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央行推出第七信用管制措施,成功讓房市降溫,同時銀行拉高放貸條件,房市景氣急轉直下。圖/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底央行推出第七信用管制措施,成功讓房市降溫,同時銀行拉高放貸條件,房市景氣急轉直下。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台危老案最多的台北市,在2024年底已有137件核准案件「失其效力」,已占北市全部危老核准件數14%。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統計,在失效案件中,基地面積150坪以下的小基地案就佔了69%、逼近七成,已成為危老失效的大宗。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指出,「缺資金」與「賣相不佳」是小基地危老案目前面臨的兩大困境,也是容易導致放到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且隨著危老「時程容積獎勵」告終,加上替代方案的「規模容積獎勵」又取得不易,未來危老案還不僅是放到失效過期的問題而已,甚至還有難以推動的可能性。

劉永昌表示,從「缺資金」來說,小基地危老因利潤較低,實施者往往是區域型建商或是地主本身。而近年市場缺工缺料、營建造價五年狂飆2到3成,加上央行要求銀行嚴控不動產放款,導致很多都更危老案都受累,不是融資申請碰壁,不然就是貸款利率被拉高。目前市場就有不少都更、危老案都出現興建停擺的壓力,小基地危老案更因施工難度高,加上單位成本不易壓低,導致很多業主評估風險與資金調度可行性後,即便通過核准,卻只能放著不開工,甚至放到失效。

另從「賣相不佳」來看,小基地危老案常是兩棟相鄰之狹小基地,因鄰棟間距狹小,基地面積相當有限,一般只能規劃出採光、通風不佳的中小坪數產品,施工過程中還可能因間距過小無法貼磁磚,使得下雨時室內牆壁容易出現滲水,導致缺乏市場性,買氣本就較差。如今房市買氣低迷,小基地危老案如果缺乏更多特點來吸引買盤,如裝潢、配備、隔音、防水、防火、耐震性能等,在銷售時就容易面臨困境,賣不動的機會增加。目前不少危老案的實施者,在評估未來銷售風險後,確實有些選擇縮手。

對於該如何解決危老案改建困境,劉永昌認為,過去討論已久的新增「預鑄工法容獎」與「採用新工法」,或有機會將成為當前危老案推動與小基地危老順利蓋下去的新解方。

(房產網)

#危老案 #小基地 #台北市 #房市 #房產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