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僅針對製造業及能源業排碳大戶徵收碳費,涵蓋全台碳排約54%。(報系資料照)
我國目前僅針對製造業及能源業排碳大戶徵收碳費,涵蓋全台碳排約54%。(報系資料照)

我國目前僅針對製造業及能源業排碳大戶徵收碳費,涵蓋全台碳排約54%,相較歐盟要在2年內達到碳定價涵蓋率85%而言偏低,環境部部長彭啟明25日接受POP撞新聞訪問時被問到「是否醫院、大賣場、百貨公司也要做?」他說,此為國際趨勢,雖然不見得會直接課徵,但會透過油價及電價反映成本。

彭啟明說,在上次的氣候變遷對策會中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希望增加2030年減碳目標或是在2032年訂目標,目前正研擬出更有企圖心的目標,「會比原本的24%±1%更有企圖心」。

彭啟明指出,為抑制全球暖化、落實排碳有價,多國採取碳稅(費)或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台灣則採取前者,希望創造經濟誘因,就算台灣不做,歐盟也在啟動CBAM,日本、美國也有相關研議,不如把錢留在台灣,據預估,若企業均未減碳預估會收取300億至400億,若有減碳作為預計會收取60億元,他以中鋼為例,若均不減碳則要年繳60億元,但若執行減碳作為僅要數億元。

至於是否會造成通膨?彭啟明說,依推估碳費對GDP、CPI影響不到電價的1/10,影響不到1%。

彭啟明說,歐盟稱未來2年碳定價將涵蓋85%排碳量, 或許不見得會直接課徵,但會透過油價及電價反映成本;台灣會穩健上路、精準打擊不致影響日常生活,近期通膨不是因為碳費,反而受電費、人力成本影更大,且至今碳費仍未開徵,他提及,如有建商說因碳費未來成本提高10%至15%、房價會更貴,但問過房仲業者也承認影響沒那麼高。

地方政府疾呼應留一定比率碳費補助縣市政府,彭啟明說,溫管基金用途包括用來補助地方的減碳、調適及公正轉型等,也與台中市市長盧秀燕表明「溫室氣體排放與空汙費概念不同」,空氣汙染主要影響地區性民眾,排碳則為全球,無論按排碳量、人口或氣候災害均不盡公平,還是要透過委員會認定,目前則考慮在溫管基金委員會中納入地方政府代表。

(房產網)

#彭啟明 #碳費 #減碳 #影響 #碳定價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