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近期將行政院2022年4月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納入議程排審,要趕在2023年元月會期結束前通過修法。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坤成認為,這種不顧產業發展蠻橫式修法,對房市更是雪上加霜。
行政院於2022年4月拍板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主要有「限制換約轉售」、「重罰炒作行為」、「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管制私法人購屋」、「解約申報登錄」等五大措施。謝坤成指出,修法內容爭議極多。,公會多次向內政部提出建言,均未獲得正面回應。
謝坤成表示,針對修法措施,該會疑慮及建言如下。一、「管制私法人購屋」這條將影響依法設立「不動產買賣業」之公司生存與員工生計,對私法人已簽訂買賣契約進行中之個案,若無法補取得內政部許可,無法過戶,必出現交易糾紛。另外也會影響私法人透過承購住宅方式辦理都更危老整合開發。
二、限制預售屋、新建成屋契約讓與或轉售,則忽略購買人經濟變故、家庭因素、調職等非自願情形,限制人民財產權處分的自由。他說,.政府為防止炒「轉售獲利」作,去年7月已實施重稅,課徵房地合一稅2.0,針對5年內法人獲利課徵45%~35%的重稅,連一定條件下的股權交易,也納入課稅,繳納房地合一稅後的盈餘分配,還要再繳28%的所得稅,
所以實質稅率已達60.4%,已達殺雞儆猴之效。
三、他認為,「重罰不動產炒作行為」這條所臚列之各項行為,均過於空泛與模糊不清,可以隨時因人主觀而彈性擴張解釋,政府何必製造陷阱、羅織入罪? 法律應該要保護人民。此次修法針對「炒房」部分,並沒有明確標準,屆時將造成人民無所適從;再用重罰、可以不負責任的檢舉制度,更是侵害人權、造成檢舉浮濫,徒增不動產交易糾紛。
他說,違犯本條規定之所有行為人,均連坐受罰,罰額高達一百萬元~五千萬元之罰鍰,相對賣房所得報酬獲利,除違反比例原則外,更可因違規行為的彈性擴張解釋,讓所有不動產從業人員均籠罩於執業恐懼之中,讓人不敢再從事不動經紀業。
謝坤成認為,建商與代銷業者也不認同炒房客,但處理房價的問題,必須對症下藥。他特別建議政府不要把「打炒房」修成「草打房」,為了行政便宜、不想管理,以「一刀切」式的認定,且法案施行並無日出條款,貿然施行有失周延的法案,恐將釀成大風暴。
他說,現在房市交易冷卻,此時在推執行上極有爭議的修法,加上央行貸款成數限制,不動產相關銷售勢必受到衝擊,中小型建商籌嘸資金,在金流中斷的情況, 難逃倒閉命運,屆時爛尾樓案恐將叢生,更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