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首座社會住宅、位於湖口鄉的「新湖好室」,2023年11月20日舉辦開工動土典禮,新竹縣長楊文科、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董事長花敬群、執行長黃景茂等人親自到場,祈祝未來工程順利。「新湖好室」為新竹縣第一座開工的社會住宅,由國家住都中心耗資7億6849萬元興辦,預計於2027年為新竹縣提供132戶社會住宅。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縣政府配合住都中心,在六都以外完成規劃設計「新湖好室」,並於20日動工。楊文科說,新竹縣產業發展蓬勃,如AI智慧園區、鳳山工業區等,許多廠商進駐,人口也不斷成長,尤其湖口鄉也是年年增加,有設置社會住宅的必要,他稱讚住都中心規劃完善,具有很好的設備,且租金低於行情,未來可提供有需要的人承租,他期待如期如質完工。 花敬群表示,近年在蔡英文總統督促下,努力推動社會住宅,全國已經直接興建社會住宅超過九萬戶,包租代管有效合約也超過6萬戶。花敬群也宣布,住都中心預計在湖口鄉興建兩處社會住宅,預計投資超過20億,均為中央出資。花敬群也介紹,新湖好室每戶具有獨立陽台,設施完善且採無障礙設施,花敬群也說,社會住宅租金部分,一般戶為市場價格的八折、高齡者或身心障礙者為七折、中低收入戶為五折,提供優質新房、中古屋的打折租金給在地鄉親,未來也會在竹東、新豐興建社會住宅,並期待在竹北及其他鄉鎮蓋社宅,「住都中心會全力相挺」。 近年新竹縣產業蓬勃發展、經濟快速成長,吸引許多青年朋友遷移至新竹縣就業,卻也造成租屋市場供不應求,因此推動居住政策成為近期縣府的重要任務之一。而本次湖口鄉「新湖好室」社會住宅的開工,不僅是新竹縣社會住宅政策的開端,更宣示縣府落實居住正義、改善生活環境的使命。此外,未來縣府亦將持續推動包租代管與住宅補貼計畫,並配合中央單位相關政策,以降低民眾生活負擔、保障縣民居住權益。 新竹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說明,「新湖好室」基地位於新竹縣湖口鄉信義街,步行10分鐘即可抵達湖口火車站,距離國道1號僅8分鐘車程,基地位址鄰近新湖國小、湖口市場及愛勢村活動中心,周邊交通便利且生活機能完善。此外,未來社會住宅內部將規劃設置日照中心、托嬰中心等公益設施,同時通過建築量體退縮留設植栽綠帶與開放空間,為周邊鄰里居民創造一個友善、共享的優質生活環境。 目前新竹縣共有7處社會住宅預定基地,分別位於竹北市2處、竹東鎮3處及湖口鄉2處等。除了本案「新湖好室」預計於2027年完工外,縣府已完成竹東仁愛段基地的先期規劃評估作業,其餘5處基地則由內政部委託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辦理評估,並由縣府配合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作業,未來新竹縣7處基地預計將提供近2000戶社會住宅。 除興建社會住宅外,縣府亦持續推動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委託民間專業公司協助房東管理房屋及媒合市場供需,提供房客相對合理、優惠且友善的租屋選擇,同時給予房東稅賦減免、修繕補助等獎勵,並藉此健全住宅租賃市場、保障租屋族權益、降低青年居住負擔,歡迎有相關需求的民眾前來洽詢。 此外,出席開工儀式的湖口鄉長吳淑君也說,湖口鄉設籍人口約為8.2萬人,仍持續成長中,社會住宅對湖口鄉來說助益很大,地方也期待許久,花敬群致詞時也提及,湖口鄉除了新湖好室之外,未來預計還有另一個社會住宅,兩社宅總戶數計畫達400戶以上,期待都能如期完工,造福地方。 