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14期重劃區被譽為近期亮點發展區域,除了因去年才剛完成配地,土地購入價格門檻相對於7期重劃區較低外,加上台中巨蛋園區及洲際漢神百貨等投資案加持,帶動土地交易熱絡。14期土地交易件數從2020年開始增加,2021年已揭露交易也來到近百件,是台中各重劃區中最多。 觀察近期建商購買台中土地多以大基地下手,但最核心的七期重劃區因大面積基地已稀少,建商眼光已從一線戰區往外擴地,隨著台中14期去年完成配地,再加上有時程獎勵誘因,且重劃區在一開始配地後單價非最高點較好入手,因此也吸引北部建商進場。 2020年完成配地後土地交易量來到157件,今年更是成為台中重劃區最熱區域,交易件數來到99件,比第2名13期重劃區多出54件,也遠遠超過7期重劃區的13件,今年像國泰建設以7.75億元買下美和段住宅土地,換算每坪單價67萬元,創下美和段土地單價新高記錄,還有坤悅建設投資3.44億元、宏璟與鼎固富喜投資16.59億元等建商爭相插旗。 根據實價登錄揭露,今年6月出現一筆單價破百的商業土地,總價約1.4億元,換算每坪單價約116萬元,創下14期商業土地新高,但該筆基地面積小,推估土地交易價值應含鄰地整合效益。另交易也熱絡的敦和段,因近水湳經貿園區,今年實價登錄也出現一筆住宅土地創該地段高價的記錄,總價約2.7億元,換算每坪單價約78萬元。 從購屋行為觀察,台中購屋族除了偏好知名建商品牌所蓋的房子之外,從建築外觀設計到內部細節,甚至公共空間是否夠氣派有質感也列為購屋評估重點,這也讓近年台中住宅外觀與城市景觀相較其他都市更具特色,而台中14期除未來有購物中心及飯店的開發題材,具商業機能發展潛力外,其土地使用規畫較屬低密度、高綠覆率,建商在推案將朝向別墅或是興建高綠覆率大樓,預期各家建商也會端出各種吸睛的建築設計規劃來爭搶客源。
日前台灣高雄老城區鹽埕區「城中城」住商混合大樓大火,嚴重傷亡震驚全台,老屋都更與管理問題成為市場輿論與政府關注焦點。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近十年來全國住宅平均屋齡、屋齡30年以上老屋宅數占整體住宅比重等多項「房屋老化數據」全面走高。 十年來全國住宅平均屋齡增加7.12年;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宅數狂增187萬宅,較10年前大增7成以上;屋齡30年以上老屋占比10年更增加17.3%,目前全國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佔比已超過5成以上,其中,人口密集的首都「台北市」老屋佔比更高達71.4%,幾乎望眼看去呈現遍地是老屋的狀態,老屋問題已成目前政府與民眾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由於,大量老屋存在不僅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及發展,老屋產生的居住安全與管理維護也是一大問題。以居住安全來說,目前台灣的老屋大多是921大地震之前蓋的房子,普遍都有耐震力不足的問題,從2016年台南大地震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來看,北市府就曾估算,若是台北發生一樣地震,將會倒4000棟房子、死6萬人,傷亡將相當慘重。因台灣地震頻繁,目前人口密集、老屋眾多的都會區,推動都更已經是迫切的問題。 另外,台灣很多過往繁榮、如今沒落的區域都擁有不少老舊的住商混合大樓,現在都有很多經濟弱勢人口居住在其中,這些沒落區域的老屋普遍管理維護不佳,建商啟動都更意願也低,住戶更無多餘資金參與都更,不僅成為治安上的死角,一旦發生火災等公安意外,傷亡將難以估計,如何強化這些老舊大樓的管理維護與治安強化,也是各地方政府需要極力重視的課題。 目前看來,這幾年台灣推動都更效率緩慢,到今年9月底止,全台核定通過實施的都更件數僅960件,面對目前市場不斷增加且已高達近450萬的老屋宅數,台灣都更速度明顯緩不濟急。而且,雖然政府為解決都更推動緩的困境,在2017年5月10日公布實施「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改推速度較快的「危老重建」。