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官方統計第2季房價所得比資料,全國房價所得比增加到9.69倍,若和2019年第4季國內疫情發生前相比,房價所得比增加約13%,其中增幅最大的幾乎都出現南台灣,「南高屏」房價所得比較2019第4季增加29~31%,由於過去房價基期低,因此遇到一些題材發酵後,房價上揚幅度也相對大。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南部地區受到科技業大廠投資議題激勵,房市吸引許多資金投入,帶動地價與房價走揚,加上去年疫情後對於通膨預期強烈,原物料與工資等造價上揚,也都反映在房價上,尤其過去房價基期越低的區域漲幅越大,反映在房價所得比統計也出現上漲幅度較大的現象。
比較疫情前後的房價所得比統計,2019年第4季全國的房價所得比為8.58倍,疫情後則增加13%,今年第2季為9.69倍,一般家庭要9.69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一間房子,困難度比疫情前增加13%。統計國內各城市的房價所得比變化,疫情前後增加最多的是高雄市,房價所得比從2019年第4季疫前的7.11倍,增加至9.34倍,增幅達31%。
第2名則是台南市,房價所得比從7.19倍增加到9.36倍,購屋負擔增加30%,第3名則是屏東縣房價比從5.29倍增加到6.85倍,增幅達29%,這波房價所得比增加幅度較大的區域,都落在南台灣的縣市。
至於房價所得比漲幅相對較平緩的,大多是房價所得比較高的區域,新北市從11.72倍增加到12.82倍,增幅9%,若以最新的房價所得比來看,疫情前僅有3個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超過9倍,但今年第2季已經有8個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超過9倍,疫情期間房價的確漲勢驚人。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台灣城鄉差距大,而近年房價漲勢全台遍地開花,雙北以外縣市薪資偏低,也會擴增房價所得比,預算有限的民眾有心買房還是可採購置預售屋、優惠房貸方案、寬限期等方式,但亦要盡可能累積資產,購置物件上也不要好高騖遠,先求有再求好,築巢夢倒也不必過份悲觀。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