今日開工典禮,產業發展處副處長姜禮仙代表出席,新竹縣議員吳菊花、陳栢誠、羅美文、何建樺、吳傳地等人均到場,立委邱泰源也到場,立委林為洲及林思銘則各有助理或秘書到場關心,湖口鄉代表會主席詹益祿及多名代表,以及在地的愛勢村長謝春蘭均出席儀式,期望順利完工,提供在地鄉親平價、便利的居住選擇。 新湖好室主辦單位為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土地由國防部政治作戰局提供,統包廠商為耀寬營造、陳聖中建築師事務所,監造及耐震特別監督商為綠野國際建築師事務所及翔業工程顧問公司。耀寬營造總經理楊順發表示,公司一定會盡心盡力,與建築師和施工團隊橫向溝通,在施工過程中一定會嚴格把關、回饋鄉里。
有關新竹環線輕軌計畫,基於大新竹科技生活圈大量通勤需求,新竹縣政府為補足跨頭前溪橋梁不足,在縣長楊文科指示下,推動「捷運成環、刻不容緩」,除了新竹縣、市持續密切合作外,2023年7月也已達成共識,以推動捷運成環為目標,並依交通部指示原則分攤縣、市建設經費。 縣府交通旅遊處指出,新竹縣藍線部分,規劃在高鐵新竹站銜接新竹市紅線,行經光明六路,串聯高鐵特定區、台知園區、竹北市區,在台鐵橋東側向南跨頭前溪進入新竹市,在光復路銜接新竹市紅線,形成環狀路網,以「一車到底、不須轉乘」,達到串聯路網有效節省交通時間,紓解新竹縣、市與新竹科學園區之間道路壅塞問題。 在路網串連下,新竹縣方面也可支援五級機廠,研議與紅線共用,減少土地重複投資,也協助新竹市解決機廠用地問題。交旅處表示,行政院在2017年核定新竹市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新竹環線輕軌計畫」時,就同意以路線成環方式串聯新竹舊城區、科學園區、高鐵特定區及竹北生活圈,不論新竹縣、市及中央均有共識。交通部也在2021年通過新竹市辦理的整體路網評估計畫,定調新竹市紅線(自新竹火車站至高鐵新竹站),以及新竹縣藍線(自高鐵新竹站至新竹市紅線)為最優先路線,應優先推動。 但2022年5月交通部審查紅線可行性研究案時,因所規劃路線僅止於新莊站,未按照整體路網規劃銜接至高鐵新竹站,形成完整環線輕軌,因此縣府當時持續努力向新竹市和交通部溝通,表達紅線應銜接至高鐵新竹站,與藍線成環的堅定立場。 交旅處表示,新竹縣「規劃整體路網」6大路廊積極進行中,同時保留寶山、雙溪銜接節點,縣府自2022年11月提送中央審議階段,現依交通部審查意見修正中。至於優先推動的藍線之可行性研究在2023年8月已召開期中審查會議,依各委員意見修正中。 縣府除了持續在新竹縣市整合溝通平台、園縣市高峰會密切與新竹市合作外,2023年7月即由縣府秘書長陳季媛召集主持,與新竹市政府秘書長、市府團隊達成共識,以推動捷運成環為目標,並依交通部原則分攤縣、市建設經費。
為配合中央政策,促進公有地活化及改善都市景觀,新竹市政府積極協助國公有土地單位推動公有地公辦都更,竹蓮公辦都更案,歷經多次與地上占用戶及借用戶溝通,在落實兩公約適足居住權後,終於在2023年10月30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秘書長張治祥代表市長高虹安出席動土祝禱儀式,遵循古禮預祝都更工程順利,預計最快於2029年完工啟用。 市長高虹安表示,市府一直以來積極協助國公有土地單位推動公有地公辦都更,本案竹蓮公辦都更是竹市首件動工的公辦都更案,並藉由都市更新方式由實施者捐贈回饋公益設施「社區式家庭托顧服務中心」的都更案,樓地板面積超過三百坪,未來約可招收60名未滿2歲之兒童,及提供每天約360位親子服務,以期照顧更多市民,戶外也規劃千坪開放空間讓內外空間相呼應,打造滿足周邊居民老中青三代的親子互動休閒空間。 都發處長翁義芳指出,本案屬都市計畫住宅區,位在竹蓮街與竹蓮街11巷交叉口,更新單元占地1400坪,周邊臨竹蓮市場、竹蓮國小及建華國中,離火車站800公尺,僅5到10分鐘車程,生活機能良好,因屬早期發展區,原建築老舊殘破環境髒亂;本案原地上佔用戶多達近20戶,包括法院遺眷、臨時攤販、及臨時停車場等,居住本地長達30年以上,透過市府同仁積極溝通協調,運用政府各單位橫向整合資源,提供社會福利及租金補助系統介入協助,終於完成都更核定。 