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畝田到一座山 新業建設15年深耕永續(圖/黃繡鳳)
從一畝田到一座山 新業建設15年深耕永續(圖/黃繡鳳)

秋風輕拂稻浪,收成的季節再次帶來飽滿香氣,2025年秋天,新業建設的「一畝田--公益契作」已邁入第15個年頭;自2023年起,又與「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合作,復育大肚山原生樹,從農田延伸至山林,深耕永續。

自2009年起,新業建設與台中霧峰小農攜手推廣無毒友善耕作,每一粒自然熟成的穀物,從田間走進超過30座建築、近3500戶新業社區家庭,讓「來自土地的幸福」成為住戶共享的年度儀式。今年特別選用香氣清甜的香米與營養豐富的糙米,在稻香之間傳遞品牌對生活與自然的溫柔關懷。

新業建設深知,城市的發展常讓綠地逐漸消逝,身為開發業者,新業選擇以「一畝田」—透過契作讓小農獲得穩定收益,得以守護良田、還綠大地;並以無毒栽植讓土地恢復生命力,讓健康純粹的食物重回餐桌。

這份善意的循環,從產地到餐桌、從土地到社區,成為滋養生活的橋樑。十五年來,新業一畝田持續推動,不僅是社區住戶的年度期待,更是企業對環境永續的具體實踐。

而新業建設與土地的連結,從農田延伸至山林。自2023年起,更與「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合作,復育大肚山原生樹,苗木培育計畫已成功栽植超過百種原生樹種,為大肚山重建多樣性森林的藍圖。

新業建設董事長卓勝隆表示,我們是大肚山庇佑的子民,新業建設的總部就坐落在山腳,一旁是筏子溪的流域,這片土地給了新業建設靈感與養分,也讓團隊更有責任回饋自然。今年九月下旬再度展開復育行動,當日活動中,員工們親手為苗木換上新盆,分工合作、悉心照料白匏子、山芙蓉、水同木、山埔姜等原生樹種,用實際行動守護山林的多樣性。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執行長蔡智豪也指出,復育森林不只是種樹,而是讓樹種能與地景共生,也是讓山林恢復健康的自我循環。

建築是一磚一瓦的構築,而永續是一步一腳印的堅持。從霧峰的稻穗到大肚山的樹苗,新業建設以行動演繹「理性建築人,感性生活家」的信念,在開發與自然之間,找到平衡共榮的步伐,讓每一次公益實踐都化為永續的種子,在土地、每個人心中,繼續發芽。

(房產網)

#新業建設 #復育 #大肚山 #山林 #永續 #臺灣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