希望藉由「危老條例」申請條件門檻相對「都更條例」來得低的優勢,如無「都更條例」1,000平方公尺的最小面積限制,而且又無須經過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長時間的審查,讓重建時程可加快不少。不過,雖然推動成效變快,但到今年9月底止,也僅審核通過1783件,想要藉此解決台灣房屋老化的問題,依然遠遠不足。 對於,台灣的老屋問題,未來還是需要政府提出更好的對策與強化跟人民溝通,包含各項獎勵、政策宣導等,讓全民更加了解都更後的資產增值、居住安全提升等各項效益,進而讓老屋屋主願意加入都更行列,不然台灣屋齡持續老化的狀況,恐怕將面臨無解的窘境。另外,針對沒落區域的老屋成為治安與安全死角的問題,地方政府也應編列更多經費強化老屋管理並協助進行再造與都更,否則類似「城中城」大火問題,恐將一再出現。 【陳傑鳴小檔案】 ★現職:屋比房屋總監 ★專長:房地產市場分析、買賣租賃策略評估 ★經歷:Ubee趨勢研究中心總監、APPLE HOUSE趨勢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證照:不動產經紀人
最近在整理統計資料,意外看到財政部針對營業人地址登記樓層最新統計。這份資料的有趣之處打破營業人登記刻板印象。 整體來說,1樓仍是大宗,可是在2~5樓,甚至更高樓層也頗受青睞,地下室也有一席之地;許多行業已不鍾情於1樓,寧可選擇較高樓層樽節租金,把預算轉往其他方面運用;更有意思的是,堅守1樓的業主以30年以上的老字號者為多,經營一定時間以上的業者反而勇敢轉向其他樓層,同時,都會區在高租金下,讓業者轉向其他樓層,中南部與花東地區的業者或因習慣,或因區域建物型態多為透天等理由,仍有9成以上仍登記在1樓。 在業種上,彩券、典當與檳榔業因為營業特性,多數仍維持在一樓,但某些營業面積大,例如月子中心與健身房,或是以專業吸引客戶追隨的產業,如保險、專利人與報關行等,就會轉進其他樓層,甚至於地下室以節省開支。 從統計觀之,足堪證明經營型態越趨多元;扣除店面租金高的因素外,原因有三。其一,多元型態的微型創業興起。新創者為求生存多數會精算成本,對於營業所在地也會斤斤計較。 其二,社群媒體帶來行銷革命。業主有舞台展示自己的競爭優勢,創造屬於自己的聲量與主導權,並能和客戶產生連結與互動。 其三,電商與外送平台提供了新選項。電商與外送縮短了企業與消費者間最後一哩路的距離,雖然抽成不低,卻也業主解決金流與物流的問題,促使選店更充滿彈性。 科技來自人性,也改變產業生態,疫情加速了消費者們轉向虛擬世界的趨勢,其逐漸衍生擴大的生態圈,無形中也帶來新商機。目前看來,經營者們在各式平台上重新拿回聲量與主導權。反觀店面雖然不可能完全消失,可是在高房價、低投報的後疫情下,房東們是得換換「一店三代,永遠不敗」的思維了。 【徐佳馨小檔案】 ★現職: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 ★專長:以淺顯方式解釋法規、政策與市場趨勢 ★出版書籍:《房市專家教你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30堂千萬房產課》 ★各大廣播、電視節目、新聞採訪競邀當紅專家
許多人在外租房子的都害怕遇到惡房東、擔心被扣押金,而房東在把房子出租時也怕遇到素質不佳、不定時交租的房客,房客在租屋時有什麼技巧呢?房東在出租房屋前該怎麼制定租金及找到合適的房客呢? 建議房東可以先上各大網站查看相似條件的物件租金大約落在哪,作為參考的依據,同時要考慮是否包含管理費、清潔費等等,也要了解房東和房客的權益義務。除了避免違反法令之外,在未來若發生租屋糾紛時,才能透過法條保護自己,這些都是必備的功課。 至於租屋族要注意哪些呢?租屋族在租房子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楚租賃契約內容,許多租屋族因輕忽租賃契約內容,而導致自己的權益受損。在進行簽約前需確認租屋地址跟實際房屋座落相符,以及租金、各項費用的計費方式,租期、繳付租金方式、房東所附加的相關配備,也要確認房東就是房屋的所有權人,以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二房東租屋的房客,因此在正式簽約前,雙方權利義務都應明訂清楚,以免後續發生糾紛。 