都發處說明,本案基地完整,將規劃一幢兩棟,地下6層、地上27層集合住宅,採RC結構設計,共規劃住宅298戶,建物1樓設計為親子館及托嬰中心,以利未來該地區青年托育需求。都市空間設計為方便附近居民活動,將公益設施集中設置於建築物1樓,基地四周亦設置約1000多坪開放空間的景觀綠廊打造友善社區,及全齡藝文館等,可供民眾不同類型的活動借用使用,都更完成後,除提升整體城市美觀,更能讓市民在漫步基地或是運動的過程中獲得不同的休閒體驗。 社會處說明,政府為服務青年托育需求,由市府以市有地公辦都更方式,公開招標實施者春福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於竹蓮市場旁,透過都市更新由實施者捐贈回饋公益設施「社區式家庭托顧服務中心」可提供作親子館、托嬰中心使用,以照護鄰里家長托育之便利性。一樓規劃的「社區式家庭托顧服務中心」,樓地板面積超過三百坪,預計約可招收60名未滿2歲的兒童,更可提供每天360位親子服務,且面對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鄰近就學區包含竹蓮國小、建華國中等,周邊還有市立運動場等,結合都更後全新成立的親子館、托嬰中心,未來可成為「友善步行」的社區環境,更可串聯起便利的「鄰里共融」的暖心生活新區域。 都發處表示,竹蓮段公辦都更開工典禮,議長許修睿服務團隊助理、立委鄭正鈐服務團隊副主任、議員林慈愛、黃文政、徐美惠、南大里長姜義水、竹蓮里長鄭陳秀芳、頂竹里長陳煥勝、新興里長沈威志以及議員助理皆到場共襄盛舉,市府也感謝各界的支持與協助,讓都更案能夠順利執行,給竹市民眾更好更便利且兼具美觀,提高生活機能的新設施,共同使新竹市成為智慧友善、環保永續的科技新城市。
新竹縣政府規劃擴建六家、湖口兩所縣立高中校舍空間,爭取增班以因應大新竹地區高中入學需求量急遽增加。縣立六家高中新建南棟校舍工程已於2023年10月26日順利決標,規劃12月正式動工,預計2025年8月完工,屆時可增加9班供應量。 縣長楊文科表示,六家高中位於竹北市高鐵特區,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自2015年起六家國中改制為六家高中(附設國中部),招收竹苗區優秀學生。因應108課綱實施並提供更優質的就學環境,縣府和教育部共挹注2.7億元,拆除南棟老舊的2層樓12間教室,規劃新建一座4層樓、共36間現代化教室與空間的教學大樓。 教育局長楊郡慈說,目前六家高中每年級有7班,共21班,南棟校舍工程完成後,預計近3年內高中部將增加至30班,也就是每年級從7班擴增至10班。楊郡慈指出,縣立湖口高中遷校工程已在進行中,預計2025年校舍完工後可增加6班供應量。另外,縣府也積極向中央爭取國立高中增班增額。 六家高中校長江月媚說明,未來新南棟校舍的一樓將設置圖書館,二樓以上規劃行政辦公室、專科教室及普通教室。啟用後將提升增班量能,提供學生更多元的自主學習教室、多元選修教室和社團教室,可以有效解決現況學生學習空間不足的問題。
民眾李先生詢問,過世父親的遺產已在2022年辦理好繼承登記,為何2023年房屋稅單還是父親的名字?原來李先生繼承的房屋是沒有權狀、未辦保存登記的建物,無法在地政機關與土地一併辦理繼承登記,又未向稅務局申請變更名義,所以房屋稅籍仍是父親(被繼承人)的名字。 新竹縣政府稅務局表示,民眾繼承之房屋如為未辦保存登記之建物即須至房屋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辦理房屋稅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申請,並提供以下資料: 1.遺產稅繳清(免稅)證明書。 2.繼承系統表。 3.遺產分割協議書(依民法第1141條規定平均繼承者免附)。 4.法院核准拋棄繼承權證明書(無人拋棄者免付)。 稅務局提醒,常有民眾在辦理繼承時,只辦理土地而忽略未辦保存登記的房屋,導致房屋稅納稅義務人仍為被繼承人的名字。為避免困擾,請記得在繼承事實發生後儘速提出納稅義務人名義變更申請,以維護自身權益。
