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老條例將於2027年5月31日屆期,國土署長吳欣修日前透露,預計將於明年提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修正草案,在時程獎勵歸零後,未來不希望大家用「紙片屋」方式爭取容積獎勵,所以會改採以規模獎勵的方式,提高危老重建規模。
台北市建地稀缺,都更、危老重建成為北市府重點推動項目,加上內政部正在研擬危老條例修正草案,朝規模獎勵取代時程獎勵方向,對建商而言,為爭取獎勵,勢必要擴大基地還得額外進行整合,需要投注更多的時間跟經費來整併更大的基地。
根據內政部統計,113年Q4台北市房屋稅籍住宅平均屋齡38.26年,而萬華區以平均屋齡41年列為住宅老化行政區第一名,特別看好萬華區將成為北市都更規模與量能放大的區域。
萬華區今年前三月實價登錄交易舊公寓與老透天加總起來幾乎就佔了整體交易的一半,完全不遜於電梯華廈、大樓,其中交易佔比四成的老公寓平均屋齡49.4年、不乏55年以上者;而老透天平均屋齡則逾60年。
萬華擁有悠久歷史與文化底蘊,同時也是老屋比例最高的行政區,區域新建地稀有,加上多數老建築土地零碎、基地狹小,不僅建案的供給少、都更推動上也相對緩慢,因此只要有新建案釋出,銷售速度相當快。像是萬華去年的預售屋平均單價每坪108.2萬元,較2022年漲幅逾五成,漲幅為十二個行政區之冠,讓多數人都跌破了眼鏡。
萬華是台北市最早開發的行政區,鄉林20年前就投入都更佈局,終於完成華中段達2,125坪的基地,離萬華車站僅6分鐘車程,是南萬華少見的大規模都更建案,計畫在今年底推案,成為萬華地區難得一見千坪基地新建案。
萬華區房價迅速補漲,除了房價基期較低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建設利多就是北市府積極推動「中正萬華復興計畫」。盤整捷運萬大線沿線周邊地區相關計畫,以萬大線為引擎,公辦都更為手段,促使長期推動不力的南機場整宅地區建構新面貌,提供公共住宅,透過結構性的公共工程、市場改建,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及提升產業競爭力,重塑地方水岸觀光地景,整體區域環境和交通可望大躍進。
捷運萬大中和線一期計畫在2027年上半年通車、為萬華房市區域挹注動能,包括桂林路、梧州街、萬大路、康定路與艋舺大道、環河南路周邊等地,近年陸續有多個危老重建、都更案送件,到處可見建商卡位布局,像是忠泰、長虹等。
尤其是好地段的高齡透天和公寓,雖然房子多數老舊,但只要屋主喊賣就有投資人卡位,有時候要買還不一定買得到,最主要就是公寓、透天產權獨立且土地持分較多,深具重建和都更的價值,只要開發商為整合土地而出手,老房子的價值迅速翻倍。
另針對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提到,針對房貸總量管制將評估是否排除「一般民眾購屋貸款」,未來可能僅針對法人(建商)進行限制。楊金龍總裁這番話對當前卡在擔心交屋貸款不足、換屋資金受阻的房市,帶來正向政策訊號,也希望政府能趕緊鬆綁,讓結冰的房市能逐步解凍。
(房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