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掀實坪制舌戰,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槓上內政部主張推動實坪制,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認為「錯誤引導反而增加更多社會成本,對社會危害更嚴重」。針對實坪制爭議不斷,我支持花敬群次長看法,「沒有實坪制問題,只有資訊揭露問題。」
實價登錄制度已施行多年,雖然沒有所謂實坪和虛坪,但實際在網站上查詢已明顯做出改善,可以根據搜尋頁面,更清楚了解主建物丶附屬建物與公設丶車位丶等詳細內容。過去,民眾買房常常被浮濫公設灌水,搞不清楚公設、建物怎麼算,甚至車位的登錄方式就有非常多種,確實應該從源頭規範資訊揭露簡單清楚,這樣民眾購屋時才不至於被誤導,因此,未來應該在資訊揭露強化上著手,對建照申請在公設上的法令丶建商廣告內容丶實價登錄門牌全都露,的確須要強制規範。
【早期建築法規不盡完善,歷史共業造成資訊混肴不清】
雖然全世界大部分國家採取實坪登錄制,並以實坪計算單價,且該有的公設仍然在建築法令上有規定,公設的品質相對影響建物品質,當然也會影響建物的銷售單價。然而,台灣因早期就沒有在建築法規上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防空避難室丶電機室丶消防丶法定車位等,前後規範不一,造成揭露上的混淆不清,早期因公設比較少,所以單價的誤差也較少,但近年因法令要求與建商虛張公設,容易誤導民眾對單價計算上錯誤認知,因此才有實坪制的推動聲浪與爭議。
【實坪制立意良善,但的確會付出太大社會成本】
實質上所有買賣移轉契約書上,或透過仲介、代銷一定有不動產說明書,裡面一定須要清楚說明所有細節,消費者如果不懂,應該由專業人士詳細說明清楚。
若要推動實坪登錄制,除了須要修法大費周章,並要面對前後不一的登錄重新盤點改編,否則對於前後規範不一的登錄資訊,民眾難以分辨與認知。當然,若要廢除舊制,重新整編謄本,就要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而原登記的所有權面積立即縮水,對800多萬住戶民眾而言,會容易造成資產縮水的感覺;若不重新整編,前後資訊不一,更容易造成資訊混肴不清,民眾更會一頭霧水。
【推動「實價登錄門牌全都露」丶「租賃資訊全面登錄」,讓資訊全面透明化】
現階段沒有實坪制的問題,只有資訊揭露更透明的問題,「實價登錄門牌全都露」丶「租賃資訊全面登錄」,才是售屋租屋資訊徹底透明化的一大步,業者與建商都不應該有反對的意見,何況資訊越透明,其實交易速度會更加速,對房仲經紀業與建築業並非壞事,要靠資訊不對稱謀取利益已不再為社會所容許,只有站在消費者利益,才能創造雙贏的產銷環境。
(房產網)