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新京報╱上海市靜安區新聞辦提供)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新京報╱上海市靜安區新聞辦提供)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圖為上海張園地下空間建成後概念圖。(新京報╱上海市靜安區新聞辦提供)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圖為上海張園地下空間建成後概念圖。(新京報╱上海市靜安區新聞辦提供)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大陸央視)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大陸央視)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大陸央視)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大陸央視)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大陸央視)
上海張園石庫門老建築群騰「空」歸位開發地下新空間。(大陸央視)

澎湃新聞4日報導,上海市靜安區透露,上海張園7500噸石庫門建築群「華嚴里」歸位工程,也是目前中國大陸體量最大的組團式石庫門建築群歸位工程,將於7日整體歸位。預示張園地下三層空間深度開發,正式啟動。

「華嚴里」歸位工程從5月19日正式展開,由432個小型步履式移位機器人,以日均「走」10米速度移動。待「華嚴里」回到原址後,張園地下三層空間深度開發將正式啟動。此外,地下空間中區還將承擔軌交2、12、13號線三線實體換乘地下聯通的任務。

張園至今已有140多年歷史,是上海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種類最多的石庫門建築群,擁有大量歷史建築和文保建築,蘊藏著不少名人居所。

大陸《新京報》貝殼財經報導,本次歸位的張園「華嚴里」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繁華的南京西路商圈,始建於20世紀20至30年代,由三棟立貼式磚木結構建築組成,總建築面積4030平方米,共計約7500噸,是目前上海體量最大的組團式石庫門建築群活化利用工程,待重新放置在嶄新地面基礎上,拆除臨時加固措施後,將正式開啟修繕和地下空間開發工作。

據悉,張園城市更新,以「保護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為原則,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共負責打造張園115-03、06、10三個地塊,其中中區(115-06)內老建築最多最密集,片區地塊割據、主體眾多、新舊不一,幾乎沒有修繕空間,更沒有加建地下室、進行地下空間開發所需的必要場地。

二建集團以「逆作法」施工優勢,保障地下空間開發,在極為有限場地內,將張園部分建築採用頂升托換方式原位保護,其餘房屋利用南區及原址空間以組團式移動實現臨時空間的轉換,待地面頂板完成後遷至原址,再採用逆作法施工開發中區超過5.3萬平方米地下文化、商業等空間,新增百餘個停車位,實現老建築的活化利用。

同時中區還將承擔軌交2、12、13號線三線實體換乘地下聯通任務,解決目前南京西路地鐵站虛擬換乘的交通難題,完成站內換乘設計目標。

靜安置業集團指出,此次開發的張園地下空間,將綜合設置商業、文化、地下停車及相關配套用房等使用空間及設施。待張園整體開放後,將基於「海上第一名園」歷史底蘊,以「東靜西鬧、沉浸無界」為核心架構,並通過地下空間的建設,實現整個街區地上、地下空間的貫通及與周邊高樓、商場、街區的互聯互通,形成重歷史文化、強沉浸體驗的城市更新高品質案例,讓民眾在這裡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上海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實踐成果。

(房產網)

#上海張園 #石庫門 #老建築群 #騰「空」歸位 #地下新空間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