方座談會」,綜合評估地方代表及相關單位意見後,擇址於「桃園航空貨運園區暨客運園區(大園南港地區)特定區計畫」公一公園用地內,交通及車輛通行空間皆較原預定地較佳。 體育局說明,大園體育園區規劃的設施包括溫水游泳池、體適能中心、綜合球場(籃球及羽球)、桌球場、多功能韻律教室等,並設有SPA、冷熱池、兒童池、蒸氣室、烤箱、商業空間及停車空間等附屬設施,盼提供大園鄉親更好的運動休憩空間,能就近運動,常保身心健康。目前本案正辦理規劃前置作業,將儘速辦理後續設計及工程發包作業,預計2025年工程發包,2028年竣工,期盼儘早完成大園區第一座體育園區。「大園體育園區」選址客運園區公一公園預計2025年動工、2028年完工 桃園市長張善政24日上午前往大園區,出席「桃園市大園體育園區擇址記者會」。張善政表示,近期觀音國民運動中心、楊梅體育園區都剛啟用,在試營運期間免費開放入場,鄉親反應皆相當熱烈。目前全市共規劃5大體育園區、12座國民運動中心,並已完成龍潭體育園區及楊梅體育園區的興建,在大園區也規劃設置大園體育園區,正著手進行規劃設計的前置作業,預計打造設有溫水游泳池、SPA等設施的地上3層、地下1層建築物,並選定在地鄉親支持的客運園區公一公園作為基地,希望拚2025年發包動工,未來除了鄉親能就近使用,周邊大園國小、潮音國小、大園國中的孩子也能來此培養運動習慣及體能。 體育局表示,大園體育園區預定地原位於國防砲陣地公園(大園區中華路與平安路交界處附近),但該地鄰近大園生命紀念園區,經體育局於2023年6月16日召開「桃園市大園體育園區地方座談會」,綜合評估地方代表及相關單位意見後,擇址於「桃園航空貨運園區暨客運園區(大園南港地區)特定區計畫」公一公園用地內,交通及車輛通行空間皆較原預定地較佳。 體育局說明,大園體育園區規劃的設施包括溫水游泳池、體適能中心、綜合球場(籃球及羽球)、桌球場、多功能韻律教室等,並設有SPA、冷熱池、兒童池、蒸氣室、烤箱、商業空間及停車空間等附屬設施,盼提供大園鄉親更好的運動休憩空間,能就近運動,常保身心健康。目前本案正辦理規劃前置作業,將儘速辦理後續設計及工程發包作業,預計2025年工程發包,2028年竣工,期盼儘早完成大園區第一座體育園區。
楊梅首座社會住宅將於2023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開放申請。距離埔心火車站步行約10分鐘,交通便利,預估申請登記者將非常踴躍。 楊梅一號社宅有社宅棟及公益棟,公益棟已於2023年9月啟用,包含幼兒園、公托中心、終身學習服務據點、家照者支持據點、社區日間作業設施(小作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及市民活動中心等。住宅發展處說明,社宅棟共有214戶,分別有一~三房型,各房型室內設備充足,住戶可使用的公設有閱覽室、交誼廳、健身房、社區教室,非常適合幼兒及長者居住。特地保留總戶數10%名額(共22戶)給育有2名未成年子女或三代同堂的家庭申請。 此外,為促進鄰里間多元交流及照顧新住民在桃園就業也能輕鬆兼顧家庭,特放寬申請規定,歡迎新住民朋友成為桃園市社會住宅大家庭的成員。 楊梅一號社會住宅租金、申請方式、資格及各房型標準配備等資訊已公告於桃園市政府住宅發展處(https://ohd.tycg.gov.tw)及桃園市社會住宅服務中心官網(https://www.tshsc.org.tw),請有意申請民眾把握時間提前至上述官網查詢相關資訊,如有疑問歡迎電洽桃園市社會住宅服務中心(電話:03-3331481轉9)。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2023年10月17日前往龜山區,出席「桃園長庚轉運站-長庚國際會議中心啟用典禮」。蘇俊賓表示,市府攜手長庚集團推動「桃園長庚轉運站」BOT案,其中「桃園長庚轉運站」已先行啟用,另以醫療為主題的「長庚國際會議中心」則在今日啟用,可供長庚集團舉行國際研討會議等,將有助提升桃園的醫療能量與全球能見度,市府將持續與長庚集團合作,讓當地更繁榮、更便捷、交通服務品質更好。 蘇俊賓提到,啟用的長庚國際會議中心是全台灣距離機場最近、交通最便捷,也是距離研究重鎮與醫療中心最近的國際會議中心,相信一定可以持續提升桃園市的醫療技術與能量,同時也提升桃園市的全球能見度。 蘇俊賓指出,感謝長庚集團從過去一起守護市民健康的角色,轉變為協助提升桃園交通服務能量的角色,現在更進成為提升桃園全球能見度的助力,市府會與長庚集團、龜山地區居民一起努力,讓當地更繁榮、更便捷、交通服務品質更好。 蘇俊賓分享,17年前他擔任桃園縣政府環保局長時,機場捷運A7、A8站的環境影響評估,即是在他任內通過,當時桃園人口約180萬,如今桃園人口達到230萬,17年後的現在,機捷A7、A8站已經是完全不同的面貌。 蘇俊賓說明,也因桃園人口大幅增加,面臨非常大的交通壓力,為改善交通品質並提升服務量能,市府除與北台縣市合作推出通勤月票,感謝長庚與市府合作推動「桃園長庚轉運站」,週邊30條國道路線已全數進駐,以及本市5條公車路線、長庚醫院4條接駁路線等,共計39條路線,合計每日約有1,000班次,將可服務約1萬人次,對於林口交流道交通舒緩非常重要,市府將持續精進轉運站各項軟硬體設施。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程文俊表示,桃園長庚轉運站於2022年底開始營運,國際會議廳啟用,其鄰近國道一號、桃園機場與機場捷運,未來可提供國際學者進行交流與訪問,讓台灣的醫療與國際接軌,也感謝市府給予長庚集團的協助與支持。 交通局長張新福說明,「桃園長庚轉運站」位於長庚醫院北側,緊鄰林口交流道及機場捷運A8長庚醫院站,是市府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合作推動之BOT案。本案由市府提供土地,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投資14.6億元興建營運,營運期限為32年,興建地上5層樓、地下1層樓的轉運站及地上4層樓、地下1層樓樓國際會議中心。 張新福指出,「桃園長庚轉運站」已於2022年12月啟用,國際會議廳啟用,規劃4間討論室、簡報室及會議廳,均配備4K高畫質LED全彩顯示設備、頂尖視聽級會議設備及高速網路,場地除可容納達千人外,後續更可與「長庚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同步進行視訊會議及手術技能示範,幫助精進技術,吸引更多過內外醫療人才在此進行交流,進而提升醫療品質,並增加台灣醫療在國際的新亮點。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