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扶老比持續攀升,成現代人無形壓力,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統計,今年至8月為止,扶老比增加至23.37%,成為統計以來的新高點,比十年前的14.7%增加了8.67個百分點;反觀扶幼比,則持續走低,十年前為20.37%,今年17.53%,降了2.84個百分點。而2021年總扶養比來到40.9%,撫養的壓力仍然高居不下。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扶老比增加,除了因為現代醫療進步,人類壽命延長,主要還是「家庭觀念」的變化。隨小家庭觀念興起,許多家庭不生或只生一胎,雖然減輕了自己養育子女的壓力,卻也在無形中加重了未來子女照顧雙親的擔子。
張旭嵐表示,少子化加上老年化的趨勢下,扶幼比和扶老比在2020年進入黃金交叉,扶老比例超越扶幼,三明治世代的壓力有增無減,甚至成為所謂的「躺平族」,意旨年輕人因感到辛苦努力得不到成果,乾脆放棄努力,不買房車、不婚不生,得過且過躺平度日。而這也讓房市產生了3種新生態現象:第1種「小宅蝸居族」,稍有能力買房或透過雙薪收入成家的家庭,因生活負擔和撫養壓力大,只好買間低總價小宅,並減少生育,藉以降低負擔,但也持續造成少子化趨勢。
第2種是「長租樂天族」,部分年輕人無法靠爸媽,又無法獨立買房,乾脆說服自己「買不如租」,雖然沒有資產,但也不會有負債,及時行樂最快活。
第3種則是「躺平繼承族」,習慣和父母同住的獨生子女,或因無力負擔房價而賴在家啃老者,因不想努力賺錢購屋,索性就仰賴父母庇蔭,早早躺平等繼承。
張旭嵐提醒,太早躺平,晚年就無法脫貧,其實小資成家不是不可能,但確實需要跳出舒適圈,首先從降低娛樂型支出著手,再透有規劃的理財,增加財商,並提早設定購屋目標,擬訂計畫,由小換大,用房滾房,這樣就有機會累積資產戰勝通膨,讓人生順利脫貧。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則表示,台灣風俗民情與海外有差異,少子化長期將讓房市結構改變,分析台灣房市未來發展,政經資源所在的大城市房價依舊比較穩健,蛋白區仍需注意風險。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認為,由對岸衍伸出的躺平族在台灣並不那麼適用,對岸貧富差距較大,一線城市蛋黃區房價是台北一倍,物價也與台北有倍數價差,家境富有才消費得起,自然容易令一般民眾不買不生不婚,減省開支,相較之下在台灣的各縣市平均房價,與台北市其實有3、4倍的落差,只要避開高價地帶,買房並非遙不可及,且房地產對於全台民眾除了住所需求,更有其投資價值,最新的六都移轉棟數也都走高檔,尚不至於演變為所謂躺平的狀態。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