租屋前事先了解周遭的環境也是一大重點,若是通勤族則要留意捷運、公車站與租屋處的距離,還有附近的生活便利性、治安狀況等等,建議可以在不同時間到租屋處附近觀察,替租屋安全多一層把關。 其實當房東不簡單,需花費心力整理屋況、約時間帶看、找房客,出租後還要擔心收不到房租的問題發生,建議可以找信任的業者協助包租代管,如房東可以委託永慶房屋進行包租代管服務,會有專員代理房東處理出租大小事,物件也會有更多的曝光資源,解決房東煩惱找不到房客、收不到租金等問題,讓房東們可以安心過上收租的生活。 而租屋時為了保障自身權益,建議可以找具有口碑的品牌,如永慶房屋針對包租代管之房東及房客從管理、曝光、法律諮詢到履約保證一次到位,房客的押金及房租都直接匯入銀行信託專戶,由第三方公正管理,雙雙保障房東和房客的權益。
台積電9日正式決議在高雄設立晶圓廠,一掃先前設廠懸而未決的不確定性,提早卡位不動產的投資人也彷彿吃下定心丸,順利搭上了房地產發展的頭班車。台積電高雄設廠成局,對高雄房地產所帶來的綜效,預期將大於台積電竹科、中科與南科各廠。 今年以來高雄不動產市場各月交易表現除了農曆春節及疫情嚴峻期間的兩個月之外,其餘各月買賣移轉棟數均較去年為佳,累計移轉棟數亦呈現正成長格局,年增率僅次於台南。 台積電設廠地點位於高雄楠梓煉油廠舊址,鄰近高雄捷運油廠國小及世運站,搭捷運前往市區商圈車程短、交通方便,這也是有別於其他台積電廠區特有的優勢。此外開車前往高鐵左營站、台鐵、上高速公路也都只要10分鐘,交通上的特點,也使台積電設廠效益不僅只有楠梓當地受惠,周邊行政區、甚至連高雄市區也順勢搭上設廠題材、聯袂受益。 設廠後人員居住需求分布會由廠區所在地向外延伸,對生活便利性與品質要求較高的主管層級多會朝市中心來找房,而對通勤及居住花費較為敏感的一般員工則多會選擇就近置產,房市發展因而將起連鎖帶動的效益。由買賣移轉棟數來看,楠梓地區今年以來累計移轉棟數已比去年同期成長了35%,周邊的橋頭、左營也分別成長68.2%及23.9%,顯示廠利多持續發酵中。 除了北高雄台積電設廠話題,南高雄亞灣區中石化開發計畫也頗受矚目,兩者皆為高雄房市加溫增添不少助力。截至10月為止,高雄市買賣移轉棟數累計年增率已達17%,僅次於台南的18.3%。火熱市況,讓高雄在六都中的交易量坐二望一。 今年南二都房市均有不錯的表現,成長契機都與開發設廠話題相關。目前高雄重大開發題材幾乎已篤定成局,後續開發過程中,隨著商圈發展與建設的同步發展,房地產也有機會持續受益,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張漢超小檔案】 ★現職: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 ★專長:總體經濟、市場觀察與分析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 ★經歷:品牌仲介趨勢研究員、國際地產市場分析師
全台房市自2018年Q3全面止跌以來,展開第6循環的回升走勢,房價在資金充沛丶利率偏低丶製造業回流的環境下,由房市三寶(土地丶廠辦丶商辦)帶動上揚,歷經一年半的初生段走勢,2020年開始至今,住宅市場在剛性需求支撐丶營建成本高漲丶通貨膨脹保值心態等利因環境下,展開一波較強勁的上揚,全台土地市場丶商用市場丶住宅市場丶全面價量齊揚,房市正式邁入景氣技術第6循環的主升段。 2021年房市表現共有8大利因,而2022年將面臨7大挑戰因素考驗。回顧這段房市回升行情主要建立在8大基本面利因的帶動基礎上: 利因1:中美商戰引發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帶動台商製造業回流榮景。 利因2:台商資金回流與租稅大赦引發的資金大回流,帶動搶購土地風潮。 利因3: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強勁,帶動購屋需求。 利因4:近幾年國民每人平均所得大幅提升,帶動購屋能力。 利因5:產業鏈南移助漲基期較低中南部,帶動全台蛋白區全面翻揚。 利因6:兩代不同堂趨勢大爆發,帶動市場強勁的剛性需求。 利因7:營建成本高漲與通膨隱憂,帶動自住丶換屋丶投資保值的搶購風潮。 