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屋比房屋提供)
屋比房屋總監陳傑鳴。(屋比房屋提供)

近期房市熱,各地紛傳房價走高訊息,日前就有網友投稿臉書《靠北建商2.0》,說這一陣子都在看房,中古、預售、新成都有看,就發現有中古屋,屋主開價硬是比預售屋貴3~400萬,即便提供實價行情資訊給屋主,想跟屋主說價格開太高了,但屋主卻直接嗆說「房價漲了」、「實價登錄只是參考用」,讓網友相當吐血。

其實,這位網友的遭遇並非是單一案例,觀察最近市場可發現,目前台灣主要都會區包含預售屋、新屋到中古屋,都有價格調漲的狀況,甚至,市場中還不乏屋主大幅開高價,然後還不給砍價或議價空間極低的案例。種種近期情況都讓過去幾年習慣出低價談價的購屋者難以適應,不知道該如何出價買房。

由於,實價登錄在2012年8月正式上路以來,許多民眾買房都會參考實價登錄。但是因房地產買賣過戶與政府機關作業需要時間,實價的價格資訊往往落後市場約1~2個月。在房市差的時候,想買便宜的購屋者,只要參考實價往低價出價就有機會買到房,但市場快速轉好時,就容易產生「追價不及」或甚至「無價可參考」的狀況。舉例來說,近期房市因買氣走高,房價開始出現上揚,不少知名社區半年來成交行情漲幅甚至可達1~2成,購屋者憑藉落後市況的實價資訊去出價,不是買不到房,就是出現搶不到房的狀況,往往出價了沒達到屋主期望,就是有其他組買方出價更高,把房屋買走。

由於,民眾買房無論「自住」或「投資」,無不是希望以合理的價位購得資產,但是出怎樣的價錢才是合理的?買房子如何判斷市況、資訊才不會花冤枉錢,甚至套牢呢? 以下幾種「多頭市場」出價注意事項,提供給想在「行情上漲」時買房的民眾參考。

【注意1:找房一定「先比價再看屋」,並把握預售》新屋》中古屋的大原則】

對購屋者來說,出價前最重要的是掌握行情資訊,而所謂行情包含了「待售價格」與「成交價格」。除了同社區、同案子的價格須掌握外,週邊類似產品開價與成交行情價格也需一併參考,所謂「貨比三家不吃虧」,這樣內心至少就有一個底,知道怎樣的價格才不誇張。

另外,一般來說,多頭市場,在同區域相似的環境條件下,不同產品的價格,大致會呈現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的狀況。民眾看屋買房時,如果同區域、環境差不多的中古屋價格比預售屋、新成屋還貴很多,就可能有開價過高的狀況。

【注意2: 觀察二手市場「好賣」與「難賣」的房屋類型】

購屋者買房時,如果想知道購買的產品保值性、市場性,一定要花時間研究區域需求與二手市場的狀況,了解什麼樣的房子交易熱度最高,是2房、3房的首購產品最熱?還是大坪數的4房以上的高總價產品?另外,對於目前區域網路上掛售最多、掛售最久還賣不掉的物件,更需特別留意,因為這類產品,不是價格缺乏合理性就是在區域內缺乏市場性,如果輕易追價購買了這類產品,未來想脫手不僅難度會增加,價格也很難達到期望。

【注意3:考量市場趨勢與增值潛力】

房市買氣變熱、房價逐步墊高時,單看落後市況1~2個月的實價成交資訊往往會趕不上房價的變化,因此,建議購屋民眾如果發現官方買賣移轉數據與房價指數都持續走高,加上經濟、就業數據明顯好轉時,就需有所警覺。如果發現中意的房子看屋的人很多,或是連續幾間房子出行情價都還買不到時,一旦遇到喜歡的房子,在確認區域內有許多建設題材,具有一定未來性與增值潛力時,就可以考慮用近期成交行情的高檔區來出價,只要屋主還沒感受到房市轉熱,購屋者就有機會在房市上漲前一圓購屋夢。

【注意4:購屋者本身認為價錢合理嗎? 值得嗎? 】

買房子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辛苦賺的,因此,買房一定要感覺值得。多頭市場買房除上述注意事項要留心外,心裡對房價的認知與感覺也很重要。即便心儀房子比市價貴,但如果感覺對了,只要價格別太誇張,多付出一點也是可考慮的。

【陳傑鳴小檔案】

★現職:屋比房屋總監

★專長:房地產市場分析、買賣租賃策略評估

★經歷:Ubee趨勢研究中心總監、APPLE HOUSE趨勢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證照:不動產經紀人

(房產網)

#房價 #出價 #房市 #買房 #陳傑鳴

也許您會感興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