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嘉爭取水上鄉段鐵路高架化,因財務效益呈負數,得不到交通部審議委員會支持,縣府改以「車站大平台」計畫替代,規畫要花48億蓋6層建物和路橋,今首次辦說明會,有出席地主直接表明「拆我房子不同意」,如縣府硬要做大平台「一定反對」,表態支持鐵路高架化。
鐵路高架化方案未獲中央支持後,縣府2020年開始構思替代方案,並提出車站大平台方案,初步規畫將水上車站南移至現在的水上農會位置,建設與陸橋共構的車站大平台,分為地上4層樓及地下2樓,地上做為車站,戶外還有近5200坪的公共廣場及平台。
根據縣府規畫,屆時會建置雙向、單向路橋繞行車站接嘉168線道和台1線,可解決地面車流堵塞問題,預計要投入48億元,目前正進行可行性評估,預計2024至2026年提出完整規畫,送中央審查通過後,2027至2029年為設計階段,2030年正式動工,期間會配合辦理都市更新。
今首場下鄉說明會,嘉義縣長翁章梁親自主持,立委蔡易餘、水上鄉長林緗亭、鐵道局副局長溫代欣等人出席,藍營、無黨籍民眾及多位住戶、地主到場發表建言。
在當地住了60多年的地主直接表明「拆我房子,我不同意」,說房子不見了,再怎麼補償也沒用,指大平台恐造成水上東、西區發展不平衡,更質疑路橋道路設計太窄,發生車禍反動彈不得,還說嘉義縣老年人口多,高齡化社會,公共建設應多體諒住戶,認為應做高架化。
另有住戶私下表示反對車站大平台計畫,「如真要做一定反對」,批大平台沒路用,鐵路高架化直接把6個平交道解決掉,還多出好幾條路來,也有地主認為縣府的思維只侷限在大平台,應多方思考,不過也有民眾認為大平台長遠來看可提升水上當地發展。
縣議員王啟澧指出,大平台涉及拆遷,若地主屋主若沒有意見,他就不會有意見,但若未給出興建大平台的具體承諾,2030年是否會建設仍是問號,也影響鄉親權益。縣議員賴瓊如說,大平台落成後會讓水上市場攤販位置變動,現在店家生意熱鬧,搬去其他地方恐影響生意,建議縣府參考嘉義市區垂楊大橋,讓橋上的車輛可通行,橋下的民眾可擺攤賣菜。
議員楊秀琴表示,她在水上鄉生活30幾年,十分了解目前塞車的狀況,儘管大平台立意良善,但平台落成後,鄉親可能要花更多時間穿梭大平台,比等平交道的時間還要多,縣府將納入考量。
議員詹琬蓁指出,縣政府不是民間公司,不該以效益層面去思考政策是否要執行,只要鄉親有需求就必須要回應,而不是益本比低於1就不去做,若中央不同意鐵路高架化,縣府更應為了人民去說服中央。
翁章梁說,大平台政策牽涉到都市更新,若執行成功將能為水上鄉改頭換面,但興建過程可能涉及土地徵收,因此必須做詳細的評估,解決交通難題的同時也需備妥補償方案,創造雙贏局面。
經濟發展處表示,目前以不影響台1線車流,維持既有用路習慣為前提進行大平台規畫,感謝各界提供寶貴意見,將會持續修正方案,讓整體計畫更符合地方鄉親所需。
(房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