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民族國小西側公有土地第一期公辦都更「嘉義都更好」建案,平均1坪約50萬元,市議員王浩8日質疑市府炒房,因為此案比同期預售屋高出約1倍價,是青年購屋的夢魘,將有定錨效應;市府都發處表示,房價是市場機制,第2期都更規畫有社會住宅。
「嘉義都更好」基地原是公有地,分屬教育部、國產署、嘉市府、嘉縣府,由嘉義市政府主導辦理都更,嘉市府、嘉縣府各分回權利金1.16億元、1.45億元、教育部3.4億元及1至3樓店面商場、國有財產署2戶;8月由市長黃敏惠與國城建設總裁洪平森動土,興建4棟地上15層地下3層集合式大樓,預計2028年底完工,1坪47萬至53萬元。
王浩說,嘉義市房價所得比,較2023年第一季同期增加1.09倍,增幅全台第3高,僅次於新竹縣市,嘉義都更好是否好在建商?
王浩說,同期的預售屋,平均單價28.2萬至31.7萬,公辦都更的嘉義都更好卻衝到47.4萬至54萬元,喚起嘉義青年高房價的夢魘,更將產生房地產市場的「定錨效應」,意即將導致後續其他案件以此為樓地板起價。
王浩再探討公辦都更的公共利益性,他指出,教育部配得4間店面及1個辦公樓層(含多個停車位),土地價值比市政府低的國產署也分配回2戶,市政府卻是將價值9646萬的土地,分配回1.1億,等於賣地淨賺不到2000萬,市府選擇拿權利金,非常吃虧,希望二期不要重蹈覆轍。
市府都發處長許懷群表示,房價反映了市府團隊推動十大旗鑑計畫促進了嘉義市發展,讓更多人看到嘉義市的價值,房價是市場決定的,市府做公辦都更就是看準此區域條件好,希望活化市中心的場域,房價呈現出比預期效果更好。
許懷群還說,第2期都更也啟動了,規畫有社會住宅,目前正與各地主協調,進行招商作業中。
(房產網)
#嘉義市
#公辦都更
#房價
#市議員
#社會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