為改善關新竹市埔地區交通車流,緩解慈雲路、埔頂路、關新路等通勤時段壅塞的困境,新竹市東區光埔二期自辦市地重劃區面積廣達97公頃,日前工程進度已達45%,新竹市政府為確保公共設施工程品質,率領相關局處辦理工程各階段查核作業,以確保公共設施工程品質無虞。同時擔任跨單位溝通平台解決施工問題,調整工序優先施作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道路工程,全力達成提前2年,於2023年底前通車目標,以落實交通暢行,緩解關埔地區交通壅塞情形。 市府表示,為落實「交通暢行」施政目標,市長高虹安上任後隨即成立交通改善小組並親自擔任組長,召集專家學者及各相關局處首長定期檢討竹市各交通瓶頸路段與改善策略,其中優先開通光埔二期自辦市地重劃區內慈濟路延伸段至公道五路、關新路延伸段至柯子湖溪左岸防汛道路,即為逐步改善關埔地區交通建設的第一步,並朝2023年底開放通車為目標,以初步緩解慈雲路、埔頂路等通勤時段交通壅塞的困境。 市府指出,市府同時也透過新竹縣市溝通整合平台與新竹縣政府協調,並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議,將柯子湖溪以東新竹縣轄區內部分農業區透過都市計畫變更為道路用地,接續向東開闢關新路延伸段至公道五路,直接串連竹北、竹東往返關埔地區及科學園區車流,建設大新竹生活圈交通路網。 市府表示,光埔二期自辦市地重劃區面積廣達97公頃,施工介面多元且複雜,待開發完成後,道路、公園、排水、污水管線、滯洪池等公共設施由市府維護供公眾使用。因施工品質攸關公共安全與市民權益,故特別指派陳參議擔任工程施工查核小組召集人,並提高工程查核密度,於工程總進度達15%、30%、45%、60%、75%、90%均辦理查核,以確保公共工程施工品質。 地政處表示,工程開工以來,共召開四次查核小組會議,本次10月16日工程查核進度已達45%,除查核已完成工程項目及相關文書作業外,慈濟路及關新路延伸段道路相關工程為此次查核重點,要求重劃會及施工單位在確保施工品質優先之下,務必戮力以赴達成年底通車目標,同時恪遵環境、安全、衛生等相關規範,營造友善施工環境,極小化周邊社區及道路施工衝擊。 地政處指出,目前營造業均面臨缺工、缺料、發包困難等施工困境,為優先開闢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除商請重劃會及施工單位加強調派施工人員、器械進場外,市府亦多次主動積極聯繫電力、自來水、中油天然氣等管線事業單位優先發包進場施作。台電公司不僅配合市府政策將電力管線埋設於人行道下方,大幅減少道路電力人孔,更出動搶修單位優先遷移埔頂路部分路段電力桿線以利慈濟路延伸段銜接埔頂路道路工程施作;自來水公司則機動配合道路工程進度進場鋪設管線;中油天然氣發包作業歷經多次流標後,亦配合單獨優先發包慈濟路、關新路延伸段。 地政處補充,關新路延伸段穿越台鐵新莊車站高架橋下道路至柯子湖防汛左岸道路,需破除新莊車站既有圍牆、花台、側溝等設施以利道路及地下管線工程施作,市府與台灣鐵路管理局多次協商取得共識,除無償提供經管土地供作道路使用外,亦商請重劃會協助一併改善站前人行道空間,以利乘客停等通行。 地政處表示,工程施工介面與涉及單位多元且複雜,此次工程進度現地查核作業,不僅督導工程進度與施工品質,也是展現施工介面整合成果,並提供跨單位對話平台,公私合力共同面對施工困境與協商解決對策,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達成慈濟路及關新路延伸段提前於2023年底前開放通車之目標!
