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都市更新進展緩慢,行政院明年將推動擴大自主都更,由中央都更基金提供10倍的信保總額,且房地所有權人不用跟建商分土地容積,享有更多使用面積。
《工商時報》日前報導,全台老屋約550萬戶,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老屋約65.4萬戶,新北市則有近83萬戶,雙北合計約有150萬戶,其中台北市老屋逾7成,全台最老,就防災角度言,重建顯得迫切且必要。去年北市都更送件九年來首破百,成長逾7成,但都更仍遠遠不及危老件數。以拆除重建速度來看,雙北老屋想完成都更重建,得花上逾千年。
因此,政府希望推動「自主都更」,讓都更多一個選項,由地主組織成立社區更新會主導實施都更,不再被動等待建商提案。
事實上賴清德總統今年9月出席危老都更博覽時已宣示,未來政府將協助民眾,建立自主都更方式;在金融支持上,也將設立自主都更信用保證機制,降低金融機構承貸風險,提升承貸意願。賴清德當時指,台灣經濟進步、稅收增加,政府要照顧人民,而其中一項就是要有計畫解決都更種種問題;因此未來將持續推動都更及危老政策。他提及,自1998年都更條例立法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已經核定發布實施的都市更新案件有1258件,而從2017年危老條例立法至今,已經核准的危老重建計畫有4525件。
而據《自由》9日報導,行政院明年將推動擴大自主都更,由中央都更基金提供10倍的信保總額,且房地所有權人不用跟建商分土地容積,享有更多使用面積。
根據現行「都更條例」,都更可分為政府主導的「公辦都更」、建商支持的「民辦都更」,以及住戶發起的「自主都更」。對於自主都更,報導引述官員說法,自主都更將另外計算貸款,若超出水位,可彈性調整。
此外,中央都更基金也提供信保機制,可提供10倍的信保總額。此外,內政部也將修正「都更條例」,讓全案管理專門機構法制化,協助民眾落實都更計畫,修法簡化行政程序。
(房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