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認為,以前買房的負擔比現在輕鬆。(圖/本報資料照片)
有網友認為,以前買房的負擔比現在輕鬆。(圖/本報資料照片)

許多上班族常抱怨薪水低難存錢,不知要存多久才能夠買房。有些人認為,以前父母親那一輩生活的年代,房價沒有現在那麼高,買房就是比現在輕鬆。相關話題掀起熱烈討論,有網友揭露,過去早有「無殼蝸牛運動」,可見當時買房也不是簡單的事!

在PTT的Gossiping板上,有網友以「羨慕你爸那年代500萬能買房的日子嗎?」為題發問,指出考慮到當時的公設比,電梯大樓大約是18%,而公寓平均為10%以下,有直樓梯的房子甚至會更低,「就算說利息很高也差不多800-900萬結清,相較之下就是比現在輕鬆啊」。

對於他的看法,確實有不少網友表示認同,「以前開計程車都可以養全家還買房,不用多高級的職業,有正當職業都能養家」、「我爸那年代200萬就有台北市」、「我老頭那年代是100萬-150萬就能買房子」、「以前83萬,高雄公寓」、「我家買的第一間房是在快40年前的中正區公寓,45坪左右在二樓,350萬」、「1994年信義區基隆路一段450萬,外面華厦大樓也差不多600萬左右而已,只是以前真的是8%,這種差100-200萬的感受是非常明顯的」、「誰跟你500萬,37年前我家透天買80萬」。

但是也有網友指出,當年買房同樣不輕鬆,「那個時候你爸也覺得貴啊」、「我老家30幾年前買就900多了欸」、「不要鬼扯了任何時代買房子都很困難」、「當年利息高,買房要標會,倒會一堆」、「1989就有無殼蝸牛運動,別幻想以前多簡單」、「過去沒有那麼美好,你的上一代也在哭爸房價高」。

(房產網)

#買房 #輕鬆 #公設 #無殼蝸牛 #公寓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