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實價登錄揭露,去年11月東北角的瑞芳小鎮,出現一筆總價上億的房地交易,實價登錄資料中,明載該筆物件為長照中心,經比對後為明燈路三段的「頤瑞老人長照中心」,該中心全棟建坪約367.5坪,地坪約177.9坪,屋齡約11年,被2位自然人斥資1億元整買下,成為瑞芳自2017年10月以來,睽違3年多首度登上億元大關的房地交易。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整發現,近一年來有關照護機構的交易並不罕見,除了瑞芳的「頤瑞長照中心」外,今年2月台南新營包含「蝴蝶康復之家」在內的復興路房地,也以總價9,000萬元成交;而高雄梓官的「安家護理之家」所租賃的房地,今年4月亦被人以4,500萬元買下,據悉目前上述照護機構都仍保持營運。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陳定中指出,依《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等相關法規規範,照護機構需有夠大的樓地板面積,對於動線、設備、隔間、消防等也有更嚴謹的要求。以平均照顧人數40到50人計算,照護機構所需使用坪數動輒300坪起跳,因此覓點不易,一旦找到適合的落腳處,大多傾向長期經營,對投資人而言,是可穩定賺取租金的置產選擇,且這幾筆交易屋主換手後,照護機構現均維持營運的情況推估,買家頗有可能是帶租約取得照護機構的產權。
陳定中進一步表示,此類物件佔地廣大、隔間數多,除了照護機構外,投資人也可租給月子中心、企業宿舍或青年旅宿等業種,加上此類物件的產權相對單純,投資人就算日後不再出租,也能將土地轉售給建商獲利了結,且包括新營及梓官在內的照護機構交易,因屋齡偏高,投資人出租幾年後,即符合危老重建的30年屋齡門檻,屆時若循危老途徑重新開發利用,使投資效益進一步放大。
住商不動產新北區協理趙中康分析,瑞芳地處偏遠,其大型用地容易取得,價格也便宜,成本相對低,對於經營者來說,關鍵在於長照人才與管理,也因此取得者必須有一定的經營實力,並非有錢就能夠順利獲利。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指出,台灣社會邁向高齡化,而疫情與觀光潮退致使鄉林山野間的旅宿業績不振,打造為照護機構也是變通方式,去年實價資訊亦曾見北投的溫泉區塊幽雅路上出現一筆創北投區新高的200萬月租物件,傳也是以銀髮養生概念的照護中心,長照中心顯然大坪數土地、建物,或是旅宿業轉型的另一出路,郊區產品更可訴求綠地空間予長者活動使用。
不過陳炳辰也說明,該類族群更重視醫療,因此若這類產品地緣接近大型醫院,或是直接由醫療體系開設,較具備如虎添翼的效果,甚至在市區也有這類養老院所,就醫與親人探訪便利度高,競品多的情況下,又並非人人都是上流老人,經濟更難開源節流,得有更多的附加功能始創造銀髮商機效益。
(房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