新竹縣竹北市縣政七街建案2023年10月17日晚間發生工務所前空地崩塌狀況,新竹縣政府當晚立即派員監督建設公司搶險,18日委託第三方單位大地工程技師公會現勘,縣府要求建設公司須24小時人力輪值,同時提撥一筆2千萬元責任保證金,並盡速提交搶險計畫,嚴厲把關。因17日崩塌位置在基地內,縣府也依照建築法第63條及第89條的罰則,對起造人、承造人、監造人各處以3萬元罰款。 「縣府一定與民眾站在一起。」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因為該公司施工不當造成塌陷問題,絕不容許再發生,如果工地不安全就絕對不能復工,也要求建設公司提出責任保證金,「沒有工安絕不復工」。楊文科也要求工務處緊盯建案,目前瓦斯及自來水管線都已安全,首要之務是塌陷之處要盡速恢復,希望基地可以穩定下來,請大家能夠安心,「我們也會持續來監督」。 新竹縣政府工務處一早邀集大地工程技師公會,到建案現場勘查,工務處代理處長陳盈州表示,17日晚上鄰房住戶發現有狀況,工務處即緊急派員趕到現場處理,新業建設公司則於1小時內搶險完畢。 陳盈州表示,縣府會全力要求新業建設做到當初復工時所提的承諾,該建案目前為勒令停工狀態,陳盈州也表示,為了整個基地周邊的安全,會要求建商用最快速度提出一個搶險計畫,搶險計畫的施工過程中,縣府也已強烈要求建商提撥一筆責任保證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透過嚴厲的把關,不容許下一次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陳盈州表示,縣府會嚴厲監督建商落實施工計畫,不能有怠惰的情形。 對於開罰的部分,陳盈州解釋,17日晚間的崩塌由於未涉及公共建設道路,為基地內的崩塌,因此依照建築法第63條及第89條的罰則,對起造人、承造人、監造人再各處3萬的罰款。陳盈州也說,現階段不可能談復工,會要求完成搶險後,再提復工計畫,復工的審查也會邀請專案小組的技師,以及周邊住戶代表一起開會,一定要求新業建設給住戶滿意的解決方案。 縣府委託中華民國大地工程技師公會技師前往勘查,包含大地技師吳重緯、古鴻坤博士以及住戶委託的土木技師拱祥生,18日均前往現場勘查。陳盈州簡述事故原因,他指出,15、16日發生的坍塌初判是因工地抽水流到水溝,而水溝破裂後,使大量土石往基地內沖,並影響瓦斯、自來水管線破裂,而導致路基流失,且在搶修路基過程中,基地的臨時電失效,無法即時抽水,因水位差產生第3次坍塌。本府已經委請大地技師公會鑑定事故原因,後續以鑑定結果為準。 吳重緯建議建設公司務必盡速抽水、維持一定的水位面,避免持續性的沉陷問題,並在基地外圍,施作CCP止水灌漿,請廠商以最保險的做法,把水封住。另外,後續水的排放也必須設法處理,除非確保水溝沒有孔洞、破洞,若有破洞造成水回流到地層,又持續抽水,未來可能會有更大的損失。 新業建設公司董事長卓勝隆、總經理簡福榮18日均到場,兩人也對造成社會大眾的不安而鞠躬道歉。簡福榮也說明自8月21日以來的三度塌陷原因,並承諾會強化觀測、加強水路、增加控管,並24小時安排人力值班,同時提撥兩千萬的責任保證金,「警惕我們自己不要再有任何閃失」。
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第二期研究大樓2023年10月17日舉辦動土典禮,新竹縣長楊文科、新竹縣政府衛生局長殷東成及多名貴賓等人親自出席儀式,祝福工程順利進行。楊文科表示,由於新竹縣幅員遼闊、人口持續增加,感謝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為縣民帶來完整的醫療協助,期待早日成為醫學中心。 