利因8:景氣循環由2018年Q3止跌點回升,帶動另一波段的技術回升行情。 2021房市在疫情蔓延中逆勢上揚,在上述基本利因帶動下,全台各都各區各類產品價量齊揚,可謂遍地開花丶勢不可擋,這就是上升趨勢線中主升段的明顯走勢,預期全台房價平均上漲達10%以上,全年交易量也將上看35萬棟。然而此波主升段行情能持續多久?2022年能否延續2021年的漲勢?預測2022年房產走勢將面臨7大挑戰: 挑戰1:全球QE縮表資金回收 美國聯準會(Fed)今年9月決策會議,在通膨憂慮升溫之際,應該在11月中或12月中開始縮減於新冠疫情期間所推出的刺激措施規模。經濟學家認為,Fed將在11月會議宣布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機制,甚至可能當月就實施,縮減步調可能為每月150億美元,明年7月完成,一旦QE提前縮表,勢必影響全球資金流動,間接抑制泛濫資金流入股市與房市。 挑戰2:通貨膨脹與營建成本大增 全球性通貨在油價與大宗物資大幅上升帶動下,通貨膨脹指數上升,通膨初期對房市有保值心理的激勵,通膨中期會帶動搶購風潮,末期銷售率下滑,產生停滯性通貨膨脹,就會對房市產生不利影響,目前看來,台灣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在3%範圍內,若2022年通膨超過5%,且營建成本又持續上升,對房市就會是嚴峻考驗,能否轉嫁至市場是一大關鍵。 挑戰3:利率上升壓力 一旦全球QE提早縮表,為求資金逐漸回收,緊跟而來就是利率提升的壓力,當然利率回升初期會較溫和,對房市的影響較有限,但對市場中期而言,就會是一大警訊。惟利率上升與否,央行已表態,應視通膨壓力丶國際利率走勢丶國內產業競爭力等3大因素的影響層面而定。 挑戰4:蛋白區漲勢動能是否持續 此波段住宅市場由中南部及蛋白區領漲,也是市場的主要推升動力,兩代不同堂趨勢增進市場需求量能,但持續動力有待換屋需求量能跟進,否則市場持續推動量能將面臨蛋白區房價是否會漲不動的挑戰。 挑戰5:預售市場假性需求爆增與房市超熱 房市循環中主升段走勢另一特色就是短線有利可圖的炒作,尤其近年中南部漲幅較高,成為預售紅單短線炒作溫床,雖有政策打炒房抑制紅單措施,但在稽核困難情況下,紅單炒作依然猖獗,若此現象持續擴大,房價將會縮短主升段的持續動能,上升趨勢線就會提早終止。 挑戰6:政策打炒房升級 2020年不但有實價登錄2.0丶房地合一2.0丶央行三度限貸等打炒房措施,但因房市漲勢難擋,面對地方選舉與民意壓力,政策面若加重打房力道,若力道過猛就會有硬著陸的危機出現,因此,政府政策宜小心謹慎,購屋者也得戰戰兢兢的面對挑戰。 挑戰7:兩岸衝突性增高 近年來中美商戰持續加溫,台美友好關係增進,引發中共軍機不斷擾台,且情況有增無減,在中美夾縫中,台灣處境非常艱難,一旦有突發性衝突產生,對台灣經濟與房市都會產生立即性的影響,雖然機率不會太高,但也是房市長線發展觀察的重要指標。 綜上7大挑戰因素,對2022年台灣房市將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當然,若是所有不利挑戰因素都能化解或趨緩,2022年房市就有機會延續第6循環的主升段行情,將持續延伸價量俱揚的市場走勢,一直到2023年,若各大不利挑戰因素能一一排除,此波循環的多頭行情就有可能延續到2024年。
新成屋房價帶動中古屋房價已是常態,但真的是如此嗎?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台中市0~5年的新成屋,與5年以上的中古屋,整體價差達21.2%,其中,中區落後高達85%,一坪價差高達14.2萬;東勢區落後64.1%,梧棲區落後40%,新舊差距之大值得注意。 中區是一個位於精華地帶的舊城區,因為建地不足,近幾年少有新建案推出,因此新成屋就相比中古屋而言價差很大,而緊鄰中區的西區,受惠生活機能和重大議題帶動,交易量強強滾,但由於「由鉅大恆」、「富邦天空樹」等豪宅交屋影響,拉開新舊屋價差。 另外,外圍地區的東勢價差比排名第2,原因在台中建商近年搶攻首購需求與區域性自住客,轉往市郊外圍房價低基期區域開發,過去屬於透天市場的東勢,近年大樓新案動作頻頻,逐漸站上2字頭,另由於先前大地震影響,一定年份的中古屋還是帶有抗性,因此形成價差。 