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財經》24日報導,大陸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日前披露,在過去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動員了大陸100%鄉鎮、100%社區(行政村)和7‰家庭、260多萬人參與調查,「住房城鄉建設行業獲取了全國近6億棟城鄉房屋建築數據以及80多萬處市政設施數據」。這一組數據被廣泛解讀為首次回答了中國到底有多少房子。但根據大陸住建部自2022年底以來陸續對外披露的資訊來看,「6億棟」並不能作為這一問題的解答。
《中國建設報》報導,由住建系統承擔的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普查,涉及大陸6.6億棟城鄉房屋建築。其中,農村房屋量大面廣,以棟數計占城鄉房屋建築總量90%以上,以面積計占一半;而城鎮房屋則為4700多萬棟,同時分為住宅與非住宅兩大類。
這意味著,看似龐大「6億棟」中並不全是商品房。有房地產業者表示,「農村房屋在其中占了9成,城市中還有一棟棟廠房之類的建築,總的算下來,住宅占比不會很大。」
《第一財經》報導,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表示,普查小組給出的數據中除了商品住宅以外,還包括了大量的非商品住宅房屋,比如工廠、員工宿舍、旅店、長租公寓等,此次調研更重要的的意義是「數位化構建了全國建築的樓盤字典」,這對於中國未來產業規畫及住房的規畫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一數據引得廣泛關注的關鍵在於,近年來關於大陸房地產是否過剩的討論不曾斷絕,關於房屋空置率高企話題也總會吸引眼球。
從目前各方面統計和研究的數據來看,中國當前人均居住空間並不小。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國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41.76平方米。其中,鄉村的家庭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6.8平方米,城市和鎮的分別為36.52平方米、42.29平方米。
但這其中存在著結構性問題。據上述普查年鑒,在擁有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的廣東省,其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約為29.59平方米、戶均為72.06平方米,位列各省市之末;上海的人均和戶均居住面積分別為30.58和73.86平方米,位列倒數第二;北京的則為33.41和77.64平方米,位居倒數第三。
若假設得房率平均為80%,一線城市的人均套內面積則將低於27平方米。據中銀證券研報顯示,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普遍在30平方米以上,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分別為52、40、37平方米,日本、韓國則分別為31、27平方米。該機構預計,每年由人均住房面積提升帶來的新增住房需求仍將有約5億平方米左右。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