這場動土典禮邀請出席貴賓包含教育部政務次長林明裕、國科會政務副主任委員陳儀莊、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立法委員邱泰源、立法委員林為洲、立法委員王婉諭、竹北市市長鄭朝方、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倪衍玄、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副院長蔡孟昆、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魏偉隆、譚俊彥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譚俊彥、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美玉等人,以及新竹縣議員林禹佑、蔡蕥鍹等人均親自出席,現場安排醒獅團表演,為開工動土儀式討好彩頭。 楊文科致詞時指出,典禮邀請前縣長鄭永金、林光華等人出席,他以客語諺語「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拜田頭」表示不忘前人投入,台大及院方很有人情味。楊文科也說,新竹縣從民國80年以來,增加將近20萬人口,出生率也名列前茅。楊文科表示,先總統蔣經國1980年前後到新竹科學園區視察時就曾說,科技從業人口增加就需要醫療,如今看到生醫醫院在院長余忠仁、台大校長陳文章、副校長張上淳等人的領導之下發展蓬勃,醫院的設置對新竹縣來說是很大的助益,他期待生醫醫院早日成為醫學中心。 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受訪時指出,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二期研究大樓未來動工完成後,生醫醫院竹北院區就能完全開放醫療量能,原先是地區醫院,明年預計爭取成為區域醫院,待竹北院區床數達到728床後,進一步爭取成為醫學中心。目前已提供完整的急重難症的醫療量能,未來會更擴大,也會提升醫療量能的品質,對於在地的生醫產業也會有很大的助益,未來新竹台大分院會完整躍升。 余忠仁也表示,目前生醫醫院竹北院區為中度級的急救責任醫院,未來會成為重度級的急救責任醫院,在各項需求包含加護病房、急診、創傷以及高危產婦、新生兒照護已經受到地方肯定,未來也會精進。 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二期研究大樓工程因疫情造成國內營建原物料及工資飆漲,加上缺工的影響,歷經9次流標,增加14億預算,最後於2023年8月決標,並於10月開工,預計於2027年3月完工。第二期大樓興建工程經費25.7億,包括地下2層、地上9層之研究大樓以及地上3層的連通天橋,為一、二期室內連通廊道,研究大樓預計提供特色醫療及轉譯醫學、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研究空間為主,並且納入行政中心、醫師辦公室及醫護宿舍,地下樓層則為機電擴充空間及停車場。二期研究大樓完工後,目前暫置於一期醫療大樓之行政中心、醫師辦公室及醫護宿舍即可遷入,屆時第一期醫療大樓將可全面擴展醫療服務量能,以全面提供急重難症病人就醫的需求。
新竹台大生醫醫院第二期工程2023年10月17日正式動工,新竹縣長楊文科出席儀式,除了期許工程順利,也提及台灣大學在竹北校地的問題,期望台灣大學能充分合理使用。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致詞時釋出善意,對竹北分校區已有完整規劃,「大家盼望的高中也有所準備了」周六校務會議將報告,下周也會到新竹縣告知規劃。 楊文科在動土儀式前受訪就提及,新竹縣民非常關心台大竹北校地的使用,他和新竹縣議會議長張鎮榮也持續與台大陳文章校長保持聯繫,希望台大可以充分合理使用土地,無論是給予高中設校土地,或是由台大設置實驗高中或是附中,「都是縣民所期待的」,他也相信台大陳文章校長會做通盤考量。 陳文章則在致詞中回應,對於台大竹北校區的願景是成為發展新科技的研發基地,智慧醫療也是其中的一環,他也承諾,已經準備好資金來做竹北校區的建設,且相關的規劃也會在本周六於校務會議中報告,預計下周會到新竹縣,與楊文科縣長、縣議會、縣民告知竹北校區的規劃,以及承諾投入的資金、相關建設的期程。 