至於排名最末的神岡區,神岡區受惠於擴大神岡都市計畫產業園區、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2期,帶動外圍就業機會,房地產間接受惠,中古屋也被大幅帶動,目前透天預售屋總價1880萬元起,但由於是預售尚未交屋,因此價差呈現負數比。 至於新舊比持平的大甲區幅員廣闊,各區塊價格落差很大,像是今年出現好幾比新屋成交的長壽路區段,位在大甲最北邊,已經在苑裡跟大甲的交界,新屋僅落在14~16萬左右,如果是正市區,大甲國小國中一帶,生活機能良好,新成屋大約會到25萬左右,大甲正市區的中古屋可能還比北邊郊區的新成屋價錢高,整體平均之下,才會呈現這樣的數據。 【謝欣亞小檔案】 ★現職: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東森房屋整合行銷部公關副理 ★經歷:今周刊品牌公關、康健雜誌公共事務副理 ★專長:擅長運用在地深耕的東屋專家見解,結合時事分析,帶給民眾在地第一線的房產資訊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10月分數續增至43.1分,較9月(42.2分)成長0.9分,分數連續4個月走升,對應燈號持續亮出代表「復甦安全」的綠燈。風向球六大構成項目中,只有預售屋推案量一項分數下滑,新成屋戶數、待售建案個數、議價率、來客組數等四項分數上揚,另成交組數分數則持平。 10月新建案市況相當穩定,買、賣雙方變動幅度不大,不過賣方惜售姿態愈來愈高,導致待售建案數快速減少與房價跳漲,供給量依然偏向緊繃,但要注意價格若漲得太快,銷售面可能會遇到瓶頸。 10月預售屋推案量能仍大,高達約900餘億元;雖然案量不如9月,但指標建案數量卻更多,其中單一案量逾15億元以上的指標案為台北市-大同「亞昕華威」、大安「潤泰大安富陽」和「朗朗台大」、內湖「光里蘊」、新北市-板橋「僑蓮雄鋒」、「文化金鎂」和「三松Jade Park」、中和「台灣科技公園」與「弘暉大禧」、三重「樺輝品世界」、新莊「海研A3光點」、泰山「朗朗城心」、五股「天空之邑」、桃園市中壢「昭揚大耀」與「威均青塘園」、桃園「悅峰華」、龜山「維持魯威」、龍潭「石門湯旅」、大園「威均帝璽」及「嘉鼎綻」、蘆竹「新潤捷韻A10」、「大築文滙」和「大華首捷」。 10月新釋出的成屋案戶數也往上衝至逾800戶,但單一案量逾15億元以上的指標案只有新北市-新莊「榮馥大院」。 由於近期價格跳漲得太快,部份業者擔心「今日完銷,明天就後悔」,開始吹起惜售風,有些建案邊賣邊漲價,有的則是直接封盤、或者先撤場不賣,以致於線上待售的住宅建案數量急降至1200個以下,分數連2個月上揚。 【旺季市況續熱 人氣與買氣俱揚】 而10月議價率則微幅減少至約11.9%,較9月縮小0.2%,分數因而上升。議價率縮小的主因是成交價持續上揚,由於新開賣的建案價格普遍高高掛,若有平價建案推出就會迅速被掃光,就連過去爹不疼、娘不愛的社子地區,竟罕見出現秒殺案。 至於市況方面,10月住展風向球追蹤的指標建案平均來客數續揚至38.9組/週,較9月(33.7組/週)增加6.2組/週,已連續4個月正成長,且為今年來最高水準。看屋來客量衝高的主因,與10月為購屋旺季、連續假期較多,以及指標建案積極釋出廣告吸引來客等因素有關。 10月住展風向球追蹤的指標建案平均成交組數上揚至4.0組/週,較9月(3.8組/週)略增0.2組/週,成交組數亦已連續4個月正成長,唯對應分數與9月相同。近期除了剛性需求買盤穩健外,受到通膨預期影響,購買力更強的置產客群買盤已成為支撐房市的第二隻腳。 由於近來多頭氣勢強盛,建商「怕賣太便宜」的心態濃厚,「先觀望、緩推案」的味道逐漸萌芽,畢竟晚些推出價格更好,推案急迫性並不強烈,因此Q4推案量可能會比Q3少,供需失衡的狀況恐怕還會再延續一段時間。 【何世昌小檔案】 ★現職:住展雜誌研發長 ★專長:房地產市場分析、新建案市調 ★經歷: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
