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原是年底購屋旺季尾聲,但政府「打炒房」政策獲成效,部分民眾購屋態度轉趨觀望,讓市場買氣稍見冷卻,根據各家房仲統計內部成交資訊,紛紛出現月衰退現象。如永慶房產集團1月交易量較年12月減少6%;住商機構與上月相比略減6.9%;台灣房屋集團1月整體交易量月減1.9%;信義房屋1月房市買氣則維持穩定,交易量大致較12月持平。
根據永慶房產集團根據內部交易統計,與12月相比,七大都會區交易量中僅台北成長7%以及新竹縣市量增2%,其餘都會區均呈現量縮,新北減少4%,桃園量縮7%,台中減少9%,台南與高雄則量縮13%與9%。
住商機構企畫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低利與高成數帶動本波買氣,不過央行在上月初打炒房政策與後續一系列行政院部會配套,對買方信心產生影響,加上年關將至、疫情再起,種種因素都讓交易趨緩。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謝志傑說明,去年12月行政院陸續推出健全房市方案,一連串的作為都是為了減少房市的投機炒作,不影響一般購屋者需求,但部分民眾的確因「打炒房」政策而選擇先暫時觀望,加上農曆春節將近,放緩購屋腳步,讓1月交易量小幅減少。不過,政府積極「打炒房」抑制投機,持續產生正面影響,讓房市回歸供需基本面,加上少了投機炒作,房價波動小,更有利於自住、長期置產買盤進場,房市能健康發展不是壞事。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12月央行祭出限貸令,雖然主要針對投資炒作而來,不過買方心態已逐漸產生變化,多少會期待有投資客拋售,或建商降價等機會,因此不僅追價意願不高,出價也相對保守。不過看房、賞屋的腳步並未放緩,屋主也仍惜售,讓價空間也不大,買賣雙方對價格沒有共識,是造成月交易趨緩的主因。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分析,本月房地產交易基本上仍不脫政府打炒房限令的影響,六都中有四都交易持續衰減。台中與北市在房市利空反應過後,釐清政策主要是針對炒房、中古房市影響有限時,交易量便開始回升。至於桃園,主要是受到「部桃」疫情因素影響、部分客戶有延後看屋交易的現象。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