陳文章認為,新竹是科技醫療人文匯聚的區域,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校區,協助醫學中心的發展,而「大家所盼望的高中我們也有準備了」,從實體的教學、多元的學習先來協助新竹縣,預計明年初就會展開,他相信他不會辜負新竹縣縣民及各位的期望,「我們一起來努力」,打造新竹縣大新竹地區成為一個智慧科技健康的重鎮。 楊文科也說,對於陳文章校長的承諾,包含在週六校務會議對台大竹北校區提出完整的規劃,以及如何幫助竹北設立高中都有一套想法,「這是兩個非常好的消息」,畢竟已經延宕20多年的時間,今天終於有一個很好的答案,我們大家來期待有一個好的答案。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指出,依據教育部數據統計,竹竹苗區2027學年度高中入學需求為1萬8,071人,相較2023學年度多出2,200餘人,其中竹縣即占五成,顯見新竹縣設置高中提供就學需求的必要性。 新竹縣政府自2023年7月召開「推動國立台灣大學竹北分部建設工作小組」會議後,楊縣長便積極與台大校長進行溝通與表達需求,希望台大能在竹北校區設置高中,今日獲得回應,待下周台大正式答覆本縣,後續將持續積極推進高中設置相關程序作業,以回應家長期待。
新竹縣政府2022起規畫辦理「新竹縣新埔長照社福產創共融園區促參(BOT)案」,縣府社會處近日受財政部邀請,在其主辦的「長照設施促參商機座談會」中簡報該案,並進一步與相關專家及業者(潛在投資人)進行小組座談,期透過主題座談汲取市場投資建議,作為後續規劃、招商重要參考,以提高此促參案的招商成功率。 縣長楊文科表示,新竹縣老年人口截至2023佔總人口13.37%,雖相較全台人口老化程度為低,但新竹縣老年人口從2013年至2022年間,每年平均以3.35%成長率增加,即將邁入高齡社會,長照需求隨之增加,規劃布建長照設施及增加長照服務量能,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為活化原縣立新埔仁愛之家閒置空間(新竹縣新埔鎮忠孝路120號,面積2萬4972平方公尺),並因應人口老化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社會處自2022年起即積極爭取且獲財政部經費補助,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規定辦理「新竹縣新埔長照社福產創共融園區促參案前置作業計畫」,引進民間經營創意,建置從社區到住宿式照顧之完善長照服務體系,提供家庭、婦女、兒少、身障及老人等全人服務,創造社福與產業之共融園區,並在節省土地取得時間及成本前提下,改善人口老化、照顧弱勢及城鄉發展失衡問題,共創政府、民間及縣民多贏局面。 社會處表示,此案涉及長照營運、財務、法律及建築等專業,故以政府採購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辦理前置作業相關工作,依縣府政策需求,主要提供長照服務、社區交流及社福服務,應至少設置100床住宿式照顧及60床日間照顧服務,且提供相關社福單位進駐及與社區交流空間;為達收支平衡,另允許廠商經營附屬事業,如樂齡住宿、青創辦公、特色餐飲及觀光休憩等設施。 此案依據促參法相關規定已完成可行性評估核定,目前辦理先期計畫、招商公告等準備工作中,預計將於2024年初正式公告招商,公告前亦將辦理招商說明會,歡迎對此案有興趣的業者及民眾,持續透過社會處新埔長照促參案專區網頁(https://social.hsinchu.gov.tw/News_Content.aspx?n=205&s=249893),關注此案後續發展。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