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價負擔超標,最新內政部公布數據顯示,台灣六大直轄市房價通通超出合理負擔範圍,對此,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竟表示「不嚴重」,引起市場相當大的討論。但對於台灣房價負擔高嗎?相信不用說,大家內心應該都有底。
雖然內政部公布去年第3季台灣房貸負擔率36.76%,仍低於2016年Q2的38.9%,尚未創新高,但購屋者應該可發現,最新一季的房貸負擔率數值跳升相當快,不僅較Q2提升2.12%,也較2019年同期增加2.03%,顯見2020年全台各地房價大漲下,民眾買房負擔已開始有大幅攀升情形。
觀察政府公布的資料可發現,到去年Q3為止,台灣各縣市的購屋負擔中,以雙北市買房負擔最重,「台北」房價所得比高達15.29倍,遠高於全國的9.19倍,房貸負擔率高達61.14%,等於家庭可支配收入超過6成都需要拿來繳房貸,台北家庭房價負擔能力明顯已經有過低的狀況;至於,「新北市」目前民眾買房負擔也不輕,房價所得比也高達12.16倍、房貸負擔率48.63%,也逼近5成。目前在台灣,薪資追不上房價上漲速度,已經成為民怨之首、社會一大問題。
而且,從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最新房貸統計資料還可發現,去年(前3季)全國主要購屋貸款族群中,雖普遍仍以年收入100萬內為購屋主力,但比重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已較2009年有統計開始的62%,下滑到去年56%,減少了6個百分點,其中,高房價的北市更是驚人,去年竟僅有45%的購屋貸款者年收入低於百萬,而且,還已連7年低於5成。由此可見,目前台灣房價高漲,頻創歷史新高的狀況,已讓民眾購屋壓力確實越來越重。雖目前仍有過半的民眾不用年薪百萬即可買房,但若未來房價持續飆漲,也許再過10年,年收入沒百萬在全國想買房的佔比將首度出現低於5成的狀況,情勢將相當驚人。
對於,目前房價漲勢不停歇,購屋負擔攀升,還沒買房的民眾該硬著頭皮買房嗎?對此,筆者建議民眾還是要先考量自己負擔能力。由於「貸款負擔率」是指「每月房貸」佔「家庭月可支配得」的比率,國際上認為合理房貸負擔率應為收入的3成左右。購屋者可以想像,如果每月房貸負擔高達家庭收入4成,甚至5成以上會如何?那勢必將以其他消費支出做替代,一定會影響購屋人的生活水準。一旦家庭收入來源面臨中斷或有急需時,就有很大可能需「賣屋求售」,甚至「賠錢售屋」。民眾看到房價高漲,想硬著頭皮買房前,還是要審慎,避免買了房,後面繳不起房貸,成為一場噩夢。
建議若民眾真有購屋需求,可以審視自己的負擔能力,並先調整自己的購屋期望,將過去想買足夠坪數、房數「一次到位」的買房心態加以轉變,不妨先從房價較低的郊區或中小坪數,如:20多坪的2房物件入手,除以「通勤時間換空間」外,還可以降低每月房貸負擔,隨著收入的增長,再進行換屋,才有機會逐夢踏實。
【陳傑鳴小檔案】
★現職:屋比房屋總監
★專長:房地產市場分析、買賣租賃策略評估
★經歷:Ubee趨勢研究中心總監、APPLE HOUSE趨勢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證照:不動產經紀人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