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一拋出,雖然八字還沒一撇,但新竹人已歡聲雷動,其實新竹升格最大的卡關因素,就在於「人」!2018年大新竹地區人口才突破百萬大關,由於地方制度法第4條明定「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所以在沒有修法的情況下,升格之路恐怕還有得走。 話雖如此,近年原本就飆高的新竹房市似乎又要蠢蠢欲動。光看新竹近十年的房價變化,就知道新竹已不可同日而語,觀察內政部的買賣契約價格資料,新竹市十年前平均單價約16萬,到今年已站穩2字頭,平均每坪21.6萬元,漲了34.4%;而新竹縣的縣政中心竹北市,更從16.3萬漲到24萬元,增幅47.4%。 受竹科園區的高薪就業發展帶動,竹北的豪宅表現也令人驚豔!竹北當地知名的豪宅系列「若合山」,今年20樓戶成交單價就高達57.7萬元,不僅創下該社區新高,也是今年新竹最高單價的豪宅交易,漲勢相當強勁。 不僅高價市場勢如破竹,新竹自住剛性需求也很火熱,從去年預售案場的排隊人潮,就可以看出竹北購屋族的恐慌,連貴婦們都爭相開群團購買屋,也難怪消保官要出手稽查,就怕不肖業者惡意炒作房價。如今升格尚未明朗化,但不少屋主已出現惜售心態,就想賭賭看升格之後,會不會再有另一波增漲空間。 會有這樣的期待,不是沒有原因,對照鄰近的桃園,2014年底升格直轄市後,雖然遇上房價修正,但均價還是從2015年Q1的每坪18.9萬元,漲到今年Q1的20.5萬元,6年來已有8.5%的房價漲幅,依此類推,若新竹升格成功,未來的房市表現頗令人期待。 其實新竹房價十年來會有3~4成以上的漲幅,除了產業進駐,高薪人才聚集,也包括近年的建設利多,像是新竹縣的「建設五支箭」,包括AI智慧園區、台知園區、竹科三期、高效能焚化爐、生命禮儀園區,都已經有初步進度;看上竹北的消費力,大遠百竹北店預計年底開幕,屆時將成為新竹縣第一座大型購物中心。 其實升格,並不是數字遊戲,科技產業帶動了區域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的同時,建設資源、交通配套,是否能同步提供優良生活品質,均衡的消費能力,和社會福利,讓市民能未「升格」先「生子」,第七都之路才可望越來越近。 【張旭嵐小檔案】 ★現職: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 ★經歷: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東森渡假村行銷經理、TVB歐洲台普通話主播、東森新聞記者 ★Podcast:嵐姐好家在 ★學歷:英國羅浮堡大學行銷碩士、世新廣電系 ★專長:房產趨勢、社會觀察與分析 ★證照:就業服務乙級技術證照、租賃住宅管理人員證照 ★出版書籍:不買豪宅買好宅(商周)
每年的房屋稅開徵時,有幾間房屋,就會有幾張房屋稅單,很正常。但是,地價稅開徵時,同一縣市總是開成一張,讓所有權人擔心是否漏繳,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地價稅是累進稅率,所以將個人名下土地稅總歸戶,方便課徵累進地價稅。 奇怪的是,同一個社區,如果有兩戶以上,為什麼建物所有權狀會分開,但是土地總是合併成同一張?讓所有權人超沒有安全感,擔心賣掉其中一戶,土地權狀無法分辦,結果土地被賣光光,心驚膽跳。更有人以其中一戶申辦銀行貸款,結果一間房配二戶土地持分,被銀行錯誤抵押權設定,當第二戶再申請貸款時,才發現沒有土地持分可辦理。 所以,不管是買賣或是貸款,土地持分的分配錯誤造成張冠李戴,屢見不鮮,一直到92年間,內政部發佈函令,同意所有權人,可以讓同一社區,多戶房屋的所有權人,土地持分可以「分開繕狀」,讓這個困擾迎刃而解。爾後,同一社區,有幾戶房屋,就可以主張核發幾張土地權狀正本,讓錯誤不再發生。 另外,在土地登記規則第66條,除了分別發給土地權利書狀外,並於書狀內記明其權利範圍,也可以避免土地持分分配錯誤發生。 當然,92年以前取得的所有權狀,如果有相同的困擾,所有權人也可以拿著土地所有權狀正本,向管轄地政事務所申請分別繕狀,免除擔心及疑惑。 【鄭文在小檔案】 ★現職: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 ★學歷:淡江大學企管系 ★經歷:新北市地政士公會公共關係主委、正業建經有限公司負責人 ★證照:不動產經紀人、地政士 ★專長:不動產稅法、不動產登記
中時新聞網 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