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育賢二期社會住宅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特別獎肯定(圖/謝坤成)
太平育賢二期社會住宅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特別獎肯定(圖/謝坤成)

隨著2024總統大選的腳步越來越近,社會住宅政策也備受各界矚目。在台中市陸續完工的社會住宅中,紛紛投射建築師的憧憬,一棟棟經典建築崛起,讓城市更美好。

以剛完工的太平育賢二期為例,還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特別獎的殊榮,負責規劃的建築師戴育澤更獲得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肯定。

建築師戴育澤表示,當初是以「社會工作者」的角色來自我定位,希望透過設計來從事社會參與。設計的初心及品質完全等同於私人開發案,而其差別大概僅是建材的選配而已,以經濟的建材,普遍的工法,達到安全、實用、易維護的目的。

他說,太平育賢二期社會住宅最主要突顯的便是「美」的呈現。 尤其是1樓公園化的設計,透過一條充滿動感的遊廊,不只串接個別單元大樓,甚至還將未來的三期、已完工的一期連結起來,創造出一個近10,000坪的立體大公園。

夜幕低垂時,遊廊的點點微光如珍珠項鍊般連接北向廣場及大看台階梯,併同水深只有10公分的無邊界水池及舞台,呈現猶如峇里島休閒飯店般的靜謐氛圍。11及12樓共享空間及藝術家駐點單元則再次呼應此設計美學特色。

為呼應「社會住宅」的社會性,戴育澤還特別設計了可舉辦假日市集的廣場,同時安排了單獨的停車場電梯,以方便管理,並可提供周圍鄰里租用。面對74號道路的部分,則巧妙結合廣告招牌及造型設計,希望增加城市美觀並增加政府的收入。

戴育澤認為,每個社會住宅基地都有其獨特性,因此也要塑造出不同的建築物風格。

如同榮段社會住宅是社宅中首座以塔式規劃來配置,藉以,打破過去中央走廊式的家戶組織。讓混居多元的居住有良好的通風採光,內外疊合在造型上也會產生模矩韻律、另外三個基地可藉由景觀的開放串連,塑造出街角廣場、原生植栽、高低地景、看台階梯等,讓森林般的樹型建築融入花園,進而形成花園社區,宛如城市中的另一座公園。

育賢三期則延續二期的主要概念,不僅是設計一個建築、居所,還要呼應環境,成就節能的亞熱帶的多孔隙建築。同時更要設計一個機制、系統及組織,透過多元連結達成共享的交流平台,期許成為社會住宅示範社區,以及文化創意育成基地,藉由廊、徑、埕聯結景觀、機能、意象,再造一個「微城市」。

至於惠來厝社宅則是以「城市之門」及「夢田舞台」開啟設計的想像,從「都市之門」及惠來厝古名的歷史肌理來重新定義社宅。穿越門形意象及拾級而上象徵城市向上發展願景,以文創與青年、社福與鄰里共好的連結展現創意,形塑自然與建築共生的中庭花園地景配置,重塑一個厝庄,留一個稻埕、承一座立體花園。

在統一中以不同高低框架變化創造韻律,在模矩裏以尺寸層級牆面排列衍生序變,多層次的陰影則創造了變奏的音樂性,兼顧美學與經濟,進而豊富城市天際線,實現城市新地標。

戴育澤最後強調,社會住宅已然為時勢所趨,因此,社會住宅不只是社會住宅,社會住宅是住宅政策,亦是產業政策,同時因應氣候變遷及經濟衝擊,更是「簡單而美」的新生活美學提案。

(房產網)

#社會住宅 #台中 #建築 #戴育澤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