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基隆市黨部前主委林毓峯憂心基捷一旦通車,基市府恐無力負擔經營。市府回應,基捷將仰賴場站廣告、租金等多元營收支撐,並強化基捷沿基隆河谷廊帶及周邊區域產業開發,發揮最大效益。(基隆市交通處提供/徐佑昇基隆傳真)
民眾黨基隆市黨部前主委林毓峯憂心基捷一旦通車,基市府恐無力負擔經營。市府回應,基捷將仰賴場站廣告、租金等多元營收支撐,並強化基捷沿基隆河谷廊帶及周邊區域產業開發,發揮最大效益。(基隆市交通處提供/徐佑昇基隆傳真)

基隆捷運建設新北市與基隆市日前達成細部設計先行共識,公告基捷SB16站至SB22站細設標案,預計7月將評選。但民眾黨基隆市黨部前主委林毓峯批,連北捷都還在虧錢,基捷一旦通車,基市府無力負擔經營。基市府回應,捷運須仰賴場站廣告、租金、開發與其他多元營收支撐,並強化基捷沿基隆河谷廊帶及周邊區域產業開發,發揮建設最大效益。

基隆捷運全長約15.6公里,沿基隆河谷廊帶規畫預計將興建13座車站,總工程經費初估697億元,由新北市捷運局負主要負責興建。

不過,林毓峯批評,連北捷部分路線到現在都還在虧錢,基捷一旦通車,恐怕成為「最廢捷運線」,保守估計日均不到3萬人次,捷運站周邊商場也無法成形;更何況基捷第一階段只通到八堵,根本沒進市區,基市府接手後開始負擔經營、維護成本,恐怕成為財政沉重負擔。

林毓峯認為,基隆擁有完整的快捷公車系統,主要串聯基隆、台北,例如1579路線直達台北市東區、1813路線到台北車站等。林強調,將「快捷公車捷運化」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的做法,對基隆通勤族更有利。林還說,基捷除了路線「很像台鐵」,連正在興建中的捷運汐東線,部分路段也和基捷重疊,效益讓人質疑。

基市府回應,基隆捷運計畫原目標是為了滿足基隆通勤捷運化需求、舒緩台鐵樹林至南港間瓶頸路段負荷,配合站區開發,帶動基隆河谷廊帶產業發展,並提供舒適、便利、低碳優質的公共運具,所以基捷之興建並非以營利為目標。

市府表示,興建捷運屬高成本之公共運輸系統,僅靠票箱收入無法支應營運成本,仍須仰賴場站廣告、商業租金、聯合開發與其他多元營收支撐。國內各地捷運系統亦多透過政府補助、附屬事業收入與聯合開發收益支撐營運成本。

市府指出,參考國內捷運系統運量多於通車後逐步成長,以台中捷運綠線為例,自2021年正式通車起,透過公車轉乘優惠、無縫接軌交通系統與車站周邊都市計畫,日均運量由初期不及2萬人次穩定成長至2024年已超過4萬人次。高雄捷運亦自初期低運量出發,透過整合紅橘主線與輕軌、推動觀光票種與大型活動輸運,至2024年整體日運量已突破20萬人次,顯示捷運運量可配合路網之成長與大眾運輸相關政策之輔助逐步成長。

市府強調,未來將比照其他縣市經驗,培養基隆捷運運量並配合站區都市再生開發,帶動通勤與觀光人流,以提升系統運量。另發展多元財源,與強化基隆捷運沿基隆河谷廊帶及周邊區域產業開發,讓基隆捷運建設發揮最大效益。

(房產網)

#基隆市 #基隆捷運 #交通處 #虧錢 #運量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