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台灣夏季氣候高溫多雨、潮濕悶熱,相對濕度平均為70-85%,大幅超出40-60%人體感受度最佳的範圍。除濕機幾乎是每個家庭中的必備,而每每來到換季、颱風季節,屋主不免為除溼問題傷透腦筋!這次要帶大家深入了解潮濕常見問題,一起養成居家的防潮體質!

Q1 居家潮濕的危害是什麼?除了開除溼機,還能如何調節濕度?

當室內濕度過高,將會助長黴菌的滋生,身體也容易出現水腫、過敏、紅疹等症狀。另外,濕氣對房子及家具、衣物、電器等也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

使用除濕機、除濕設備,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調節室內溼度,相對耗能也較高,以及受範圍限制。除了家電用品的添購外,建議可以選擇防潮建材、平時也可以養成開窗通風、栽種綠植栽的習慣,幫助居家從基底開始,徹底解決室內過濕問題。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Q2 什麼是反潮?室內反潮該如何解決?

反潮現象是由於暖空氣的水分子遇上溫度較低的物體,形成濕氣並凝結成水滴,好發於台灣3-5月的梅雨季節或山區、海邊等潮濕地區,常常發現牆壁或地板出現「流汗」的狀況。

當遇到反潮時,地板、牆壁都容易冒水,開窗通風可能造成反效果,除了開啟除溼設備外,應盡量降低室內外溫度落差,減少水珠凝結的機會。此外,若使用較光滑的地面材質,可能導致滑倒危險,可以加設防滑材質、乾溼分離設計等,確保家中長輩、孩子的居家安全。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Q3 哪些地方是除溼重點?室內設計如何幫助除溼?

廚房、浴室、沒有窗戶的儲藏空間容易形成濕氣的累積,在進行重點除溼時,可優先由這些空間進行。若相當在意室內溼度問題,可採用乾溼分離的獨立衛浴規劃、懸空的櫃體設計,另外,開放式的空間也有助於分散集中的水氣,幫助室內維持舒適的濕度。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Q4 如何選擇抗潮又耐用的裝潢材質?

珪藻土、樂土是室內防潮常見的塗料使用,因應塗料特性保留了細小的孔洞,使居家空間得以呼吸換氣,也具有吸濕特性。實木地板及海島型木地板都能減少室內的潮溼度,且兼具自然木質的溫潤質感;SPC地板主要為碳酸鈣(礦石)複合PVC材質,價格較為便宜,也相當耐用抗潮。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Q5 哪些綠色植物有助於調節室內濕度?

在潮溼的台灣天氣和居家環境中,最理想的植物類型應具有高度耐潮濕、吸濕的特性,像是虎尾蘭、黃金葛、腎蕨、吊蘭、龜背芋,或者能適應熱帶雨林氣候的植物,除了改善濕度感受外,也有淨化空氣的功能。生長於乾燥氣候的仙人掌或其他多肉植物,則較不適合。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圖/設計家searchome)

文章來源:家裡只靠除濕機夠嗎?5 個居家抗潮FQA,教你甩開潮濕天氣!

(房產網)

#室內 #潮濕 #濕氣 #濕度 #除溼 #反潮 #材質 #居家 #除濕機 #台灣 #氣候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