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發後,倉儲宅配需求增加,實體店面、零售業受電商衝擊。(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新冠肺炎爆發後,倉儲宅配需求增加,實體店面、零售業受電商衝擊。(示意圖/Shutterstock提供)

近年來電商蓬勃發展,新冠肺炎爆發後,民眾更加依賴電商,進而增加倉儲宅配的需求,依據財政部資料,自2018年以來,全國宅配服務的家數大增57.1%,普通倉儲家數則增加9.3%。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分析,有實體貨物的電商都需要倉儲及宅配,由於需求大增進而衍伸出第三方倉儲物流產業,且疫情之下零接觸商機蓬勃發展,吸引業者搶食宅經濟這塊大餅。

【消費模式轉換,熱門不動產大風吹】

依據財政部資料,2018年全國宅配遞送服務家數共49家,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宅配家數增加至73家,今年3月全國共有77家,其中台北市家數13居冠全台,且相較2018年成長2.6倍,顯見宅配需求大增;至於普通倉儲家數則都維持在700家以上,疫情出現後持續小幅增加,今年3月全國普通倉儲共785家,全國倉儲家數最多者為新北市220家、台北市158家、桃園市119家。

郎美囡指出,雖然實體店面、零售業受電商衝擊、又受疫情所困,不過宅經濟升溫,各個產業力拼數位戰力,消費模式改變了產業需求鏈,網路下單至到貨,中間經過倉儲、轉運中心,以及各區域的營業所,整個配送流程需要不同規模的集散中心,促使商用不動產表現亮眼,商辦、廠房、土地、倉儲空間的需求增加。不過,北北桃仍是消費大宗,除有各大業者增加營業點配置外,另一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具有機動性的小型倉儲空間,也如雨後春筍般增加。

【順應潮流,線下整合線上】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表示,隨著市場變化,傳統產業模式備受挑戰,許多實體店家不得不轉型經營以免淘汰,促使實體線下整合線上服務成為趨勢,也越發推進物流宅配的需求,無論在規模或是彈性上都比以前更多元,先進者也將因疫情加速整合,提高後進者的入門檻。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表示,市面上不少不宜居住的空間,如坪數過小,又或是超大坪數、地下室等物件都會興起改作倉儲使用,而過去多認為桃園市出於機場地利之便,乃倉儲物件的主要市場,隨著內需旺盛,尤其在電商、外送業興起,該類產品的租售也顯遍地開花,不乏市中心物件都可作為倉儲使用,且如裝潢與租金上也會比起住宅、商辦等產品低,讓不動產市場同步搭上這股宅經濟順風車,雨露均霑。

(房產網)

#倉儲 #家數 #宅配 #全國 #電商 #商用不動產

也許您會感興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