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南澳地區24日下午發生6.5強震,全台感受劇烈搖晃,然台灣有許多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許多民眾擔憂頻繁的地震,恐將損壞房屋結構,根據《災後住家房屋自我檢查手冊》,可透過3種方式,在地震後自行檢查住宅結構安全。
台灣地震活動十分頻繁,經過921大地震過後,政府開始正視防震的重要性,逐步開始推動危老都市更新,由於在921前的建築耐震設計標準較低,建築結構也從921地震後開始全面性檢討。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逾30年的老屋已有超過450萬戶,其中以台北市71.4%的比例最高,新北市77.7萬的數量最多;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曾言,以當前台灣老屋的增長速度,恐怕再過10年,30年以上的老屋會超過600萬戶,占台灣房屋總戶數的75%。
昨(24日)宜蘭南澳地區發生芮氏規模6.5強震,全台逾十縣市皆有4級的震度,大台北地區也明顯感受搖晃,所幸僅一處荒廢多年的老舊磚造房屋倒塌,該處未有人居住,並未造成傷亡。
然台灣作為地震活動頻繁地區,儘管此次並未造成傷害,但每一次地震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仍不容小覷,根據《災後住家房屋自我檢查手冊》,震後住宅結構可透過3種方式檢查,分別為一、查看整棟大樓,二、從一樓開始檢查,三、檢查各種層柱、樑、剪力牆、樓版。
首先查看大樓是否有損害,詢問樓上或樓下有沒有損害,再從大樓整體來看,是否有異常傾斜、沉陷的現象發生,接著再細看有沒有門窗被擠壓變形,或是牆壁有無龜裂、柱、樑、樓版有沒有裂痕。
接著從一樓開始檢查,檢視柱子是否有嚴重裂縫、混凝土被壓碎剝落或是鋼筋外露等情形發生,其中又以一樓為開放空間的挑高大廳,或是改建為超商、餐廳等建築物應特別檢查。
最後在檢視各樓層柱、樑、剪力牆、樓版等結構。觀察柱子是否有四十五度或交叉的斜向裂縫,甚至是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現象,而樑和樓版也同樣以此方式去檢視,不過若是柱與柱間距較大,下面無隔間的長樑,中間有垂直裂縫,只要沒有明顯下垂變形,在震後修復即可。
四者中最重要的剪力牆,由於是抗震的重要結構元件,只要出現一道或多道近似四十五度的交叉裂縫,甚至上下錯位、混凝土剝落、鋼筋外露等情形,須盡速處理。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