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新建案今年來每月的「近一年平均銷售率」在2月達到61.33%最高點,之後便逐月下滑,至今年9月,近一年(2021年10月~2022年9月)平均銷售率來到約52.92%,為今年單月最低點,意味著新建案銷售速度正在趨緩當中。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表示,今年Q2升息與本土疫情大爆發後,新建案市況直直落,外界預言房價即將反轉下殺的聲音頻仍,但預售屋房價依然持續上揚,原因與近一年銷售率仍在5成多空分水嶺之上有關。唯需注意的是,一旦銷售率跌破5成,價格下修的壓力就會浮現。
【疫情重擊房市 選後極為關鍵】
新建案銷售率在今年3月開始下滑,4月下挫幅度加大,升息與本土疫情爆發為最主要的導火線,打擊購屋信心,疫情爆發則影響民眾出門看屋意願、推遲購屋計畫,尤以4月疫情失控衝擊最劇烈,近一年銷售率於當月重挫近3個百分點,新建案市況因而受拖累。
何世昌指出,北台灣新建案銷售率走勢,預期至11月都會逐漸下滑,倘若選後12月買氣未能回升,2023年Q1新建案近1年銷售率將會跌至50%多空分水嶺以下,則最快Q2房價可能出現轉折。但如果選後銷售率上揚,則反轉下跌的空襲警報將暫時解除。

【竹市多頭不墜 北市仍亮綠燈】
北台灣各縣市中,以新竹市買氣最強健,今年9月的近1年銷售率高達約82%;其中,香山近1年銷售率突破9成,北區約79%,東區則約77%。由於新竹市銷售率遠超出50%多空分水嶺之上,且線上新建案未售出的剩餘戶數低於300戶,短期內推案又無爆量的可能,房價未看到任何轉折跡象。
每坪房價已達百萬元的台北市,雖然房價基期極高,且近來買氣極冷,但9月的近1年銷售率仍約有56%,除了中正、大同、中山與士林等4個行政區外,其餘8個行政區平均銷售率都在5成以上,市場還算相對安全。
何世昌認為,新建案銷售率能夠高度呈現市場供需情況,當銷售率從逾6成降至約53%,代表新建案由供不應求逐漸趨向於供需平衡。至於未來銷售率是否會跌破5成、轉為供過於求,除了檢視買氣能否止跌反彈外,業者也需謹慎控制供給量,避免爆量使得市場平衡被打破;一旦水庫裡的水滿出來,在下游戲水的人只有逃跑一途了。
針對預售屋是否價格下修,591房屋交易網新聞公關組組長畢務潔指出,民眾購房要注意過去不理性炒作的區域,恐會在這波房市多空消息交戰之際,會有一定的幅度的下修,另外明年因為仍受2024年初總統大選的市場氛圍影響,建案將會集中在明年上半年進場,考驗此時買盤接受度。
針對新案價也尚未明顯走弱,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目前價碼還在持平,或仍微溫,可能出於不少建商都會將揭露技巧性地延後,以免影響價格,因此現階段還是多有先前預售熱況的交屋揭露,或特定個案亮點支撐,在量能低迷的情況下,都會凸顯拉高平均值的情勢。
陳炳辰說,市場已傳建商有意降價,其後確實開出第一槍的話,相關數據恐都失速持續下滑,尤其過去2年不正常的房價高漲,即便回歸基本盤,減幅都會相當有感,除了台北市高房價其來有自,其餘縣市過分炒高的價位,恐都得留意震撼性賣壓的到來。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