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Q1發行規模年增128%,讓人民幣「融資貨幣」屬性持續增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以人民幣計價的「熊貓債」Q1發行規模年增128%,讓人民幣「融資貨幣」屬性持續增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繼去年發行量創歷史新高後,今年第1季「熊貓債」再次迎來開門紅,在全球債市刷新熱度,統計至本月14日,今年以來熊貓債共發行29檔,發行額達660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128.37%。前立委蔡正元指出,這類債券都是借當地發行的貨幣來發行債券,藉此來賺利差,慣例上都用當地最有名的東西來命名。現在熊貓債勝過洋基債,除了利差,也因為真的有人民幣的需要,還有就是看好人民幣漲勢想賺匯差。

蔡正元24日在《頭條開講》節目表示,這就是外國機構跑到中國大陸來借人民幣的錢來發行債權,對中國大陸來講,這個叫外國債券。但是金融界很喜歡說,在什麼地點發行,就用當地最有名的東西來稱呼,所以法國、英國、美國、歐洲,如果跑到中國大陸發行債券,這些機構拿到人民幣,做什麼用途也會寫清楚,那種債券就叫「熊貓債」。比方說有中國銀行跑到香港來跨界發行,拿著香港的人民幣發行,就叫「點心債」。

「因為廣東人嘛,廣東點心!」蔡正元提到,假設中國的企業跑到日本去發債,發的債拿的是日幣,那這個叫「武士債」。如果有中國的銀行跑到英國去發行英鎊的債券,注意要用當地的貨幣,發行美元那個不算,「那為什麼會叫作『鬥牛犬債』?我也不太懂!」

旁邊帥化民補充:「因為邱吉爾這些政治人物,喜歡養鬥牛犬。」蔡正元舉例,如果中國的銀行跑到澳洲去發行,但是用澳洲的貨幣去借錢的話,那這個叫「袋鼠債」。主持人洪淑芬說,所以美國叫「洋基債」,那這次熊貓已經打敗了洋基?「這很正常,為什麼?因為美元利率貴啊!」蔡正元強調,跑到美國當地去借美元的債券,都要借到他利息的最高點;可是大陸現在被認為是利息比較便宜,所以利差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他們真的有人民幣的需要啊!每一次都拿不到人民幣?」蔡正元指出,中國大陸因為每一次都是利差,所以錢沒有往外流,都是往內流,一帶一路弄了老半天,事實上出去的人民幣也沒有很多,所以反而是美金出去的比較多。可是如果有很多機構想要拿到人民幣,不管任何理由想要拿到人民幣,比如說他銀行有人民幣兌換的需要,或者他剛好有個客戶需要人民幣,放債給他。

蔡正元強調,那銀行出來發行這種所位的熊貓債,他拿的利息一定會比他借給他客戶的利息還要低,所以他賺這種借貸的利差,這裡面操作很複雜。像德國銀行、美國的大通銀行,都很喜歡到大陸去發行熊貓債,因為他們有這種國際資金操作的需要。

「除了利息操作便宜之外,第二個看好什麼?人民幣會漲!他想要賺匯差。」蔡正元直言,那種大金融機構的財務長,每天早上起來腦子裡面就是匯率、利率、股價,不會看那麼長,因為他的業績是每天在計算的。所以熊貓債大概都是3、5年,一個中短期的債券。

(房產網)

#熊貓債 #人民幣 #蔡正元 #當地 #利差

也許您會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